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隱私洩露引發社會焦慮 市民呼籲加強保護

2020-12-22 華龍網

記者 崔曜  

近段時間,新冠肺炎患者的個人隱私被洩露引發社會持續關注,重慶日報民生頻道「市民有話說」欄目讀者不斷來函來電或在網上留言,表達對隱私洩露的擔憂,希望有關部門出臺嚴厲措施,打擊「網絡暴力」行為。

就此,重慶日報全媒體記者進行了相關網絡調查和線下走訪。

聚焦 發生多起涉新冠肺炎患者信息洩露事件

記者根據《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公開報導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各地至少發生了9起涉及新冠患者及親屬信息被洩露事件,洩露信息者包括醫護、村幹部等,已有13人因為洩露他人隱私被罰款、解聘,甚至行政拘留。

發生時間最近的則是成都和重慶這兩例新冠肺炎患者隱私洩露事件——

12月8日,成都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20歲女性患者趙某作為既往確診者的接觸者,核酸檢測陽性。官方公布了其病情與轉運情況及14天內的6個主要停留場所。

不過,網絡上流傳另一份更為詳細的信息,疑似包括其姓名、住址、近期前往的地點與接觸者,甚至包括手機號與身份證號。之後,有網友對該女子行動進行嘲諷和攻擊,稱其「不檢點」「外圍」「轉場女王」等。

12月9日,重慶市民徐某某從俄羅斯乘飛機到達江北機場。12月10日徐某某到達彭水縣家中,當日上午其向所在社區報備,下午前往彭水縣人民醫院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採樣檢測。12月11日,徐某某核酸檢測呈陽性,並確診為新冠無症狀感染者,隨後被送往定點醫院隔離觀察。

徐某某父親說,女兒個人信息被網上曝光後,有人打電話詢問情況,有人則直接電話裡開罵。

除成都、重慶最近發生的兩起信息洩露事件外,發生在上海和天津的洩露事件也有一定代表性——

11月9日,上海披露一起新增病例,患者為在浦東機場從事搬運工作的王某某。隨後,疑似王某某的同事劉某的流調信息被傳開,其中包括劉某的真實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聯繫電話、身高、體重、戶籍地址,甚至包含其父母、女友等人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

11月19日晚,天津瞰海軒小區19號樓居民楊某確診為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一夜之間,楊某和家人的詳細信息,楊某近14天全部行程,楊某在不同場合接觸過的人的姓名和手機號碼等,在社交媒體上流傳開來。

聲音 眾多網友反對網絡暴力:他們也是受害者

調查中,重慶日報記者發現,多起洩露事件都迅速在網絡發酵,但網民意見幾乎呈現一邊倒:共同譴責網絡暴力。

不少微博網友就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留言:「其實,他們也是受害者」「得了新冠肺炎後,還要被網曝,太可怕了!」「請保護好個人信息」「反對網絡暴力,希望那位成都女孩早日康復」「希望媒體、公眾不要過度關注隱私被洩露的當事人,讓他們的生活恢復平靜」……

患者隱私被洩露後,警方也做了相應的調查。12月9日,成都市公安局成華區分局發布警情通報:王某(男,24歲)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某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

目前,王某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已被公安局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重慶無症狀感染者徐某某也向警方報案,目前案情正在調查中。

延伸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亟待立法加強監管

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打破了患者平靜的生活,也引起了社會性焦慮:我們還有多少個人信息遭洩露?

市民李問(化名)曾經是一名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初中時期,一些跟他有矛盾的同學在學校的百度貼吧裡用大量侮辱性的語言指名道姓地辱罵他,帖子還暴露了他的年級班級、外貌特徵、家庭情況等個人信息。

「這件事對我的創傷很深,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於一種極度焦慮的情緒中。」李問也注意到了最近兩起新冠患者隱私被洩露事件,「我特別能理解兩個女孩的處境。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現實生活中,還有更多個人信息安全面臨威脅的情況。不少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網絡購物、求職、註冊帳號時個人信息洩露比較嚴重。此外,人臉識別也加大了個人信息被洩露的風險。

有市民提到,坐高鐵乘飛機,安檢有人臉識別;甚至登記入住賓館,也繞不過人臉識別。「人臉識別在廣泛應用同時,監管工作應該到位,立法保護個人信息工作也應提上日程。」

專家觀點 

我們該如何保護新冠肺炎患者隱私

——專訪重慶社科院研究員丁新正

記者 崔曜  

就新冠肺炎患者個人隱私洩露事件,重慶日報全媒體記者近日專訪了重慶社會科學院法學與社會研究所研究員丁新正。

重慶日報:如何看待對新冠肺炎感染者隱私權的保護?

丁新正:首先,自然人或者個人享有隱私權,而且應該得到保護。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和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同時,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可能破壞他人隱私和隱私權的行為。

近段時間,成都、重慶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個人信息和隱私被惡意洩露、被惡意炒作,這類惡劣行為不僅與我國《民法典》《網絡安全法》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的明文規定相背離,也與國家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加快法治建設進程的社會氛圍格格不入。

重慶日報:哪些個人信息可以公開,哪些信息屬於個人隱私應該受到保護?

丁新正:一般來講,在發生疫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特殊時期,有關部門基於公共利益和安全的目的,需要依法公開一些信息。這就涉及到如何在公布個人信息與保護公共利益、公眾健康權、知情權之間做好「平衡術」。可以公開的信息包括:當事人或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個人行動軌跡,逗留過的小區和場所,接觸的人群等。但對患者信息的公布應該慎重,在此前提下,可以公開患者或疑似感染者的年齡、性別、職業、與既往病例關係、患病情況、部分行動軌跡、密切接觸者者數量等。

但是,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當事人同意,個人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個人私生活、個人日記、照像簿、儲蓄及財產狀況、生活習慣及通訊秘密以及親屬關係等,這些個人信息和隱私不應被公開披露。因聯防聯控工作需要,且經過脫敏處理的除外。

重慶日報:個人信息或隱私被洩露後如何救濟?

丁新正:一是相關部門和單位應主動作為。相關部門和單位對收集或掌握的個人信息,要盡到安全保護責任,應嚴格管理和技術防護,防止個人信息被竊取、被利用;若發現異常情況,要主動制止,及時有效地處理。構成犯罪者,應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二是個人主動救濟。個人既可以向網信管理部門、公安機關等反映、提供線索和控告,也可以根據《民法典》《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包括道歉、精神損害賠償等;若有明確的侵權人,也可以直接起訴。

相關焦點

  • 「得了新冠肺炎後,還要被網曝,太可怕了!」
    近段時間,新冠肺炎患者的個人隱私被洩露引發社會持續關注,重慶日報民生頻道「市民有話說」欄目讀者不斷來函來電或在網上留言,表達對隱私洩露的擔憂,希望有關部門出臺嚴厲措施,打擊「網絡暴力」行為。延伸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亟待立法加強監管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打破了患者平靜的生活,也引起了社會性焦慮:我們還有多少個人信息遭洩露?市民李問(化名)曾經是一名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 男子洩露成都確診女孩隱私被處罰!
    因近期曾前往多個人員密集的酒吧,四川成都新冠肺炎確診女孩趙某引發社會關注。 12月9日上午9時,趙某通過網絡首次對外發聲。她表示,網上的謾罵和誹謗,對自己及家人造成了傷害,「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攻擊我,我只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我也是一個受害者」。
  • 思想界|成都女生遭網暴:新冠患者被詆毀的人格與脆弱的隱私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成都新冠肺炎女性患者遭網暴與北京海澱區的「雞娃」家教招聘。成都女生遭網暴:新冠患者的隱私保護面臨哪些難題?近日,成都一名新冠肺炎女性患者個人信息被洩露,遭到了大量網絡暴力。12月7日,成都郫都區報告兩起本土確診病例,患者為一對夫妻。次日,他們的孫女趙女士也被確診患上新冠肺炎。
  • 隱私洩露的盡頭,連著惡意叢生的網絡暴力|媒體札記
    12月8日,成都公布了新增的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活動軌跡,「成都確診病例孫女」迅速登上熱搜,她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隱私被網絡公布。因為在確診前,她多次出現在成都的酒吧裡,遭受了不少惡意攻擊與謠言非議。
  • 24歲男子洩露成都確診女子信息,被行政處罰!四川省委書記對網絡...
    據@平安成華 消息,12月7日23時許,王某(男,24歲)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某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經公安機關調查,王某對散布洩露趙某某個人隱私的行為供認不諱,並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非脫敏不公開」疫情防控與隱私保護的最佳平衡點
    這兩天,隨著央視相關報導的播出,新冠肺炎患者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引發廣泛關注,「經脫敏處理的個人信息才可公開」上了微博熱搜。所謂「脫敏」,簡單說就是通過技術處理,實現對敏感隱私信息的可靠保護。比如,用匿名代替真名,隱去身份證號中的部分數字等。
  • 成都「轉場皇后」引發關於個人隱私的討論
    近日,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趙某信息在網絡平臺流傳。洩露的個人信息涉及的圖片包含了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對此,律師表示,如果醫療機構洩漏了該患者的個人信息,需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同時,信息在網絡中流傳,發布者需要承擔相應民事侵權責任,平臺方若接到當事人刪除要求後,仍然不採取措施,需承擔擴大影響部分的責任。若為平臺方發布,平臺方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 法制婚姻講堂:洩露成都確診女孩隱私,警方介入!
    9日早晨,趙某發文向成都市民道歉,表示誰也不願意讓這件事發生到自己的身上。個人信息遭「網暴」趙某發文澄清:自己也是受害者12月7日,成都郫都區報告兩起本土確診病例,兩夫妻被確診。12月8日,夫妻倆的孫女,20歲的趙某,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 新增病例和密接者隱私被洩露
    距離上一次天津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已有140多天,11月20日,擁有1900多名登記居民、位於渤海海邊的天津瞰海軒小區,被劃定為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天津瞰海軒小區位於海邊,該小區被劃定為高風險地區後,臨近的中交上東灣小區也按照中風險地區進行嚴格管理。
  • 律師說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 這件事情不能幹
    本文轉自【四川日報】;12月8日,成都市衛健委公布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一名患者趙某,因活動區域較大且停留場所主要集中酒吧等,引發眾多網友評論。隨後,疑似趙某的身份證號碼、個人照片、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開始朋友圈、微博等平臺流傳。
  • 四川省委書記:有序擴大核酸檢測範圍,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12月9日上午,四川省委書記、省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彭清華,前往成都市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織密防控網絡,堅決打贏成都市郫都區疫情防控這場遭遇戰。
  • 共享充電寶陷洩露個人隱私旋渦 消費者隱私已被洩露怎麼辦
    重慶市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重慶中世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吳啟均說,隨著科技進步,個人信息尤其是隱私的洩露途徑不斷增多,而法律法規中針對具體社會生活的規定往往與新技術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因此,首先要求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以及行政機關關注科技動態,在處理相關問題時,靈活掌握,參照法律原則進行處理,並不斷完善立法及監管措施;其次要求消費者在使用新生事物時,增強防範意識,確認安全後再使用;再次,供應商應注意保護消費者的隱私不被洩露。
  • 到底是誰洩露了我們的隱私?
    新增確診患者成都女孩,在活動軌跡被通報後,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照片等個人信息陸續被洩漏,遭到了一些網民關於其私生活和長相的言論攻擊。這給當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和損失。此類隱私洩露和人肉事件已發生多起,因為輿論有的丟了工作,有的無法面對親戚朋友,更有甚者精神異常。
  • 個人信息屢遭洩露 防控需求與過度索取平衡點在哪兒
    確診新冠後,成都20歲女孩趙某某的個人生活被放到了幾億網民的「窺私鏡」下。引爆輿論的同時,也引發了公眾對於疫情期間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12月9日,成都成華區警方發布通報。2月21日,寧波公布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而在此之前,關於該患者及其15名親屬的詳細信息在當地微信群中傳播。據調查,系當地一輔警與村幹部在工作中獲得這些信息,並通過微信傳播,之後,當地公安局對兩人分別作出行政拘留6六日、罰款500五百元的處罰。此前,雲南省五名醫務人員因利用工作便利,私自拍攝患者信息並散布網絡,其中四人被處行政拘留10日並罰款,一人被罰款。
  • 確診患者個人信息又被洩露,對話被網暴的石家莊患者
    事實上,周女士並不是第一個身份信息被曝光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也不是第一位因確診而遭受網絡暴力的患者。但希望,是最後一位。我 1 月 1 號去新小區收房的時候,狀態特別好,跟售樓部的小姐姐也一直在聊天。1 月 2 日我開始胃疼,有出汗、發熱的情況。但因為不知道疫情已經爆發,當時根本也不會把這些和新冠肺炎聯繫到一起,現在在醫院,每天我都測六七次體溫,現在最高溫度是 36.3 度。
  • 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家中空調機芯檢測出大量病菌
    近日,記者從權威檢測中心——廣州中科檢測、上海復達檢測獲悉,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普通消費者家中及公共辦公場所進行全方位的病菌檢測後,結果顯示:在空調機芯內檢測出大量病菌。隨著炎熱夏季即將到來,空調使用頻率將大大提升,空調內的病菌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隱患。
  • 防疫成歐美「隱私保護轉折點」? 美學者:需找到兩全其美辦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一場爭論也在歐美國家持續——應對隱私保護的新困境:有些國家的民眾看上去有所「讓步」,有些則在堅守。當「抗疫優等生」德國推出的「新冠警報App」下載量達到1500萬人次時,德媒認為「疫情成為德國人隱私保護的一個轉折點」。而在法國,下載類似應用的人數不到50萬。在西班牙,宵禁令解除的同時,跟蹤疫情的App也停止使用。
  • ...確診女孩信息遭洩露一事說了啥?海霞: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感染者
    海霞:8日,四川成都一確診病例的行程軌跡引發熱議,其個人隱私也被洩露,遭網友謾罵。她對疫情傳播該負什麼責,還需調查認定;即使真有責任,這也不是曝光其信息的理由。她的個人生活不該是公共話題,防疫才是。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感染病毒的人。戰疫要講科學,也要講法治!
  • 央視評成都確診女孩信息遭洩露,主播海霞:我們敵人是病毒不是感染者!
    海霞:8日,四川成都一確診病例的行程軌跡引發熱議,其個人隱私也被洩露,遭網友謾罵。她對疫情傳播該負什麼責,還需調查認定;即使真有責任,這也不是曝光其信息的理由。她的個人生活不該是公共話題,防疫才是。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感染病毒的人。戰疫要講科學,也要講法治!此前報導假的!
  • 5.38億微博用戶數據洩露,隱私保護漏洞何時能堵住?
    本次數據洩露風波的起源是,3月初,有暗網用戶發布了一則名為「5.38億微博用戶綁定手機號數據,其中1.72億有帳號基本信息」的交易信息,中間包括微博用戶ID、手機號以及頭像、粉絲數、所在地等信息。「5.38億」的天文數字如果屬實,它幾乎覆蓋了全部的微博用戶,自然會引發廣泛的隱私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