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的作文確實是一個難題,有的同學文筆好,作文這種事情信手拈來,但也有一些同學最討厭寫作文,對於這些同學來說,一件事情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可不那麼容易,每次寫作文都咬著鋼筆,絞盡腦汁地想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
當然,現在大多數同學也都是這種情況,寫不出來也不要緊,但要想初中、高中寫作文寫得好,那基礎必須從小學開始抓起。一般小學的作文基本都是在幾百字左右,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但是有一個通病就是作文乾巴巴的,主題沒有突出,層次也不明顯,甚至讀起來語言不流暢,有一種東湊一下西拼一下的感覺。那怎樣才能把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上去呢?
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許會恍然大悟。
首先,家長們要明白,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寫作文?也可以說為什麼害怕寫作文?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孩子不會寫。寫什麼?怎麼寫?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怎麼讓語言變得更流暢?怎麼讓段落之間銜接好?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困惑的。
作為家長,當孩子的作文寫不好時,不要去批評,應該去耐心的指正,給予一些建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培養寫作的興趣,明白寫作的基本方法,還能逐漸提高寫作能力。所以,家長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閱讀習慣很重要
讀的東西多了,腦子裡自然就有,下筆也知道應該寫什麼了。閱讀是提高孩子寫作能力的基礎,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對語言流暢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那如果你家的孩子比較愛玩兒,到了小學,還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作為家長就應該多花些心思了。想辦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並且閱讀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開發智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怎樣才能培養閱讀習慣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言傳身教,每天給孩子讀一點東西,可以是名著、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話等等,這樣潛移默化的孩子自然喜歡上了閱讀。一個充滿閱讀氛圍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
家長們可以每天選擇一個時間段,比如完成作業後或晚飯後或臨睡前,留出一段閱讀的時間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熱愛書籍,閱讀的習慣也會慢慢延續下去。如果家長比較忙,或者是不擅長朗讀,那就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收音機或者點讀機之類的,這樣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口頭表達的能力不可忽視
很多家長不是很在意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是錯誤的。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口頭表達的能力,因為這樣鍛鍊的話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表達更清楚,會說了自然就能寫出來,也是一個提高寫作能力重要的方法。剛開始可以學一些簡單的,比如讓孩子把看過的文章複述一遍,這時候可以看著文章複述,比較簡單。慢慢的可以增加難度,比如讓孩子描述一件事情,按照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結果等,依次描述。
剛開始孩子可能磕磕絆絆的,時間長了,孩子就能抓住重點,清楚地表達出來。其實這個訓練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做,比如外出遊玩時,就可以讓孩子描述一下公園的場景,或者動物園的場景等。
培養寫閱讀筆記
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多寫東西是肯定不可缺少。
這個時候閱讀筆記就是一個體現,一般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寫閱讀筆記有兩個內容可寫。一是名言佳句,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有一些好詞好句就摘抄下來,專門準備一個閱讀筆記本,經常翻看翻看,對於一些重要的能自己套用到作文裡的句子要會背誦,如果能夠靈活運用,那寫的作文定會大放異彩。二是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把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的感受給記錄下來,一般小學高年級的同學就有這個能力了,這並不是一件難事,也不需要寫長篇大論。
每天寫一點
一般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像作文、周記這種東西不會每天布置,會隔幾天才布置,所以單憑老師布置的作業很難起到作用。
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督促孩子每天寫一點東西,當然了,這也要掌握好方法。要不然孩子就會把這當成一項硬性任務,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寫作變得有趣,比如可以準備一副有趣的圖片,讓孩子把圖片上的內容寫下來。讓孩子在寫作的過程中覺得有趣,不覺得乏味,這才能夠真真正正地讓孩子愛上寫作。再比如說,可以讓孩子給親近一點的同學朋友的寫信,也可以給家長寫,或者是把新看的一部動畫片,新聽的一首歌的感覺寫下來。久而久之,孩子的寫作興趣上來了,對老師布置的命題作文的興趣也就上來了。
凡事不要急,一步一步的來,孩子不是一天能培養成功的。
除了以上說的這些, 還有一些別的方法,比如養成做畫本的習慣,意思就是可以準備一個本子,然後把平時在報紙上或者是故事書上看到的一些好的文章等剪下來,這是一個積累素材的習慣。這樣寫的作文才會內容豐富,不會出現上面所說的乾巴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