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與寫生,是學習中國畫的基本手段。前者是師前人、師大師的過程,學畫者通過臨摹他們的經典墨跡,不僅有助於掌握傳統造型規律、筆墨技巧、構圖方法以及創作理念等等,而且還是傳承古老文明、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有效手段。而後者則是師造化的過程,學畫者通過不斷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深入自然、了解自然,既能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像思維能力,又能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個人的藝術境界,同時還能通過大量的寫生活動,取得豐富的創作素材。因此,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重視臨摹、寫生,並從數千年的藝術積累中總結出了一套具有程式化特點的操作模式,即臨摹(對臨)——背臨——意臨,寫生——默寫——意寫——寫意。這些看起來似乎有些笨拙的模式,在科技不十分發達的年代,卻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隨著科技成果在繪畫領域中的應用,讓笨拙的模式化神秘為淺顯、化迷濛為明朗、化複雜為簡單,使人們走出循規蹈矩已成為一種可能。
(一)臨摹
1、意在掌握傳統造型規律——局臨
局臨是局部臨摹。或為一個花冠、或為一個花枝、或為一批葉片等等,不需要臨摹原作,只要有較好的印刷品即可。不限工具、材料,鉛筆、鋼筆、毛筆、任意紙張都行。臨摹時,也不一定非要落墨填色不可。如果練習筆墨造型,填色問題仍不必考慮。
臨摹徐渭作品
2、意在訓練筆墨技巧——局臨或整臨
局臨和整臨各有益處。局臨有利於學習生動、精彩的筆墨技巧;整臨易於把握整體用筆的點線面組合、用墨的濃淡乾濕變化,以及用色的和諧統一。學習傳統筆墨技巧,最好選用原作做臨本;如果沒有原作,也要找仿真複製品、較好的原作照片或印刷精良的印刷品。
3、意在學習傳統設色方法——參閱「意在訓練筆墨技巧」的要求
4、意在學習構圖——草臨
草臨是一種記錄式的概括性的整幅臨摹。在注重整體取勢的前提下,要明確賓主位置,搞清虛實、平衡、協調、呼應等關係。不限工具、材料,不限臨本是否為原作。
5、意在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精臨
精臨,是對原作進行原大的仿真式臨摹。就學習和繼承傳統而言,每一位學中國畫的人都應精臨一兩幅古代精品;而對於執意傳承傳統文化、保護民族文化遺產者來說,可能要付出畢生絕大部分精力進行這樣的臨摹。其方法是,把畫紙覆在原作上,在拷貝臺上用鉛筆摹寫畫稿,然後對著原作落墨賦色。也可採用打格縮放的方法精臨。
臨摹李鱓作品
6、意在加入主觀意識——意臨
意臨,是指加入主觀意識的創作性臨摹。在中國畫的嫡傳中,我們經常見到前人與後人風格、品相相近似的一脈作品,甚至後人的作品有前人作品非常明顯的影子,這往往既是傳承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又是摹仿過程中加入了個人的主觀意識的結果。因此,通過別人作品的啟發,加入主觀意識的臨摹同樣可以獲得一幅屬於自己的作品,這與剽竊有著構思、立意的本質區別。而這種創作式臨摹不可一味繼續下去。
(二)寫生
寫生可參照臨摹的運作方式進行,要強調目的性。如為搜集創作素材一定要慢寫,研究形象特徵、描繪姿勢情態、準確刻畫形象結構,求質量不求數量,以免過於草草而無所是用;畫動勢、動態要速寫,注重大體關係,不必摳細節;畫場面可速;形成整體構圖可慢,對細節予以交代。再如,為獲得一幅完整的具有獨立欣賞價值的寫生作品,要注重主觀意識的融入、情感的描繪及趣味的捕捉,以及意境的營造等等,同時要做到簡練概括、取捨合理,保留寫生味道。
臨摹齊白石作品
外出寫生時,可隨時拍下寫生時的場景或特寫鏡頭,以便整理寫生稿時參考。也可以拍下來不及寫生的景物,以備記憶性寫生參考,或對著照片寫生。照片還可以通過計算機處理形成線面結合的黑白圖像或其他具有繪畫特點的圖像,供寫生或創作使用。
寫生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多種手段。不必過多考慮工具、材料,亦不能被形式、方法所困擾,更不能受到時間、空間制約,只要能達到目的,怎樣方便就怎樣做。美的事物、美的東西到處存在,只要善於觀察、用心捕捉、勤於思考、勤於動手,就既可記錄生活中感人的瞬間,獲得你所需要的創作素材,又能鍛鍊和培養你的繪畫技能。經常不斷地從事寫生實踐,可永葆旺盛的藝術狀態。
臨摹張大千作品
花冠、花幹白描稿
鋼筆速寫
冬季牡丹枝幹寫生
早春牡丹枝幹寫生
繁花與老乾寫生
花蕾、花籽、花朵共生寫生
寫生作品《天香探春》
寫生作品《雙嬌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