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地區,著名的海灣戰爭正式打響,這場戰爭的爆發實屬突然,伊拉克作為中東地區的強國,在薩達姆·海珊領導下,顯得窮兵黷武,在兩伊戰爭時期,由於伊拉克戰敗而拖欠了科威特這個海灣國家140億的戰爭賠款,當時伊拉克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後,錢都是去用於組建軍隊,所以並不能如期歸還科威特的欠款,相反薩達姆·海珊不僅沒有想過還錢,還計劃向追債人的科威特發動一場全面戰爭,以達到搶佔科威特國內的油田資源目的,來提高伊拉克國民經濟,科威特當時作為中東一個海灣國家可謂富得流油,美國和英國在科威特境內的石油公司中擁有著大量股份,一聽到伊拉克全面入侵科威特的消息,美國和英國隨即坐不住,馬上去聯合國上報該事件,並且想通過聯合國名義發兵科威特地區與伊拉克展開全面的石油爭奪戰役。
由於伊拉克這個舉動首先就是師出無名,所以英國和美國聯軍成立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於是英美果斷髮兵科威特,於是1991年2月24日,聯合國部隊在美英領導下正式發起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地面進攻行動,30萬多國部隊沿著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長達563千米的國境線快速北進,其中從西邊攻入伊拉克的美國第7軍是戰鬥力最強的集團,它由法蘭克斯將軍指揮,包括美軍第1、3裝甲師,第2裝甲騎兵團與第1步兵師,外加一個加強的英軍第1裝甲師擔任預備隊,總兵力接近8萬人,各種坦克裝甲車輛超過2200輛,火炮750門,以及多達330架直升機。
臨時組建了機械化第7軍作為先鋒殺到了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地區,薩達姆·海珊知道美英聯隊軍已經抵達科威特邊境地區,就在前線提前集結了1000多輛坦克,組成多個條防線,試圖與英軍和美軍打持久戰,薩達姆·海珊斷定一旦美軍和英軍出現了嚴重的傷亡,必將會全面撤軍,一旦英美撤軍跟在美國和英國後面那群烏合之眾必定化作鳥獸散。
其中位於美軍第7軍突進主要方向的東73地區,伊拉克部署了一個王牌裝甲師,該師以真主為代號命名,又稱伊拉克「真主」裝甲機械化師,該師當時擁有200輛從蘇聯進口T72坦克。蘇聯T72坦克在1991年只能算是比較過時的,但卻具有第三代坦克標準意義性能主戰坦克,該型坦克於1971年研製成功1972年正式成為了蘇聯主戰坦克,號稱是新時代的T34坦克,具有造價便宜,火力強大,機動能力一流等特點,其裝備有一門125毫米滑膛炮,主要型號為2A46系列,包括2A46M和2A46M1。
БР11式或БМ12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穿甲彈最大有效射程為2120米,初速1800米/秒,兩種穿甲彈的穿甲厚度分別為300毫米/1000米和400毫米/1000米,前上裝甲厚200毫米,由3層組成,外層和內層分別為80毫米和20毫米的均質鋼板,中間層是100毫米厚的非金屬材料,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2°,最高時速可達62公裡每小時,從各個方面來看,T72坦克作為在中東地區主戰坦克其性能基本是夠用的,但由於伊拉克進口T72坦克是便宜造價的猴版車,其性能與蘇聯自己裝備T72坦克是有很大區別的,採用是手動旋轉炮塔設計,沒有附加裝甲等一系列高級一點配置,就好比同樣的車,有一些是標準版的手擋,有一些則是尊貴版自動擋的,車是同樣車,但配置方面有天壤之別。以上就是伊拉克裝備的T72坦克所有可能配置和性能。
而美軍第一騎兵裝甲團為先鋒向東73地區進發的80輛坦克,全部都是M1A1艾布拉姆斯高配版主戰坦克。其裝甲配置採用是衰變鈾裝甲,相當於600毫米到1000毫米常規裝甲防護力,單獨從這層裝甲造價就能達到三輛猴版T72坦克的價格,其整車重量達到68噸,裝備一門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毫米44倍徑滑膛炮。
採用M-866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最大擊穿厚度可以超過600毫米勻質常規裝甲,其動力系統也十分強大,最高時速可達66.7公裡,可謂是世界一流水準,從各個方面來看,似乎蘇聯的T72坦克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1991海灣戰場,因為兩種坦克性能差距極大,更別說薩達姆購買的T72坦克還是白板車,什麼都沒有,連炮塔移動都是手動的,更別說配置有更高等級火控系統的。而美軍的M1A1坦克還具有複雜天氣情況下,自主鎖定瞄準系統,和透視地形的能力成像儀。戰役結局可想而知。
美軍第一騎兵裝甲團,僅僅用一天時間就突破,伊拉克部署在東73地區防線,以陣亡一人的代價擊毀了伊拉克真主裝甲師157輛坦克,殲敵達到2500人左右,預計伊拉克守軍傷亡被俘5000餘人,而還不是最誇張的,僅僅三天薩達姆的部署在前線的1000輛坦克也全部被美軍為首聯合國軍消滅,此戰最終震驚世界,讓人們對於現代化戰爭有更進一步理解,而東73地區的坦克大決戰也被譽為是20世紀最有裡程碑意義一場坦克大戰,也是20世紀的最後一場大規模坦克大決戰,從此戰爭經過將會以計算機方式通過屏幕來實現,就像2003年伊拉克戰爭一樣沒有人知道過程是如何,只知道伊拉克境內守軍以一種不可思議方式,消失在地圖的標準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