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和蘋果,誰的極簡設計更勝一籌?

2020-12-22 摩報廣告精選

文章來源:蔥爺

摘要:同樣是極簡設計,為什麼這兩家最出圈?

說到極簡風格的設計,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無印良品和蘋果,但二者的設計其實還有很大區別,首先是設計調性的不同,前者偏向文藝和性冷淡,後者偏向年輕、時尚、高端。

其次,落到具體的視覺表現上,無印良品的設計用色更少,大多數作品都是以黑、白、灰、米色等中性色為主。

下面這幾件作品應該是無印良品用色最多的海報了。

而蘋果的設計很喜歡用大面積的色彩,但色彩的種類也會極度克制。

在產品呈現方面,二者同樣是把極簡用到極致,它們的主視覺大多就是產品本身,或者加上展示產品的模特,除此之外不會有任何的裝飾元素,這與國內同類型的品牌有很大不同。

不過無印良品的設計更平面,不刻意追求空間感,產品圖片大多是純正面或俯視拍攝,打光也比較柔和,所以畫面給人一種樸實而又文藝的氣息。

構圖的形式也比較簡單,以居中構圖、水平構圖和垂直構圖為主。

蘋果的設計更有空間感,構圖更多樣,所以產品圖片通常會有各種角度,給人的感覺很酷、很有個性。

再來看看它們的排版,相同點是二者在字體的使用上也非常克制,蘋果只使用黑體,無印良品只使用黑體和宋體,並且它們在字體的處理上沒有任何加工和修飾,這也是極簡主義的體現。

由於無印良品是日本品牌,所以在它們的設計排版中經常能看到豎排,這是蘋果設計中沒有的。

無印良品和蘋果的設計還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是,二者都很優秀(哈哈,這是一句廢話),且一直被各行各業所模仿,但並不是什麼類型的品牌、或者什麼類型的設計都適合使用極簡風格。如果你的產品設計本身就很簡約,那麼在設計產品海報、產品畫冊、產品詳情頁時,使用極簡風格的設計是比較適合的。

那麼,你更喜歡它們之間哪一家的設計呢?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 推崇「極簡」卻年銷百億
    原標題:無印良品 推崇「極簡」卻年銷百億   無印良品(MUJI)是一個奇葩的案例,沒有logo、廣告、代言人、繁複的顏色與樣式。   MUJI即無印良品,是日本西友株式會社於1980年開發的品牌,1983年於東京流行發訊地的「青山」開出第一家獨立旗艦店,於1990年正式成立良品計劃株式會社。   那麼,它有什麼樣的產品秘密呢?
  • 無印良品倒閉了?
    主張「因為合理,所以便宜」、 「夠用就好」、「物有所值」, 迅速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 極簡的生活美學非常吃香。 (順便提一下,同期誕生的還有優衣庫) 以至於當時日本的大街小巷,甚至便利店裡, 都有無印良品的貨架。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深澤直人|日本_財經|名創優品|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美國|設計師|...
    7月10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被迫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無印良品,涼了?
    其中,多款無印良品家具不合格,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合。公示中顯示,6件標稱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家具包括衣架、餐桌、實木椅、沙發椅、邊桌臺等,除個別產品耐磨性差,有5件全部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其中有3件標稱為「胡桃木」的產品,實際材質分別是「黑核桃」和「膠合板」,還有兩件標稱櫸木實木,實際是水青岡;標稱白橡木,實際上是纖維板。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曾經專門有過一篇文章《世界成功中國失敗的無印良品,為什麼只在中國賣高價?》討論無印良品的發展模式在中國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裡面重點論述過無印良品的起家歷程,以及無印良品在中國和日本完全相反的兩種定價方式,當時我們對無印良品的定價問題曾今專門論述過,時間過去半年多,無印良品也是降價多次,但是為啥無印良品降價也不管用呢?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當市場上「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僅有一字之差,誰的商標是「正品」,自然會引起雙方以及消費者的注意和甄別。經過調查,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認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生產、銷售的腈綸毛毯、麻平織床罩、無印良品MUJI羊毛可洗床褥、無印良品MUJI棉天竺床罩等商品侵害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專用權,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 解析:優衣庫、無印良品等「性冷淡」品牌為啥能火?
    近年來國內有一個關於無印良品的戲謔說法流傳甚廣:無印良品就像是性冷淡的人才會買的牌子。雖然極端又刻薄,但也有幾分道理:無印良品的產品無一不在追求極簡美學。在那裡,你無緣看到任何稍顯繁複的工藝、任何飽和度稍高的色調,就連店內音樂都散發著禪意。不說性冷淡,至少會讓人不自覺地感到十足的平和,整個人都顯得與世無爭起來。
  • 宜家和無印良品的區別?總算講透徹了
    說起現在兩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又不畏懼電商的品牌一個是來自瑞典的宜家 IKEA另一個則是來自日本的無印良品 MUJI他們有許多不同之處也有許多相同之處甚至有許多人把這兩個品牌混淆如果把宜家和無印良品給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品牌來裝飾你的家居環境呢?
  • 無印良品:生活美學販賣者
    除了純樸、簡約、顏值高的雜貨,無印良品還販賣什麼?自疫情期間以來的國內市場中,盒馬鮮生等生鮮業態的走勢持續良好,而無印良品也踏入了這一領域,要在中國賣起了「菜」。在十月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無印良品宣布將要在該商場推出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中國首店的消息。而這一項目,也是無印良品「以食為主」的最新業態之一,在宣布入駐中國之前,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帶也同樣有著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的身影。
  • 無印良品破產,拖垮它的也有這些令人氣憤的產品設計
    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Ryohin Keikaku Co)7月10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無印良品在美國的18家門店均因疫情原因而關閉,該公司在破產申請中列出的負債高達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
  • 專注「極簡」40年,無印良品用一張海報徵服全世界
    最近,一組無印良品海報又拿獎了,獲得了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頒布的雜誌廣告類JAGDA獎。要知道此協會的最高獎項——龜倉雄策獎,被譽為日本設計界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代表著日本平面設計的最高水平。無印良品誕生於日本上世紀90年代房產泡沫夢碎的前期,掐指一算,至今也有40個年頭了。MUJI的產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殊不知,它的海報設計也是大有名堂。今天來和大家聊聊MUJI的海報。
  • MUJI 無印良品敢在中國如此「有恃無恐」
    文:吳羚有人愛它空靈冷淡的侘寂,有人嫌它搞差別待遇性價比低,不過它的確引領了一股專注設計與品質的極簡主義風潮。它就是無印良品。然而在「拜無印教」們對原研哉的設計頂禮膜拜時,國內也誕生了一批「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學習者」,差不多的設計和低了一大截的價格無疑將給無印良品帶來很大的危機感。無印良品會如何應對呢?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但是,從其中國市場同店銷售整體依然持續下滑,且在2018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來看,無印良品的降價並未取得和蘋果降價一樣的效果,這也向公司的管理層反饋了一個信息:價格,並不是唯一的問題。就如ODM模式下的網易嚴選便由製造商設計產品,品牌方選擇和改良,它的製造商之一正是無印良品的代工廠,同樣的工廠,相似的產品,但更為實惠的價格,消費者似乎並不難做出選擇。
  • 無印良品: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無印良品,是幾乎所有家居用品設計師膜拜的對象,從1980年到現在,無印良品在日本乃至全球家居用品設計領域一直佔據重要席位,可以這麼說,無印良品就星巴克一樣,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這讓市場出現消費的兩極分化,這時候,作為平衡力量無印良品出現了。它致力於還原產品實用的真實狀態,賦予物品本真的功能狀態,同時強調這些產品拋棄原來品牌的命名和運作方式,即「無印」,沒有品牌,「良品」,最優質的產品。當讓創始人想不到的是,無印良品成了最好的品牌。無印良品秉持三個核心:精選原料、嚴格工序和精簡包裝。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在中國市場「難翻身」
    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自1980年於日本成立後發展迅速。其本意指「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所設計的產品注重純樸、簡潔、環保等理念,以日常用品為主,因物美價廉深受消費者追捧。另外,產品在包裝與產品設計上皆無品牌標誌。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ideIP玩轉智慧財產權」(ID:RideIP0606)同為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日本品牌,優衣庫時不時霸佔熱搜,無印良品則各種安靜低調,難得上一次熱搜,竟然是因為商標侵權敗訴……質樸到有點「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象徵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定價失敗暴露無印良品並不了解中國消費者心理。同樣材質、容量的相似設計的水杯,網易嚴選的定價為18.9元,無印良品卻要48元,而某寶、京東等綜合類電商的平均價格也不過在23.8元和29.4元左右。無印良品在價格上毫無優勢,並且,其從2014年起的五年間降價11次,平均每次降價20%後仍然如此。
  • 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但很遺憾,無一取得成功。無印良品當時隸屬於西友集團,西友在商品開發上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關注顧客,無印良品也傳承了這種積極聽取顧客心聲和意見的優秀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也給此後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帶來重要啟示。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從過往的經驗上來看,這種通過「諧音」或「相近字」來跟風知名品牌的行為是山寨、抄襲無疑了。但這一次,持續了十幾年的無印良品VS無印良品「商標大戰」的結果卻和我們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不太一樣。北京「無印良品」給大家親身示範了一次雖然似曾相識,但卻刮目相看的「騷操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還打了一眾給日本無印良品叫冤人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