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南京理工大學首屆中華傳統體育節在校內體育館舉行,隆重、熱烈的場面吸引了校內外數千人參與,舞龍、踢毽、空竹、拔河等十幾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讓參與者流連忘返。 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駿表示,舉辦中華傳統體育節,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需要。今年8月,南京理工大學基礎教育聯盟正式成立,這其中,體育發揮了重要紐帶作用。張駿介紹說,參加南京理工大學首屆中華傳統體育節活動的既有在校的研究生、本科生,還邀請了附屬中學、實驗小學和附屬幼兒園的同學們共同參與,這也是聯盟成立以來以「大手牽小手」的形式在校園內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體育聯誼活動,活動對今後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聯盟之間全方位的互動和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張駿特別強調,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中華傳統體育普及推廣和教育教學改革,其中民族傳統體育舞龍項目已形成鮮明特色,在國內具備顯著優勢。校舞龍隊代表國家和江蘇省在世界龍獅錦標賽、亞洲室內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和全國龍獅錦標賽等重大賽事中共計獲得20餘項冠軍,學校被江蘇省授予「特色體育學校」稱號,獲批「全國龍獅培訓基地」和「江蘇省民族傳統體育培訓基地」,學校還承辦了第九屆全國龍獅錦標賽。南京理工大學在舞龍項目上的突出表現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級領導先後來校考察,多家媒體進行採訪報導,可以說,舞龍就是學校一張閃亮的名片。2014年,學校體育部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16年,學校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高校」稱號。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四大職能。推廣中華傳統體育是新時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對此,張駿希望,大學生們在校期間能夠積極學習傳統體育項目,領略傳統體育項目的魅力,使自己成為弘揚中華傳統體育精神、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校園使者;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成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離不開體育鍛鍊,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才能有助於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努力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者和見證者。南京理工大學大學體育部主任潘志軍教授說,發揮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注重在一流大學建設中不斷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營造大學體育文化底蘊、彰顯學校體育文化特色,舞龍項目發揮了重要作用。潘志軍還說,中華傳統體育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理念中天人合一的主旨思想,注重人格精神和道德修養的內在氣質,這與新時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高校育人理念一脈相承。舉辦中華傳統體育節不僅可以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精神,同時,能夠增強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轉自12月29日《中國體育報》07版)
【來源:中國體育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