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服飾有多美?來國展,展示給你看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華夏有衣,襟帶天地。中華傳統服飾有多美?12月5日—6日,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擔任指導單位的「中國華服日」活動,將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溯夢金陵」。

「中國華服日」活動以傳承民族精神、彰顯文化自信為宗旨,以中華傳統服飾為載體,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用美與自信向時代致敬。近年來,「中國華服日」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多屆,受到了世界華服愛好者的矚目,已經成為橫跨「華服圈」和「國風音樂圈」的超級IP。

本屆「中國華服日」活動,由華服秀典、華服博覽會、華服研討會等三部分組成。12月5日華服秀典,將同步進行線上直播,邀請知名國風嘉賓,創新演繹傳統文化精華氣韻與當代流行時尚趨勢的碰撞。華服博覽會上,全國上百家華服品牌將集結,展陳各式綺麗霓裳,搭配小型秀典、小型演出、國風集市、嘉賓籤售、華服新品發布、華服體驗、妝容復原等活動。

據悉,「中國華服日」12月5日—6日白天場可參觀,12月5日華服秀典需提前報名預約。(融媒體記者 王健)

相關焦點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
  • 從傳統服飾了解中華文化,這套書太有意思啦!
    世界各國的傳統服飾各不相同,例如中國的漢服,英國的蘇格蘭方格裙,阿拉伯的長袍,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印度的莎麗等等,在在展示每個國家的文化及風俗,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日本有一個「七五三節」,孩子到了三歲(男女童)、五歲(男孩)、七歲(女孩),必須在十一月時,穿著傳統服飾,跟著父母親到神社參拜,祈願平安健康地長大。
  • 中國古代服飾有多美?
    所以,用繪畫的方式,成本是相對比較低的,只要資料齊全、構思合理,就可以直觀地繪製和復原出來。  Q:復原中國古代服飾,您主要依據的是什麼?  A:我非常重視考古發掘資料和收藏的實物資料,當然還有文獻資料。我平時看得最多的就是考古發掘報告,每經過一地,必會去看當地的博物館。日常讀書過程中,也十分留意服飾資料,只要有用,就會記錄下來。
  • 傳承傳統藝術,弘揚民族文化,看我們傳統服飾穿在身上有多美
    ;裙子是有4副素絹連接拼合而成,下垂至地,上窄下寬,裙腰兩端封釉卷條,以便繫結。唐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多了新的款式。其一是幞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飾中最為精彩的篇章。隋女子服飾多小袖高腰長裙,裙繫到胸部以上;唐朝女子服裝以小袖短襦、披帛和長裙為主。
  • 「文榷雅集會」舉行,五大學生社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文榷雅集會」舉行,五大學生社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來源:   時間:2020-11-11  瀏覽:
  •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美?看看《大國芬芳》的服飾設計手稿就知道了
    文化君說:詩歌、樂與舞,讓人想起北島的一首詩青燈掀開夢的一角,你順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臨風,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青燈》中國的歷史有多長,酒文化就在中國的土地上氤氳芬芳了多少年。
  • 央視《衣尚中國》:展示服飾文化,探尋美學精神
    央視綜藝頻道近期播出的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即以「綜藝+紀錄+設計師+品牌」的形式展示服飾文化,通過對中國古代服飾在人生重大禮儀中的演繹,以及在當代生活中的創造性轉化呈現了「中國節穿中國衣」的構想,回顧和闡釋了中華服飾文化中的智慧與情感、創造與包容,表現了中國服飾的美學精神,在傳播中華服飾之美的同時,提振了文化的自豪感,提出了當今服飾設計的新命題。
  • 《衣尚中國》專家研討會:以中國服飾之小美講述中華之大美
    開創文化節目新視角,讓「中國美給你看」正當時範迪安表示:「自11月7日《衣尚中國》開播以來,得到各方面非常強烈的反響,尤其在美術屆,在美術教育屆反響非常熱烈,我想這都是中央電視廣播總臺文藝中心這些年來推動文化傳播、文藝節目新形式、建立新平臺、匯聚新成果的重要體現。」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有我」藝術文化已經;明清的批判藝術文化等等。在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美的歷程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到這其中時而積極向上,時而又悲情萬丈的情緒交織。當積極的一面膨脹時,悲情一定會適時出現;當悲情蔓延滲透時,積極向上的情緒也一定會相應而生,它們分別代表著貫穿影響整個中華藝術文化的思想一一「儒學」 和「道家」,一個關於「人世」的「兼濟天下」的積極肯定精神和一個關於「出世」的「獨善其身」的空漠塵世的自然情懷,它們都表達出對自然、對人的平衡和諧關係的思考。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
    草書歷來被認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書體,但因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達,所以具有很大的難度。李金昊能以草書入國展,已屬不易;但知道了他僅僅是個00後、20歲小夥子,則更加難得。李金昊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李金昊這幅草書無疑是很精彩的。
  • 刺客伍六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這部動漫你真的看懂了嗎
    國漫,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刺客伍六七》作為近些年優秀的國漫代表作之一,以傳統文化為創作基石,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向廣大觀眾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刺客伍六七》,於2018年4月25起投放於網絡,憑藉優秀的內容創作與獨特的表現形式,成為第一個入選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中國動漫,並獲得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動畫片和最佳動畫劇本雙提名
  • 上世紀的中國服飾有多美?
    「衣裳:繪畫裡的20世紀中國服飾」展廳 從繪畫中看中國近代服飾變遷 如何還原30年代的畫中旗袍?1990年代,人們接觸到更多國際潮流文化信息,喇叭褲、蝙蝠衫、健美褲還有連衣裙,都是這一時期的流行服飾。「穿花衣」其實已經不再稀奇,但這種能夠選擇鮮豔服飾的自由其實歸功於改革開放。如今,中國服裝產品早已進入了國際市場,在保留傳統的同時持續發展、追求卓越。
  • 從日本天皇登基大典,看日本皇室成員傳統服飾的歷史傳承
    日本天皇舉行盛大的登基大典,整個儀式按照日本傳統舉行,日本天皇身穿代表皇權的黃袍,而皇后則身穿十二單,參加儀式的皇室成員都身有日本傳統文化元素的服飾,那麼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上日本皇室成員身穿的傳統服飾都有哪些歷史的傳承呢?日本平安時代天皇模仿唐朝皇帝穿著黃袍在此次登基大典上,主角德仁天皇身穿的是一件黃袍,稱之為黃櫨染御袍。
  • 伊寧市第八屆民俗文化旅遊節精彩民族服飾展示活動在景區亮相
    塞外江南 詩畫伊犁10月6日,伊寧市第八屆民俗文化旅遊節「彩色伊寧」民族服飾展示活動在喀贊其民俗旅遊區、絲路之光旅遊小鎮亮相。活動旨在深度挖掘彩色伊寧多元民俗文化和濃鬱民族風情的獨特魅力,完美結合休閒旅遊與美麗服飾文化,盡顯富有地域特色服裝靚麗形象,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伊犁魅力。
  • 泰國傳統服飾簡史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史,朝代不同,服飾風格也各有變化。例如:中國的旗袍和中山裝、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等,泰國也有屬於自己的傳統服飾。泰國的傳統服飾稱為Chut Thai,字面意思為「泰國服裝」。在泰國悠久的歷史中,泰服也在不斷演變,不同朝代和地區的服飾風格各有差異。
  • 2020年「中國華服日」活動舉行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動吸引大量華服愛好者,特別是「90後」「00後」青年參加,成為一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盛會。活動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旨在更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廣大青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中國華服日」主體活動華服秀典於5日晚舉行。
  • 壓箱底的傳統服飾穿上身 再現民國風
    圖為志願者著裝展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耀成文圖    現代人,穿著民國時期壓箱底的傳統服飾,就問你,好不好看?    平輿縣摯都民俗文化博物館收藏有千餘件清代、民國時期的壓箱底傳統服飾,因缺少展廳,塵封多年。為喜迎「國慶」,博物館請來了志願者,著裝首次向觀眾展示。這些傳統服飾包括古代綢緞、蠟染、純棉等材質,款式各異,均為手工製作。    一些長袍、長裙用直線方法裁製,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狀態,沒有明顯曲折變化,通常是純棉材質,用木箱貯藏,可以摺疊得方方正正。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能夠入國展當然是好事,也他的作品也有一些缺陷,下面我們就從優點、缺點分別來分析一下這件作品。取法上,用筆有褚遂良楷書的靈動灑脫,筆能提得起,收得住,提按分明,筆畫粗細把握的準確到位。結字的高聳挺拔,有歐陽詢父子的遺韻,把歐褚結合起來,沉著中有靈動。
  • 觀舞龍、做鹹鴨蛋……看長沙萌娃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三湘都市報9月30日訊(通訊員 葉豔秋 記者 楊斯涵 黃京)觀看舞龍表演、學做鹹鴨蛋……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幼兒的愛國意識,近日,長沙師範學院附屬第一幼兒園舉辦了迎國慶之「歡樂中國集」傳統文化體驗日活動。
  • 韓服、和服都是受到漢服影響,為何日韓傳統服飾的繼承比中國好
    古老的東風文明歷經歲月洗禮而屹立不倒,為周邊的日本、韓國提供了學習的佳作典範,最終使得日韓成為漢文化圈的一部分,其中較為突出的影響便是人們的傳統服飾方面。在古代,和服與韓服在漢服的影響下形成獨到風格,而中華文化飽經滄桑與戰火,傳統的漢服現如今已難覓其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