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國地震預測研究 日本震前十幾秒可預警

2021-01-08 環球網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上周末發生在四川雅安地區的7級強震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積極抗震救災的同時,不少中國人也開始爭論起地震是否可以預報。事實上,與中國一樣,國際上對此亦爭論不休,而各國地震研究,亦多次沉浮波折。從國際科學界的相關研究分析,最近二十年包括美國和日本頂級地震學家在內的各國權威學者認為,地震是無法預測的,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一項毫無希望的工作。美國地質勘探局明確表示,他們的工作不是預測地震,而是只做長期概率預報,在此基礎上他們致力於通過提高基礎設施的安全等級來長期減弱地震的危害性。

美國

地震預報浪費錢 不如提高房屋抗震性

在美國實際上並沒有專門的地震局,美國官方負責地震預報預測研究工作的政府部門主要是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除了地震之外,他們還要面對的是龍捲風、熱颶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研究。

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研究工作被普遍認為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但美國地質勘探局明確表示,他們的工作不是預測地震。

1997年,日本東京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學校的4名地震學者聯名在《科學》雜誌發表了《地震無法被預測》的論文。該文指出,在對地震預測進行了近30年的苦心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地震是無法預測的,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一項毫無希望的工作。

2008年,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曾對有關地震預報的問題,作出過一次正式的對媒體的回答。這項聲明,至今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中查詢到。在這份簡短的聲明中,美國地質勘探局用最明確無誤的文字指出,無論是美國地質勘探局還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或者任何其他科學家都沒有預報過一次大地震。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不知道如何預報,並且也不打算知道。

不過,美國地質勘探局在聲明中也強調,藉助科學數據,可以計算出未來將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比如,在未來30年內,舊金山灣區發生一次重大地震的概率為67%。在聲明的最後,他們指出,他們的工作是致力於通過提高基礎設施的安全等級來長期減弱地震的危害性,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研究短期預報上。

日本

前十幾秒發預警 手機電視關機也能收到

早在1989年,日本的鐵道技術研究所就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性的地震預警系統;1996年阪神大地震後建立了高敏度地震觀測網;2004年全國性的地震預警系統試運行,2006年正式運行。東京大學的地震專家目黑公郎教授曾模擬過一次東海大地震,研究顯示,在地震預警100%普及的情況下,能使死亡人數減少80%。

但是需要明確的概念是,地震預警並不同於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前,對有可能發生的地震進行事先通知;地震預警則是在地震發生之後,在地震波到達受害地表、造成破壞之前發出警報。日本目前所做的工作,其實是地震發生後幾秒鐘時間的快速預警,而不是地震發生前的預報。

地震的實體波有兩種,一是破壞性較弱的縱波(P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約為5.5~7公裡/秒;一是破壞性較強的橫波(S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公裡/秒。而相比之下,電波的速度為30萬公裡/秒。日本目前開發出的地震預警系統,就是利用電波的速度比地震波快的特點,來打時間差。

設在地底深處的地震儀檢測到縱波後,立刻傳給計算機,計算機則分析震源、震級、地震波到達各個地方的時間與烈度,然後傳給日本氣象廳。一旦預測到之後到達地表的橫波的破壞性達到一定程度,就通過電視、廣播和衛星等數據傳輸系統發布緊急地震警報。即使處於關機狀態,電視、手機也能馬上收到警報。在鄉村,當地政府還會發給居民收音機,以確保他們能及時得到疏散的信息。

義大利

地震專家未預報入獄6年

2009年義大利拉奎拉地震發生前一個月,一名實驗室技術人員根據地面增加的放射性氡氣排放量,研判會有大地震發生。官方的專家在拉奎拉召開會議,大量接受媒體訪問,保證說不會發生地震。官方的地震測報中心官員後來遭到民眾指控提供不正確的資訊,7名科學家以過失殺人罪名被判處6年徒刑。

自案件被提起公訴起就在國際科學界引發巨大爭議,訴訟本身遭到科學界的譴責。2011年逾5000名科學家聯名致函義大利總統,表達對幾名被告的支持。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及美國科學發展協會(AAAS)也公開支持此次訴訟中的幾名被告。在公開信中,AAAS聲稱幾位被告因未能「對即將發生的地震向拉奎拉地區的民眾發出警告」而被提起公訴,是「不公平且幼稚的」。案件審理結果公布後,學者們表示,地震根本無法預測,這一判決等於是讓這7名專家為無法預見的天災充當替罪羊。

相關焦點

  • 各國地震預測研究:日本可預警十幾秒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上周末發生在四川雅安地區的7級強震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積極抗震救災的同時,不少中國人也開始爭論起地震是否可以預報。事實上,與中國一樣,國際上對此亦爭論不休,而各國地震研究,亦多次沉浮波折。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地震預警≠地震預測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其預警原理是電信號的速度比地震波快,這兩者的「時間差」即為地震預警時間。有時候地震預警只有短短的十幾秒甚至幾秒,但是對地震來說是已經非常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反應及時,這個時間完全可以躲避到家中的三角地帶,提高生存率。
  • 地震預警vs地震預報 怎麼可以傻傻分不清?
    唯獨能在地震前救命的,除了平時學習的自救知識,就是僅僅幾十秒、十幾秒,甚至只有幾秒鐘的地震預警。  本次宜賓地震,震中周邊收到的地震預警趕緊學習分清: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警:地震發生,猶如平靜水面扔進了一顆石子,破壞的地質結構產生能量,通過類似水波一樣的地震波傳遞開去。
  • 地震預警APP——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樓頂建有地震預警「大喇叭」的社區,將在地震波及社區前,通過廣播提前預警,從而保障社區民眾安全、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與此同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還將通過手機簡訊、電視等途徑向社區居民發布預警信息,實現多途徑、廣覆蓋的地震預警服務。地震預警系統是什麼?地震預警系統是一個全自動的物聯網,可實現全自動的秒級響應。
  • 地震可以提前預測嗎 地震預警app如何使用【詳解】
    地震能不能提前預測,如果遇到地震了怎麼辦?這時候你就需要一款能夠提前預警的地震app了,尤其是位於震區的用戶,提前預警地震能夠救命哦。  地震來了該怎麼辦?很多朋友都會問這個問題——特別是這兩天突然發生了兩次大地震。
  • 唐山5.1級地震前電視彈出預警!山東2022年全面建成地震預警系統
    地震預警≠地震預報,提前3秒預警可減少14%人員傷亡值得注意的是,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對未來的地震提前發出警報,是還未解決的科技難題。而地震預警的技術已成熟,近年來在全國多地都有實踐。地震預警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利用地震傳感器及相關技術系統建立的地震預警網,在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全自動地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在目標區域對還未受波及的用戶發出預警的行為,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從研究到應用:中國已全面開建國家地震預警工程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在今年國際減災日到來之際,組織地震專家科普解讀可有效服務減災的地震預警技術時透露,歷經從研究到應用的發展,中國在技術研發和系統試驗上已形成並打通了地震預警全鏈條,具備全面鋪開的軟硬體條件,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全面開展建設。
  • 7級大地震後,日本東京有特大地震?地震可以預測嗎?
    不過這也不是日本第一次說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而說「首都直下地震」是由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預測的。 這個問題我們如今還是一個「肯定」的說法,那就是「地震不能精確預測」,這是科學界之中公認的事實,而日本這裡說的地震百分比,明顯也不是一個地震精確預測的說法,這是通過地震歷史情況和如今的變化給出的一個可能推測性數據,就算是他們說發生地震的概率為99%,但是也不是一個「肯定」的說法,所以說只能作為參考依據,所以重複的事情說三次,「地震不能精確預測」「地震不能精確預測」
  • 唐山5.1級地震提前5秒預警 預測地震APP到底靠譜嗎?
    前幾天,發生在唐山市古冶區的5.1級地震迅速在朋友圈內爆屏,儘管震級不大,但由於所處的位置特殊,再加上44年前那場舉國震驚的唐山大地震,一下就把它推到了熱搜榜首頁。  MIUI中的地震預警設置  平心而論,MIUI的這個地震預警還是蠻全面的,除了可以提供地震波到來的預估時間外,還能同步提供震級預測、烈度預測、震感評估等信息。
  • 加州啟用首個地震預警app:災難發生前幾秒警報
    當地時間10月1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啟用了全國首個地震預警系統應用程式,希望確保居民在可能即將發生災難的幾秒鐘內收到警報,並能逃生倖存。「沒有什麼可以取代對地震和其他緊急情況進行有計劃的撤離,」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在發布預警系統時表示。「我們知道大地震可能隨時即將到來。我鼓勵每一個加州人下載這款應用,確保你的家人為地震做好準備。」
  • 日本人的「地震預測史」
    >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宏偉的研究目標在地震災害大國--日本地震預測是社會要求最高的學術領域之一他們在地震預測方面的經驗尤其值得借鑑日本地震預測歷史 被濃尾地震所激勵,明治政府在1892年立即成立了帝國地震調查委員會。它遠遠早於1906年的舊金山地震,所以可以被看作是日本地震研究的開端。然而,儘管明治時代的科學家具有昂揚的遠見,地震預測在當時仍然是個禁忌的話題,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十年。
  • 2020年最強地震降臨美國,震級高達7.8級,日本已發布海嘯預警
    很不巧的是,連地震也跑來湊熱鬧。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正式測定:7月22日14時12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南部近海地區,發生了7.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公裡,震中位於北緯55.05度,西經158.50度。地震發生後,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立刻發布了海嘯預警,提醒臨近地區人群主義及時避難。隨後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報告稱,在強震發生之後震中區域內又發生了多次餘震。
  • 地震後秒級預警!
    根據規劃,該項目在遼寧建設預警臺站、預警中心和預警終端三類工程,建設961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站,1個省級地震預警中心和12個市級信息發布中心,178個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其中10個Ⅰ型預警終端部署在政府應急指揮、通信電力、交通運輸等部門,168個Ⅱ型預警終端部署在中小學校。
  • 搜狗輸入法為報錯地震預警道歉,一個輸入法軟體也能預測地震?
    2月4日凌晨,搜狗輸入法在官方微博發送致歉信息,向廣大用戶道歉,因為其在前一日的時候錯誤推送了一則地震預警信息,造成了所謂的"地震發生地"5000多名用戶的困擾。地震預警?很多同學看到這個大概都是一臉的黑人問號,搜狗一個好好的輸入法不做,居然還能搞地震預測,難道還要上天不成?原來搜狗輸入法其實本身是不具備地震預警能力的,它只是與權威的地震減災機構合作,在收到官方的地震預警信息之後,第一時間向民眾發布,目的是讓大家可以在最短時間接收到地震發生的信息,然後做出避險行為,最大程度保護民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 兩天前的地震讓我下載了地震預警應用,這有用嗎?
    烈度和震級的不同在於,震級通常是一個絕對值,它代表著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有多少,震級每增加一級,釋放出的能量規模是前一級的 32 倍。▲ 距離震中越遠烈度越低. 圖片來自:中國地震局而烈度則代表著地震對當地地面的實際破壞程度,不同的地區烈度並不相同。比如北京只是有震感,那當地的烈度就很低,而震中破壞性最強的地方,烈度就明顯會比較高。
  • 【地震救命】推薦幾個地震預警APP
    大數據分析通過使用衛星和氣象數據,並結合統計分析,開啟了一種新的地震預報形式。而這項研究所取得的喜人成果似乎可以有力駁斥那些否定者們的錯誤觀點。這些創新者中,其中之一便是位於美國澤西島的Terra Seismic公司,通過使用衛星數據可預測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地震,精準度達到90%。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日本2019年地震上千次,未來30年7級以上地震概率90%,9級沒有?
    而每次發生地震之後,科學家們進行研究或說明,也是以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講解為主,也就是說明地球引發地震的一個基本情況,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地看出,地震的發生情況或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2020年已經到了,世界各國也可以看到在前一年整體的地震情況,而最近,日本就發布了一個全年的地震數據,我們來看下。
  • 疫情下的日本真的地震了,專家預測未來會出現9.1級大地震海嘯
    本2020年開始以來,全世界各國幾乎都遭遇著疫情的感染之痛,並且相伴的各種災難也接踵而至,地震,龍捲風,森林大火,蝗災等紛紛登場,真的讓地球人不安。緊接其後又連續發生兩次強震,最強6.9級,未來真的有大地震?這次日本真的「震」了,同一地區連續出現了兩次強震。根據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4月18日16時25分和北京時間17時24分,分別發生了6.9級和6級強震。氣象臺未發布海嘯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