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被批評時還「嬉皮笑臉」,他們的內心想法是什麼

2020-12-09 小欣講育兒

有一種孩子最讓家長和老師頭疼,他們做錯事被教育批評時總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沒有什麼反應,給人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這種態度看起來更加容易讓人生氣。

然後家長或老師就會用更嚴厲的語氣,想以此來讓孩子害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類孩子給人的感覺往往就是厚臉皮、不懂事。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小帥就是那種「厚臉皮」的孩子,一次他犯錯被媽媽批評,但是無論媽媽怎麼說他,他都不放在心上,一副笑嘻嘻的樣子,也不回答媽媽的話,媽媽看到小帥這個樣子更加生氣,於是就用更嚴厲的話來說他,想讓他長點記性,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可是後來媽媽磨破了嘴皮子,小帥也沒給點反應。最後媽媽索性不理他,去忙自己的了。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面對批評教育時都是這種態度,很是讓家長頭疼,難道父母教育孩子的話孩子真的都沒有聽進去嗎?

孩子內心感到內疚不好意思

其實並不是孩子沒聽進去,而是他們知道自己犯錯了,內心覺得內疚,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處理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會用嬉皮笑臉來掩飾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面對內疚時的反應都不一樣,有的會用迴避來面對,而嬉皮笑臉只是孩子面對內疚的一種掩蓋方式。所以孩子不是沒聽進去,而是感覺不好意思。

孩子知道錯了不想頂嘴

有的孩子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跟明鏡一樣,知道自己做錯了,多少會有點心虛,不想和父母頂嘴,把矛盾鬧大,讓父母生氣,所以就選擇不犟嘴,厚臉皮的方式。有時候孩子的這種做法是懂事的表現。

想快點結束這場批評

一般來講,父母批評孩子時會說個不停,孩子會感覺沒完沒了的,如果他當時和你犟嘴幹嘛的,那這場批評會越來越長,所以想用嬉笑討好的方式讓父母快點消氣,不再批評自己。

用錯方式不會表達

有的孩子不懂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知道怎麼面對父母的批評,怎麼面對自己的錯誤,所以就用厚臉皮的方法, 化解矛盾。

孩子的這種態度會讓父母更加生氣,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所以對孩子責罵會越來越嚴重,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會讓孩子改正錯誤,反而會傷到孩子。

封閉起自己的內心

父母越來越大聲的語言會讓孩子的內心深處感到孤獨,感覺父母不理解自己,明明自己已經認識到錯誤了,還這樣說自己,次數多了,孩子遇事會更加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溝通,封閉自己的內心。

正確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遇到這種事情時,父母應該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溝通,不要用大聲責罵地方式,慢慢地引導孩子表達出來自己的情緒,告訴他,你知道錯了應該講出來,用這種方式別人是不知道你的態度的。

所以別人會更生氣、著急,說出來的話也會更嚴厲,表達錯誤有很多辦法,但是這種辦法是行不通的。讓孩子知道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時的正確做法。

教育孩子時並不是他們玩世不恭,而是採用了錯誤的表達方式,給父母了「厚臉皮」的錯覺。所以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多一點耐心,正確的引導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一犯錯就嬉皮笑臉?恭喜你抓住了一隻高情商神奇寶貝
    比暴躁系熊孩子更難對付的,是果妹代表的另一型「油滑派熊孩子」,這種孩子總是看上去人畜無害、乖巧嘴甜,平日裡常常賣得一臉好萌,可實際上卻是個太極高手,一旦闖禍犯錯,她不會像暴躁系熊孩子那樣耿直,傻乎乎的去正面硬鋼,因為她知道形勢比人強,面對成年人體力和智力上的碾壓級別優勢,弱勢的自己強攻一定會吃虧,只能智取保平安。
  • 孩子犯錯一味的批評有用嗎?睿智的家長這3個舉動,讓娃心服口服
    今天閨蜜抱怨女兒長大之後越來越調皮,不僅在學校經常犯錯被叫家長,上個禮拜更是因為抱走了商店的小狗被老闆找上門,閨蜜當時特別嚴肅地批評了她,沒想到小姑娘不僅不知道哪裡錯了,還因為受了批評覺得非常委屈。為此,閨蜜也是很無奈。
  • 當孩子犯錯,你會批評嗎?家教不可缺少,自己管比別人管強100倍
    孩子哪有不犯錯的?犯錯不可怕,關鍵是看多大的錯,犯錯之後又是誰管教,不是有句話這麼說的,自家的孩子自己管,當輪到別人管教的時候,那真的是後悔莫及了,自己管教比別人管教強100倍。可能孩子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所以孩子可能會感覺別人和孩子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人和人都是不一樣的,當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心懷感恩,同時當別人不幫我們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埋怨別人,因為別人沒有義務幫我們。並且我們要告訴孩子沒有絕對的公平,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會公平的。
  • 批評教育只會適得其反,父母的關注和態度,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經常批評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糾正錯誤,減少犯錯。反而父母的批評和訓斥會成為孩子犯錯地一種的動力,與父母形成對立態勢。只有父母的關注和正確的態度,才是孩子真正前進的動力。
  • 孩子犯錯不認帳?特裡法則:娃「犯錯」時,正是教育的好時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而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會怎樣處理,決定了孩子將會成為怎樣的人。在大多數家長看來,不管孩子處於什麼年齡,他都不應該犯錯。但是家長應該明白,孩子正處於什麼都不懂的年紀,犯錯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孩子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為他們正在嘗試著成長。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像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今年9月武漢一中學男生被母親教訓、扇巴掌後,從教學樓跳樓自殺;去年上海一男孩被母親批評後跳橋自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親子之間出現了溝通障礙,被父母批評時,孩子貿然地選擇結束生命來終結矛盾,而回憶多數70後、80後的童年幾乎是在老師和父母的訓斥聲中長大,沒有多少孩子因長輩幾句話就尋死覓活的。
  • 家風家教微課堂第九期∣人民日報發布16個批評孩子的小技巧
    孩子犯錯時應該批評,但有些家長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罵孩子,不講究技巧,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父母批評孩子時要注意方法、講究技巧,按孩子能夠接受、也樂意接受的方式去進行,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麼,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技巧究竟有哪些呢?人民日報發布1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讓孩子改錯進步不逆反!
  • 小步在家早教告訴父母孩子犯錯該怎麼辦
    一提到孩子犯錯,家長就嘆氣。其實,犯錯並不可怕,相反,「有效犯錯」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地推進作用。那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從「有效犯錯」走向「有效成功」呢?小步在家早教下面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 孩子犯錯你的懲罰是否過於嚴厲?10種管教孩子的方式,現在教給你
    孩子非常的害怕自己做錯事情,對批評非常的敏感。從來不用這種行為來試探,家長的底線在哪。孩子經常性地表現出不安的情緒還有莫名的煩躁。以平等的身份來看待孩子絕大多數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都喜歡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以一種命令的語氣來教育孩子,認為這樣可以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種威嚴,孩子因為害怕就會聽話。其實孩子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和家長站在同等的地位去對話,孩子因為害怕壓制自己的內心想法,只會越來越沒有主見。
  •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傷了孩子的心還不管用
    大部分傳統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是長輩,孩子對父母就是要無條件的服從。所以在孩子犯錯時,不問緣由,急於讓孩子承認錯誤以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孩子犯了錯,不是幫孩子分析解決,而是質問錯在哪,孩子要說不出就拳打腳踢,只顧自己發洩情緒。你大喊傷了孩子的心,還造成不好的影響本尚書院院長胡明瑜老師曾經說過:「其實孩子犯錯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回應。」
  • 想讓孩子內心強大不受傷?扔掉「玻璃心」,培養他變成「厚臉皮」
    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被貼上「厚臉皮」的標籤,那可不是件光彩事——厚臉皮=不知廉恥、沒羞沒臊,最讓老師和家長發愁。他們做錯事被批評時,一點都不認真對待,反而全程嬉皮笑臉、左顧右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容易消極、失落甚至絕望?因為他們缺一張厚臉皮!憶往昔,我們吃過那麼多啞巴虧,還不是因為臉皮不夠厚?
  • 如何和孩子講道理?鍾南山教授犯錯時,父親只和他說這「1句話」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成年人會因為種種原因在工作上出現失誤,孩子則會因為懵懂與好奇犯錯,不同的是,成年人在出現失誤後補救,而孩子則需要父母讓他明白自己犯的什麼錯。如何跟孩子講道理?鍾南山院士直言道,他犯錯時,父母只和他說一句話,他就會去思考,反省。那麼,一般的家長面對犯錯的孩子要怎麼做呢?
  • 批評孩子需要技巧,家長抓不住關鍵反會傷害孩子,不如沉默是金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媽媽我們少不了要經常的批評教育孩子,我們批評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以後變得更好!但是如果批評教育方法不對,卻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或者是導致孩子的內心充分的委屈,心靈受到傷害。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我曾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小學生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班長,上四年級時競選班長落選,內心接受不了,乾脆不去學校,甚至絕食,後來休學一年,接受心理治療。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這時,兩位家長也來到了孩子身邊,看到兒子抓了別的小朋友的臉,於是小李就讓兒子道歉,可是兒子卻說是他先推的我。小李和兒子說,「推你,你也不能抓別人的臉。」在小李的呵斥下,兒子向另外一個小朋友道歉了。孩子還小,犯錯也是很正常的,而家長的態度卻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 孩子惹事媽媽被約談,排排站被對方家長批評,媽媽的反應很真實
    做了父母后,有一件事一直是內心特別擔憂,不想發生的事情,那就是被老師約談,因為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一般不會被約談,大多數時候被約談都是因為孩子表現不好,或者闖了禍事。這個時候被約談除了被批評,就是要處理孩子惹出來的一堆問題,前段時間鄰居大姐就被老師約談了,起因是因為班上有個孩子被打,兒子是放哨的。
  • 小時候越「乖巧」、越「懂事」的孩子,他隱藏了內心的什麼
    十四中門口接送孩子的車流慢慢散去,順著曙光街向東前行,偶爾會有車輛的燈光由遠而近。氣溫下降後的這幾天,我還沒從溫暖中的天氣適應到寒冷來,走在寂靜的馬路上,只覺得耳朵有些涼涼的。教授給我分析,不是說那孩子不夠勇敢,而是在普遍的共性教育下,他們可能會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從而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教授那我做比方。你小時候渴望得到的水果不敢真實表示,是因為你向外釋放的勇氣會受阻從而變得壓抑。
  • 警局喜迎最小年齡「自首者」,孩子犯錯親媽報警網友點讚
    有人覺得這兩位家長的做法太贊了,但也有人覺得報警是對孩子的恐嚇教育,會讓小孩子的內心蒙上陰影。我們沒法了解更多的內情,也許是孩子平時就難以管教,也許是父母一時衝動的決定,而涉及到金錢這種原則性問題時,報警的做法是否「太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 壓垮孩子內心的兩大「禍害」,爸媽怎麼做才對
    樂樂的變化也讓樂樂媽很苦惱,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把最好的都給了她,這孩子還這麼不聽話、不懂事。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時,往往更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實,現在養孩子,心理健康才是剛需。 現在養孩子,心理健康是剛需?
  • 8歲孩子任性妄為,自稱小皇帝,媽媽無奈嘆氣「他根本不聽我的」
    面對淘氣又不聽管教的兒子,小姜只能搖頭嘆息:「這個孩子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活潑好動,經常搞一些小破壞,跟大人頂嘴。起初我們都認為孩子還小不急於管教,現在孩子上了小學,就更難管教了,常常在學校犯錯誤被叫家長,可是我們的批評訓斥他根本聽不進去,不是頂嘴反駁就是嬉皮笑臉,我們真是拿他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