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提及諸葛孔明,大家都很熟悉了。筆者在此就不多介紹了。至於本文另一個主人公,雖然沒有諸葛亮名氣高,但也是東漢末年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就是官渡之戰前為曹操獻上「十勝十敗論」的郭嘉。郭嘉,字奉孝,官至軍師祭酒。他是曹操眼前的紅人,也是曹營重要的謀士。曹操在赤壁兵敗後,曾言:「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地位之高。
諸葛亮與郭嘉,本來並沒有什麼交集。因為在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之前,郭嘉就因病身亡了。然而,易中天教授的一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將兩人生生地放在了一起。這一句話也引起了許多歷史文化迷們的熱議,假如郭嘉與諸葛亮同時存在並敵對,那麼究竟誰才是漢末三國第一謀士?
這一問題的確很有一定的可探討性,相信大家也對此比較感興趣。今天筆者就與大家一起來看看諸葛亮與郭嘉之間,誰更加有可能成為漢末三國第一謀士。
說到諸葛亮與郭嘉,我們都知道他們是謀士。所以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謀士的劃分,通常謀士可以分成戰略型謀士與戰術型謀士。
諸葛亮就是典型的戰略型謀士,所謂戰略型謀士,就是他會針對時局,制定一個方針,例如諸葛亮的「隆中對」中三分天下的計劃與魯肅給孫權制定的另一個版本的三分天下計劃。在此之後,他們會為了實現這個方針,而制定具體的小步驟。像諸葛亮這樣的戰略型謀士,不會計較一時的利益得失。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自己原先制定的方針與目標。諸葛亮這點與魏方的荀彧類似。
而郭嘉,自然就是戰術型謀士了。作為一個戰術型謀士,首先要做的就是針對每場戰爭的每一個細節,爭取每個細節都對自己的主公有利,而他們在戰略方針上就會有所欠缺眼光。或許他們成功地用過不同的戰術取得了某場戰爭的勝利,但他們之後就不會想太多,例如不會去想接下來的大目標是什麼,與這場戰爭是否是別人計劃的一部分,而自己一方已經陷入了他人的陰謀。郭嘉這點與蜀方的法正類似。
那麼當諸葛亮遇到郭嘉,誰更強呢?筆者個人認為是郭嘉更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郭嘉一生的計謀都是以成功告終,而且他更加懂得人心。他不止把主公曹操的內心搞懂了,他還把所有的敵人的心思搞懂了,這就是他的可怕之處。例如曹操曾說:「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在曹操官渡之戰的緊要關頭,傳來了孫策要偷襲許都的消息,深懂孫策性格的郭嘉就說他由於太自傲什麼的,也不帶保鏢,會被刺殺,事實也果然如他所說。在袁紹死後、郭嘉死前,他告訴曹操不要去攻打袁紹的四個兒子,時間久了,袁紹的四個兒子自然會內訌,到時候曹老闆可以去坐收漁翁之利。還有他勸曹老闆放寬心帶領所有兵馬去打烏丸,因為他看出劉表胸無大志,不會乘機攻打曹操。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可見郭嘉作為一個心理大師,他的計謀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諸葛亮他的所長在於治理國家,也就是像荀彧一樣坐鎮大後方,統籌全局,與其說他是一個謀士,它更像一個政治家。因而在筆者看來,郭嘉會勝過諸葛亮。
對於諸葛亮與郭嘉誰強誰弱,大家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