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我想要一個南瓜燈,我的朋友都有了」
媽媽:「南瓜燈?南瓜燈是什麼?」
孩子:「南瓜燈是什麼你都不知道?媽媽您「老」啦,南瓜燈是萬聖節用的,我和我朋友會扮成「小鬼」去要糖」
媽媽:「......」
相信上面的情景是很多家長經歷過的,的確,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過萬聖節、聖誕節、平安夜等等。這些「洋節日」深受小孩子和年輕人的喜愛,導致有很多孩子在一聽到「洋節日」就很興奮,反而對我國傳統節日「一問三不知」。
小嘉認為,「洋節日」之所以能夠走進大眾的生活,一方面和我國的快速發展有關,與西方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使得我們對國外節日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很多的商家「捉」到了西方節日的商業價值,因此商家大肆宣揚,再加上孩子也是消費的一部分,在這種氣氛下,我們難免會「沉迷其中」,何況是孩子呢。
其實不光有小孩子不了解我國傳統節日,就連部分大人也不了解,小嘉曾經就聽身邊人說過,總是分不清「重陽節和清明節」,不知道此時在屏幕前的你能不能分清重陽節和清明節呢?
清明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晚輩們會到墳地或祠堂進行祭拜,以表對先人的緬懷之情,一般在公曆4月5號前後;重陽節雖然也是祭拜的日子,但重陽節的主要活動是登高拜神,在九月初九,「九九」的諧音是「久久」,有「長久」的含義,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並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最後在1989年,正式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行為層面,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獨有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節日與中國傳統文化聯繫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中華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我國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對於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有重大意義。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去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好在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有很多學校,開始注重我國傳統文化,讓孩子慢慢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讓孩子們真正的接受、喜歡、傳播、弘揚傳統文化,把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其實「洋節日」在自己的國家也是有重要意義的,像聖誕節或萬聖節實際都是家庭的節日。他們會在節日當天在家裡與家人、朋友團聚在一起,聊天、做遊戲增加彼此的感情,到了我們自己這裡卻經常以「忙」為理由忽視了家人,這一點值得我們思考。
那麼,對於多數孩子和大人過「洋節日」,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