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遠洋
出品:全球財說
春節之後股市行情拔地而起,在首日利空一步釋放到位後,在創業板指數的帶動下,上證綜指和深成指數亦穩步上行,成交量持續放大,截至最新收盤,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第七日突破萬億元。受到行情的提振,內地的公募基金近期淨值快速上衝,同時新發權益類產品爆款頻出,日光基屢現。
就在大環境一片向好的同時,部分公司的權益類基金還是有不和諧音傳來:近期,凱石基金公告稱,凱石源混合基金連續4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同在2月20日,排名內地公募20強的中銀基金也發布公告,公司的混基產品中銀消費活力有清盤風險,基金可能於2月24日發生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2月25日,該基金正式終止清盤。
行情一片向好格局下,這兩隻基金為何會淪落到如此下場呢?
凱石私轉公後遇挫折
作為從私募回歸公募的基金公司,凱石基金在公募圈中的發展並不容易,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僅為13.5億,其在全部納入到排名統計的140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122位;同時,雖然公司旗下已經有了7隻混合型基金,這7隻產品大多分A\C兩類份額,但即便將兩類份額加總,規模最大的凱石灃也不到4個億。
以公告可能清盤的凱石源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19年的8月份,四季報是基金成立後的第一份季報;基金成立公告中顯示兩類產品份額合計也僅約為2億,基本為踩線成立;孰料僅僅幾個月之後,剛剛打開封閉不久的產品就已經滑落到即將清盤的地步,根據基金四季報,凱石源A的最新規模約為0.16億,凱石源C的最新規模約為0.03億,兩類份額加總尚不到0.2億,這一水平較成立時的份額已經「跑掉」大約9成。
從產品的基金經理來看,該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王磊目前管理著公司的凱石源、凱石湛、凱石浩品質經營等三隻產品,但其任職時間均不到1年,同時三隻產品的規模均較為袖珍。
仍然聚焦凱石源,或許是出於規模因素的考慮,基金經理在重倉股的選擇上以保守為主,銀行股基本佔據了十大重倉的半壁江山,他們分別是郵儲銀行、浙商銀行、興業銀行和渝農商行,它們合計佔了大約4成倉位,總體風格上看是以大盤股為主,去年大熱的科技、消費、養殖等板塊的個股身影在重倉股中看不到。這樣的重倉配置當然很難抓到熱點,獲得超額收益,不過也有個好處是,在市場下行波動時,產品收益會比較抗跌。
今年以來截至21日收盤,凱石源A的淨值增長率僅為-2.03%,其在Wind同類的996隻基金中排在第980位;凱石源C的淨值增長率為-2.12%,其在Wind同類的996隻基金中排在第981位。
對於凱石源發布的提示性公告,凱石基金向《全球財說》表示:「該公告是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加強履行對投資者提示義務的提示性公告。目前該基金運作一切正常,與渠道及客戶的溝通也在進行中。」
從公司轉到公募以來,凱石源並非第一隻預警有可能清盤的產品,去年年中時,凱石淳行業精選也曾預警過產品可能會遭遇清盤,最終危機暫時解除。種種跡象顯示,對於頭部公司佔據絕對話語權的公募圈來說,凱石還只是一名新兵;公司選擇以權益類產品作為突破口,則大概率要面對突圍不易的局面。「凱石基金的產品線已覆蓋權益和固收。未來,我們還將根據客戶需求、市場熱點,繼續為投資者提供綜合性資產管理服務。」凱石表示。
中銀消費活力黯然清盤
與公募新兵凱石相比,中銀基金則是不折不扣的實力派公司。萬德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中銀基金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達到3818.5億,同時公司擁有52隻混基和7隻股基,在內地的基金公司中處於頭部之列。
但是,即便是看似實力出眾的豪強公司,也難免旗下會有個別基金拖後腿,而中銀消費活力就是那隻不太走運的基金產品。數據顯示,該基金成立於2019年的6月14日,屬於一隻次新基金產品,基金成立公告顯示,基金當時的募集份額約為2.06億;但是,在經歷了大約兩個季度的風雲變幻後,該基金在去年年末的份額僅約為0.41億,規模縮水超過了四分之三。
來源:Wind資訊
該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名叫錢亞風雲,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這位名字由四個字組成的老兄屬於根紅苗正的「中銀系」。從簡歷上看,他迄今的從業生涯一直在中銀基金,從加入公司做研究員開始,後來升至基金經理助理,再到後來管理基金產品,這也是大多數基金經理的職業生涯軌跡。目前,他所管理的中銀系產品總共有四隻,中銀消費活力是其中規模最為迷你的一隻。
從基金成立以來發布的兩份季報來看,基金經理在重倉股的選擇上存在著明顯的失誤。作為消費主題類的基金,如果說基金恪守主題類風格的話,那麼錯失白酒板塊是最為不應該出現的操作。然而,我們在中銀消費活力重倉股中,卻沒能找到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任何一隻白酒股的名字,同時格力電器等家電板塊龍頭也不在重倉之列。
從原因上看,基金經理的選股思路似乎有著重大的失誤。產品成立前,錢亞風雲曾公開表示,將甄選低估值高盈利能力的價值藍籌股作為基礎配置資產,同時精選消費板塊中的成長個股,力爭獲取超額收益。
但是,消費板塊此前一直是二級市場的熱點,同時也是白馬藍籌股的大本營。特別是以茅臺為代表的龍頭公司,基本就是板塊的必配標的,這一板塊的成長股顯然不是風口,選消費實際就是要選子板塊的壟斷公司。或許也正因此,該基金遭到了投資者的用腳投票,導致產品在成立8個月後,僅發了2次季報就清盤了。「說不定再堅持段時間,消費白馬就能恢復。」有投資者覺得惋惜。
對於該只清盤基金的問題,中銀基金未能就《全球財說》問詢做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