明老師說
受疫情影響,本該開學的學生們都被迫在家學習。老師們該如何伴學、幫助學生好好進行自學、規劃、確保學習效果則顯得尤為重要。
今天明老師為大家帶來一位一線高三英語教師關於疫情期間伴學的思考,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作者介紹
Amy老師(雷婧)
明師學院三年學齡英語教學實踐達人
首創「Amy四格法」,助力教學與管理
市級教學能手&教研達人成長據點發起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Amy青學園
一、背景
2020年1月24日,一則疫情緊急通知下發至工作群,一時間我校高三年級和全國各地的教學同仁一起著急、緊張、高效籌備。
大家擔心疫情影響正常開課,於是將原本在放假前安排好的假期任務調整緊急度,加任務、開直播、催作業,等等等等。
作為高三年級的英語老師和班主任,我也在大潮之中,從毫無理智地追趕超越,到慢慢冷靜下來。
二、案例
緊急狀況下,大家匆忙地「全面接管」學生的學習時間,這是非常正常的反應。觀察過、實踐過很多在線促學的做法之後,我將教師對學生的遠程協助方法總結為「心」「腦」「血」「管」。
1. 「心」是需要最先「上線」的。走心、用心、同理心
教師應該用心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心理。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讓學生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他們應該做什麼,比教知識更重要。
(我發布了英文版的新冠肺炎科普)
教師還應在安排學生的學習時有同理心。
換位思考很關鍵,假期剛剛開始一周,因為疫情導致可能延遲開學,老師卻要用技術手段提前開學。學生會怎麼想?這種時候,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具體到每小時必須做什麼的時間安排控制,是否真的適合每一位學生?
沒有一種做法是絕對對或者絕對錯的,我們在安排時,應該以自己學生的學情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如果學生平時自行安排居多,特殊時期突然而至的強控制,有可能不能實現既定效果。
2. 「腦」是我們實踐的總指揮。理性伴學的最重要「武器」
特殊時期的學情是不同的,家長在家、學生也在家,那麼這樣的假期非常適合學習。我看到同事們各種方式的促學,大家的用腦用心,令我很受觸動。學生們也很感興趣,參與度很高。
我自己的促學計劃是,首先,在原定收假的日子(之前按兵不動)用小打卡收上來放假一周的試卷,要求提交試卷保留思考痕跡和做題時長。提交答題卡要求完整、整潔。安排課代表檢查並反饋到家長群再次督促。
(小打卡的要求和提交)
接著,卷子收上來後,安排學生直播講課試卷。學生主講,我來做助教。這一環節用的是騰訊的QQ群直播。因為短期內要湊齊所有人,只有不太大的變動才能實現。群直播可以一次性排4個人來主講,學生自行分任務。
這一步,我將重點班和普通班湊在了一起,學生的好奇心保證了參與度。每次直播一個半小時,學生反映時間過得非常快。
直播過後,小打卡公布直播內容四格打卡的任務,一天之內做直播卷子的詞彙、短語、長難句、語義場的整理。
(直播前後的復盤)
直播間隙,我布置了每天一套(15分鐘內)的聽力專練,每天早上10點收報告,將優秀和未做名單發至家長群。同時定製了假期練習,每周一至三,語法填空和改錯,周四練習寫作AI打分,周五英語趣配音。
3. 「血」指的是熱血、「雞血」
沒有面對面的機會,學生又是意志力薄弱的人群。那麼不定時的雞血、熱血助力便非常重要。我發過「疫情把我們困住,但是高考不等任何人」類似的鼓勵,還將西工大附中等名校的學習情況發給學生,在每次直播課前後發口令紅包給學生。這是給學生激勵也是給我自己堅持的動力。
4.「管」指的是管理落實
APP和通訊工具可以管理學生的學習態度,即時反饋是我們現階段最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的學生自由散漫的男生居多,我不可能把他們從早到晚束縛在書桌旁,面對面都沒能做到的事情,遠程連線更不可能。
所以我不管控過程,只關注任務的下達是否具體有參考價值、提交的時間節點是否合理、質量是否合格。
三、自評
在看到各種具體詳細的寒假學習時間安排時,我確實一度焦慮,是不是自己太不把停課不停學和高三當回事兒。但是我的實踐以學情和同理心為指導,肯定有不足,但是好在是做了自己覺得適合的事情。
各種任務安排之間是相互輔助的關係,沒有為了花樣百出而做過多的嘗試。用的都是學生平時就很熟悉的APP,沒有在這方面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