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軍隊傷亡,雙方記錄最多差幾十倍,誰的更可信?

2020-12-22 熊熊評說

關於戰爭中軍隊的傷亡問題,其實是很多人關注的點。但是這個傷亡問題中的門道,有的朋友恐怕是不太清楚的。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就將複雜的問題簡單說。為了好理解些,我們用一些例子來說。

距離我們當下最近的一場戰事是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的行動,當然,目前這場戰事已經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而幾乎被人們遺忘了。

而這場戰事中,作戰雙方的傷亡數字就很值得說一說。

如土耳其軍隊在2月27日遭到襲擊後,其對外公布的傷亡數字是33人死亡、36人受傷;土軍國防部長隨後公布土軍反擊的戰果是:打死敘軍超過300人;土軍另外稱在此前17天時間內,打死敘軍1709人。隨後,土軍又公布自其反擊以來,打死敘軍2557人。

光看這組數字能得到什麼結論?

很簡單,敘利亞軍隊受到了巨大損失,土軍死掉一個,敘軍就要死掉十個,乃至於幾十個。

但是這個數據是土耳其自己公開的己方傷亡和其宣稱的戰果。一般來說,在戰時情況下,對外公布的己方傷亡比實際的傷亡要偏小些,但戰果的話則要比對方實際損傷的要更大些。

請注意,我們強調的是對外公布的數字。

很多時候,還有另外一個數字,是自己看的,這個數據就相對真實些,尤其是自己損失了多少。這個數據雖然戰時未必公開,但戰後一些總結和戰史會採用這個數據,這也就是很多時候關於一場戰役戰果數出現不同的原因了。

比如土耳其對外公布的自身傷亡數字,這實際上是一個最小數字。土耳其國內有傳言稱在2月27日事件中土軍實際死傷有上百人,當然我們現在也不能確切說後者就是真實的,但可以肯定對外公布的肯定是最小數字。

至於戰果的話,其實大家都知道是誇大了,因為土軍宣稱的這個殺傷效率如果真實的話,敘利亞軍隊早就全線被打崩了,又何來隨後的大規模反攻呢?

土軍要真能以一敵百,那麼也不至於開打沒幾天就到莫斯科草草求和,接受對自己不利的談判條件了

但是,真實的戰況和媒體的宣傳有時候未必是一致的。

土耳其的媒體在西方比敘利亞媒體更受歡迎,而西方如今是掌握著世界輿論話語權的,我們看到的好多國際報導其實大都是轉載西方媒體,它們可以決定發什麼,不發什麼。因此對很多關注軍事不太多的人來說,土耳其的宣傳數字反倒是更為人所信,雖然其並不真實。

這就跟越南戰爭最後的情況一樣。

談及這場戰爭時,很多人潛意識地都會認為越南軍隊的死傷至少是美軍的N倍以上,言必稱越軍陣亡就有上百萬之巨。

其實北越軍的這個損失數據怎麼來的呢?是美國這邊的很多報導來的。

時至今日,由於美國在越戰宣傳上佔據主導地位,絕大多數戰役中,北越軍的損失所採信的都是美方的戰時宣傳數字。

但實際上,按照那個統計,北越軍早就應該不復存在了,即便加上遊擊隊,其也不大可能遭受那麼大的損失。

而在討論越南戰爭的時候,一些人為了誇讚美軍戰鬥力,經常用美軍陣亡人數去對比北越百萬人之巨的戰損,得出美軍天下無敵的結論。

這顯然是對比的要素不公正所導致的,換個說法就是,用張三的月薪跟李四的年薪作比較,能得出公正的結論嗎?

在當時,比較雙方戰鬥損失最公允的條件應該是:美軍戰損+南越軍戰損+其他僕從軍戰損對比北越軍戰損+其他支援北越軍軍隊的戰損。

而且為求公正,最好是以自己統計己方的損失為基準。

實際上且不說美軍宣稱的北越軍損失被誇大了很多,即便美軍的戰損除了5萬多人陣亡外,還有30萬的負傷人員及上千人的被俘人員,但這些卻被忽視了,更別說損失更大的南越軍隊了。

僅僅用美軍的陣亡數去對比有些人刻意宣稱的對方的陣亡、受傷及被俘數,顯然是差別極大的。

其實越南戰爭如此,我們的抗美援朝戰爭也有人這麼來比。然後美軍的戰損比又逆天了,然後一些人就稱美軍損失了3萬多人,我們損失了30多萬人,還有說我們損失上百萬的人都有。

這又是將美軍的陣亡數,與其宣稱的志願軍總損失去對比了,那得出來的數據可不就很逆天了嘛!

其實僅僅就中美兩軍自己的戰場統計來說,我們這邊戰場傷亡加被俘者大約是39萬人左右(傷員扣除重複統計),美軍是15萬人左右。這樣直接對比也不合適,因為我們這邊還有朝鮮軍隊的損失,美國那邊還有數額巨大的韓國軍隊的損失及其他10幾個國家的損失。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這邊戰損總和是小於對方的。因為當時韓國人口多,其軍隊也比朝鮮多,相對的損失也更大些。

這樣一個對比,基本是雙方自己統計的己方損失,其實是比較客觀的。但是這個客觀也要建立在雙方對自身統計的基礎之上,而由於雙方統計的原則不同,因此實際列入傷亡數中的情況也不同,所以我們說是比較客觀,而不是絕對客觀。

打個比方,大家都知道美軍的陣亡認定是比較難的,關於那場戰爭中美軍到底是陣亡3萬多人還是5萬多人一直爭論到了今天,我們上文中還是按照3萬多人去列入美軍總損失,要是後者的話就要更多些了。

有些人一直認為我們的數據不可靠,其實恰恰相反,我們的數據反倒是很可靠的。

在戰場上,對於己方損失的數據來說,有比戰報統計更詳細的資料,那就是衛生勤務統計。戰爭期間,有多少人生病了、受傷了、犧牲了,後勤衛生部門是統計的很詳細的。

這份數據我們的戰史是公開的,其中對於陣亡、戰傷數的統計與我們的作戰統計基本是吻合的。

不過有的人對軍事一點都不懂,看到這個90多萬的減員數就開始四處瞎說什麼找到了志願軍損失近百萬的依據了。這些人也不好好看看,其中大部分是病員,舉個例子:某個志願軍胃病住院了,這就算1人次病員,病好了回部隊照樣能作戰。

但胃病住了一次院,這就是美軍的戰果了?因此拿著這個數據滿世界貼,還好像很嘚瑟的人一方面大概是真蠢,看不懂數據;另一方面恐怕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了,這叫壞;還有人可能就是又蠢又壞了。

如果按同樣標準算,美軍的住院記錄上恐怕病員更多,也沒見誰拿來說事兒。這種馳名雙標我們最近也見得多了,凡是崇洋媚外者大多都是這套手段。

而熟悉我軍的人都清楚我們對自身損失的統計和戰果和核實是比較嚴格的,有人總說我們的一些戰鬥刻意縮小傷亡,這個其實是無稽之談。

因為戰時狀態下,我軍的損失數據是不對外公開的,自己看的數據沒有縮小的必要。而在戰果方面,其實也有統計數字和宣傳數字之分。

但這個情況在抗戰前期存在,之後就按實數發表了。請注意,有公開宣傳的數字,但同時也有切實的統計數字。

比如平型關之戰,消滅日軍1000餘人是教科書上都提到的。很多人覺得這是個宣傳數字,實際上這是實數,當年的宣傳數字有4000多人,還有一萬多人的。有意思的是,後面這個特別大的宣傳數字是八路軍報上去之後,國軍給加碼宣傳的。

現在有不少人拿出日軍當年輜重隊和汽車隊的統計,認為日軍傷亡沒那麼大,認為這1000餘人還是個宣傳數字。

這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當時各國軍隊的統計中,對自身傷亡統計瞞上瞞下的不多,國軍和日軍是兩個典型。國軍由於普遍吃空餉,有的連自己部隊實際人數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傷亡數字報上來的都不能保證準確;日軍則是特別忌諱自己的損失,能瞞就瞞,當然日軍的戰果宣傳更甚,後來太平洋戰場日軍在幾次關鍵性戰役中吃虧,就跟其這個毛病有關。

而且日軍當時的戰時資料遺失、毀掉很多,到底哪些數據是真,哪些數據有貓膩其實是不好分辨的。

第二,平型關之戰很多人只是研究日軍輜重隊和汽車隊應該有多少人,但忽視了汽車隊中的日軍傷員、醫護人員及護衛人員,這部分傷亡並沒有統計在汽車隊和輜重隊的損失,但八路軍肯定是將這部分人也算戰果的。

另外日軍被圍後,汽車隊沒有進入包圍圈的一部和附近的警戒部隊曾試圖解圍,1個步兵大隊也曾進行攻擊,但都被打退;之後八路軍攻擊佔領東跑池,這一部分日軍的損失也沒被那些研究者們列入。

加上這樣一些後,日軍損失1000餘人並不算很誇張。畢竟八路軍的損失也有七八百人,而那些經歷了長徵的老紅軍是有戰鬥力的,在伏擊戰中損失還這麼大也是出乎我們預料的,以至於林彪在戰後稱我們自蘇維埃戰爭以來,還從未遇到過這麼頑強的敵人。

其實比起平型關的爭議,正面戰場上的歷次會戰也出現了統計對不上的情況,甚至對不上反倒是常態。比如正面戰場上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就是如此,對於日軍損失數竟然相差10倍之多。

薛嶽第9戰區報敵負重傷23003人、陣亡33941人,合計傷亡遺屍為56944,另有139名俘虜。日軍報戰死1591人(其中108人為軍官),戰傷4412人(其中241人為軍官),合計6003人。

此次會戰,日軍共計投入12萬人,其中主攻部隊6萬餘人,若第9戰區戰報確實,日軍加上輕傷者已經幾近全軍覆沒了。但事後統計繳獲武器,僅有步槍1122支、機槍114挺、鋼盔260頂,事後展示的武器中還有不少不是日械。

其實薛嶽的這個數據也屬於是宣傳數據,這在抗戰中是很常見的,我們也不要認為凡是說宣傳數據就一定不好。如果以當時真的統計數宣傳,中國軍隊大多數時候的損失都遠大於日軍,還怎麼鼓舞軍民抗戰?

所以戰時宣傳數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過薛嶽在軍內的總結中也用這個宣傳數據就不太合適了。

如軍法執行總監何成濬在其日記中則記述:

(軍事委員會)會報時,宣布關於湘北三次會戰,第九戰區薛司令長官之報告雲,我軍傷亡官兵二萬九千餘,倭寇死傷五萬餘,在場諸人均笑斥之,主席亦言其過於虛妄。

我們說數據說大了不是說第三次長沙會戰打敗了,這確確實實是一次大的勝利,而且打擊的是日軍的精銳部隊。但日軍統計的傷亡6000餘人也是不可信的,堂堂精銳部隊,番號排前6的就有2個師團參戰,傷亡這麼一些就狼狽而逃了,換誰也不信。

因此保守估計,日軍的損失至少也在萬人以上。

以上我們提到的這些例子,古今中外都涉及到了,做一個簡單總結就是:

第一:戰鬥損失分陣亡、負傷和被俘、失蹤,別鬧出分不清斃傷俘和陣亡的笑話來(事實上好多專家也加裝或真的分不清);

第二:己方宣稱的戰果一般不如對方統計自身損失更精準,尤其未能掌握戰場的情況下,另外還有宣傳因素存在;

第三:己方對自身損失的統計相對可靠(反過來說也就是對方的「戰果」),但也分對象,比如日軍這樣的就要打折扣,對國軍這樣的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四:己方的衛生勤務統計是最真實的,但要注意其中的條件要素,因為衛生統計包含了戰鬥和非戰鬥傷亡;

第五:注意統計口徑的不同,比如到底在什麼情況下算陣亡;

第六:傷亡對比要有公正的條件,儘可能統一標準,或者在難以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將要素註明,凡是僅以對方某一項數據去比對對方全部項目數據者,都是不公正、不合理的。

所以總的來說,一場戰役或者戰爭的傷亡數字,總的來說自己統計的己方損失更為可靠,同時己方的損失也就是對方的戰果。但是由於統計條件、口徑等不同,己方統計的數字也要細加甄別,這樣最終才能得到一個比較客觀的對比來。

相關焦點

  • 韓戰中傷亡最嚴重的是哪國軍隊?屢遭志願軍重擊,損兵近百萬
    上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最主要的軍事對抗來自中國的志願軍和美軍,但畢竟這場戰爭是在朝鮮半島上發生的,朝鮮和韓國本土的軍隊傷亡也非常重。在交戰雙方的所有參戰國(包括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中,戰鬥力最差,死傷最多的就是韓國軍隊了,戰死22.7萬人,傷亡失蹤合計則超過98萬人,遠遠多於其他國家。這還是韓國自行統計公布的「保守數字」,由於其屢屢充當美軍炮灰,實際損失很可能高於百萬人。但按理來說韓軍當年有美國的武器裝備支持,實力不該這麼弱,為何會如此呢?
  • 二戰時,德軍和日軍哪個國家給美軍造成的傷亡最多?
    美軍在二戰中作為東方和西方兩個戰爭中同時與日軍和德軍等軸心國作戰的國家,美軍在戰場上的傷亡也是不小的。作為兩個頑抗到最後的法西斯國家,對於美軍造成的傷亡是最多的兩個國家,那麼德軍和日軍哪個國家給美軍造成的傷亡最多呢?
  • 亞阿戰爭中,雙方軍隊死亡統計對比:戰損比基本是1:1
    在戰爭中,交戰雙方一般都會發布「消滅」敵軍的人數,這個數據有的是作戰部隊統計的實數,有的則是為鼓舞士氣的宣傳數,一般來說在內部文電中所列的實數統計是比較真實的。
  • 中國抗戰傷亡逾3500萬 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
    國新辦吹風會提供數據顯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在調研中,他們為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等進行司法公證,還要求山東為100縣(市、區)的抗戰時期死難者,造了「死難者名錄」。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兩國傷亡超過六千萬,一國到現在都沒恢復
    當然,之後的戰爭不僅僅出現在歐洲戰場上,還出現在其他地方。全球有幾十個國家捲入戰爭,傷亡近億人口,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當然,不同地方的狀況是不一樣的,有一個地方的戰爭非常激烈,兩國傷亡超過了六千萬。其中一國到現在都沒有恢復。這個戰場就是蘇德戰場。
  • 將軍百戰死,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雖然戰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有所提升,令世界為之注目,但戰爭始終是殘酷的,中朝軍隊以63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換取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共計也有57萬人以上的傷亡。對於任何一方來說,這些損失都是難以承受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答案來了。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在抗美援朝中,交戰雙方的傷亡人數都很大,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大概在65萬人左右,而美軍、韓軍以及其他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的傷亡則在57萬人以上。
  • 韓戰誰勝誰負的評論
    一種認為交戰雙方打了個平手。韓戰的從「三八線」開始到「三八線」結束,交戰雙方打了個平手。美國輿論稱,美軍向「三八線」以南的大潰退,是美國陸軍史上一次「最大的失敗」。美國《時代周刊》指出:「140000南撤的美軍,是美國軍隊的精華——他們是我們陸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 傷亡26萬、經濟損失上億,人財兩空的美國,後悔打援朝戰爭嗎?
    中國的加入讓韓戰的形勢發生逆轉,1951年,交戰雙方疲於戰爭,和談終於被提上日程。然而因為韓戰涉及的國家眾多,利益錯綜複雜,雙方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一次重要會戰,碧蹄館之戰給明、日雙方都帶來了相當大的重創,是一場沒有真正勝利者的會戰。明、日雙方在碧蹄館之戰中實際投入的兵力與傷亡程度,一直是充滿爭議的話題,長久以來懸而未決,沒有定論。據筆者多年來的整理和統計,明、日雙方在此戰中出動的兵力以及傷亡人數,在明、日、朝三國史料中,存在眾多說法。
  • 美國在韓戰中真的被打敗了嗎?這場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
    準確來說,也許應該只能說是美國沒能打贏韓戰。朝鮮戰場,如果僅僅以雙方的損失及軍隊傷亡人數來看,美國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敗,但是作為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沒有打贏,就是失敗。這場沒能打贏的戰爭,對美國乃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率先發難,關東軍第23師團為前鋒,在諾門坎地區入侵蒙古,於5月14日開始和蒙古軍隊交火。 三天之後,蘇聯根據《蘇蒙互助協議》開始介入戰爭,
  • 一支軍隊傷亡多少會失去戰鬥力?德軍30%,日軍50%都難打垮
    文/商學野在工業革命後的戰爭裡,各種重火力的快速發展,讓戰場上的傷亡率不斷增加。熱兵器的殺傷力遠超冷兵器,一顆殺爆榴彈炮打在地上,周圍幾十平米都會被彈片和衝擊氣流覆蓋,士兵沒有掩體保護的話非死即傷。在熱兵器戰爭這種絞肉機裡,軍隊的損耗速度驚人。
  • 我們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殺死多少日寇?真實數據讓人想不到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由於戰場上非常混亂,雖然作戰結束之後雙方軍隊都要清點人數,記錄最近作戰中的人員傷亡以及戰備損耗情況,但是這些數據並不十分精準,甚至有時候因為某些原因還會出現虛假記錄數據的情況
  • 瑞典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役,九千名瑞典士兵被俄國軍隊殺死
    在中世紀的末期,瑞典王公參與了很多歐洲人之間的戰役,曾一度成為當時的「歐洲列強」之一,但是到了十八世紀初期,瑞典軍隊在和俄國人的戰爭中慘敗,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率領的遠徵軍幾乎全軍覆沒,瑞典王國的列強時代也在此終結。
  • 蘇聯二戰傷亡4600萬超過中國,並非德軍比日軍兇殘,另有三大原因
    所以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南京政府掌握的現役軍隊只有180萬人(包括了各地方派系),加上紅軍也肯定超不過200萬人,而日本在挑起戰爭時舉國現役部隊也才51萬人,也就是說,在戰爭爆發之初,雙方投入戰場的總兵力也就250萬人左右。而蘇德戰爭爆發時,德軍和僕從國軍隊出動了陸海空軍550萬人,而蘇軍總兵力也有500餘萬人,從一開始就是千萬級人數的現代化大戰。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上世紀最慘烈的人間浩劫,從亞洲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波及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軍民傷亡9000餘萬,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堪稱世界戰爭史之最。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
  • 歷史上死傷最多的一場內戰,死屍堆積成山,傷亡人數高達上億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戰爭無論大小,都給老百姓帶來了不小的災難。不過,你可知道,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內戰是何時嗎?其實,就是發生於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國戰爭,是由洪秀全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戰爭,也是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
  • 印度牛皮吹得最大的戰爭:18天傷亡過億 戰後國王發現殺了親弟弟
    印度牛皮吹得最大的戰爭:18天傷亡過億 戰後國王發現殺了親弟弟 古代戰爭期間,交戰雙方總喜歡謊報人數,比如赤壁之戰曹操號稱80萬大軍,其實最多也就20萬。夷陵之戰劉備號稱70萬大軍,其實也就七八萬人。 謊報人數其實也是一種戰術,對敵人形成一種威懾力。
  • 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
    而中國在侵華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犧牲,以前老是聽人說,日本侵華是八年抗戰,還有說是14年抗戰,小編認為應該是14年抗戰。那麼這場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如何呢?下面我們按時間段看下。 1937年發生的會戰(3個): 淞滬會戰(8月13日-11月11日),這場雙方投入兵力100萬,進行了三個月的戰鬥,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這次戰鬥日軍傷亡5萬多人,而國軍傷亡30萬左右。結果日軍勝利,上海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