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滋病病毒遇上結核桿菌……雙重感染患者如何治?

2020-12-10 中國生物技術網

作者 |張思瑋

北京的冬天寒冷而乾燥。

午後的一縷陽光透過老式陽臺模糊的玻璃鋪灑在書桌上,一本泛黃且掉了封皮的書不知道被趙楠(化名)翻閱了多少遍。

他緩慢抬起頭,看了看牆上的時鐘,扶著書桌站起,挪動到茶几旁,拿起幾粒白色的藥片吞服下去。

再過半小時,他還要服用另一種抗病毒藥物。

趙楠是一名愛滋病(AIDS)合併結核病患者,時鐘在他這裡完全被服藥時間分成不同模塊。他每天要服用七八種藥:抗結核藥物、抗病毒藥物、抗真菌藥物……

「生怕哪天忘記了吃藥,我還特意買了藥物分裝盒,每次都提前一周把該吃的藥放在裡面。」趙楠言語中流露出一絲無奈。

他說,現在還有「興趣」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等哪一天懶得吃了,我就等著死了」。

根據《2020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和《2020年全球愛滋病報告》推算,在我國與趙楠「同病相憐」的患者約1.4萬人。

「結核分枝桿菌(TB)感染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機體後最常見、最先發生的機會性感染,並且也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患者關懷部主任周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由於HIV感染,機體免疫力降低,在我國AIDS患者合併TB的比例約 3%。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TB/HIV雙重感染作為一組伴發病,可相互促使病變進展、迅速導致死亡,已成為人類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遏制雙重感染態勢

結核病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新髮結核病患者約996萬。

其中,TB/HIV雙重感染者佔新發患者的8.2%。

結核病目前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同時自2007年以來一直位居單一傳染性疾病死因之首。

自全球首例報導AIDS病例至今,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20年全球愛滋病報告》,2019年約有170萬新發感染者。當今世界仍有3800萬HIV感染者,而正在接受治療的只有2540萬人。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數據,我國報告的現存HIV感染者104.5萬例,仍處於低流行水平。2019年,我國新髮結核病患者約83.3萬人,仍是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

「雖然我國TB/HIV雙重感染患者並不高,但研究顯示,HIV感染者中發生TB的危險性是非HIV感染者的20~37倍,TB/HIV雙重感染患者的死亡風險是單純結核病患者的2.87倍。」

周林說,我國TB/HIV雙重感染疫情存在地區差異,多與當地HIV疫情狀況存在關聯。因此,如何在HIV流行地區控制結核病蔓延非常關鍵。

但困難的是,結核病與AIDS都是複雜性疾病,並且歸屬於兩個不同部門管理。

這無疑增加了早發現TB/HIV雙重感染的難度。

「特別是TB/HIV雙重感染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並不典型,且痰結核菌檢出率與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率都比較低。」

天津市海河醫院預防科孫昕表示,TB/HIV雙重感染臨床表現十分複雜,診斷該類疾病需要有經驗的臨床醫生綜合考慮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病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試驗性抗結核治療結果進行正確診斷。

不是治療藥物的簡單相加

即便診斷明確,TB/HIV雙重感染還面臨治療的難題。

「結核病治療是有時限的,通常不耐藥的結核病治療需要6個月。即便耐藥結核病基本上兩年也結束了。但是AIDS的治療是終生服藥。兩種疾病的治療藥物至少需要六七種,藥物之間的不良反應疊加無疑會影響雙重感染的治療進程。」周林表示,TB/HIV雙重感染並不是簡單地將抗結核藥物和抗病毒藥物相加。

另外,TB/HIV雙重感染患者合併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比例相對較高也增加了治療難度。

「沒有HIV感染的人群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的比例約為10%。如果是TB/HIV雙重感染人群,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甚至可達到40%~50%。但非結核分枝桿菌和結核分枝桿菌的治療原則完全不一樣的。」周林建議,在對患者進行TB/HIV雙重感染診斷時,醫生應對分枝桿菌菌型進行鑑定,避免長期誤診。

立足於AIDS致病機制,HIV攻擊的是人體免疫系統,AIDS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後,可能合併結核桿菌、真菌以及其他細菌感染,自然也會影響結核病的治療效果。

雖有治療困境,但並不意味沒有治療原則。

採訪中,業內專家表示,通常TB/HIV雙重感染患者的抗結核治療原則與單純結核病患者相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改善疾病預後至關重要。

針對AIDS的抗病毒治療,首要問題是在抗結核治療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時機給予抗病毒治療(ART)。

「但合適時機是什麼時候,這是關鍵。」周林表示。

過去的指南建議,依據患者的CD4+T淋巴細胞計數確定ART的時機。當CD4+T淋巴細胞計數小於50個/μl,建議在抗結核2周後開始ART;

當CD4+T淋巴細胞計數不小於50個/μl,建議在抗結核8周後開始進行ART。

而針對TB/HIV雙重感染患者,應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與抗結核治療能改善預後降低病死率,同時HAART也能有效降低HIV感染者的結核病發生率。

治療是最好的預防

既然TB/HIV雙重感染的治療難度遠大於結核病或AIDS任何一種疾病的治療,那麼如何減少結核病患者感染HIV和AIDS患者感染TB的風險呢?

對此,周林認為,HIV感染除了母嬰傳播,更多是一種行為方式的感染,所以結核病患者如果有吸毒史、不防護的性接觸史、反覆真菌感染等,就應該做HIV抗體檢測。

而AIDS患者如果出現了結核病症狀,比如發熱、咳痰、咳血、淋巴結腫大、突然消瘦等問題,則需要進行結核病篩查。

早在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降低HIV/AIDS患者結核病負擔的3項措施(簡稱「3個I」)。

第一個I就是患者發現,實施雙向篩查策略(向所有結核病患者提供HIV檢測和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篩查結核病)。

2010年,原衛生部印發的《全國結核菌/愛滋病病毒雙重感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要求,為AIDS高、中流行縣(區)新登記的結核病患者提供HIV抗體檢測服務。

2011年,國務院下發的《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年)》工作指標中也明確要求,AIDS流行重點縣(區)新登記的結核病患者HIV篩查率應達到70%。

「目前,AIDS在我國流行的區域與10年前已經有所不同,因此相關防治策略也應該做出調整。」周林說。

第二個I是感染控制。即對結核病患者宣教AIDS知識並進行行為幹預,規範個人行為,增強保護意識。

第三個I是預防性治療(IPT),對HIV感染者/AIDS患者進行抗結核預防性治療。

「這種預防性用藥能有效避免HIV感染者/AIDS患者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周林、王倪等人曾在《中國愛滋病性病》雜誌上刊發了一項題為《HIV感染者抗結核預防治療試點實施及效果分析》的文章。

其結論在我國TB/HIV防治規劃中實施異煙肼預防性治療策略是可行的,關鍵是要根據當地特點建立起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明確相關機構的職責,保障患者得到全療程管理,特別要加強活動性結核篩查的工作質量。

但目前,我國實際開展結核預防性用藥的地區並不多。

此前,國家印發的《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僅要求對傳染性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必要時在徵得本人同意後對其實施預防性化療,但尚未出臺在HIV/AIDS患者人群中開展IPT的具體辦法。

基於當前我國AIDS緩慢增加、結核病緩慢下降的趨勢,周林認為,如何讓HIV感染者減少合併結核感染,積極開展IPT工作以及相關科學研究,是「十四五」期間,我國控制TB/HIV雙重感染的重要工作。

除了上述的「3個I」,周林認為還應該有另外一個「I」,即一站式服務。

雖然AIDS與結核病防治分屬兩個體系,但應該轉變管理觀念與方式,以病人為中心開展工作,實現TB/HIV雙重感染患者在一個機構就能接受診斷、治療和管理,患者不用在結核病和AIDS防治機構之間來回奔波。

事實上,的確有一項薈萃分析發現,IPT的成功取決於當地AIDS防治和結核病防治兩個體系的整合。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納米技術等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周林認為,應該發揮人工智慧在TB/HIV雙重感染診斷、隨診環節中的作用,提高基層TB/HIV診斷能力。

同時研發出敏感度、特異度高的新型診斷工具,快速對雙重感染進行診斷,研發出更有效的新型抗結核藥物,提升結核病治療效果。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3419/cnki.aids.2018.10.07

https://doi.org/10.11816/cn.ni.2019-182959

https://doi.org/10.13419/j.cnki.aids.2017.09.12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一名愛滋病患者自述:至今不能確定自己是如何被感染
    「曾被迫和一名男性發生過性行為」錢有生至今不能確定自己是如何被感染的愛滋病病毒的。但他有兩方面的懷疑。由於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錢有生的肩頸一直不太好,需要定期按摩理療。在他老家有一種「放血治療」的土方法,就是用一個類似注射器的東西,在肩頸部位扎一下,然後放出去一些「汙血」。據錢有生回憶,治療用的「針」好像都不都是一次性的。
  • 【2020世界愛滋病日】獨家對話|「我感染愛滋病病毒這一年」
    對於感染原因,小樂推斷可能是發燒前那次意外的性行為。  那是一次沒有計劃的性行為,「自然而然地發生」,全程沒有使用安全套。小樂並不清楚對方是否是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但那是他極少數未用安全套的時候,所以他懷疑感染原因在此。  「拿到結果時哭了麼?」  「沒有,這一年來,我只哭過兩次。」
  • 愛滋病源於猩猩,第一個感染的人類是如何染上的?其行為讓人憤怒
    疾病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有的病只要好好休息,連藥都不用吃就能夠康復;有的病治好了復發,循環往復直到我們死亡...今年肆虐的新冠疫情讓多少人牽涉其中,患病數字也是讓大家觸目驚心,相較於新冠疫情的突然降臨,愛滋病已經肆虐了幾十年的時間了。提到愛滋病大家毛骨悚然,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一旦沾染上愛滋病,那這輩子都毀掉了。
  • 為什麼愛滋病居高不下?萬一被感染了怎麼辦?如何預防?
    它是由感染愛滋病病毒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傳染病, 危害性極大。 HIV 能攻擊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男女發病比率為3:1,主要傳播途徑是性傳播,2018年第2季度全國新發現HIV感染者和愛滋病人40104例,其中性傳播佔93.1%。HIV傳染速度和死亡率極高, 人人都可能感染HIV,但是學生群體和老年群體感大幅增長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青年學生中通過男男性傳播感染愛滋病的已經達到81.6%。
  • 每100秒就有一名孩子感染愛滋病,老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愛滋病感染者有哪些症狀?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AIDS(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症,也就是愛滋病)不是一回事。HIV是一種病毒,AIDS是一種病症。愛滋病患者感染病毒後,一般會經歷急性期、潛伏期和發病期。
  • 世界愛滋病日丨病毒變異快、隱藏深,愛滋病難以治癒原因揭示
    (AIDS),是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一種臨床症候群,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引起相關的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的發生。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新發HIV感染的病例數呈下降趨勢,但中國的新發報告病例仍在逐年增多。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北京市海澱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彭晶晶對愛滋病相關問題進行解答,並表示儘管愛滋病患者經過持續規範的治療,可以控制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但依然難以被治癒。 Q:HIV的生存能力如何?
  • 愛滋病源自非洲黑猩猩及大猩猩,它們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
    愛滋病病毒(HIV),又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攻擊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對各種感染、腫瘤失去抵抗力,並最終可導致死亡的發生。2015年,經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引起人類愛滋病的愛滋病病毒(HIV),已知的4種亞型,M、N、O、P毒株,與黑猩猩與大猩猩體內的SIV病毒(猿猴免疫缺乏病毒)高度相似。
  • 7500萬人感染!愛滋病為什麼難治?原來是有一個潛伏的「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估計全球已有7500萬人感染了這種病毒,約3200萬人因此死亡。雖然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以控制感染,但由於存在大量「潛伏的、有複製能力的原病毒」,使得該病無法治癒。原病毒是一種由細胞包藏的非活性病毒,基本上處於「待命」狀態,但仍有能力重新激活。
  • 疫情之下愛滋病防控困境,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感染?
    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共有380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約有170萬新發愛滋病病例,並有2540萬人接受了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很不幸,約有69萬人死於愛滋病併發症。全球2019年愛滋病流行情況,KFF,UNAIDS另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另一份報告表明,在2019年,有約32萬名青少年兒童感染愛滋病,11萬名青少年兒童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
  • 愛滋病無藥可救?美國籃球明星魔術師詹森愛滋病30年依然沒事
    一、愛滋病是什麼病愛滋病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由於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叫愛滋病毒,隨之引發的全身性疾病。未經治療的患者,或發展到晚期的患者,會並發各種嚴重感染或腫瘤,直至死亡。
  • 愛滋病健康教育24問
    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開始階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還沒有受到嚴重破壞,因而沒有明顯的症狀,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後,其他病菌就會乘虛而入,這時,感染者就成為愛滋病患者了。從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展到愛滋病患者可由數月至數年,一般為8-10年,最長可達19年。  3.健康人是怎樣感染愛滋病病毒的?
  • 每100秒就有一名20歲以下孩子感染愛滋病!你得了解一下HIV病毒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新發愛滋病感染者,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
  • 世界愛滋病日丨全球3800萬人感染愛滋病,誰會是下一個被幹細胞治癒...
    孟德龍 攝 死亡數居第一位的傳染病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今年7月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2019年約有170萬新發感染者,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
  • 冰島現全球首例「雙重感染者」,病毒會「進化」得更強嗎?|新京報快評
    冰島發現一個人身上有兩種不同亞型的新冠病毒說明,最近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加快了,給藥物與疫苗研髮帶來新的挑戰。▲冰島發現全球首例「雙重感染者」,全境發現40種病毒變體。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文 | 張田勘據新京報報導,3月24日,冰島稱該國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被檢測出體內存在兩種新冠病毒,其中一種為原始病毒的變體,可能是全球首次發現「雙重感染者」。這一消息引起輿論關注。而冰島當地一家基因公司deCODE通過對該國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分析,發現了40個新冠病毒的變體。
  • 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在中國蔓延的態勢,是如何被遏制住的?
    1998年,醫學專業畢業的袁飛進入原貴州省貴陽市防疫站(現貴陽市疾控中心),她與愛滋病感染者的首次接觸,是跟隨老師前往貴陽市戒毒所告知一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當時,戒毒所和幾個大醫院提供的檢測非常局限,很多感染者都是等到身體出現症狀、在小醫院裡診斷不了,來大醫院就診時才發現已經感染。
  • 瀋陽發生愛滋病患者持針頭扎人事件?!公安這麼說……
    果然昨天瀋陽公安就針對此事發出消息近日,一則圖片消息在網際網路內傳播,圖片中文字稱「我市三臺子地區近期發生多起愛滋病患者持針頭扎傷小孩事件,已有多名兒童確認感染愛滋病,並提醒各位家長看管好自己家孩子」。早在2002年,就有謠傳稱有人用沾有愛滋病患者血液的針頭來扎人以此傳播愛滋病;之後又有形形色色的愛滋病傳播方式:如把愛滋病患者的血液注射進香蕉和西瓜中進行傳播……大盤雞上滴血傳播愛滋病……使用公共馬桶會得愛滋病……公交座椅藏著「愛滋針」……作為一名(偽)醫學愛好者
  • 世界第二例愛滋病治癒案例 幹細胞移植、基因編輯或為愛滋病治療...
    愛滋病是一種由於感染HIV病毒而導致自身免疫能力缺陷的疾病,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現至今,短短30多年間,愛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 愛滋病防治小知識,每個人都要了解!
    感染者與愛滋病患者有什麼不同?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開始階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還沒有受到嚴重破壞,因而沒有明顯的症狀,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後,其他病菌就會乘虛而入,這時,感染者就成為愛滋病患者了。從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展到愛滋病患者可由數月至數年,一般為8-10年,最長可達19年。
  • 愛滋病患者獨白:我不怕死,卻怕別人看我的眼光
    這是一位愛滋病患者的獨白。太多的人說到愛滋病患者時,都直接把患者本人視作等同於愛滋病毒的魔鬼本身,而已經忘記,患者其實也是受害者而已。那麼,那些因為輸血,不小心感染上的無辜者們,大家會同情他們嗎?事實是,更加不會。因輸血感染愛滋病的患者,同樣會被驚惶失色的人們無情地冷淡疏遠,認為他們可能代表著一種更大的威脅,因為他們不像那些業已蒙受汙名的愛滋病患者那樣容易被識別。而隨著愛滋病毒一起到來的,總是恐懼、歧視與罪名。
  • ...愛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新增|深圳|血液|傳播|阻斷|口腔|-健康界
    好消息是,深圳新增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壞消息是,一些數據依然觸目驚心。今年1-10月份的新增感染者和患者中,男性佔91.2%,女性佔8.8%,男女比例懸殊得驚人。有口腔潰瘍時接吻會傳播愛滋病嗎? 對愛滋而言,造成傳播必須有一定的病毒量進入體內。 而HIV感染者的唾液等體液中的HIV病毒含量很少,且人的口腔內是有溶菌酶的,可以很快殺滅愛滋病病毒,所以通過口腔感染的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