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Rita Zeng
近期,在快手上的用戶們掀起了一股用「牛奶白鬍子」魔法表情包視頻分享熱潮。
Morketing進一步了解,獲知是伊利「臻濃」新包裝上市,在快手發起了「臻濃海鷗牛奶胡C位站」魔法表情挑戰賽。4月28日到5月11日用戶選擇話題同款表情包,帶上話題標籤上傳視頻,即可參與活動。
為期兩周的挑戰賽激發了55萬多個UGC原創作品,互動人數超過500萬,活動期間品牌總曝光超過7.8億,可以說是成功出圈了。優秀的數據表現下,是否真的能幫助廣告主有效達成營銷目的?
據悉,快手以無激勵的方式,展開了「Brand Lift」調研,結果顯示:通過挑戰賽,用戶對伊利品牌在奶製品品牌類別裡的第一提及率上升了51.3%,品牌美譽度提升了3.4%,對臻濃牛奶的產品回想度提升了173.4%。
由此可見,本次活動對於伊利品牌和產品的提升是顯著的。事實上,對於很多廣告主來說,在如今用戶注意力分散的時代,如何迅速打造出圈事件,在短時間內鎖定用戶目光的同時,還能提升品牌綜合影響力,是一大挑戰。因此從營銷人的角度看,其營銷打法值得解析。
1、
一場挑戰賽的出圈:
平臺優質流量加持,頭部達人引導,
統一視覺形象強化用戶認知和參與
沿著挑戰賽的用戶引導路徑發現,此次挑戰賽伊利投入了比較大的營銷資源。
首先,快手為伊利臻濃挑戰賽提供了多種流量加持,組合運營了兩大流量入口。在公域流量方面,伊利選擇了開屏廣告和信息流廣告。通過開屏廣告,進行強視覺曝光,活動前期引導用戶首先知曉這個賽事,另外,再輔以信息流廣告進行多次觸達和影響,最大限度的進行站內流量入口覆蓋,為挑戰賽的熱度持續升溫。
藉助這兩大公域流量資源,伊利臻濃挑戰賽觸達了大量快手用戶。數據顯示,伊利臻濃在快手的開屏廣告單日點擊率突破14%,是伊利集團同類型資源位歷史最高值的1.2倍。正所謂想要有銷售額,就得先得有流量,流量入口是吸引用戶參與活動的第一關鍵要素。
如同《平臺經濟新戰略》中所說,把握超級流量入口,佔領平臺制高點,是現代商業競爭的焦點。
其次,在整個項目宣發期間,伊利和快手高度協同,輸出了一套完整的個性鮮明的視覺方案,最終獲得較高的點擊率的同時提升了廣告轉化效果。
在海量的公域流量觸達用戶之後,就要考慮用什麼內容觸達,而主視覺就是內容的第一要素。「臻濃海鷗牛奶胡C位站」挑戰賽活動,所有的廣告海報設計,包括挑戰賽頁面的設計,均採用了深藍色、白鬍子和牛奶罐等統一視覺。
事實上,品牌廣告視覺統一有利於強化消費者的品牌記憶,與廣告語重複三遍有異曲同工之妙。統一的視覺+廣告的重複,讓用戶對於挑戰賽印象不斷加深。
再次,粘性極強的私域流量資源和內容再生能力,讓整個活動話題長期保持高熱度。當話題達到一定熱度時,通過與達人共建內容,打造影響力和提高活動活躍氣氛。
Morketing了解到,這次挑戰賽邀請了在顏值、段子、舞蹈、美食、生活等不同領域的11位快手達人參與互動,其中,食品領域的vlog創作者「@叫我COCO啦」挑戰賽作品播放量高達152.9,搞笑幽默的「@沫沫」的參賽作品播放量達108.4萬,而在不同領域達人的帶動下,以PGC內容引導UGC的參與,活動圈層覆蓋得以豐富。
2、
挑戰賽內容本身的兩個關鍵:
趣味性和易操作性
一場活動,資源加持只是基礎,而真正引爆的核心還在於內容本身的趣味性和好操作性,伊利臻濃挑戰賽則明顯具備這兩點。
伊利臻濃挑戰賽的活動規則設置可以說是比較簡單、易操作。用戶只要選擇話題同款表情包,帶上話題標籤上傳視頻就能參與,互動門檻低,便於用戶創作。
同時為了增加活動趣味性,挑戰賽專門定製了「牛奶胡」魔法表情,用戶做出吸牛奶的動作,就可以觸發特效,出現「果然牛奶胡最可愛」、「最美牛奶胡」、「憑牛奶胡C位出道」等不同字幕。在萌趣好玩的魔法表情下,用戶的參與度高漲。據悉,本次活動上線24小時,作品量便突破12萬。
不過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忘記在魔法定製表情中植入和展示自身商業信息。比如,伊利臻濃魔法表情中植入了1:1還原了牛奶罐的包裝形象。不僅如此,伊利臻濃在所有能夠展示商業信息的位置,均進行了品牌露出,像挑戰賽頁面、魔法表情入口、熱門魔錶首屏。
之所以要植入商業信息的原因在於,用戶在跟風或模仿的過程中,如果品牌的商業信息存在感不強,則容易稀釋掉用戶對品牌的關注度,那麼,挑戰賽發起方的目的就比較難實現。
3、
為什麼品牌值得做一場讓用戶活躍的挑戰賽?
探討完具體的玩法後,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品牌會選擇且要選擇快手挑戰賽?
1.去中心化下的裂變價值和真實基因
在快手去中心化的分發規則下,70%的流量是分配給普通用戶,30%的流量集中在頭部帳號,因此在快手上的內容更加貼近人們的真實生活。
基於快手的內容分發機制,用戶更加容易看見挑戰賽的同款UGC內容。正所謂羊群效應,當一個用戶重複觀看到身邊的朋友或者關注的達人拍攝了同款內容,就會引發跟風或者模仿。
而在去中心化分發規則背後,快手的商業化,也並非是直接考量追求流量變現,而是尋求用戶體驗和商業化之間的平衡。在此前提條件下,快手的商業化內容與其生態的結合更加緊密,廣告內容與風格具有「真實」和「真誠」的特點。
2.長期效果
在快手上的視頻信息流不是瀑布流的單列結構,是否點開視頻內容取決於用戶。而廣告在分發的過程中,會主動打上「廣告」標示,因此短視頻廣告和受眾溝通的有效時間主要在前5秒,一旦內容吸引不了用戶,用戶滑走的可能性較大。
用戶滑走後,他實際對於品牌的印象是較為短暫的。而挑戰賽的本質是激發用戶互動參與,產生裂變價值,內容更加原生化,有一定的活動時間周期,因此在短視頻平臺上能夠達到長期的一個廣告效果。
3.UGC內容具有消費可能性的價值
挑戰賽的本質是激發用戶互動參與,因此挑戰賽本身大部分的內容源自UGC。與 BGC(品牌生產內容)不同,用戶的主動分享和產生的UGC內容,往往更容易引起自發性的二次傳播。
這些自發性的內容,相比硬性植入式廣告更具有消費可能性的價值,這也是第三方平臺在品牌營銷過程中為什麼變得越來越重要的原因,口碑和好感度,能夠影響和決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此外,借UGC內容,品牌可以從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傳播,用戶帶動用戶,激勵參與共創。
在挑戰賽的模式下,品牌能夠和用戶做到更深層次的溝通,在互動過程中,用戶對品牌的印象更為深刻,他們的每一條視頻作品,拍攝,配樂,剪輯的過程,其實都是一次對品牌「命題作文」的再創造。故而在原生化,和高觸達的效果促使下,越來越多品牌開始選擇發起挑戰賽。
4、
挑戰賽形式多樣,
品牌和平臺還可以怎麼玩?
到如今挑戰賽的模式變得多種多樣,品牌如何在眾多挑戰賽中吸引用戶注意力,還可以怎麼玩?
如果從挑戰賽底層邏輯來看,主要分為:
1、「物質激勵」,通過物質獎品刺激用戶生成內容;
2、「精神激勵」,給予用戶一定的稱號和品牌自身渠道流量曝光,像某品牌幸運紅人等。
3、「遊戲化、互動化」,有趣的魔法表情、將廣告創意交予用戶,或者像上文所訴麥當勞案例某種層面上都是利用了遊戲化玩法;
物質激勵層面,品牌可以嘗試線上線下聯動的玩法。在挑戰賽發放線下體驗券或者優惠券,用戶參與活動後可以選擇去線下消費,一方面在線上達到了品牌曝光的效果,另一方面引導用戶至線下體驗進行效果轉化。
當然了,如果引導線下消費還需考慮品牌自身門店在各城市的覆蓋率,如果覆蓋範圍小,也可以考慮發放線上購物券。
互動層面,可以選擇社交裂變式玩法。麥當勞在快手上就曾發起過「給我一杯YE」挑戰賽為椰子味冰飲引流。在為期7天的#給我一杯YE# 挑戰賽中,快手聯合麥當勞以地域為單位每日進行「快樂中國PK榜單」更新,撬動家鄉老鐵的參與熱情,使活動迅速蔓延全國。
參與挑戰賽的用戶可以@一位好友進行傳遞。活動中最長的鏈條傳遞了42名老鐵。數據顯示,小小的一杯麥當勞新品椰飲,通過社交裂變的玩法,獲得了近300萬用戶參與、近50萬UGC作品,超1億的曝光量。
據了解,近期華為榮耀在「快手創意廣告節」也專門定製了一場挑戰賽,給到用戶一個廣告命題「超能X挑戰」,用戶可以圍繞這個命題,根據自己的創意錄製廣告。其中,參賽的優秀作品則可以獲得榮耀X10 5G手機。
在直播帶貨大行其道的今天,品牌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依然是帶貨營銷成功的基石。而挑戰賽這種模式,不僅將助力品牌實現目標用戶群體最大化範圍的精準觸達,也讓每個用戶成為商業傳遞的介質,更在社交互動中將品牌價值傳遞,提升了品牌綜合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