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有為,不爭而爭」:人到中年,不爭,是大智慧

2020-12-14 一勺文章

作者:一勺美文

人到中年,心境會淡泊下來,社交自然也就會少了很多,或者說,就算不甘心淡泊,依然希望熱鬧繁華的生活,但現實往往不會如你所願。畢竟,只有少部分的人,進入中年後事業和生活會越來越興旺,身邊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但大部分的人,比如你我這種平凡之人,會漸漸地被時代遺忘。

所以,你看很多中年人不喜歡跟人爭的,哪怕本該屬於自己的,只要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讓給你又何妨。也因此,中年人往往會被掛上「慫」的標籤,但那其實並不是慫,而是多方考慮後選擇的一個最合適自己的處理方式,只不過因為不爭,所以顯得慫。

遇事必爭,這不是貶義詞,人活於世,特別是年輕人,不爭,別人是不可能將你所需要的送給你的,爭,才可以得到我們該得的利益,並可能使得利益最大化。年輕人不爭,社會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不爭,也未必是膽怯,不爭,往往是因為爭過之後,發現仍然無法改變現實而作出的調整,是順應現實的,更是符合自己的。

就比如說,我們為了一個夢想,奮鬥了多年,最終發現無法實現它,而且,在可以看得見的未來也無法去實現它時,那麼這時候是繼續,還是放棄?我覺得應該放棄了。人最初的夢想總是被自己設置得遙不可及,為這個無法實現的目標花費全部的精力,從而忽略那些微小,但可能完成的目標,實在是不划算。

我見過這麼一個朋友,年輕時因為各種原因跟一個女孩分手了,後來有了錢,又與那個女子取得了聯繫,當然,這時候雙方都已經各自成家,有了孩子。他堅信過去是因為窮而跟她分手的,現在他富了,所以要重新爭取她。這事使得雙方家人十分惱怒,一直拖了兩三年,這才如願。然而,有一天半夜醒來,他看著已經並不年輕的她恍惚了,自己花了大半財產,拼著妻離子散爭來的她,到底划算嗎?

當然是不划算的,因為這事從一開始就偏離了方向。中年人的不爭是一種境界,但為工作和利益去爭,是因為想要過上更好的日子,是可以理解的,為了愛情去爭,多少顯得荒唐了。人到中年,有一個雖然不大,但很安穩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一個愛嘮叨但願意跟你過苦日子的妻子,也是一種幸福,有一兩個不讓你省心、但比你高大、漂亮、聰明的兒女就更是幸福的。

有的事,爭,未必就會幸福,不爭,也未必不幸福。特別是那些身外之物,爭了,平添困擾而已,不爭,便少了很多麻煩。

人到中年,除了前面所說的愛情之外,面子、虛名、口舌等等也更不應該去爭。面子就是一層薄紙,別人可以清楚地透過它而看到你本來的面目,但是,別人是不會跟你說的,而你也因此沾沾自喜。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你得了什麼呢?什麼也沒得到。

虛名、口舌等等也是如此,你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編織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就是個笑話而已,不僅如此,甚至可能是災禍的來源。為這些而爭,不划算。

《道德經》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說,一個人無欲不爭了,天下也就沒有誰能跟你相爭。誠然,這種境界和格局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達到的,但不爭,也就會少很多麻煩,這種淺顯的道理卻是不難理解的。

「無為有為,不爭而爭」:人到中年,不爭,是大智慧。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做一個淡泊的人,這樣,不僅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己也會從中領悟更多。從而,坦然面臨即將到來的「老」。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
    人生越走越遠,時間越來越久,很多時候,自己一個人逐漸明白,也逐漸淡然,逐漸懂得,其實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只有這樣,才能活出來最好的生活。人生匆匆,一切便也如此,人到中年,逐漸明白,不比是一種淡然。2、不言是一種智慧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想要與別人去訴說自己的痛苦。想要去與別人訴說自己心中所有的不甘與委屈。
  • 中年以後,四不爭!
    來源:無銘大叔 ID:wmds988 林語堂說: 不爭,則天下與之不爭! 與人爭,贏了未必是光彩,輸了未必是丟人。
  • 《三國演義》:人到中年,一定要走出的三座圍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格物·下山先生人到中年,最大的焦慮,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而是走不出困住自己的圍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葫蘆老翁說:好耍小聰明的人,一定缺乏大智慧,這樣的人很難成功
    一個人不能缺乏生活中的大智慧。大智慧不是耍小聰明,而是成功的重要法寶。渤海灣金瓜老人曾經說過,熱愛聰明的人必須缺乏大智慧,這樣的人很難成功。老人葫蘆有道理嗎?如果您想知道,請讓編輯者為您透露秘密:
  • 王陽明: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須做到三不問四不爭,積德積福
    人活一世,有太多的外在誘惑,也有太多的不得已,不得不去爭,但是正如"人"這個字一樣,一撇一捺,相互支撐,極其簡單,卻成了一個"人"。一撇寫盡人生追求,一捺看透世間繁華,最終也會心境沉寂,不爭不搶,不為名利折腰。
  • 人到中年,大器晚成的3個「跡象」,希望你也有!
    人到中年,大器晚成的3個「跡象」,希望你也有!一個人如果到了中年這個階段,想必也是經歷了很多風浪的人。但也可以去仔細觀察自身有沒有這3個「跡象」,如果真的有的話,那麼也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了。因為職場生活水深火熱,小不忍則亂大謀,對於領導的勸告或者什麼意見,要懂得謙虛改正,而不是脾氣一來就朝著領導大聲喧譁,這樣不僅僅顯得你情商低,還會被領導給踢出了公司,人到中年辭職了可不是一件好事,是很難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如何懂得忍讓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如何懂得忍讓這樣是會體現你比較有分寸,是會從實際出發,考慮到事情的各個方面。
  • 王陽明:人到中年,這3種「閒事」不要管,看似有面,實則被人笑
    年輕的時候,不懂人生、也不懂什麼大道理;而後來,在社會上經歷增加,體會到社會上的人情冷暖;體會過無助之後。人到中年,就會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1、別再當「老好人」了人到中年,總是對自己身邊的朋友親人格外上心。在這個年齡階段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人脈和資源,只要是身邊的親友,有需要幫助的,就一定不會拒絕。他們覺得朋友有困難,第一時間站出來,就是仗義,是雙方雙贏的局面。
  • 去這三種地方,福氣會偷偷溜走,人到中年,要懂得克制自己
    有的人到了中年,沒有了少年時期的朝氣,也沒有晚年生活的安逸,有的只有大把大把的無奈,儘管身心疲憊,儘管被壓得喘不過氣,都得依然強裝堅強。也有的人到了五十歲已經為自己的後半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開始規劃幸福的晚年生活。人生就是這樣千姿百態,每個人的生活狀態各不相同。
  • 聰明的人,一輩子,不爭這三樣東西
    佛說:聰明的人,一輩子,不爭這三樣東西。其實人生在世,想一想無非就是笑看世間可笑之人,回頭看笑人之人可笑之處而已。看清楚,看明了,不是說讓你怠慢生活,消極面對人生,而是希望能從中感悟到生活的意義,正面積極地面對人生,享受其美好。有這樣一本書《爭面子不如靠裡子》,智者,之所以被譽為智慧的人,總是有著超乎常人的思維。
  • 《道德經》:以柔克剛,才是大智慧
    以柔克剛,是事物的一種規律,也是一種大智慧。不難發現,在《道德經》中老子用水來比喻以柔克剛的道理,因為水是柔軟的,同時也是有力量的,它能適應各種場地,它具有包容萬物的特性,所以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懂得以柔克剛的智慧,往往能化幹戈為玉帛,化解一次次的衝突與爭吵。
  • 《道德經》:人到中年,讀懂這3點,福氣自然來,人生越來越順
    中年其實是個比較敏感的時期,這時候人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路,有些人會感覺做很多事都力不從心,這時候心態就成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保持好的心態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處事方式,而且可以影響人的一身。而所謂的好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呢?
  • 人到中年,別只會在朋友圈顯擺,有錢沒錢,「3招」分辨!
    人到中年,別只會在朋友圈顯擺,有錢沒錢,「3招」分辨!人到了中年可謂是一件比較受眾人不大看好的一個年齡段。那麼又為何要這麼說呢?如果參加一些飯局或者酒局之類的,這一類的中年人在點菜的時候會顧及到大家的口味,而當吃完飯之後付錢的那一刻,可以說他們絕對會搶在第一時間的。另外,他們對待一些服務員之類的人也是態度比較友好的。也許是過來人,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工作都是不容易的,也就會換位思考,可以說在為人處事上面絕對是比較好的,而且家裡人也不會對這一類的中年人有著過多的嫌棄。
  • 人到中年就愛顯擺這3樣東西,表面上看著有面,私下討人嫌
    人到中年就愛顯擺這3樣東西,表面上看著有面,私下討人嫌人們經常說:往往有經驗和本事的人,通常都是很低調的,做事會默默寡言,沉穩大氣,把每件事做好不出紕漏,相反那些天天扯著嗓門在那裡大喊大叫的,往往沒什麼本事,就只會嘴上說一說,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
  • 為什麼人到中年,寧願自己做生意也不去上班,4點原因告訴你
    為什麼人到中年,寧願自己做生意也不去上班,4點原因告訴你在職場上,隨著自己社會閱歷和工作年限的增長,我們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一旦人到中年,年齡階段在40-50歲時,我們的身體各項數據就會大不如從前,比如:記憶力,腦力,思考能力。
  • 中年四境,順逆人生
    人到中年,半世沉浮,滄桑半載,始悟人生,原來生活的真相本身就是一地雞毛。始於平淡歸於平淡。第一境,痛而不言。不是不痛,是痛也不能喊痛,痛到無話可說,也不想再說,況且說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能減輕痛苦嗎?不能,只能讓旁觀者看其笑話,徒增笑柄而已。痛而不言是一種對痛的抗爭,是默默的積蓄力量去對抗痛,用堅強去解決痛。
  • 人到中年,這3種思維你還不了解,怪不得經常在職場吃虧
    人到中年,這3種思維你還不了解,怪不得經常在職場吃虧你的一身還也沒有翻身?如果你到了中年還沒有什麼成就,說明你自己還沒有找到成功的方法。一般人到了中年,見過的事和看過的人都已經非常的豐富了,有了豐富的社會經驗,自己還沒有闖出一片天地,自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或者是在一個方面不是很精通,不是行業內的大佬。
  • 人到中年,還彷徨迷茫
    為什麼很多人的婚姻和情感會在中年之後,出現很多問題,並不僅僅是性的缺乏,彼此新鮮感的缺失,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價值觀成熟之後的相互不認可!這是很多婚姻出現問題的根源。 每天六點半開始工作,晚上自己學一建到10點已經是常態。
  • 所謂的自律,就是不爭對錯!
    真正的自律就是不爭對錯,不爭自己的對錯,不爭別人的對錯,不爭社會的對錯。1.不爭自己的對錯很多人在決定自律的時候,往往會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然後列出一系列的計劃,要求自己嚴格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大部分人在制定了計劃之後,往往都會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選擇放棄。
  • 人到中年,比起生化危機,中年危機更可怕
    01王小波曾說過:「人到中年,才發覺世上除了家人以外,已一無所有了。」誰說不是呢?所以說,為什麼人到中年,還要努力賺錢?因為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的家人怎麼辦?誰能替我們負責?其實,努力賺錢它就像是一個輪迴,誰都希望到自己這裡就停了,但現實是,你還要繼續。
  • 人到中年,就該活得通透
    這兩年好像大家都喜歡那種文藝的祝福語,「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可是有幾人能做到呢?初心易得,始終難求。驀然回首,半生已過。人到中年,如何才能擺脫油膩,杜絕戾氣,從而讓自己活得通透,值得深思。1.懂得沉澱人生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