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究竟是解放全人類?還是毀滅地球?人類的未來在哪?

2020-12-14 燃情文化

殖民,對於被殖民者來說,這兩字無疑是釘在地球恥辱史上的標籤,更意味著羸弱與悲情。

而對於殖民者來說,「拯救」與「推進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便是其尊認的普世價值觀。

前一觀點認為,悲情的力量無疑能激起被殖民者自強和自尊的原動力;而後一種觀點則認為,其優秀的人類文明可以通過「殖民方式」讓更多落後文明「能與人類文明整體進步」。

由此,在人類天敵除了自然與宇宙等不確定因素外,幾乎被消滅得不復存在的前提下,自15世紀「資本海盜式」殖民興起以來,這兩種模式便成了人類相互存在的主旋律。

血與火的較量。

生與死的對決。

時至今日已逾500年。

500年來,這樣的模式已從「野蠻」「戰爭」等形式逐漸向「經濟」「文化」等式變異。且披著人權、自由、人道、文化等符號與標籤,變得更加深藏與更具攻擊性。

那麼,在人類社會從低級文明向高級文明邁進的歷史邏輯中,人類的未來究竟在哪?

是大同?還是毀滅?

■01■→從低級向高級,人類的天性就是消滅對手

一部人類史,便無疑是一部消滅競爭對手的進化史。

從人類直立行走到高度社會化,人類與自然的鬥爭或者說消滅進化史上的強大競爭對手,就從來都未曾停止過。

這樣的鬥爭,不僅包括人與猛獸、人與自然,更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對決與消滅。

當人類學會用火種和簡單工具之後,就不但掌握了戰勝比人類強大數十倍的兇惡猛獸的技巧,同樣練就了戰勝同類的能力。

比如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更是被現有人類祖先劫殺殆盡。而在人類進化史上,之所以只留下如今的人類一脈傳承至今,在同一時期的其他智人,皆因與人類爭搶生存空間、食物來源及地球資源而被人類逐一消滅絕種。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後,從小到部落族群爭搶地盤的互相屠殺,到大到國家間的戰爭,再到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全球種族屠殺、非洲種族大屠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以及殖民者對印第安人、澳大利亞土著的種族大屠殺,都無不證明人類的天性便是消滅競爭對手。

而這種天性,即便在當下,依然未能消止。

■02■→殖民者邏輯,人類高級文明的徵伐?

由此,這種「消滅競爭對手」的天性,便在當人類的敵人和競爭對手被人類徵服得只剩下人類自己本身時,「殖民」便成為這種競爭天性的代名詞。

而殖民者之所以殖民,其本質上就是消滅競爭對手,以在地球獲得自身更多的生存空間及資源。

所以,殖民者的普世觀認為,其是在用高級文明徵服和改造低層次文明,從而實現和推進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所以殖民者並不認為自己的殖民是掠奪與殘酷,而是「文明的改造與推動」。

在這一普世觀標籤下,殖民由此變得更加激進與瘋狂。

如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擴張在殖民與貿易擴張的過程中,改變了其所到之處的生態系統、社會結構,甚至徹底摧毀了一個地區的原生環境、人種及其文明體系。

如在500年的人類殖民徵伐中,英國人徹底打破印度人的社會生態、生存方式和普世架構,西班牙、葡萄牙和英法等殖民者對美洲本土文化的摧毀與改造;殖民者對亞、非等地社會文化及結構的摧殘與破壞等。

在殖民者看來,其通過戰爭與屠殺,不但改造了殖民地落後的文化生態,並解放了殖民地人民的價值觀與文明進程。

所以,殖民者不但因此自豪且驕傲,並變得更加瘋狂。

■03■→被殖民者的悲情,不僅是物質資源被掠奪,還有生命

但在殖民者不斷實踐自己的光榮與夢想時,卻給被殖民族群和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傷害與悲情。

這種傷害,不僅僅體現在物質資源的掠奪上,更體現在精神上。

在被殖民者看來,殖民不但是一場罪惡的侵略,更是政治、經濟、文化等系統性的生態擴張。

儘管殖民者帶來了先進的器物、食物或者說生產方式,但同樣讓被殖民地失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對他們來說,這無異於是一場浩劫。

因為,殖民路徑不是戰爭就是獵殺,其實現形式充滿了赤裸裸的野蠻與血腥,其本質就是消滅與重構。

因此,從殖民最初開始,人類就陷入了屠殺與反屠殺、掠奪與反掠奪的世界級呈現中。

比如列強對亞非拉人民的殖民。

不僅屠殺了無以計數的亞非拉原住民,更摧毀了亞非拉原本和諧的社會結構和文明生態。

甚至於,因殖民利益,還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數千萬人因此而死在這樣的殖民徵途中。

此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亞非拉人民又興起了一場場曠世持久的反殖民鬥爭。

於是,在殖民道路上,文明與生態的碰撞,生命與生存的對決,壓迫與反抗的同在,屠殺與反屠殺的較量,便成了殖民的宿命。

■04■→殖民變異,文明遮隱下的野蠻殖民

由此,當殖民者意識到被殖民者的反抗同樣是其得不償失的路徑時,殖民便發生著層出不窮的異化與變異。

比如「經濟殖民」「文化殖民」等概念便應運而生。

這些,都被學界廣泛稱之為「後殖民時代」。

這個時代,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便在「自由貿易」「民主」「自由」等概念支撐下一步步成為「全球共識」。

這樣的共識,第一個概念就是「經濟殖民」。

所謂的「經濟殖民」,就是指殖民者資本以經濟為載體,以投資、合資等形式進駐它國,並逐步制約原住民地域企業及市場,以及資源。從而迫使原住民區域改變經濟、資源、社會架構等發展範式及方向。

這在本質上與野蠻殖民核心目標並無二致。

且規避了以戰爭和屠殺等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的殖民模式,且其所花代價及成本更低。

由此,這一模式誕生以來,便深受殖民者喜愛。

這一階段,在美英等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包裝與「普世」下,「殖民」更不斷以「強權政治」及「國際規則」等形式被「固定」。

而且,這一模式還被殖民者美化為「自由經濟主義」。

因此,為捍衛「新殖民」模式及格局,殖民者除了構建規則,使盡技巧,策劃陰謀外,同樣會付諸戰爭。

因為,總有一些「硬骨頭」,是不會答應的。

而「不答應」,在「技巧」「陰謀」等手段不見效的情況下,戰爭便成了必然。

如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阿富汗戰爭等,以及中東亂局、地區矛盾、領土爭端「技巧」。

它們本質上都是為「新殖民」服務。

不過,「經濟殖民」這一模式,並非只專屬於殖民者。

在「經濟殖民」與「反經濟殖民」過程中,「被經濟殖民」地域同樣也在進行著「反經濟殖民」。

100年來,且並取得了巨大成就。

這,於西方列強而言,其本質意志上是決不允許的。

也是不願樂見其成的。

由此,新的殖民體系再次被構建起來——文化殖民。

■05■→尋找真理,人類的未來在哪?

文化,不但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形式,更是政治、經濟的最高形態。

所謂的「文化殖民」,就是強勢文化通過文學、影視、價值觀等形式潛移默化地改變被殖民區域的思想認知、行為範式及價值體系,從而消滅弱勢文化,建立文化統治,並實現殖民謀利的目的。

而且,為實現「殖民獲利」,古老的殖民體系已歷經數百年積累與進化,如今已發展到了極高階段。

這一階段,殖民者一直希圖用既往的「欺騙」與「隱瞞」形態,將自身殖民欲望及殖民模式深藏。

而明面上,則構建更多概念與符號,以淡化其野蠻的掠奪本性。

在這一階段,因「反殖民」力量不斷壯大,如金磚國家的崛起,亞非拉人民的百年抗爭等,「新殖民」體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這一衝擊,雖明面上與亞非拉殖民獨立時代要溫和得多,但暗流湧動,其表現形式及其烈度,未必就比那時代低。

因為,被殖民者所取得的成就,本質上標誌著殖民者體系的崩潰及利益的不確定性。

因此,殖民者無論如何都不願樂見其成。

於是,為抵消逐漸壯大的「反殖民力量」,殖民者便以「盟友」「共同價值觀」等形式結成新的「殖民者聯盟」,希圖以此徹底抵消或消滅起彼伏的「反經濟殖民」力量。

同時,全球矛盾與摩擦驟然而起,此起彼伏,甚至屢是戰爭或屢滑到戰爭的邊緣。

如伊拉克毀滅、利比亞崩潰、敘利亞成廢墟、中東成火藥桶、亞洲領土爭端、非洲民族仇殺,破壞規則、制裁、打壓、暗殺等詭異現象便接踵上演。

這些戰爭、摩擦、矛盾和爭端,其本身並非問題的主體,而其本質,則是為了背後的「殖民利益」。

由此,當下的這一模式,無不標誌著人類正處在500年來的下一個路口,以及這一百年來的巨大變局。

這個路口和變局,在人類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不是人類的進步,便是人類的毀滅。

由此,人類又該以怎樣的姿態面對和構建自己新的未來呢?

■小結■

綜上,人類在500年的殖民徵途上,「消滅對手」的本性並未得到徹底進化。

且這種「本性」,正以野蠻與巧取豪奪為載體,在一步步實踐著再次主宰人類命運的宏大目標。

所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非虛言,而是人類一個不得不抉擇的時代課題。

而構建命運共同體,人類又該做些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讓地球去宇宙流浪,人類殖民太空有多難?
    生態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人類只是這一鏈條中高智慧物種中的一節!《流浪地球》中人類若想跟著地球逃出太陽即將滅亡的太陽系,人就就必須具有重新創造一個新的可循環生態系統的能力。2,成本太高,能量是生命的基石;人類在沒有獲得可以源源不斷輸出能量的廉價超級能源之前,是去地球之外殖民的。(單細胞生物。)地球的歷史約有46億年,而在32億年之前,地球才出現了單細胞生物;換句話說,地球花了14億年的時間,才進化出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
  • 《流浪地球》:地球毀滅之日,人類何去何從
    地球的壽命是多久?自己的壽命又是多久?我們連自己到底可以存活多久都一無所知,卻可以計算出前三者的壽命,不覺得可笑嗎?資訊飛速發展的今天,無數信息充斥著我們的認知,從人類的起源問題到地球危機,科學家不斷探索宜居星球,尋找人類的另一個家,是在為人類找尋後路,還是準備進行殖民統治。
  • 毀滅世界的,究竟是戰爭,還是人類?
    所以人類補完就是打破心之壁,重新歸為一個整體。人類補完計劃是為了把所有人類的靈魂擺脫肉體的軀殼,回歸到一個集合體之中,摒棄人與人之間心靈的隔閡,超脫成為更進一步的生命!《人類補完計劃》是一部科幻小說集,主要講述了人類的文明即將毀滅,僅存的人類轉向群星宇宙,開啟「人類補完計劃」,終拯救人類文明的一系列故事。該小說語言簡潔,人物形象眾多且豐富,故事邏輯嚴謹,反思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 化身滅霸碾壓人類!《毀滅全人類:重製版》IGN7分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將於7月29日正式發售,該作的IGN評分為7分,評測者表示這款遊戲還行。  IGN評分:7分 還行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重現了上個世紀50年代一個憤怒的灰色外星人橫衝直撞美國的簡單、矯揉造作的快樂。
  • 《毀滅全人類 重製版》前瞻:落在人類頭上的一大步
    《毀滅全人類 重製版》將於 2020 年 7 月 28 日登陸 PC、PS4 Xbox One 和 Stadia 平臺。 《毀滅全人類》是一款最初於 2005 年推出的遊戲,如今我們打開 2020 年的重製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這樣一條消息:「雖然遊戲體驗獲得了提升,但原版法隆入侵戰爭中的遊戲內容和歷史數據都得到了完整保存!」簡而言之,這條信息就是在提醒我們,這是一款「來自另一個時空」的遊戲。
  •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新演示 有念動力就為所欲為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發行商THQ Nordic於今日(7月7日)公開了一段全新預告,展示了遊戲中的念動力,玩家可瞄準並選取一個物體/人物,然後進行投擲,一起來看看視頻吧!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從小深受科幻文化影響,一直想要殖民火星,這是他在2002年創立這家公司的根本動力。馬斯克認為,移居火星攸關人類生存,因為未來地球很可能不再適宜居住。此次龍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登陸火星提上了議事日程。 像馬斯克這樣熱衷於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人士絕非少數。
  •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登陸Steam預告公布
    近日著名開發商THQ公司放出了《毀滅全人類:重製版》最新遊戲信息,THQ開發商表示《毀滅全人類:重製版》將會登陸PC端的Steam平臺以及X1,PS4平臺,Steam平臺支持簡體中文,《毀滅全人類:重製版》將於2020年7月28日發售。
  • 「滅霸」式遊戲體驗《毀滅全人類:重製版》扮演外星人,毀天滅地
    哈嘍,大家好,我又來安利遊戲啦,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超口碑模擬遊戲,Steam遊戲《毀滅全人類:重製版》,歡迎點讚再閱讀哦,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好玩遊戲推薦。在《復仇者聯盟》裡面滅霸是碾壓人類的存在,超級強大的戰鬥力,使得像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這樣的超級英雄都被虐菜,那麼你是否想體驗這種反派角色的超級戰鬥感呢?相信《毀滅全人類:重製版》能給你這樣的遊戲體驗。
  •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一部摧毀美國夢的cult電影
    《毀滅全人類》是由THQ於2005年在PS2和Xbox平臺發售的動作遊戲,遊戲的風格和題材在當時備受好評,收到了相當不錯的反響。儘管在這之後時常傳出《毀滅全人類》要出2代的傳聞,然而開發商Pandemic Studios在2007年被EA收購2年後便宣布倒閉了,續作的消息也便不了了之。
  • 地球太危險?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殖民其他星球,未來人還算人類嗎?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提倡太空殖民概念的已故普林斯頓物理學家歐尼爾,以及英國星際協會。在你覺得太扯想走人前,這邊還是告訴你一下,英國星際協會在人類成功登陸月球前30多年,就已經預言過人類會登上月球了。SN8星艦如果未來這輛太空飛船可以重複使用的話,那他就可以減少回程宇宙飛船的建造成本,這將為火星的殖民計劃提供巨大可能性。
  •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電光槍怎麼樣 屬性圖鑑介紹
    導 讀 在《毀滅全人類:重製版》中,遊戲延續了原作的玩法,並且進行了優化和改進,玩家作為外星人,自然會有很多強力的高科技武器來對付人類,這也是人類目前科技無法達到的水平
  • 人類還能夠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理想很美好,現實卻非常殘酷
    在科技力量的幫助下,人類文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對這個世界,對地球之外的宇宙也有了許多的認知。隨著我們對世界,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人類並沒有感覺到越來越幸福,而是對人類的未來充滿了各種擔憂。通過科學的力量,我們看到了地球的危機,看到了人類在未來將要面臨的各種災難。
  •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遊戲特色內容介紹
    《毀滅全人類:重製版》是一款讓玩家扮演外星人屠殺人類的遊戲,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款遊戲的特色內容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遊戲特色內容的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體驗50年代的外星人入侵故事的邪惡一面(再次)發現為什麼這個遊戲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有趣的遊戲之一在新的銀河榮耀中,從0開始忠實地進行了重建享受隱藏者的獨特武器庫,例如肛門探針槍偽裝成弱小的人類
  • 《毀滅全人類》Steam好評如潮 氛圍超棒 內容偏短!
    反派主角遊戲《毀滅全人類》現已正式在Steam平臺發售。它是2005年遊戲的重製版本,能讓玩家體驗50年代的外星人入侵故事的邪惡一面。目前Steam上共有562條玩家評測,好評率高達96%,「好評如潮」。
  • 霍金預言地球毀滅,人類滅絕,2020年是否是一個預兆呢?
    在情緒沉重的同時,一些人也會開始思考人類的命運。因為霍金曾經預言過人類會在2600年滅絕,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這個預言是否是真的?如果人類肆意妄為,那麼這個時間又會不會提前呢?2020年,人們還沒有從新年的快樂中緩過神來,就發生了新冠肺炎大範圍傳染的事情,起初只是在中國的武漢爆發嚴重,後來波及到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雖然目前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是哪裡還沒有搞清楚,但是我們清楚的是這場病毒肆虐讓不少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 霍金生前為什麼勸人類儘早離開地球,如今這個預言實現了嗎
    筆者-小文霍金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逝去對於全人類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遺憾,霍金生前給人類留下了許多知識的財富,但也有一點是世人想不通的,那就是來自霍金的警告。據了解,霍金在2010年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提出了與人類未來息息相關的五大預言。第一個預言是,地球會在2032年進入冰河時期、全球變暖,人類活動的增加,隨著碳排量的升高,全球變暖是必然會發生的。
  • 人類在未來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以另一種生命形式存在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在這顆星球上,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物。而生物世界又是非常複雜神秘的,雖然人類也是這個生物世界中的一員,還是地球的霸主,但是我們對生命的了解依然只是處於表面的層次。動物世界裡的自我毀滅現象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於是有人擔心,人類既然也是生物世界的一員,會不會在未來,人類也選擇自我毀滅?可能有人會說了,人類是智慧生命,是有自主意識的,才不會幹這種腦殘的自我毀滅,事實真的如此嗎?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說法,人類在未來有可能也會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 霍金預言成真,2032年地球將會毀滅,人類將不復存在?
    聞名世界的宇宙學家和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在某訪談上提出,地球將會被很多小概率的危險威脅,其中任何一個威脅都能將人類逼到滅絕的境地,在未來幾百年間,地球將會毀滅,人類為了繼續生存,必須進行太空移民,搬離地球。
  • 離地球毀滅還有多少年,人類即將毀滅?
    離地球毀滅還有多少年?人類即將毀滅?據推測,地球已存活了46億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科學家們認為,若任憑地球自由自在地運轉,恐怕它會永遠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別的外來因素幹擾它,地球就可能有壽終正寢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