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至深冬,寒意濃濃,濟南市市中區四裡村街道的發展熱度卻持續升溫:以山東(出版)智能產業大廈、萬科·悅峰為載體,帶動形成以大數據、雲計算、現代金融等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全力保障小梁莊片區改造項目,大力推進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濟南國際文創產業街區、新世界商城電子商務布局澎湃科技創新勢能……每一個項目都展現了萬象更新的軌跡,實現與市中區推進現代金融、數字經濟和科技文創三大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今年以來,四裡村街道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持續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在增量崛起中壯大新舊動能轉換新的增長點,實現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持續不斷狠抓項目建設,不僅讓四裡村街道收穫品質街區發展成果,更堅定了四裡村人為賦能「中優」戰略聚力聚智的決心,不斷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品質之區貢獻「四裡村力量」。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培育良田沃土引進壯大金融產業
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強引擎。四裡村街道加速推進重點片區徵遷,穩步實施零散棚戶區改造,推動小梁莊片區拆遷改造、八一立交橋東南平房區改造、馬鞍山路老年大學等項目,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億元企業6家,以大建設、大項目擴大投資、涵養稅源、增強後勁。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選擇。作為市中北部核心區發展主戰場,四裡村街道依託區位、資源優勢,持續鞏固提升傳統金融產業,大力發展基金、融資租賃等金融新模式,以悅峰工業網際網路大廈等作為承接項目、集聚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載體,入駐金融機構、投資公司和新基建企業達12家。同時,四裡村街道著力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書記圓桌·榮商會」「市場黨建商合力」「商業聯誼會」等五大平臺,通過牽線搭橋幫助企業破解融資難等問題,全力打造金牌營商環境。
加速擁抱數字經濟時代
推進小梁莊改造項目釋放發展空間
從過去的「中疏」到現在的「中優」,一字之別肯定了當前階段中心城區的戰略地位,也給四裡村片區產業提檔升級帶來難得機遇。在經十路22068號,矗立著一座總建築面積6.33萬平方米的山東出版智能產業大廈,項目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聚焦市中區產業發展布局,打造高品質的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產業基地,成為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的重要平臺載體。大廈目前入駐和智信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18家,預期預計入駐企業80至100家,形成年財政稅收過億元,擎起四裡村街道邁向數字經濟的發展龍頭。
數字經濟產業的成長和壯大,既需要環境,也需要土壤。為釋放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空間,四裡村街道全力推動小梁莊片區改造項目,目前累計籤訂協議2337戶,交驗空房2370戶,組織實施市中區首例司法強制拆除行動,開工建設兩棟回遷安置樓,加速數字產業發展的同時,打造「15分鐘生活圈」,讓小梁莊片區居民安居夢照進現實。
科技文創賦能實體經濟
智匯四裡村釋放發展新勢能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更是盤活傳統產業的「獨門利器」。一張小小的預付卡和手機APP覆蓋商城實體商戶,進而向社區延伸實現全覆蓋;連結義烏小商品市場等上遊供應體系,搭建新世界物流體系;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數據納入政府監管,建立新世界數字體系……通過布局生活卡、商城APP、直播經濟、供應鏈等六大板塊,新世界商城電子商務項目打造從供應鏈、物流,到銷售、金融服務等閉環體系,搶抓機遇推出濟南本土化電商APP,最終實現社區全覆蓋,為傳統產業插上科技「翅膀」。
在四裡村轄區,一個個科技文創項目串珠成鏈,方能彰顯光華。全國首家利用人防工程打造1萬2千平的文化產業街區項目——濟南國際文創產業街區,正是這份擔當下的重磅註解。該項目以文化創意為切入點,集聚文創設計、科技創新、大數據應用、物聯網、新媒體等資源,推動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目前已入駐企業29家,累計吸納就業500餘人。乘著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街區著眼濟南,放眼山東,逐步打造為全國知名、全省一流的文創產業「航母」,成為四裡村街道點燃創新引擎、匯聚發展動能的全新高地。
市中這麼好 歡迎掃一掃
▼
原標題:《濟南市中區四裡村街道:項目為王,競逐發展「杆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