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第13章。孩子優秀程度的差異,基本等同於自律能力的差異。
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做過這樣一個有關自控力的實驗:
他招募了一群大學生,然後等到他們飢餓時,在他們面前放一碟巧克力和一碟醃蘿蔔。然後分成兩組,對一組大學生,要求他們只能吃醃蘿蔔,但不能吃巧克力;對另一組大學生,他們只能吃巧克力,但不能吃醃蘿蔔。很顯然,對於飢腸轆轆的大學生而言,眼睜睜地看著巧克力而不能吃,這需要他們花費更多的自制力。進食完成後,鮑邁斯特又讓大學生們做一道很難的猜謎題。當然題目很難,一般是無法解出來的,鮑邁斯特只是想看看他們能堅持多久。最後發現,那些吃醃蘿蔔的大學生要比吃巧克力的學生更早地放棄,他們在做題後也表現的更加疲憊。
通過這個心理實驗,你獲得什麼樣的啟發?
很顯然,自制力其實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大量使用就會消耗自制力資源。而自制力是自律的根本,能否自律其實就是取決於人的自制能力。也就是說,如果自制力能力強,資源多,那麼人們的自律就強。
那麼既然自制力是一種資源,我們有沒有辦法提高這種資源的總量呢?
事實上是有的,方法就是人們鍛鍊肌肉常用的「用進廢退」原理。
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自制力
我們的肌肉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理。
什麼是用進廢退呢?就是使用就會變得進步,不用就會變得退化。以肌肉來說,當我們經常使用某塊肌肉時,這塊肌肉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壯;相反,如果肌肉長久不用,就會退化縮小。我們常說的俗語「胳膊擰不過大腿」,其實就是肌肉用進廢退的結果。
而自制力其實也跟肌肉一樣,遵循著這樣的原理。
心理學家馬克·慕拉文找了一批被試,要求他們堅持兩周使用臂力訓練器或避免攝入甜食。「避免甜食組」被要求儘量少吃或不吃蛋糕、糖果和其他甜點;「臂力組」成員則被要求把健身器械拿回家,每天運動兩次,持續時間越久越好。這兩個任務都需要人們調動自己的自制力來完成:抵抗甜食誘惑和克制體能限制,所以他們都能鍛鍊自制力。此外穆拉文還交給被試一項需要全神貫注的電腦任務,這項任務與甜食和臂力無關,但是也需要很強的自制力,測試他們的表現。兩周後慕拉文再一次測試發現,他們在電腦任務上的表現都進步了。被試通過自制力行為鍛鍊了自己的「自制力肌」。
慕拉文的實驗表明,人的自制力同樣遵守了「用進廢退」的原理,因此也可以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它。被試在經過自制力訓練後,在其他需要自制力的方面也表現的相應提高了。
「自制力肌」的訓練方法
自制力肌的鍛鍊方法有很多,從根本原理上來說,就是要對抗人的本能。我們情感上越是想做的事,我們越是用理智來克制它,怎麼讓人感到不舒服不痛快就怎麼來。越是不舒服不痛快,越是需要自制力。而當最終自制力克服本能後,自制力也就得到了鍛鍊,變得更加強大了。
好了原理有了,我們現在如何用這種方法來鍛鍊孩子的自制力肌,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律呢?
有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