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你會批評嗎?家教不可缺少,自己管比別人管強100倍

2020-12-14 彩彩育兒

孩子哪有不犯錯的?犯錯不可怕,關鍵是看多大的錯,犯錯之後又是誰管教,不是有句話這麼說的,自家的孩子自己管,當輪到別人管教的時候,那真的是後悔莫及了,自己管教比別人管教強100倍。

在孩子成長這條路上,我們家長可以說是必須幫助孩子,並且我們有許多事情要教會孩子,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我們要教孩子的一些事情,當然了,這不是全部,只能說這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心量都不一樣,有的人比較寬容,有的人則比較計較。

可能孩子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所以孩子可能會感覺別人和孩子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

人和人都是不一樣的,當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心懷感恩,同時當別人不幫我們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埋怨別人,因為別人沒有義務幫我們。並且我們要告訴孩子沒有絕對的公平,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會公平的。

有一些事情本來就沒有公平可言,而且在這個社會上公平是相對來說的,如果我們遇到法律上的事情,那麼我們一定會得到公平,但是如果是一些別的小事情可能就不會。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平的,也不會所有的事情都如我們的意,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心量放寬一定要好好地去看待這個問題。

有一個家長說寧願自己的孩子沒有知識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教養。

我相信大家都了解這樣一個事情,在電梯裡一個小孩子把電梯裡所有的樓層都按了一遍,但是他的媽媽在一旁無動於衷所以說為什麼會有熊孩子呢?是因為家長的不管教,家長的熟視無睹所以才有了這樣的事情。

所以家長就認為寧願自己的孩子沒有知識,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有禮儀的人。

這句話我們不能說是錯的,因為很多人都喜歡規矩,都喜歡孩子有禮儀。那麼我們說禮儀是什麼呢?

日常禮儀就是一些我們在平時應該懂得的事情,比如吃飯不要發出聲音,還有坐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並著自己的膝蓋,需要撿東西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蹲下,包括我們在外面,如果別人為我們服務的時候我們要說謝謝,總之就是多用一些禮貌用語。

其實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思想,但是我希望的孩子是既有知識又有教養,因為大部分沒有教養的人,他們知識可能相對來說,也不是那麼的好。但現在這個社會上什麼都不是絕對的,因為我們實在是見過太多太多的人了。所以我們只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做一個有禮儀的人,懂禮貌的人。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難免會被老師批評,這都是很正常的,我們在小時候也被老師批評過,那是因為我們可以改正,老師也希望我們改正,但是,被批評以後是難過的,我們作為家長就要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要跟孩子講一講,老師為什麼要批評孩子,我們可以找孩子的老師了解一下。

同時我們也可以由孩子自己講出來,如果孩子自己講出來,那說明老師已經給孩子說過了,孩子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所在,那麼孩子可能就會改正。

我們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只是幫助孩子消除情緒,並不能說我們可以讓老師不批評孩子,老師批評孩子是因為對孩子抱有希望,並且老師是希望孩子可以改正的,還是對我們的孩子有信心的。

既然老師批評了孩子,那麼我們要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些習慣,如果有的話,我們一定要改正,幫助孩子一起改正的同時自己也要改正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同樣的我們孩子被老師批評,我們幫孩子消除,那麼孩子改正以後肯定就不會再因為這件事情被老師批評,所以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優秀是一種習慣,讓孩子要好好地保持。

帶孩子成長的路上肯定會遇到這些事情,當孩子遇到了會如何解決這就需要看我們家長如何引導孩子。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 我是「彩彩育兒」的彩彩,兩個孩子的媽媽,同時也是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育兒類知識分享,希望我的一點小小建議,能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更好更快樂的長大!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了,被批評時還「嬉皮笑臉」,他們的內心想法是什麼
    然後家長或老師就會用更嚴厲的語氣,想以此來讓孩子害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類孩子給人的感覺往往就是厚臉皮、不懂事。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面對批評教育時都是這種態度,很是讓家長頭疼,難道父母教育孩子的話孩子真的都沒有聽進去嗎?
  • 家風家教微課堂第九期∣人民日報發布16個批評孩子的小技巧
    1.批評前,先聽孩子的解釋: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即便是罪犯被審判前還有個申訴的機會呢,更何況自己的孩子。家長朋友不要一看到孩子犯錯,就劈頭蓋臉地罵,聽聽孩子的解釋,既是給孩子機會,更是給自己機會,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也讓自己的批評和教育方向有更強的針對性。
  • 孩子犯錯一味的批評有用嗎?睿智的家長這3個舉動,讓娃心服口服
    想要孩子不犯錯,是非觀念建立很重要1多給孩子講道理,而不是一味批評懲罰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導致了有些家長回到家以後面對孩子缺乏耐心,尤其在他們犯了錯的時候,更是第一時間要去批評懲罰孩子,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這種在批評孩子的同時並給予鼓勵和認可,能讓他們懂得自省並充滿前進的動力。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父母的批評要對事不對人,千萬不可上升到人身攻擊,務必要學會維護孩子的尊嚴。為什麼有的孩子被父母批評後尋死覓活的?就是因為有些父母喜歡上升到人身攻擊,比如孩子沒做好一件事時,你罵他沒用;當孩子早戀時,你罵他不要臉;當孩子犯錯時,你罵他蠢笨……你時時刻刻都在給孩子貼負面的標籤,這種批評不是錯誤本身,而是用下定義的方式直接全盤否定孩子,讓他們一次次陷入自我懷疑、羞愧難當、極度沮喪、退縮迴避的負面情緒中,久而久之,壞情緒積壓多了得不到釋放,最終很可能因為一件小事爆發。
  •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511期)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511期)和父母爭執、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
  • 科學家教•共戰疫情系列微課第二期 | 孩子總犯錯,如何懲罰最有效?
    科學家教•共戰疫情系列微課第二期 | 孩子總犯錯,如何懲罰最有效?從今天起,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聯合畫荻教育將推出八期「科學家教•共戰疫情」系列微課,從有效學習、親子溝通、兒童健康、習慣養成、感恩教育、責任感教育、生命教育等多個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共同靜候春暖花開時節。第二期:孩子總犯錯,如何懲罰最有效?
  • 孩子犯錯沒必要揪著不放?父母的忍一時,會把孩子養成「白眼狼」
    別再一味地「慣著」了,小心養出白眼狼 葉子生完孩子,過完哺乳期就上班了,孩子一直都是奶奶帶的,雖然也一直跟自己生活在一起,但是因為夫妻二人工作很忙,也沒有時間管孩子。家庭條件又不錯,所以從小孩子要什麼,奶奶就給買什麼,轉眼間,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
  • 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孩子未來難有出息,真的要糾正!
    那個孩子轉身就跑了,他媽媽一邊罵一邊追了出去。很多時候,父母發現孩子犯錯,總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批評。他們自以為了解孩子,早早地給孩子判了刑,不管自己的話好聽不好聽,都讓孩子受著。父母高高在上地說教、批評、指責,堵住了孩子想要傾訴的嘴巴,也拉開了孩子原本和自己的距離。不要總說孩子「聽話」「不聽話」,除非你想把孩子變成自己的下屬,失去原本的個性和靈氣。
  • 批評孩子需要技巧,家長抓不住關鍵反會傷害孩子,不如沉默是金
    《少年說》中一個學霸型的女孩在臺上問自己的媽媽「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你為什麼老是拿我跟別的同學比成績,為什麼老是覺得別人比我優秀比我好?總是在批評我沒有給我一點鼓勵。我在你的心裡就真的是那麼的沒有用嗎?
  • 經常挨罵的孩子真的會變笨,學會這3招,讓你的批評如沐春風
    他上課遲到,你批評他:「你就不遵守時間吧,以後什麼也幹不成。」他不小心打碎花瓶,你責罵他:「毛手毛腳的,你就不能小心點。」其實,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只不過你的批評令他們難看,為了減少這種難看,他們選擇明知故犯的反抗。
  •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今天我們將走進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讓你更懂孩子↓↓↓案例呈現小凱是某小學二年級的男生,一直以來,小凱都是個聽話乖巧的孩子,對學習很認真,也很熱心做老師的小幫手。
  • 「輝聊家風家教」你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什麼嗎
    比如孩子不聽話,喜歡挑戰權威和耐心,讓他幹什麼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幹,發脾氣、情緒化、固執極端,粗魯無禮……而且這些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孩子自己,包括他的學習、學校生活、興趣愛好、人際關係…… 你理解孩子為什麼有以上的叛逆行為嗎?你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嗎? 1、這並非一個階段的問題: 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甚至成人時期,都有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掙扎狀況。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很多大人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動不動就自殺、跳樓,哪個家長老師敢硬管?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讓孩子體驗挫折感,這種養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但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於是學會了什麼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 批評教育只會適得其反,父母的關注和態度,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經常批評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糾正錯誤,減少犯錯。反而父母的批評和訓斥會成為孩子犯錯地一種的動力,與父母形成對立態勢。只有父母的關注和正確的態度,才是孩子真正前進的動力。
  • 小步在家早教告訴父母孩子犯錯該怎麼辦
    2、和孩子一起建立「有效犯錯」的思維模式 管理好我們自己的情緒只是第一步,落實到生活中,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犯錯」的思維模式。然後,採用正面總結「有效點」的方式,帶著孩子進行「有效犯錯」的思維訓練。 A、和孩子一起複述整個事情,給這次錯誤定性,屬於「有效」還是「無效」。
  • 學生在校受批評離家出走,家長到校要人,老師被停職,冤枉嗎?
    如果學生確實犯了錯,老師批評得合情合理,那學生因此離家出走,老師被停職,我覺得老師是冤枉的。因為學生違紀犯錯,如果老師置之不理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啊,老師總是要管的吧,現在很少有老師敢體罰學生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批評教育了。如果學生離家出走,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那老師還能做什麼,真的只是教書匠了,何談育人?難不成學生犯了錯,也得賞識學生這錯犯得有新意、有深度,還要去鼓勵他?
  • 還在指責老師批評孩子?有多少家長想為自己孩子找一個嚴師
    本以為只是平常的一些小事情,批評完就沒啥事了,沒想到這個家長聽說老師把自己孩子叫到辦公室批評後,居然直接給這個新班主任打電話,罵了一頓,還懷疑老師是不是偷偷在辦公室打她孩子了。後來校長出面解決了這件事情,而這個新轉來的班主任素來嚴厲,但是自從發生這件事情後,班主任對這個學生遲到的事情就不那麼關心了,只是怕孩子有什麼問題,每次遲到還是順便問一問為啥遲到,也不去罵他了。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如果父母們能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耐心,那麼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於向父母傾訴,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並回答孩子的問題對加深親子關係大有裨益,這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而且不僅僅這會讓孩子的表達能力有明顯提高,也會養成他願意傾聽別人說話的能力。
  • 你不要管別人,你把自己管好就行
    01 這句話是于謙說的:「人這輩子最大的一個事,你不要管別人,你把自己做好。 看到一句話這麼說的:自己身心自由的人,才會給別人自由。自己不自由的人,就會時時處處限制別人的自由。嗯,有點道理。 喜歡控制別人的人,其實她自己活得也很累,精神繃得也很緊。說白了,是想要的東西多。往高層次裡說,是有夢想的人。
  • 父母陪孩子坐小火車,一個細節暴露家教,孩子:看完很戳心
    因為,同一件事,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家長處事方式不同,給孩子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比如說,從父母帶孩子坐小火車這件事,就能看出孩子的家教!不少孩子看完都覺得很戳心,因為這樣的家教讓人覺得很孤獨,直言不敢再坐火車。其實,孩子的想法很好理解,就像我們成年人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出門逛街、吃飯一個道理,缺少陪伴的孩子內心總是很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