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年輕的時候想幹嘛?」「您受過打擊嗎?」「如果您換成我們,您希望業餘時間做什麼?」
今日,上海交響樂團大堂咖啡廳熱鬧不已,音樂總監、指揮家餘隆坐在上海樂隊學院一群20歲出頭的青年學生中間,和他們聊起初心和理想,聊到困惑和未來。
始終強調「扶持青年藝術家」的餘隆,主動安排了這次座談會,希望傾聽青年音樂人的困惑,並給出自己的建議。「現在的藝術教育,給了年輕人太多框框,我希望能鼓勵他們保持好奇心,釋放想像力、提升創造力。」餘隆堅信,「音樂行業的未來是這群年輕人的。」
圖說:餘隆和年輕人聊聊困惑和未來
敢犯錯才會有提升
上海樂隊學院是連接音樂院校和職業樂團之間的橋梁,他們的學生是「準職業樂手」。作為上海樂隊學院院長,餘隆並不承擔具體的教學任務,但他一直都想跟這些即將前往職業樂團接受社會洗禮的年輕人,有「像朋友像家人」一樣的交流——尤其是今年,疫情給整個演藝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也讓這些年輕人對未來更加忐忑。
「我請你們喝咖啡,你們甚至可以翹著二郎腿,和我邊喝邊聊。」為讓年輕人放鬆,餘隆主動站到他們面前,以拉近距離。2019年考進來的大提琴學生吳孟錡,最擔心的是同樂隊合奏時會拉錯,餘隆直言不諱:「不要怕拉錯,實習就是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早發現錯誤早糾正,這是你們和樂隊合奏的意義。但同時,要增加對音樂的了解。你們在這裡學2年,我建議你們1個月研究1個作曲家,2年就能研究24種演奏法,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也有人問餘隆,如果重返20歲,會做怎樣的選擇?「其實我當時不想學音樂,一心想當畫家。我家人都是搞音樂的,逼著我學,結果我基礎沒打好,所以後來只能改指揮了。」餘隆自我調侃後,又正色說,「如果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我希望自己是能全面發展的人,應該對任何知識都有興趣,爵士、搖滾、語言,甚至網絡文學,這是知識結構,世界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就算你不從事音樂行業了,這一點也會讓你受用。」
據悉,上海樂隊學院如今已經開設現代音樂產業課程,邀請在音樂商業運營、製作、推廣和傳播方面有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士舉辦講座,幫助青年演奏家獲得「破圈」的機會和能力。
圖說:餘隆
保持好奇心和想像力
在座談中,餘隆分享了一個故事。他曾率樂隊和一位著名作曲家合作,「他給我們演奏員提出的要求,是要有湖上安靜的感覺,還要有霧,這霧還得泛著紫色的光。」一頭霧水的上交演奏員們,怎麼都沒法找到「泛著光的紫色霧」。幾次之後,餘隆靈光乍現,讓演奏員們將演奏力度從MP(記者註:中弱)改成PP(很弱),作曲家大喊:「有霧了有霧了!」
這個故事讓年輕人哄堂大笑,但餘隆講這個故事,卻有深意。「我一直希望年輕人要保持好奇心和想像力,」他正色道,「很多作品的處理靠的就是想像力,好奇心能帶給你們難以想像的回饋,是你們擁有的最大的禮物。」
經常有音樂愛好者問餘隆,怎麼才能聽懂一首作品,或理解一段旋律。「其實,音樂就像這杯水,觀眾是容器,在圓形的杯子裡,水就是圓形的,流到方形的容器裡,就是方的。同一段音樂,不同的人聽了有不同的感受。」餘隆說:「音樂考驗一個人的想像力。同一段音樂,不同的人聽出不同故事、不同畫面,就算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或心境去聽,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去聽純音樂,就是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餘隆語重心長地告訴年輕人:「競爭力來自創造力,創造力來自想像力!你們未來搞不搞音樂都不重要,但不論做什麼,保持好奇心和想像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圖說:餘隆希望年輕人要保持好奇心和想像力
未來總歸是年輕人的
雖然管理著包括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等在內的六七個頂級音樂機構,但餘隆哪怕是見縫插針也要擠出這1個半小時找青年音樂家聊聊。疫情以來,他致力於發掘優秀的青年音樂家,在上交的新樂季中,給了他們很多的機會。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餘隆相信:「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這一代年輕人終究會出來,有更多的機遇等著他們,但他們需要做好準備。」
疫情讓人惶惑,尤其是年輕人。從綜合性大學畢業的小提琴手劉蓓苾正為求職苦惱,她去很多職業樂團應聘,卻因並非音樂專業院校畢業被拒。餘隆批評了這種現象,他說「正常的職業樂團,學歷只是參考」,同時他也告訴劉蓓苾,做好專業儲備最重要,「如果你的小提琴拉到無懈可擊,你去柏林愛樂,人家照樣要你,不會看你的學歷。」
「中國有句老話,叫笨鳥先飛,作為年輕人,就得多花點時間和精力準備好,成熟的演奏員用一個星期準備,你就用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去學習,」他說,上交的排練是對樂隊學院的學生開放的,但如果自己沒有提前拉過這曲子,坐進排練廳也會毫無感覺,「就像健身,女生想要兩條馬甲線、男生想要八塊腹肌,都不是一覺醒來就會有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但事業上一定是,付出肯定會有結果。」
「你們年紀還小,在你們出生的90年代,中央交響樂團是最好的樂團,用了兩個禮拜,排出來《肖七》非常興奮,但現在在上交,你知道排這部作品要多久?兩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交響樂的水平飛速進步。」餘隆說,青年音樂家們的未來,讓人萬分期待。(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