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三維納米光刻技術實現光通信引擎的多晶片混合組裝

2020-12-22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三維(3-D)納米印刷的自由形狀光學波導也被稱為光子線鍵,可以在光子晶片之間有效地耦合,大大簡化了光學系統的組裝。光子線鍵的形狀和軌跡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優勢,可以替代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而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依賴於技術上複雜而昂貴的高精度對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目前發表在《Nature: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Matthias Blaicher、Muhammed Rodlin Billah和德國的光子學、量子電子學和微結構技術研究團隊展示了光通信引擎。該裝置依靠光子線鍵連接矽光子調製器陣列與雷射器和單模光纖。他們在實驗室裡利用先進的三維光刻技術將光子線鍵合到晶片上,有效地連接各種光子集成平臺。科學家們簡化了先進的光子多步模塊的組裝過程,從而實現了從高速通信到超快信號處理、光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等多種應用的轉換。

光子集成是改造各種量子技術的關鍵方法。該領域的大多數商業產品都依賴於光子晶片的分立組裝,這些晶片需要耦合元件,如片上適配器和笨重的微透鏡或重定向鏡等。組裝這樣的系統需要技術上複雜的主動對準,以在器件開發過程中持續監控耦合效率。這類技術被歸類為高成本和低通量的方法,因此它們使光子集成電路(PIC)的晶圓級量產的任何優勢受到挫折。在這項研究中,Blaicher等人將傳統系統的性能和靈活性與使用先進的加法納米加工技術進行單片集成的緊湊性和可擴展性相結合。為了在光子器件上設計出自由形狀的聚合物波導,該團隊依靠直接寫雙光子光刻技術。該方法也被稱為光子線鍵合,以實現全自動化過程中的高效光耦合。

實驗中,Blaicher等人設計了100個密集間隔的光子線鍵(PWB)。實驗結果形成了先進光子多晶片系統的簡化組裝的基礎。實驗模塊包含基於不同材料體系的多個光子模,包括磷化銦(InP)或絕緣體矽(SOI)。實驗中的組裝步驟不需要高精度對準,科學家們利用三維自由形光子線鍵實現了晶片到晶片和光纖到晶片的連接。在製造印刷線路板之前,Blaicher等人使用三維成像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檢測了晶片上的對準標記。此後,他們使用雙光子光刻技術製造出了印刷線路板,使得解析度達到了亞微米級。該團隊將光學夾子並排放置在設置中,以防止熱瓶頸,實現高效地熱連接。混合多晶片模塊(MCM)依靠矽光子(SiP)晶片與InP光源和輸出傳輸光纖的高效連接。該團隊將光源實現為水平空腔表面發射雷射器(HCSEL),當他們將PWB與微透鏡結合在一起時,可以方便地將光學平面外連接到晶片表面。

在第一個實驗中,該團隊使用通過深紫外光刻技術製造的測試晶片,顯示出PWB提供了低損耗的光連接。每個測試晶片包含100個測試結構,以分離出波紋板損耗和光纖晶片耦合損耗。PWB的實驗室內製造是完全自動化的,每個連接只需約30秒,而且該過程可以進一步加快。該團隊通過在其他測試晶片上複製實驗,獲得了可比較的結果,清楚地證明了該工藝的優良可重複性。隨後,科學家們將樣品暴露在-40°C至85°C的多個溫度循環中,以證明該結構在技術相關環境條件下的可靠性。實驗過程中,樣品沒有發生性能下降或變形。為了了解PWB結構的高功率處理能力,他們對樣品進行了1550nm波長的連續雷射照射,隨著光功率的增加,實驗結果表明,在實驗中,樣品的性能沒有下降,也沒有變形。實驗表明,在工業相關的環境下,在現實的功率水平下,使用PWB可以實現高性能。

為了證明PWB方法在技術上的可行性,Blaicher等人實現了一個功能性的八通道光子多晶片發射機(Tx)引擎,該引擎結合了基於InP的雷射陣列和SiP(矽光子晶片)調製器陣列來調製強度。完整的組件包含兩個由四個水平腔體表面發射雷射器組成的陣列,通過PWB連接到一個行波損耗型的馬赫-澤赫德調製器陣列。該演示是一個原理驗證,留下了優化的空間。

在第二系列實驗中,該團隊形成了一個四通道多階發射機模塊,用於相干通信。在這個模塊中,他們將包含PWB的混合多晶片集成與電光調製器的混合片上集成相結合,將SiP納米線波導與高效電光材料相結合。該設置的結果是實現了低功耗的高效器件。

通過這種方式,Matthias Blaicher、Muhammed Rodlin Billah及其同事進行了光子線鍵(PWB)的三維納米製造,突破了現有混合光子集成方法的限制。該團隊使用兩個關鍵協議來實現兩個不同的混合型多晶片發射機引擎,證明了實驗設置的可行性。雖然該團隊在這項工作中專注於用於高速光通信的發射機模塊,但該技術可能會釋放出更廣泛的新奇應用,從而受益於混合光子集成的優勢。

論文標題為《Hybrid multi-chip assembly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engines by in situ 3D nano-lithography》。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極紫外光刻技術解決的主要是光源波長的問題,極紫外光刻技術(Extreme Ultra-violet,簡稱:EUV),是以波長為10-14納米的極紫外光作為光源的光刻技術。集成電路線寬是指由特定工藝決定的所能光刻的最小尺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28納米」、「40納米」。 這個尺寸主要由光源波長和數值孔徑決定,掩模上電路版圖的大小也能影響光刻的尺寸。
  • 36氪首發|實現70nm精度三維空間跨領域應用微納先進位造,「魔技...
    36氪採訪的「魔技納米」就是一家使用雷射無限視場逐點直寫技術,將納米級製造精度與實際商業生產結合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商用納米級三維雷射直接設備能夠兼顧高精度和高自由度,實現在納米精度上三維結構的自由設計,具有高速度、超分辨、大範圍和無限視場等性能。
  • 1納米需要什麼樣的光刻機?
    打開APP 1納米需要什麼樣的光刻機? 首先,imec的CEO兼總裁Luc Van den hove先生做了主題演講並介紹了imec的整體研究內容,並強調指出,imec通過與ASML通力合作研發並實現新一代高解析度EUV曝光技術(高NA EUV Lithography),促使摩爾定律繼續發揮作用,且即使工藝微縮化達到1納米後,摩爾定律也會繼續存在。
  • 光刻膠卡脖子?那就用冰!西湖大學突破三維微納加工技術
    (材料進,成品出)的「冰刻2.0」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其實我們只是把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光刻膠』換成了冰。」仇旻說。但這一換,換出了一片全新的想像空間。什麼是「冰刻」如何用巧克力粉在奶油蛋糕表面灑出「生日快樂」四個字?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要依賴光刻機嗎?
    那麼如今中國晶片技術究竟發展到了哪一程度,有消息稱中科院首創了2納米晶片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還要依賴先進的高端光刻機,中國晶片是否就此迎來轉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一一揭秘。中國晶片的發展與幾大企業密切相關,首先此次晶片危機事件的主角,同時也是我國優秀的晶片研發企業的華為。
  • 集成電路的發展與其製造工藝─——光刻技術
    在這些途徑中,增大數值孔徑和縮短曝光波長是通過改變曝光設備實現的,而k1因子的降低則是通過工藝技術的改進去實現的,如投影曝光系統各階段採用的解析度增強技術主要包括偏振光照明、相移掩模板、離軸照明等。 降低曝光光源的波長是光刻技術和設備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光刻技術的發展,特徵尺寸隨之減小。在196O年代,半導體晶片製造商主要使用可見光作為光源。
  • 國產90納米光刻機可以幹什麼?
    90納米光刻機能讓中芯國際有價值!90納米發展到1納米製程也就靠時間的推移慢慢成長。5納米製程再往上非常困難,每低一納米需要更長時間的研究。90納米發展到7納米製程比5納米發展到2納米要快多了。生產力是一方面,高精尖又是一方面。
  • 頂級晶片都是5納米的,國產90納米光刻機有用嗎?看完長見識了
    頂級晶片都是5納米的,國產90納米光刻機有用嗎?看完長見識了隨著晶片產業被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人們對晶片的認識大多都集中在手機廠商們大力宣傳的5納米工藝。而我國的光刻機技術也一直是落後於國際社會的,我們至今都沒有研發出5納米級別的光刻機,大多數國產光刻機只能生產90納米的,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現在市場的設備搭載的都是這樣的超高水平的5納米晶片。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手機是一個非常集約化設計需要在保證體積可控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儘量強大和多元化功能的重要設備。
  • 摩爾定律全靠它 CPU光刻技術分析與展望
    ,193nm沉浸式光刻+pitch division的工藝組合才是實現15nm製程產品量產的「唯一選擇」。     據Intel表示,11nm製程節點上該公司的光刻技術將採用多種光刻工藝互補混搭的策略,將193nm沉浸式光刻技術與EUV,無掩模光刻(maskless)等技術混合在一起來滿足11nm製程的需求。
  • 中科院突破5nm光刻技術壟斷?事實殘酷卻又是把雙刃劍
    《財經》新媒體近日的報導道出了事實真相:今年7月,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西湖大學開啟「冰刻2.0」 研發用冰替代光刻膠
    傳統電子束光刻技術的關鍵步驟。近日,西湖大學光學工程講席教授仇旻團隊發布三維微納加工技術。仇旻表示:「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在光纖末端做出較為複雜的微納米級『冰雕』。該系列研究陸續發表在《納米快報》《納米尺度》《應用表面科學》等期刊上,從精確定位到精準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為模具製作結構和加工器件,一套新型三維微納加工系統雛形初現。「冰刻」技術,通俗的講,就是把冰刻成想要的結構和形狀,並以此為模具實現其他材料結構的製作。
  • 日本造出「準商業化」納米組裝機器人,並將迎來高速自動化生產
    這套「準商業化」的納米機器人系統提供了一種高效的實現複雜 vdW 異質結構個性化設計和自動化組裝的技術,有望進一步開發 vdW 異質結構的電子多樣性,實現新型功能性微電子及光電子器件的製造,以及揭示新的 2D 物理學機制。打破瓶頸,衝擊後摩爾時代的材料夢簡而言之,不同二維材料人工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 vdW 異質結構。
  • 3D動畫技術在計算機三維技術中實現了不斷發展
    打開APP 3D動畫技術在計算機三維技術中實現了不斷發展 勺子在商迪 發表於 2020-12-25 16:28:22 3D動畫技術在計算機三維技術不斷發展的時候實現了飛躍性的進展,三維動畫、產品 三維動畫、工業動畫、企業動畫、宣傳動畫等製作對行業有著重大意義。
  • 《蟻人2》中縮小技術馬上要實現了,現在已能縮小到納米尺度
    相信大家對《蟻人2》縮小技術不陌生吧!這種技術已經在實驗室初步實現了。「這是一種將幾乎任何一種材料,都可以縮放在具有納米精度的三維空間中的一種方法,」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大腦和認知科學副教授愛德華·博伊登(Edward Boyden)說。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的組裝方法也可以分為四種,即:i)在納米顆粒存在下進行水凝膠交聯,ii)在交聯的水凝膠模板中原位形成納米顆粒,iii)納米顆粒通過向內擴散併入交聯的水凝膠中,iv)作為水凝膠交聯劑的納米顆粒。文章主要針對不同的刺激類型,對不同的納米複合材料水凝膠進行了介紹。 1.
  • 多光子3D列印納米級航母遼寧艦,魔技納米
    2019年6月14日,南極熊參觀了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主題展,發現一家名為魔技納米的公司展示了其納米級三維光刻製造系統技術,其使用三維雷射直寫設備產品製造了納米級的航母遼寧艦模型。
  • 半導體光刻與刻蝕材料、設備與技術論壇即將召開!
    光刻是晶圓製造的核心工藝。半導體用光刻機、光刻膠、光掩膜等的市場分別被國外龍頭企業如ASML、Canon、信越化學、JSR、住友化學、Fujifilm等企業所主導。  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半導體光刻和刻蝕產業鏈將加速國產化進程。參與企業將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然而材料、技術與設備的競爭力提升,也將面臨挑戰。  半導體光刻與刻蝕材料、設備與技術論壇2020將於12月30-31日召開。會議由亞化諮詢主辦,多家國內外企業重點支持和參與,將對半導體產業核心工藝——光刻和刻蝕產業鏈的重點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 光刻機中那些我們需要了解的尖端技術
    光刻機是晶片製造的核心設備之一。光刻(Photolithography) 意思是用光來製作一個圖形(工藝);在矽片表面勻膠,然後將掩模版上的圖形轉移光刻膠上的過程將器件或電路結構臨時「複製」到矽片上的過程。
  • 國產5nm光刻技術或將改寫,荷蘭光刻機怕要失望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在晶片方面一直沒有重大突破,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依靠進口國外的晶片,所以很容易被其他國家壟斷,但是最近我們國家5nm光刻技術或將改寫,而荷蘭的光刻機怕是要失望了,看到這樣的消息,只想說一句,厲害了我的國。
  • 光刻機技術的難點是什麼?中國有沒有能造光刻機的企業?
    晶片產業大體上可以由上、中、下遊三個產業鏈來囊括,上遊指的是晶片的研發設備公司,蘋果、華為、高通等公司是典型的代表;中遊指的是晶片生產類的公司,下遊指的是封測和組裝公司。光刻機的生產公司屬於中遊,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荷蘭的ASML公司,幾乎壟斷了光刻機市場80%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