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要學會忍耐,效果事半功倍

2020-12-10 月叔說育兒

#母嬰參考#圖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能夠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計劃好自己的生活,從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因此,當成為家長之後,會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自律的人。可是,家長需要清楚,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的培養,而且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要展現自己的自律性。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在以下幾件事上做好忍耐,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少人做父母的時候是非常年輕的 ,剛剛20幾歲的年紀,年輕的他們早早的需要承擔起作為父母的責任。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經常出錯。年輕的父母,在做事的時候更容易衝動,情緒管理的能力沒有做好,稍不注意就會把壞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辨認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在面對家長生氣的時候,他們首先會覺得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讓家長不滿意,漸漸地產生自卑的心理。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自己永遠都沒有辦法滿足家長的要求,不管自己做成什麼樣子,家長都會生氣。會完全放棄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管控,很難形成嚴於律己的性格。

因此,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是積極向上的,會給孩子傳遞更加樂觀的態度。反之家長總是隨便發脾氣,孩子也會變得不會控制自己,更不會控制自己的人生。

2、耐得住孩子的磨蹭

小朋友的時間觀念是比較模糊的,當家長讓小朋友做事情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磨磨蹭蹭地,耗費很多的時間。在家長的眼裡,總是覺得孩子是在拖時間,經常會責怪孩子太慢了。但是,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訓斥孩子,而是應該忍耐一下。因為你一旦開始批評孩子,孩子的自信心會被打擊,覺得自己是不擅長這件事的,會更加畏手畏腳。

因此,在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家長應該做的給予正確科學的指導,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掌握了正確方法的孩子自然會做得越來越順手,時間也會越來越短。等孩子有了時間觀念後,也會更加的自律。

3、忍住插手

小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看著總會覺得有些奇怪,覺得孩子做不好,總是不由自主的想上手幫孩子。雖然父母的出發點和心意是好的,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會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只要做好保護工作,確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即可。不要一味地插手孩子的人生,畢竟所有人最後都只能靠自己,即使是父母也無法一直被依靠。

總而言之,家長從小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工作,讓孩子養成時間管理意識,對自己負責,遇到難題可以自己解決。這樣長大成人後,孩子才能更加輕鬆有準備的面對這個世界。

我是月叔說育兒,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焦點

  • 《自驅型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
    陪孩子寫作業一直是最近幾年的熱議話題。很多父母都有如下疑問:我一直督促孩子寫作業,他怎麼就是不寫?我在旁邊教孩子寫作業,怎麼越教孩子越不願意寫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父母把這歸因為孩子不自律,然後,千方百計的找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律。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茅盾說過: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可見懶惰對一個人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巨大的。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懶惰,不思進取而發愁。要讓孩子改正懶惰的壞習慣,變得越來越自律,越來越上進。「馬蠅效應」美國總統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在農場犁地,雖然兩個好夥伴互相幫助,配合默契,然而馬卻走得很慢,兩個人使出了渾身的力氣,馬還是很懶不願意快走。
  • 孩子的優秀程度,往往取決於父母的心態,尤其要懂得忍耐
    都說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想要讓孩子變成一個善良優秀的人,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掌握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畢竟不是每一對父母都會去學習專業的育兒知識。
  • 孩子拖拉,磨嘰怎麼辦?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一個孩子的好壞當然不能單單從孩子的成績來判定,但是好成績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是明顯是更加積極的,能讓孩子自信,樂觀,膽大等等,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想讓孩子們都有個好成績,不僅如此,還能體會到一種由學習本身帶來的成就感。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提高成績呢,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一旦養成自律,好處是伴隨一生的。
  • 孩子的自律、時間管理、行為問題和界限感等,都與家長的做法相關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必須要用心對待,這是很多家長的共識。然而何為用心,許多父母卻並不清楚,用溺愛或者物質獎勵作為表達用心的方式,反而會耽誤了孩子確立正確價值觀的黃金時機。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是一門值得深入思考的大學問,因為這個命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只能在一點一滴中逐漸滲透。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什麼?自律,就是自己約束自己。有一個名詞叫「慎獨」,是說在獨處的時候,也同樣嚴於「律己」。而不是有人監督時「真善美」,沒人監督就成了「假惡醜」。自律,使人不斷透視自我、剖析自我、約束自我。「一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斷超越,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一定要讓你的孩子學會自律!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因此李教授在演講中多次提醒家長: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我覺得女兒也是同理的!)6歲前孩子以接受家庭教育為主,家長一定要狠心管孩子,給他立好規矩。
  • 董卿育兒觀: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性
    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家長都報了很多課後給孩子的培訓班和補習班。所以很多孩子不僅要每天做學校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培訓班布置的任務,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麼努力,學習也不再那麼嚴格,可以有意識地學習,心裡很心疼,但其實很多人都沒那麼好自控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採訪中談到學習。她說她爸爸讀書期間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但由於父親的嚴格要求,董卿小學四年級成績優異,考上了中學。如果孩子不自律會怎麼樣?1.注意力不集中你會發現自律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什麼事情都能專心做。
  • 自律的孩子,連打草稿都是工整的
    見到這樣的草稿紙,有一位網友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家娃要這樣,吵架我抽自己」。如果你覺得這位家長失去了理智,你八成是沒有孩子,或者是培養出了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難怪說,那些極度自律的孩子,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寫作業磨磨蹭蹭、起床要一遍一遍叫、學習靠督促的孩子,該如何走向自律,啟動開掛人生呢?如何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
  • 《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律、自立、自學的孩子?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好教育?怎樣才能做好教學?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教育的本質》一書,是陳錢林積多年教育、培訓經驗,從四個方面談論如何陪養孩子自律、自學、自立:一,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長陳錢林年少時曾受過兩次磨難,一次發生在家庭,父親燒青磚賺錢被村民嫉妒陷害,家裡幾乎破產,他下決心發憤學習出人頭地。
  • 孩子寫作業磨蹭,家長試試給他明確「最近發展區」,比催促更管用
    不僅如此,當小紅在學校做作業並沒有獎勵時,她變得更加拖拖拉拉。這讓小李感到非常疑惑,怎麼以前有用的方法現在卻不管用了呢?怎麼在家有用的方法在學校卻被打回原形了呢?孩子的拖延問題一度讓小李陷入苦惱之中。孩子拖延究竟是為什麼嗎?家長們又能如何改變孩子呢?不如一起來了解「最近發展區」理論吧!
  • 「學霸」的草稿圖紙一時火了,自律的人,就連演算都一絲不苟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省心,又那麼優秀,僅僅是這一張草稿紙,完全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自律,一個自律的人,也許不會是最優秀的,但他一定最努力。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兩倍以上,你想想為什麼智商都不相上下,但別人就成了學霸?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是一個自律的人。那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特殊的2020暑假,務必學會自律
    土豆老師可以明確地告訴各位家長,這場疫情的直接影響和長尾效應,將註定拉大孩子們在這段時間的成績差距,且這個差距,斷然會超過以往任何假期。足以可見,當所有孩子都在為半死不活的學期而放鬆警惕、在為馬上開啟的新暑假而洋洋得意之時,身為家長們一定要十分理性且自律地幫助孩子面對2020的這個暑假。
  • 孩子磨蹭3大原因,找準了才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制定慣例表
    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他們都還不知道五分鐘到底是多長,又怎麼知道自己該在規定的時間內收拾好所有的東西呢?有的時候,孩子自己覺得才過了一會,實際上一個小時就已經過去了。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家長的催促會讓他們變得有些暴躁。因為他們本來就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少時間,要是發現所剩時間不多,家長還在一旁催促的話,自己就會感覺無從下手,不知不覺就變得暴躁了。
  • 看看學霸的「草稿紙」,懂得自律的孩子,人生就像開了掛
    自律讓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曾國藩,人人通過自律,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就。 一、什麼是自律? 哲學家康德說過:「自律即自由」。要實現自律,我們首先得知道什麼是自律。
  • 對著玩具說話的孩子,是內部語言在發展,家長要學會「階段溝通」
    其實不要過於擔憂,這只是孩子的內部語言在發展,孩子為什麼願意將自己的心聲吐露給無生命的物體,也不和你說呢?所以家長在意的應該是如何運用"階段溝通"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對著玩具說話?是孩子的內部語言在發展!如果說語言肯定很多父母知道是什麼,但什麼是內部語言呢?
  • 怎樣讓孩子更自律更自信?成都市郫都區西川匯錦都學校副校長李文劍...
    近日,成都市郫都區西川匯錦都學校主題家長沙龍開講,教育專家、學校副校長李文劍以「讓孩子擁有自信、自律的品質」為主題,與現場家長進行了交流探討。換位思考,理性交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轉移怎麼辦?面對這些問題,李文劍表示,家長切忌粗暴,要留出緩衝時間,內緊外松,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好比書法家未成名之前的每天苦練,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打好基礎,靜待花開。」李文劍認為,在與孩子交流出現障礙時,家長也要找自己的原因,平等對待孩子了嗎?是與孩子商量、討論,還是一廂情願的教誨?尊重孩子的想法了嗎?現階段孩子有能力達到你的要求嗎?換位思考,理性交流,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 孩子懶惰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還你一個自律的孩子
    家長要學會放手 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天生就懶,而是家長從來就給孩子包辦一切,什麼事情家長都要插手,這就會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很強的依賴感,感覺自己什麼都不用做,自己的家長就會安排的很好,自己也不會有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欲望,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
  • 運用「用進廢退」原理,提高孩子的自制力,讓孩子變得更自律
    本章是《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第13章。孩子優秀程度的差異,基本等同於自律能力的差異。最後發現,那些吃醃蘿蔔的大學生要比吃巧克力的學生更早地放棄,他們在做題後也表現的更加疲憊。通過這個心理實驗,你獲得什麼樣的啟發?很顯然,自制力其實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大量使用就會消耗自制力資源。而自制力是自律的根本,能否自律其實就是取決於人的自制能力。
  • 自律的孩子「多可怕」:學霸不光字好看,連「草稿紙」都是工整的
    所以,能寫出這樣草稿紙的孩子,一定是一個自律性很強的孩子。而擁有如此強大的自律性和做事認真的態度,他想做什麼事都可以成功。我們要如何才能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第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在進入社會之前,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他的一切行為都源自於父母,如果父母可以做到自律,那麼孩子也會在生活中被潛移默化的影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