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集團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輝煌歷史

2020-12-12 奇正國學

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的門閥軍事集團的總稱,當時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安全,在沿邊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六個軍鎮,合稱六鎮(武川鎮就是其中之一)。這批軍事貴族以武川鎮軍人為班底,定居關中,胡漢雜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史學界對它有一個固定的說法,叫做"關隴貴族集團"。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國,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將軍。

雖然歷史上稱呼宇文泰和高歡建立的兩個魏國叫做西東魏國,但兩邊其實都是盜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權。原來的北魏的皇室現在只不過是個受人擺布的幌子。 幌子的背後是一個大的集團,這個集團叫做關隴集團,全稱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八大柱國分別為: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于謹,獨孤信(楊堅嶽父),侯莫陳崇。他們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輝煌的歷史。史曰:今(唐)之稱門閥者,鹹推八柱國家。當時榮盛,莫與為比。

介紹

中國在魏晉時期有過許多政治貴族,幾乎壟斷了當時的政治權力,到了南北朝時期,曾經風光無限的東晉門閥世族們,隨著東晉的滅亡,劉宋的興起而逐漸衰敗,王庾桓謝這些貴姓也已經不復當年,眼看中國貴族的黃金時代就要結束,這時,一個新興的貴族集團橫空出世,一飛沖天,延續了中國貴族時代的壽命,並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這就是縱橫中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他起源於代北武川,初建於關中,共創造出四個王朝,分別是西魏,北周,隋,唐,這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奇蹟。八柱國和他們的子孫們締造了君主專制社會的第二帝國(第一帝國為漢朝),將中國的封建社會推向了最高峰!其發端便是盛極一時的西魏八大柱國。

八柱成就

其中,宇文泰首創府兵制,雖說是柱國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則是因地位尊崇而掛名,實際上是為六柱國,正合周禮治六軍之意。 六柱國,各督二個大將軍,所以有十二大將軍了。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24軍,這就是府兵的系統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創,初唐時完善,高宗、武后時衰落,玄宗時徹底瓦解。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北朝隋唐曾盛極一時,皇室與其將相大臣幾全出於同一之系統及階級。而太宗時期,權力漸衰,與新興的山東豪傑頗有爭鬥。而長孫無忌出任顧命大臣,是關隴集團最後的閃光,武后欲消滅唐室之勢力,遂開始施行破壞此傳統集團之工作,如崇尚進士文辭之科破格用人及漸毀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稱李唐盛世,然其祖母開始破壞關隴集團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集團有兩大特徵

1."融治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隋和初唐史,有必要對於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發端--西魏八柱國家有所了解。

八柱國之宇文泰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所創建的功業深深的影響到了他以後的中國數百年的歷史走向,他生於亂世,養成了冷靜沉穩,豁達大度的性格,"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幾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國家,他不尚虛飾,崇尚簡樸,這與南北朝眾多荒淫放蕩的統治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這種執政風格也被後來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繼承。在數十年的軍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內政,建樹頗多,首創的府兵制,後世向稱良法,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影響,可以從隋唐的軍事體制中找到,復古為今的六官制,也成為後世六部制的藍本,是從秦漢以來的三公九卿制演變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轉折點,中國的行政體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廢除了流行千年的宮刑,結束了這一不人道刑罰的歷史,在與東魏,南梁的三國鼎立過程中,縱橫捭闔,攻城拓地,先後襲取了蜀地和江陵,大大擴展了西魏版圖,使西魏在軍事政治鬥爭中逐漸轉弱為強,為北周統一北齊奠定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功業若此,盛矣哉! 做為能與高歡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傑,可以說西魏北周的輝煌都出自他的手中,雖說他與另外七人並稱八柱國,但實際上他是府兵乃至整個西魏的真正領導者。宇文氏在這一時期內也是人才輩出,除了後來獨掌大權的宇文護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將軍中也有宇文族兩人:宇文導與宇文貴。雖然最後宇文氏的北周為隋所滅,而後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與楊氏李氏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或是當年的並肩共患難,或是後來的聯姻,以至宇文皇族後來雖經隋文帝大量捕殺,但仍有其它同姓旁支以高門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許多人也繼續擔任顯貴,如隋朝的宇文慶、宇文愷,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孫較為寬仁,在篡西魏之後並不是像歷代那樣殺儘先朝的皇族,反而與之以高官厚祿,這種寬仁的風格也為隋特別是為唐所沿習,而宇文氏因此在後來被保存下來,可以說也是福報吧。

八柱國之元欣

元欣字慶樂,其父為魏獻文帝之子廣陵王元羽,其弟為西魏節閔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國皇室近支。元欣為人粗魯率直,素以飛鷹走狗為樂,並不見得有什麼大才,但當魏孝武帝為高氏所迫出逃關中投靠宇文泰時,元欣率先響應,這一步好棋給他帶來了後半生的煊赫榮華,一下子成為西魏皇室諸王之首。"為大宗伯,進大冢宰、中軍大都督。大統中,為柱國大將軍、太傅。"。"後拜司徒。恭帝初,遷大丞相。"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幾乎可與宇文泰平起平座,而這種封賞,大概是宇文泰認為他粗魯率直沒有野心才給予的。事實上,他在長安大置產業,特別愛好園藝,以至當時長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園中,他對宇文泰也表現得畢恭畢敬,而推薦的人也都是無能之輩。這樣一個皇室首席親王,對宇文泰當然是沒有任何威脅的,他能成為八柱國之一併且後半生享樂而終,可以說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將軍裡也有元氏三人:廣平王元贊、淮安王元育、齊王元廓。總體來看,從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諸王甘於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沒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與宇文氏頻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沒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後,大將軍元胄在隋篡周的過程中為楊堅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與崔、裴、盧三家並稱四大宰相門第,更見其盛。

八柱國之李虎

李虎為隴西成紀人,其祖先為晉末的涼武昭王,後為北魏所滅。李虎本人為宇文泰手下大將,後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太尉,尚書左僕射,隴右行臺,少師,大都督,隴西郡公。李虎於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隨後早逝,由時年七歲的李淵襲爵。李淵之母與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之妻為姐妹,都是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因此李淵深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所喜愛,而且又與隋煬帝為表兄弟,故李淵一族在隋朝的顯赫更盛於周,這也為後來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礎。十二大將軍中的陽平公李遠同樣也出身於隴西成紀李氏,不過這一支與李虎的一支關係較遠。李遠與其兄李賢並為周初大將軍,李遠在後來也被封為柱國大將軍,不過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國家"晚了許多。另外還有一位名將李穆據言也出自隴西李家,其人最初為宇文泰手下小將,聲望遠不及前述諸人,但長壽確過之,憑著多年積功,在周末時已位居大將軍鎮守一方,楊堅攻滅尉遲迥篡周時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顯赫,隋末煬帝聽信方士的"當有李氏應為天子"這一讖語而盡誅李穆子孫。 八柱國中趙貴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戰立名,李弼將略能軍,于謹以謀輔事,侯莫陳崇以勇縱橫,獨孤信以德撫民,正是由於這些人各顯其才於宇文泰之下,才鑄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輝煌。這些人能團結於宇文泰周圍,也更顯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八柱國之李弼

李弼字景和,遼東襄平人,為人沉穩,有遠見豪氣,而且膂力過人。最初投於爾朱天光麾下,後來跟隨賀拔嶽,在討伐赤水蜀、万俟醜奴、万俟道洛、王慶雲的戰鬥中樹立了驍勇之名。後來屬侯莫陳悅,當宇文泰與侯莫陳悅爭奪關中霸權之時,李弼的率眾投奔宇文泰決定了宇文的勝利。而後李弼作為宇文泰的大將經歷了平定關中、抗擊高氏的諸次戰役,特別是在宇文泰與高歡的沙苑大戰中,當宇文泰的左軍遭敵強攻之時,李弼果斷的領輕騎向敵突擊,將敵軍橫截為三段,由此決定了戰爭的勝負。"[大統]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討平之。遷太保,加柱國大將軍。"李弼以將略見長,其大將風度在八柱國中鮮有能及。因為上述功勞,他在八柱國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時與于謹並為元老,死後被追封魏國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將,雖不過五尺,但驍勇過人,一度讓宇文泰大為嘆服,後成為大將軍。李弼後代在周為魏國公,在隋世襲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孫就是在隋末亂時間縱橫一時的梟雄自稱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國之趙貴

趙貴字元貴,天水南安人,在戰亂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榮軍,葛榮戰敗後投入爾朱榮麾下,後又跟隨賀拔嶽平定關中,以軍功做到了鎮北將軍。侯莫陳悅殺死賀拔嶽之後,趙貴詐降於侯莫陳崇,騙取其信任後為賀拔嶽收屍,隨後出奔平涼,擁立宇文泰為主帥。平定關中後趙貴又參加了宇文泰與高歡在河橋、玉璧、邙山的激戰,而後在廣武大敗柔然,斬首數千。"尋拜柱國大將軍,""孝閔帝踐阼,遷太傅、大冢宰,進封楚國公,邑萬戶。"宇文泰死後,宇文護輔政,而趙貴自認為當年於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卻要居於宇文護之下,甚為不平,於是與獨孤信密謀殺掉宇文護,但在即將動手之前被獨孤信制止,隨後為開府宇文盛告發,趙貴因此被宇文護誅殺。趙貴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八柱國之于謹

于謹字思敬,河南洛陽人,早年以才名著稱一時。與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謹出身於北魏正規軍,在鎮壓邊鎮大暴動出謀畫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為積射將軍,後一度位至北魏徵北大將軍,但他在爾朱天光與高歡之爭中站在爾朱一邊,不久爾朱大敗,于謹逃入關中,向宇文泰獻稱霸關中之策。隨後,于謹跟隨宇文泰參加了諸次戰役,並帶領大將軍楊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戶。十五年,進位柱國大將軍。"宇文泰死後,宇文護受命輔政,而于謹在大多數人遲疑之際,說服大家服從宇文護的權威,化解了分裂傾向。後來北周尊三老,于謹即為三老之一,可見其威望之高。總的來看,于謹在八柱國中以謀略為優,凡宇文泰以後大方向戰略的制定都有于謹的參與,而于謹也是以其謀略保自身功名在數次換主時不失。于謹諸子在周隋間皆位重一時,而又以於翼為最,其地位在北周與于謹類似,周武帝繼位前於翼甚至受先帝託孤,周武帝滅齊時於翼領一軍獨當一面,滅齊後又主持了長城的修補。最後在楊堅代周之時,於翼與李穆一樣起到了影響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謹死後歷周隋兩朝更顯其盛。

八柱國之獨孤信

獨孤信,出自雲中的鮮卑別部,本名獨孤如願,少年時風度過人,任勇好俠,後投入葛榮帳下。獨孤信在軍中對著裝修飾都非常重視,打扮不同於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稱作"獨孤郎"。葛榮敗亡後獨孤信跟隨爾朱榮徵戰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將軍,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關之時,獨孤信辭別家人單騎追上魏帝相隨,成為一時間美談。而獨孤信與宇文泰又是同鄉,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關之後甚見重用。後來獨孤信與楊忠攻下了東魏的荊州,隨後東魏高敖曹以大軍來攻,獨孤信不敵,奔入南朝梁,三年後才回歸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稱讚。"十四年,進位柱國大將軍。"後來趙貴謀反事洩,獨孤信受到連帶,為宇文護所逼,自盡。獨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稱,儘管戰事非其所長,但憑其德信樹立的威望,即使是偶有戰敗,也不損其名,他的功勞也多在安撫各方,深得民心,在隴右、荊襄地區都享有很高的聲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將名字由"如願"改為"信"。獨孤信死後也因此常為時人所懷念,加之北周的兩個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淵之母都是獨孤信的女兒,因此他的名譽隨後就得到了恢復。

八柱國之侯莫陳崇

侯莫陳崇字尚樂,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鮮卑別部。自十五歲起侯莫陳崇便隨賀拔嶽徵討葛榮、邢杲、元顥,在徵討万俟醜奴時,侯莫陳崇單騎衝入敵陣,於馬上生擒万俟醜奴,因功被封安北將軍。賀拔嶽死後侯莫陳崇歸入宇文泰麾下,隨後"三年,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增邑二千戶。四年,從戰河橋,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討平之。""十五年,進位柱國大將軍,轉少傅。孝閔帝踐阼,進封梁國公,邑萬戶,加太保。歷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護掌權時因說出晉公宇文護必死之言被勒令自盡。侯莫陳崇三子皆為周將,而其兄侯莫陳順更是十二大將軍之一。侯莫陳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時之盛,而陳崇最終以言語魯莽喪身,乃是脫不了輕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轉眼雲散,足以讓人嘆息。

十二大將軍

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泰侄兒)、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楊堅之父)、豆盧寧、賀蘭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將,此外另有王思政,韋孝寬,宇文深,王羆,蔡佑等名將,其詳細事跡不再一一列述,關隴集團中,其它後起將才如宇文憲(宇文泰第五子)、尉遲迥(宇文泰外甥)、長孫晟(唐長孫皇后之父)、賀若弼、韓擒虎、李靖、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將,這麼多豐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統一北方,以至隋唐統一全國的基礎。

相關焦點

  • 話說魏周隋唐: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
    北魏帝國,北邊六鎮,抗擊漠北遊牧民族的侵襲,其中,武川鎮,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西魏權臣宇文泰等人,皆出自武川鎮,宇文泰最終統治關中、隴西,形成關隴集團,魏周隋唐四朝,皆為自關隴集團貴族統治。宇文泰大權在握之後,重新設立官職,設立了八大柱國大將軍、十二大將軍,為帝國的統治核心。
  • 解析「關隴集團」,是怎麼讓隋亡唐興的
    關隴集團呢是西魏宇文泰創立的一個集團。這個集團的特點是,他們的主要成員都是由一些軍功貴族組成的這個軍功貴族,而且都是關隴地區的世家大族。他們絕大多數出將入相,而且內部相互通婚聯姻,關係錯綜複雜。當初宇文泰要創立這個集團的初衷,是為了跟東魏的高歡進行對抗。我們知道,北魏後來分裂為西魏和東魏。
  • 隋煬帝—做了哪些事,成為了關隴集團的叛徒?
    關隴集團此事還得從關隴集團說起,關隴集團他是西魏宇文泰創立的一個集團,這個集團的特點是,他們主要都是由一些軍功貴族組成的集團,他們絕大多數出將入相。當初宇文泰要創立這個集團的初衷,是與東魏的高歡集團相對抗,要最大限度的發揮,關隴地區的人力物力的資源。
  • 什麼是關隴集團?他們如果影響整個中國歷史進程!
    他們分別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西魏時期的太尉、尚書左僕射,隴西郡公李虎;太師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大司寇趙貴、大司空于謹、少傅侯莫陳崇。這八個人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因此簡稱「八柱國」。在八柱國之下還設置了十二大將軍,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是其中的一員。
  • 細數西魏北周八柱國、十二大將軍
    後世對西魏北周最深刻的印象,除了武帝滅佛,當屬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自宇文泰於大統元年被授為柱國以後,柱國、大將軍便開始成為西魏軍方的代表名稱。事實上,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是西魏軍的高層領導職務。與府兵制形成的過程一樣,八柱國與十二大將軍並非一下子就出現的。由於八柱國中宇文泰是全軍統帥、元欣是宗室代表,實領兵的僅6 人,下文稱六柱國。
  • 「關隴集團」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它存在了多久?
    關隴集團是歷史十分著名的一個軍事政治集團,他成熟於西魏時期,由宇文泰為首的八柱國和十二將軍組成了這個集團,這個集團,為何會稱之為關隴集團,主要是這個集團主要是籍貫位於陝西關中甘肅隴山這一代的門閥勢力,才給稱之為「關隴集團」這個集團也是十分牛的,他影響了西魏、北周、隋、唐這幾個朝代,
  •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集團:他們建立了4個王朝,成民族融合的典範
    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人在爭論隋唐皇族到底是鮮卑族還是漢族。我覺得這些爭論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隋唐兩大的皇室和主要的貴族基本都是來自於一個集團——關隴集團,而這個集團就是鮮卑族和漢族融合的產物。這個關隴集團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本文帶大家了解一下。
  • 周亡隋代——關隴集團衰落前的餘光
    邙山之戰後,大敗而歸的宇文泰重新思考富國強兵、治國理政之道,最終選擇了以關中本位政策為指引方針,統合賀拔嶽舊部、宇文家族姻親以及關隴地區的漢族豪強地主構建起了一個以八柱國將軍、十二大將軍等二十姓為主體的龐大政治軍事集團,史稱關隴集團。
  • 歷史上的「關隴集團」是什麼?三分鐘了解一下
    閱讀隋唐這段歷史的同學可能經常會發現一個叫做「關隴集團」的歷史名詞,從字義上來看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勢力組織,用一句話簡單來解釋說:關隴集團是一個前後活躍時間長達約百年,因宇文泰爭欲奪天下而生,後又因隋唐兩朝為鞏固皇權而衰的政治勢力。但你知道「關隴集團」的是怎樣形成的嗎?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關隴集團」綿延四個朝代,權傾朝野,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中國貴族時代快要被終結的時候,關隴貴族集團橫空出世,並且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關隴集團」這一概念是陳寅恪解析西魏北周隋唐歷史底蘊的一個重要見解,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提出後,就不斷被中外隋唐史論著廣泛採用與研究。
  • 北周大將獨孤信一共有七個女兒,為什麼三個都當了皇后?
    獨孤信可以稱為最牛嶽父,他的三個女兒分別是北周、隋朝、唐朝的皇后,而且除了北周之外,是另外兩個朝代開國皇帝的皇后。這獨孤信是何許人?為什麼三個女兒這麼牛?這就得提到宇文泰和他創建的八柱國制度。西魏八柱國。
  • 中國最後的貴族關隴集團是如何消亡的
    「關隴集團」的概念最先是由國學大師陳寅恪提出的,他曾提出: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帝王,皆出自於一個門閥勢力,即大名鼎鼎的關隴集團,那麼一個門閥勢力是如何直接影響四個朝代近500年歷史走向呢?前文筆者有介紹過古代門閥政治,而關隴集團正是一群軍事門閥勢力的空前集合。他們之間相互聯姻,相互依靠,世代交好,榮辱一體。
  • 你了解關隴集團嗎?實際把控中國500多年,它實力到底有多厲害?
    陳寅恪先生評價關隴集團說「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事實上,關隴集團是後世對西魏宇文泰勢力集團的叫法,西魏時期尚未有這個說法。北魏政權走到末途時,被遺忘在北方六鎮的鮮卑門閥迅速割裂北魏勢力,高歡及宇文泰為首將其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大勢力集團正式形成後,雙方都致力於壯大自己的勢力。其中,高歡恢復鮮卑貴族的傳統,尊鮮卑,棄漢人,宇文泰則是大量吸納漢族人士,用來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在宇文泰的領導之下,絕大多數的北方六鎮集團都歸順於西魏,逐漸形成了以宇文泰為中心的關隴集團。
  • 西魏時期的八柱國的由來
    另外,每一個柱國大將軍下轄兩個將軍,共十二大將軍(十二個將軍不是按胡漢均分的原則來分配的),每個大將軍下轄兩個開府,共二十四開府;每個開府下轄兩個儀同,共四十八儀同;一個儀同領兵約千人,一個開府領兵兩千人,一個大將軍領兵四千人,一個柱國大將軍領兵八千人,六柱國合計領兵四萬八千人左右。這支軍隊就是歷史上所說的西魏府兵。
  • 關隴集團如何形成,它的勢力到底大到什麼程度?
    關隴集團是陳寅恪先生所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它的形成離不開宇文泰和宇文泰所奉行的「關中本位政策」。宇文泰何許人也?雖非西魏皇帝,卻實際掌控西魏,宇文家之所以能夠建立北周,就在於宇文泰。八柱國之下,宇文泰又設「十二大將軍」,即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豆盧寧、賀蘭祥、王雄。宇文泰作為西魏的實際掌控者,成為了八柱國之首,而元欣雖為西魏皇室,卻也只能甘居宇文之後。
  • 宇文泰一手打造的府兵制與關隴集團,到底有多牛
    宇文泰在建立西魏所依靠的「關隴集團」,就是鮮卑族的武川軍事貴族和關隴漢族大族的聯合統治集團。在組織這個集團過程中,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起了一定的作用。 府兵作為通稱,早已存在。魏晉以來,地方長官帶軍號統兵,開府置屬官;屬於軍府的兵,即稱府兵。這些兵又稱府戶、軍戶、營戶、兵戶、城民等。這時兵士地位是比較低的。
  • 能夠無視朝代更迭,關隴集團為何能夠控制中國近兩百年?
    古代貴族歷史上的貴族集團在《新唐書·柳衝傳》中記載:「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三國時期吳國的朱、張、顧、陸四大姓佔據了吳國朝局的一大半勢力。關隴集團關隴集團的誕生關隴集團誕生於代北武川鎮,初建於關中,共創造出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近兩百年的時間內,整個中國的政治都被關隴集團所左右,甚至能夠決定朝代的更迭。
  • 獨孤天下中八大柱國,是什麼樣的官職?
    柱國,又稱上柱國,戰國時候楚國最先設置的官位。北魏設置"柱國大將軍"這一稱號。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北魏末年復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權臣。
  • 西魏八位柱國大將軍 , 地位在丞相之上
    ,共創造出四個王朝,分別是西魏,北周,隋,唐,這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奇蹟。在數十年的軍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內政,建樹頗多,首創的府兵制,後世向稱良法,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影響,可以從隋唐的軍事體制中找到,復古為今的六官制,也成為後世六部制的藍本,是從秦漢以來的三公九卿制演變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轉折點,中國的行政體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雲臺十八將、北周八柱國,開國組合還有哪些?
    對比中西方歷史,中國歷史最獨特的地方就在於朝代的跟跌,兩三百年一個輪迴;分分合合,都在核心的版圖內;有興衰,但延續不斷。有興衰,有王朝更替,就必然有一代又一代的開國皇帝,以及開國皇帝身邊的開國功勳們。【歷史深處】這一期,給大家做一個小的匯總,匯總一下用數字標識出來的,我們一回念起來就朗朗上口的,這些開國將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