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臨寫技法——寫意牡丹的臨摹與寫生

2020-12-22 美術研究

臨摹與寫生,是學習中國畫的基本手段。前者是師前人、師大師的過程,學畫者通過臨摹他們的經典墨跡,不僅有助於掌握傳統造型規律、筆墨技巧、構圖方法以及創作理念等等,而且還是傳承古老文明、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有效手段。而後者則是師造化的過程,學畫者通過不斷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深入自然、了解自然,既能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像思維能力,又能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個人的藝術境界,同時還能通過大量的寫生活動,取得豐富的創作素材。因此,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重視臨摹、寫生,並從數千年的藝術積累中總結出了一套具有程式化特點的操作模式,即臨摹(對臨)——背臨——意臨,寫生——默寫——意寫——寫意。這些看起來似乎有些笨拙的模式,在科技不十分發達的年代,卻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隨著科技成果在繪畫領域中的應用,讓笨拙的模式化神秘為淺顯、化迷濛為明朗、化複雜為簡單,使人們走出循規蹈矩已成為一種可能。

(一)臨摹

1、意在掌握傳統造型規律——局臨

局臨是局部臨摹。或為一個花冠、或為一個花枝、或為一批葉片等等,不需要臨摹原作,只要有較好的印刷品即可。不限工具、材料,鉛筆、鋼筆、毛筆、任意紙張都行。臨摹時,也不一定非要落墨填色不可。如果練習筆墨造型,填色問題仍不必考慮。

臨摹徐渭作品

2、意在訓練筆墨技巧——局臨或整臨

局臨和整臨各有益處。局臨有利於學習生動、精彩的筆墨技巧;整臨易於把握整體用筆的點線面組合、用墨的濃淡乾濕變化,以及用色的和諧統一。學習傳統筆墨技巧,最好選用原作做臨本;如果沒有原作,也要找仿真複製品、較好的原作照片或印刷精良的印刷品。

3、意在學習傳統設色方法——參閱「意在訓練筆墨技巧」的要求

4、意在學習構圖——草臨

草臨是一種記錄式的概括性的整幅臨摹。在注重整體取勢的前提下,要明確賓主位置,搞清虛實、平衡、協調、呼應等關係。不限工具、材料,不限臨本是否為原作。

5、意在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精臨

精臨,是對原作進行原大的仿真式臨摹。就學習和繼承傳統而言,每一位學中國畫的人都應精臨一兩幅古代精品;而對於執意傳承傳統文化、保護民族文化遺產者來說,可能要付出畢生絕大部分精力進行這樣的臨摹。其方法是,把畫紙覆在原作上,在拷貝臺上用鉛筆摹寫畫稿,然後對著原作落墨賦色。也可採用打格縮放的方法精臨。

臨摹李鱓作品

6、意在加入主觀意識——意臨

意臨,是指加入主觀意識的創作性臨摹。在中國畫的嫡傳中,我們經常見到前人與後人風格、品相相近似的一脈作品,甚至後人的作品有前人作品非常明顯的影子,這往往既是傳承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又是摹仿過程中加入了個人的主觀意識的結果。因此,通過別人作品的啟發,加入主觀意識的臨摹同樣可以獲得一幅屬於自己的作品,這與剽竊有著構思、立意的本質區別。而這種創作式臨摹不可一味繼續下去。

(二)寫生

寫生可參照臨摹的運作方式進行,要強調目的性。如為搜集創作素材一定要慢寫,研究形象特徵、描繪姿勢情態、準確刻畫形象結構,求質量不求數量,以免過於草草而無所是用;畫動勢、動態要速寫,注重大體關係,不必摳細節;畫場面可速;形成整體構圖可慢,對細節予以交代。再如,為獲得一幅完整的具有獨立欣賞價值的寫生作品,要注重主觀意識的融入、情感的描繪及趣味的捕捉,以及意境的營造等等,同時要做到簡練概括、取捨合理,保留寫生味道。

臨摹齊白石作品

外出寫生時,可隨時拍下寫生時的場景或特寫鏡頭,以便整理寫生稿時參考。也可以拍下來不及寫生的景物,以備記憶性寫生參考,或對著照片寫生。照片還可以通過計算機處理形成線面結合的黑白圖像或其他具有繪畫特點的圖像,供寫生或創作使用。

寫生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多種手段。不必過多考慮工具、材料,亦不能被形式、方法所困擾,更不能受到時間、空間制約,只要能達到目的,怎樣方便就怎樣做。美的事物、美的東西到處存在,只要善於觀察、用心捕捉、勤於思考、勤於動手,就既可記錄生活中感人的瞬間,獲得你所需要的創作素材,又能鍛鍊和培養你的繪畫技能。經常不斷地從事寫生實踐,可永葆旺盛的藝術狀態。

臨摹張大千作品 

花冠、花幹白描稿 

鋼筆速寫 

冬季牡丹枝幹寫生 

早春牡丹枝幹寫生 

繁花與老乾寫生 

花蕾、花籽、花朵共生寫生 

寫生作品《天香探春》 

寫生作品《雙嬌共榮》

相關焦點

  • 牡丹畫家推薦|擅長畫寫意牡丹的畫家——石開
    以牡丹入畫,用來寓意人民富貴吉祥,國家繁榮騰飛,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當代畫家石開對畫牡丹就有著真摯的情感,其寫意牡丹作品,廣受廣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靑睞和好評。石開,男,1946年生,山東滕州人,現居北京。原名張佩華,字石開,號五蓮居士、墨香山人。擅長寫意花鳥畫創作,尤喜畫牡丹。
  • 畫牡丹有名的當代花鳥畫家 石開寫意牡丹藝術賞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富而不傲、容古留芳的蘭花;雍容華貴、富麗端莊的牡丹等等,從古至今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春有百花開,唯有牡丹真國色。那一朵朵嬌豔欲滴、雍容華貴的牡丹,綻放在各種各樣的紙墨之上,可是不少人們心中的摯愛呢。今天為大家帶來了著名花鳥畫家石開的寫意牡丹佳作,讓我們一睹牡丹的國色之美吧。
  • 當代畫牡丹好的畫家,古稀高齡畫家石開寫意牡丹作品欣賞
    人間最美四月天,穀雨時節,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為了畫好牡丹,每到牡丹盛開的季節,畫家石開都要到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牡丹之鄉寫生,將眼中的牡丹、心中的牡丹化為畫卷上的牡丹。出生於詩書世家,受父兄影響,自幼酷愛丹青,精於國畫,尤擅牡丹,業界人士讚譽為「寫意牡丹王」。現為國禮書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一家書法師、文化部中藝卿雲書畫院書畫家、中國國際書畫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藝名(北京)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品牌戰略委員會理事,易從網籤約畫家。
  • 美術研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海勇談中國畫筆法解析課徒稿
    中國畫的發展離不開當代學院教學。長期以來,獲得成就的中國畫家大都出自學院;從現狀來看,隨著中國畫學科建設的發展,學院教育依然是中國畫人才培養的重要途經。歷史上,對於中國畫技法與觀念的學習都通過師徒傳承加以實現,言傳身教過程中,課徒示範又是重要的傳授方式。隨著當代學院教育的完善,中國畫學科逐漸被納入當代學術的序列中。
  • 中國畫需要「大寫意」!寫意才是中國畫的靈魂!
    寫意是一切藝術最高的要求和最終的目的。1、傳統的「寫意」說「寫意」、「大寫意」,作為中國畫的畫法由來已久。「寫意」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策·趙策二》「忠可以寫意」,解釋為「公開地表達心意」。它是超越時空的創造,使中國畫保存並不斷加強和顯示著她「超以象外」的東方氣質。
  • 畫山水為什麼要寫生?如何寫生?
    中國畫的學習,一般均從臨摹入手,並且往往始終伴隨著學習的全過程。作為學習國畫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臨摹,能在短期內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國畫的各種基本技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於國畫技法,如山水中的皴法等,經過前人反覆錘鍊,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臨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陳相鋒臨摹《寫生珍禽圖》
    黃筌、黃居寀父子筆法的基礎,是唐末以來著色花鳥畫的基本技法傳統。從中晚唐的邊鸞到西蜀的滕昌祐、刁光胤,再到黃筌父子,花鳥畫基本體貌可謂一脈相承。因而在論及黃筌父子筆法以前,有必要先對黃筌之前的這些畫家的基本技法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明其源流所在。
  •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陳相鋒臨摹《寫生珍禽圖》
    黃筌、黃居寀父子筆法的基礎,是唐末以來著色花鳥畫的基本技法傳統。從中晚唐的邊鸞到西蜀的滕昌祐、刁光胤,再到黃筌父子,花鳥畫基本體貌可謂一脈相承。因而在論及黃筌父子筆法以前,有必要先對黃筌之前的這些畫家的基本技法作一簡要的分析,以明其源流所在。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藝術作品繪畫主導理念為表現論和表現性, 強調筆墨、 意境以及線條。 印象派風景油畫將西方國家繪畫中的表現論和表現性繪畫帶向一個巔峰, 在西方繪畫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 但是中國寫意山水畫和印象派風景油畫不論是從繪畫觀念還是表現形式上來看, 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
  • 怎樣畫牡丹:寫意牡丹的創作與構圖解析
    現代中國畫的構圖形式常用方形構圖,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出現對稱、平行、對角線等忌諱形式,所以我們首先要向前人學習創作經驗,學會對畫面物象的巧妙安排、取捨,以及合理變化,從而避免呆板僵局。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畫方向
    」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師生人物畫寫生作品展與研討會。2017年,作品《瑤族老漢》參展,並收錄於《為中國畫--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師生人物畫寫生作品集》。(省級)廣州美術學院2016年度自編教材資助項目(校級)中國畫古典技法傳承(《槐蔭消夏圖》臨摹筆記)(校級)中國畫古典技法傳承教與學(《碧桃圖》臨摹筆記)(校級)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 20世紀中國畫的演變之路
    康有為指出,中國畫在文人繪畫成為正統勢力之後,筆墨圖式因循守舊,陳陳相因,日益背離自然寫生的路線,從而導致了語言的僵化和表現力的衰退。康氏的主張對後來的改良主義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宋元以來的文人寫意畫被視作舊文化的代表,它的衰落與中國文化、社會在近代的整體衰落一脈相承。而拯救這種衰落的辦法,也與拯救中國文化和社會的武器一樣——就是西方近代科學。
  • 湯向鋼筆畫入門寶典,鋼筆畫默寫是我們從臨摹走向寫生的基本功
    通過鋼筆畫的臨摹來積累用筆、走線的經驗,掌握鋼筆畫的一般性技法,打下造型基礎,然後便可以嘗試進行默寫訓練,為輕鬆掌握寫生技巧做準備。臨摹和默寫可以幫助我們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套相對程式化的元素庫,這個元素庫的運用將決定你在寫生訓練之時的進展情況和所達境界。所謂默寫,就是通過仔細觀察並且把原作圖像記憶在腦海中,然後一次性地把原作畫(臨)出來。
  • 美術研究|張偉民講解中國畫工筆花鳥篇創作,手稿,全是乾貨!
    編者按:從本期開始,美術研究將推出「名家課堂」欄目,約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各美術領域,在教學和創作方面都較有經驗的名家,以名家視角從技法開始,深入淺出地談美術教學與創作。為廣大讀者開闢出一片具有可讀性、實用性和權威性的技法學習天地。在欄目開設期間,歡迎讀者來稿,我們將設置專家點評板塊,與讀者相互交流學習。
  • 能看懂中國話,就能看懂中國畫!
    當一幅畫呈現在眼前,我們最先看到的是其標註信息,絹本、紙本、摹本、粉本、小品……這些信息雖不起眼,卻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看懂中國畫,理解古人的文人意趣。 摹本 學習國畫的人都知道,臨摹是一種手段、一個過程,為了更快地習得國畫精髓就必須「師法古人」。
  • 方楚雄:堅持中國畫的民族文化自信
    8歲那年,方楚雄作為地方代表赴省城參加藝術集會,媒體形容其落落大方表演寫意繪畫,「筆落驚四座」!他畫出的公雞、梅花、青蛙、老鷹等,活靈活現,贏來滿堂喝彩。從此,「神童」之譽家喻戶曉。將海派與嶺南畫派融於一體紅蓮遊鴨(1963),紅楓麻雀(1964) 展覽現場,展出了兩幅珍貴的臨摹手稿,是方楚雄13歲和14歲臨摹的任伯年大師的畫作,方楚雄說,任伯年的繪畫能力極強,造型能力非常強,畫人物、花鳥、山水都很出色。當年臨摹任伯年大師的畫作也讓他受益良多。
  • 明代畫家傳:孫隆,沒骨畫法以寫意筆法見長,影響深遠!
    工畫花鳥,得徐熙、趙昌「沒骨圖法」,所繪禽魚草蟲不先勾勒定形而直接以色彩點染物象,此一畫技可謂另開蹊徑,自成一家,豐富了花鳥畫傳統技法,對後世潑彩寫意影響深遠。傳世作品有《雪禽梅竹圖》軸、《芙蓉遊鵝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花鳥草蟲圖》卷藏吉林省博物館;《花鳥草蟲圖冊》十二頁藏上海博物館;《牡丹圖》冊頁藏遼寧省博物館。
  • 國內畫牡丹的當代著名畫家,石開作品精美絕倫
    人間最美四月天,穀雨時節,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為了畫好牡丹,每到牡丹盛開的季節,畫家石開都要到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牡丹之鄉寫生,將眼中的牡丹、心中的牡丹化為畫卷上的牡丹。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而他所要探索和挑戰的中國畫難點,就在於白描技法在當代文化語境中是否能夠尋求嶄新的發展,王來文的白描花卉作品已經在陳子奮「鐵線勾」的基礎上取得了個性化的突破成果。當然,王來文的花鳥畫作品中還融入了稍許的水墨點擢,用來襯託白描繪畫的單一性,由此建構出了另外一種層次和內涵,而且他的繪畫題材主要聚焦於松、竹、梅、蘭以及荷花、水仙、蘭花等常見的傳統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