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教父》感受到的商業啟發

2020-12-19 探索財經小知識

第4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電影《教父》改編自同名長篇小說,原著是美國著名暢銷書之一。電影裡講述了義大利黑手党家族的背景故事,將老教父到第二代教父的故事穿插於整個電影系列,揭示黑手党家族的起源與秘密,同時也展示了19世紀美國移民熱潮後社會的發展。

電影一經上映便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在全世界範圍廣為流傳,甚至一度被稱作男人的聖經。電影通過對黑手党家族的描述,展現出了不少富含哲理的故事橋段,劇中的不少經典臺詞也被口口相傳。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自然少不了被人過分解讀,但是劇中的一些啟發確實震撼人心,我想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吧。

下面就摘取幾個影片中的經典臺詞或者情節,感受下所包含的一點商業啟發吧:

(警告,以下內容包含劇透,請自行選擇是否繼續閱讀)

1、「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

影片中高潮的一段情節,是麥克在餐廳與對頭碰面後。麥克此行的目的是要解決掉家族的兩大敵人。之前一直是乖乖大學生的他面對選擇,內心的猶豫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演員神態與眼神的細節都讓觀眾感受到了緊張氛圍。在最後的選擇瞬間,讓觀眾感受到了他人生的改變。我們在現實中也經常會面臨不得不做的選擇,這時的一點點猶豫都可能會改變一切,作為企業來講猶豫更是能夠改變前途,但這生死抉擇絕對不是那麼輕鬆就能做到的。

2、「不要輕易說出你的理想,不給別人嘲笑你的機會。」

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切實際的憧憬,有些經過努力真的變成了現實,但大多數會付之一炬,不要錯把憧憬當作理想,更不要一直畫餅。理想是偉大神聖的,不能當作兒戲一樣掛在嘴邊,內心許願,奮力去實現它,自然會有人來崇拜。

有很多企業喜歡向員工誇大未來的發展,成功了理所當然,失敗了只會渙散人心。

3、「我用了一生的時間,就學會了兩個字:小心。」

電影裡的麥克給人的感覺,他總是個沉默的人,即便是他視為兄長的軍師也不能了解麥克的真實想法。不能說是麥克對其不信任,而是這種謹言慎行的性格才保證了他的安全。

企業的運行一定是謹慎的,永遠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打破底線,這是自身的小心。企業的競爭殘酷而現實,認清人與事是對外界的小心。而身邊太多的事例讓我們看到了血淋淋的教訓,即使道理大家都明白,可還是有人會栽倒,最怕人處於事例當中是,就會變得盲目起來。

4、「人可以不斷犯錯,但絕不能犯要命的錯。」

每個人都會犯錯,有些錯犯了及時改正止損,但有些錯一旦犯了就追悔莫及了。尤其是一個企業,在信息高速傳播的當下,一次錯誤可能會導致致命的損失,這就是網絡輿論的重要性。想像多少企業毀於一次輿論危機吧,幾十年的基業都可能在一次錯誤中崩塌。

5、「最好的威脅是不採取行動,一旦採取行動卻沒收到效果,人們就不再怕威脅了。」

不僅僅是威脅,無論做任何決策都應當受到臺詞裡的啟發。

麥克作為新教父,讓觀眾感覺到他是一個當機立斷的人,即使五大家族的首腦也在他的決定下從此消失,這種決策力絕對是大家所羨慕的。要有這樣的魄力,首先需要有實力作保障。沒有實力那就只能靜待佳機,擇日而行,因為一旦執行決定,就要抱著成功的目標去做。

為什麼說非要從電影《教父》中受到商業啟發,從劇情中不難看出,一個家族就是一個龐大的企業,其他家族就是競爭對手,但一切也逃不過當時社會背景。相信每位企業管理者在看過電影之後一定會有自己的思考吧。

相關焦點

  • 半個世紀過去了,《教父》憑什麼還是公認的影史經典?
    半個世紀過去了,《教父》憑什麼還是公認的影史經典?上映於1972年的《教父》,距離現在,已經問世了將近半個世紀。但時至今日,在各大權威電影排行榜上,《教父》的名次,依然不會跌出前三。01商業票房通常來講,想要證明一部電影的價值,起碼要先看一下它的票房。
  • 《教父》經典電影
    《教父》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家史,電影鏡頭下用刀斧、長槍、刑拘,用攻心戰來詳細記錄了以維託·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其實派拉蒙公司在1972年籌備把馬裡奧·普佐的這部暢銷小說改編成電影時,選擇了籍籍無名的科波拉沒有什麼很特殊的原因,只是他的費用較低,出於對生計的打算,「派拉蒙讓我執導這部垃圾,我只是想賺點錢。」沒曾想到的是正是這部「垃圾電影」,成就了科波拉,科波拉也由此成為美國一流導演。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都是《教父》成功之後的戲話。
  • 《教父》:黑幫電影中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
    《教父》:黑幫電影中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在昏黃的燈光中,黑手黨教父維託·柯裡昂正在撫摸著自己的貓,並且接見了在婚禮之際前來有求於他的人。而外面卻是別樣的熱鬧,無數地下世界的知名人士正在為維託的女兒康尼和卡洛慶祝婚禮。
  • 動漫電影《東京教父》和《紅豬》在創作題材和表現手法有何不同?
    他的作品個性鮮明,貼近真實生活、角色精神層面探討描寫細緻,尤其擅長展現夢境與現實之間的曖昧關係,本文嘗試由今敏導演的《東京教父》作為切入點,分析今敏導演在動畫電影中的情感表達與角色精神層面的現實投射。回顧他東京教父的這部作品,總是在矛盾、夢幻、現實中游離,但從來沒有脫離人性的主題。
  • 中國電影教父——韓三平
    韓三平曾經擔任過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自從1999年出任中國電影集團領導,到2014年退休,他帶領團隊一手將中國電影帶入了商業時代,是我國內地現行的電影票房分帳模式之父,在電影圈內,韓三平有著一個響亮的稱呼:"三爺"。
  • 經典電影推薦《教父1》
    今天給大家,說一部黑手黨題材的電影,教父。教父這部電影,我想大家都聽說過,該電影講述的是40年代的美國,「教父」維託·唐·柯裡昂,帶領家族從事不正當行業的勾當,同時他也是居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因為拒絕了索洛索的交易,柯裡昂家族和紐約部分黑手黨日漸激化。矛盾重重。
  • 《教父》:經典電影的經典開場!
    今天是個陰鬱的天氣,所以就聊一部頗有一些暗黑、壓抑的電影《教父》。雖然我用了暗黑、壓抑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教父》,但是必須承認,這是一部永載電影史冊的不朽作品。接下來所要介紹的內容,是被譽為是經典中的經典——《教父》的開場片段。(一)影片開始於一片漆黑和一段語調悲愴的講述中。
  • 偉大的電影《教父》背後,是一部垃圾小說
    被「X分鐘看懂XXX電影」以及各類一行一段,力求短平快的影評類公眾號「解讀」過無數次這部電影的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第一位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紐約客》影評作者保利娜·凱爾在《教父》上映之初所寫下的影評,會被她稍顯刻薄、但是卻極為精準的評論所感動。電影在銀幕上造夢,影評在紙頁間閃光的年代總是讓人懷念。
  • 《教父》系列電影解析:教父背後的女人
    我已經寫了幾篇關於《教父》題材的文章,對於新教父麥可.柯裡昂,我可以在筆下直接稱他為麥可,但是對於老教父維克多.柯裡昂,我是很少直呼其名,一直是以「老教父」作為其稱號。雖然兩人都是虛構的人物,但是這種不由自主形成的語言描述習慣,還是能夠看出老一輩、新一代兩任教父在觀眾心目中形象、地位的巨大差異。
  • 影史最佳續集電影,攬獲6項奧斯卡大獎,《教父2》為何如此亮眼?
    在1972年的《教父》大獲成功之後,原著系列小說的第二部也迅速被提上了電影改編的日程。《教父》前所未有的成功讓名不見經傳的科波拉霎時間聲名鵲起,同時更贏得了觀眾與投資人的雙重認可。在《教父2》中再一次執起導筒的科波拉相比製作《教父》時有了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和資金預算,而他的才華和構思得以更加絢爛地在《教父2》中得到呈現。在多年以後的一次電影評選活動中,《教父2》被評為好萊塢有史以來為數不多的成功續集電影,它在實現票房突破進展的同時,更贏得了觀眾群體的廣泛認可。
  • 黑幫電影《教父》裡的一些冷知識
    黑幫電影《教父》裡的一些冷知識電影《教父》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黑幫電影,至今佔據著電影類型片的極佳口碑和話題度。今天,咱們來盤點一下教父裡的一些冷知識。教父維多克裡昂不喜歡打打殺殺,而具有十分紳士的家族情懷,也十分重視家族的教育和關懷,因此,教父獲得了極大的尊重和推崇,完全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黑幫。柯裡昂家族是義大利人,柯裡昂本姓安東尼,柯裡昂是安東尼的所在的村莊名,因此,教父維多柯裡昂,也可以稱為教父維多安東尼或者教父安東尼維多。
  • 教父:重新定義了黑幫電影,男人的聖經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經典的黑幫片,這部電影也重新定義了黑幫電影,它就是《教父》,豆瓣評分為9.3分。《教父》一共有三部,但我們今天來說一說第一部。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邁克卻對家族的「事業」沒什麼興趣。強尼·方丹在婚禮獻唱後,找到老教父請求老教父幫他拿下一個電影角色,老教父通過殺了劇中導演威爾斯的愛馬,並將馬頭放到了威爾斯的床上,威爾斯最終妥協了。
  • 經典電影評論賞析 《教父》
    教父的答覆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你為什麼要去找警察呢?為什麼不先來找我?我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你如此不不敬重我?如果你作為朋友來找我,那個糟蹋你女兒的人渣如今早已吃盡了苦頭。如果竟有人與你這樣的老實人為敵……那麼他們也就是我的敵人。然後,他們就會害怕你了。」
  • 黑幫流派經典電影《教父》的主題闡釋
    我記憶比較深的如羅曼·波蘭斯基的《苔絲》(1979),浪漫主義色彩的墨西哥電影《葉塞尼婭》(1971),法國俠客電影《佐羅》(1975),英國偵探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等,都是通過這種方法最先接觸到的。中國也因此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配音演員,如喬甄、童自榮等藝術家,我對黑幫經典電影《教父》(1972)的最初接觸,也是從收音機聽電影開始的。
  • 《教父》:黑西裝的情景
    一.教父的黑色與橙色影片開頭是教父與殯儀館老闆在書房中的對話,畫面一直是陰暗的,反映出當時低調壓抑的氣氛,也顯得嚴肅,從而能夠讓觀眾立刻了解柯裡昂教父的性格和地位。開場時黑色作為主色調凸顯出了壓抑沉重的氣氛,而橙黃色的燈光則起到了反襯的作用,使得氛圍並非純粹的壓抑,再結合此時教父與殯儀館強調的人情觀念,橙色此時也是教父堅信人情,有原則的體現,從而塑造了一個時刻穿著黑西裝,充滿智慧而並非冷血暴力的教父形象。
  • 電影賞析《教父》:時代背景下的經典之作
    《教父》絕對是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論是攝影上的布局,打光,編劇上的故事結構,還是演員陣容上的選擇都是無可挑剔的,其複雜的人物關係,龐大的勢力和家庭的情感糾葛完美的融入到一起,影片中任何一個元素單拎出來是很難在電影中表達清楚,但是教父卻做到了將所有元素完美柔和在一起向我們展示一個家族的故事。
  • 電影《教父》在川普的口中使美國夢幻滅了
    柯裡昂家族幻滅美國夢《教父》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教父》,他教導所有人處理事務、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經歷了少年時代的動蕩,他沒有錢就逃到美國,在這裡,他從零開始逐漸成為美國最大的黑手黨。在此背景下,伴隨著悠揚的婚禮音樂,《教父1》逐漸拉開帷幕。
  • 《教父》:被文字和電影洗白的黑手黨
    故事開始於20世紀40年代,美國黑手党家族首領,「教父」唐·維託·柯裡昂有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麥可雖然精明能幹,卻對家族的「事業」沒什麼興趣。「教父」同時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1951年邁克重回紐約,日益衰老的「教父」將家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克。在「教父」病故之後,邁克開始了醞釀已久的復仇……當仇敵盡數剪除,妹妹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衝進了家門,瘋狂地撕打邁克。麥可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進了瘋人院。
  • 電影《教父》奧斯卡獲獎,這與原著小說的情節不謀合
    在經典的黑幫電影《教父》中,教父的教導子約翰,方坦被牆茨的阻止,因為他冒犯了好萊塢膠片大亨牆茨。教父唐,柯裡昂安排一名殺手殺死茨從英國以60萬美元買下的賽馬,並把馬頭放在睡床上,幫助他的教子在沃爾控制的電影中扮演主角茨。一大早,沃爾茨在血淋淋的被子下發現白筋暴露的馬頭,差點癱倒。
  • 佳片推薦:《教父》——男人不能錯過的一部電影!
    《教父》,男人的聖經,一切智慧的總和。今天在下帶大家來回顧一下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教父》及它背後的故事 最初沒有人以為《教父》是部重要作品,派拉蒙先後找的12位導演一一拒拍,給出的理由很直接,拍不好怕影響自己的聲譽,拍好了又怕得罪黑幫。加上之前描寫義大利黑幫的電影總是猶太人來執導,派拉蒙這次決定安排一個義大利裔導演來拍攝。由於之前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參與了《巴頓將軍》劇本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因此進入了派拉蒙的眼帘,決定讓他來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