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晨力:中國傳統節日傳承厚重中華文化底蘊

2020-12-17 MBA中國網

本網12月3日訊 近日伴隨冬意而來的還有日漸濃厚的西方節日,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我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已經開始為之雀躍。新慧集團(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甘晨力先生寄語年輕一輩,在現今中西節日文化合璧的潮流下,忙著歡度「洋節」的同時也不要遺忘中國傳統節日,以及背後的文化意義。

中華文明延綿數千載,傳統節日文化就是遺留下來的歷史寶藏,經久不衰,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時移世易,我國每年依然有慶祝傳統節日的習慣,而每個節日背後,都有它的典故及意義,值得我們傳承下去。提起中秋時節,大家會馬上想起「人月兩團圓」,舉家聚首一堂吃著月餅賞月,說著嫦娥奔月的故事,其樂融 融。而每年的春節,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千裡迢迢趕回家中與家人團聚吃團年飯預備過年。

每年一度的中秋節和春節實際上反映了中國人對團聚、對家庭的重視,通過節日活動凝聚親情、鄉情,帶有歸屬意識,呼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即主張家庭和 睦、尊老敬祖。在現代化發展急速的都市,家庭成員大都因為工作而分散在不同城 市,而這些傳統節日是一個大好的機會讓家人聚首,提醒國民「家」的重要性。

端午節也對我國有深遠意義,也是首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其愛國主義的形象在人們心中留下美好印象。後人於節日吃粽子

﹑划龍舟,以緬懷這位名流千古的偉大愛國詩人,由此可見,節日也可作為宣傳道德文化的重要載體。

另外,當今不僅經濟全球化,文化軟實力也趨向成為國際間綜合國力競爭的指標,多國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在全球化下,各國文化無疆界地緊密聯繫及相互學習,我國傳統節日文化也在融入異國他鄉,中國的春節在某些歐美地區已發展成為大型文化節日。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春節,能讓世界更加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有利於宣傳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在抵禦他國文化滲透方面,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發揮著可貴的作用。

甘晨力先生表示,商業活動往往把握節慶鼓吹消費,使消費者容易忽略節日的內涵及真正意義,僅把過節理解為物質享受和美食盛宴。然而,融合了源遠流長歷史的中國傳統節日除了促進消費,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包括傳承數千年以來的中華文化,體現民族的追求,載有歷史記憶,還傳承了文明禮儀,寄託了民族情感。我們應將節日回歸本義,在過節時不忘節日的文化內涵。

相關焦點

  • 城市品牌的打造,離不開源緣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世代努力的傳承
    導讀:城市品牌的打造,離不開源緣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世代兒孫努力的傳承。李文亮、劉智明等被追授全國防疫先進個人稱號城市品牌與思想物質文化意識,有著不可分割的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底蘊。回復百度百家號網友王旭升微電影的評論。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今天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懷舊,不是厚古薄今,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把我們祖祖輩輩創造和傳承下來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和指導我們今天鮮活的社會生活,用當今時代的豐富實踐和不懈創造來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它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該怎麼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國家如此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呢?其根本原因是,傳統文化在今天遇到了傳承的危機。葛劍雄教授認為,隨著社會基礎的變化,過去正確的文化觀念,到了今天可能並不正確或者只是部分正確。
  • 讓傳統節日的文化之水源遠流長
    □葉秋12月21日是中國24節氣中的冬至,這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人有志,家有譜,國有史。每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文化內涵,都凝聚著各個民族的智慧,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特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節日被遺忘的悲哀?創新將是文化傳承的最主要方式
    國漫《歷師》,讓傳統節日有了新的想像前幾日提到了國漫《歷師》,因其寓教於樂將中華傳統節日融入劇情的形式,深受粉絲喜愛。對於近幾年的傳統文化回歸熱潮來說,國漫《歷師》的上線,恰到好處。每一個小故事以一位節日曆神為主題開展,而當這些節日突然被擬人化後,你會發現,原來中華傳統節日原來都這麼有故事啊,當故事深入人心,從此,冷冰冰日曆上的節日,都有了新的想像。
  • 最美中國色之一:中華節日篇
    弘揚中華文化,汲取精神力量。即日起,環球網聯合中瀾視訊推出十集中英文系列短視頻《最美中國色》,涉及節日、武術、民樂、烹飪、文遺、書畫、園林、非遺、戲曲、醫藥等,從農事節氣到生態倫理,從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到民間藝術,無不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基因,蘊含著樸素的生活哲理與倫理觀念。本期視頻推出中華節日篇,作為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密碼,中華節日充盈在華夏兒女的生活角落,使華夏民族團結緊密而富有生氣。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清華大學文創院執行院長胡鈺在21日舉辦的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上談到,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當代中國,我們可以從中國節日裡找到紓解焦慮的方子,找到身份認同的引子,找到聯絡世界的路子。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國廣大民眾的文化血脈和精神情感。
  •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2020-08-12 21:50:00    「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
  • 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原標題: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面點文化歷史悠久、品類豐富、用料考究、製作技藝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弘揚傳統文化!德州市第五中學兩作品入圍《傳承的力量》
    日前,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進入公示階段。其中,由德州市第五中學肖淑芹老師執教的《循禮修身》和李洪香老師執教的《明月千裡寄相思》兩課例成功入圍。
  • 聖誕節:西方文化的入侵。傳統節日遭受冷遇,民族文化陣地不可丟
    西方節日和西方文化的不斷滲入,一邊是西方節日的盛行,另一邊則是傳統節日遭受冷遇。丟失民族文化,也將丟失民族認同感。一個國家要維持大一統,首先最重要的是文化認同感,缺乏文化認同感的國家,大都會分崩離析和動蕩不安。
  • 水井坊攜手《國家寶藏》第三季 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原創文化類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深耕詩詞文化的《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以及創新表達形式的《經典詠流傳》《一本好書》等等,受到觀眾和廣大網友的普遍關注。 《國家寶藏》作為大型文博探索類文化節目代表,自2017年第一季播出以來,就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彰顯辦學特色——記南京理工大學首屆中華傳統...
    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駿表示,舉辦中華傳統體育節,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需要。今年8月,南京理工大學基礎教育聯盟正式成立,這其中,體育發揮了重要紐帶作用。
  • 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基本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 弘揚孝道文化 傳承中華美德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孝德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孝道文化校園,2020年12月15日,我校在新改造的大會議室開展了「弘揚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經典誦讀展演。學校各位領導精心策劃,各部門積極響應、相互配合。
  • ​《中華熊貓》即將上映,國寶國粹致敬傳統文化
    為將中國熊貓的概念得以升華,通過熊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與優良品德,製作團隊在電影表現形式、人物造型和故事情節上都有了更進一步的創新突破。 繼承中國優良傳統,傳承中國底蘊深厚的優秀文化,從娃娃抓起。皮影動畫電影《中華熊貓》即將於2020年1月11日全國公映,帶上孩子去影院,享受一場萌化視覺、保持純淨心靈的藝術盛宴!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傳承傳統文化,中國結的由來以及發展為亞克力發光中國結燈的應用
    中國結也就成了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文化傳承中獨有的文化符號。中國結不僅造型優美、色彩多樣,火紅的中國結,也最能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火紅的顏色、對稱的形狀、纏繞的結構,正好對應了中國人對熱情、平衡、規則的嚮往,自然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