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思維方法,突然覺得很多東西可以通用。
五「W」一「H」分析法是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它的5個英文疑問詞的第一個字母是W,1個疑問詞的第一個字母是H。它被用來檢定企業現行分析方法是否合理,以發現改善的地方。
相對於錢幣收藏,我們自己也可以運用這個分析法來分析,正視自己對錢幣的態度和理解,用以提高自己的收藏的能力。
(1)WHY:為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需要?是什麼理由?
為什麼我接觸錢幣收藏?是莫名對錢幣有不可抵抗的喜愛?還是覺得錢幣收藏是可以用來做投資的金融工具?
這是探求錢幣收藏的必要性的一個起點,進而可以分析現在進行收藏的方式方法是否與原來目標相符等。
早年有很多泉友最初是收藏郵票的,在郵幣卡市場會零星接觸到或者方孔古錢幣,或者近代機制幣,並且從中獲取利潤。
還有很多人是從小家裡祖傳下來幾枚方孔古錢,或者是民國銀洋,對這些傳家寶有莫名的情愫。
也有很多藏友在接觸錢幣的時候了解到錢幣背後的鑄造歷史背景,越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錢幣眾多的品種品類,版別版式更是反應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展現了強大的歷史映射,在學習的過程中,如同不斷的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讓人沉浸其中。
搞清楚自己選擇錢幣收藏的原因,就可以找到自己收藏的快樂來自於哪。目的明確了,有時候也就不糾結於某些得失了。
對於經營錢幣的錢商,因為處於交易鏈當中,誰也不可能獨佔利潤,成為掙得最多的那個人,賣高或者賣低都是有交易環境和交易對象的。今天漲,明天跌也是有市場行情隨時變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所以不要糾結「賣丟」了,「賣賠了」。
而收藏愛好者最容易陷入的迷境就是很多時候因為不能擁有而苦惱,有的時候因為財力,有的時候因為緣分。其實想想,錢幣們從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又能永遠都歸屬於誰呢?
(2)WHAT:做什麼
收藏錢幣有哪些工作要做?收藏解決問題,真正需要進行的內容是什麼?其重點在於收藏項目內容的分析。
定位。中國古代貨幣的種類繁多,從先秦的四大貨幣體系,到秦朝沿用至清末的方孔圓錢,再到明清時期上位的白銀貨幣化,每一個朝代,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貨幣系統。你要先考量好,自己對哪個時期哪個品種更感興趣,當然主要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來選擇。
知道自己要玩哪一類錢幣了,對於做什麼就心裡有數了。要辨別真假,要了解市場行情,這兩點是不論哪種原因都要長期學習的,這個沒有捷徑,不論是線下收藏市場還是線上收藏網站都得多看多接觸多學習。
了解歷史背景就多看權威歷史書,當然了,一些小野史是非常能夠增加錢幣趣味性的。
(3)WHERE:何地做
錢幣收藏在什麼地方做最適宜?在哪學習?收藏順序及地位如何等等
如上面一點提到的,市場對於錢幣收藏的重要性,不論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都對玩家們有指導意義。
多逛逛當地古玩市場或者專業的錢幣網站,其目的是了解錢幣市場行情以及與愛好者們互相學習交流。當然,本地市場和網絡市場各有利弊。
本地市場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即使現在網絡很發達,當地的錢幣市場也無法被取代,這是一個行業的交流中心,很多一手貨源和信息還是會從當地市場流入流出。
而網絡市場快捷的跨地域交流優勢比較明顯。不過,網絡照片的唯一不足就是任你360度全方位展示,還是會因為拍攝光線和屏顯色偏產生差異。
在市場上不要聽故事,和所有類型收藏品一樣,許多賣家在銷售的時候都喜歡講故事,因為這能讓你帶入情感,給它增色,而故事聽多了容易影響你的判斷。
總之,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多根據市場的情況來了解錢幣的價格,有市無價,有價無市都沒有實際意義,有市有價才算正常。
(4)WHEN:何時做
是指時間方面的分析。在什麼時間順序做?何時做最好?何時要管制?等等。這個看起來似乎是最不起眼的要素,其實非常重要。收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調劑豐富人們生活的方式之一,安排好學習的時間就好了。
對於買賣雙方,也是總想找個合適的節點買入賣出,還是那句話,市場行情的變化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不能過於糾結。
(5)WHO:何人做
向誰學習?和誰交易?這個比較容易明確了,市場上可以尋找靠譜的有聲望的泉商,網絡中有信譽度的泉友,現在還有眾多頂級的拍賣、評級公司,雖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卻也可以過濾大部分虛假信息。儘量選擇信譽度高的人。
(6)HOW:怎麼做
這是指怎樣做法?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做法?需注意哪些事項?
錢幣收藏和眾多愛好一樣,需要循序漸進的學習了解,你是品相派就遵從自己的意願,藏品寧缺毋濫。你是品種派,就需要海納百川,不斷地豐富自己。
像之前聊過的鑑別老銀元有那麼難嗎?都是老生常談,關鍵是落實,是實踐。
工具書是不可或缺的指導神器。
比如類似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大集》這樣的科普讀物可以先用於了解整個中國古錢幣的概況,價格平易近人,內容簡潔,是可以讓新手快速入門的工具書。
看工具書是學習給古錢幣斷代的最佳方法,能夠給你歸納總結出各個時期的鑄幣特點。斷代就靠根據鑄造特點劃分。
單單說這個小小的錢幣它本身蘊含的內容很多,從歷史背景,文化構成,材質分析,每個時代每個時期都有變化。而且這個變化和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藝術文化都緊密相連。所以,盡力悉心的去了解一枚錢幣的背景會更有助於加深對它的印象。
接觸實物。大量接觸實物,這是看真假的必經之路,只有上手東西多了,古錢幣的質感,形制才會印入腦海裡。
假如是新人,建議從存世量大的品種入手,比如唐朝開元,比如北宋銅錢,經濟壓力小,通過大量過手實物來提高自己辨識的能力。
感受錢幣的材質,觀察包漿和鏽色的狀態,字口的狀態,每個時期的文字和鑄造的風格都不盡相同。
最後,多遊覽國家級博物館。雖然近期一些地方博物館有一些負面的新聞傳出,但是,專業性的國家一二級博物館是不容錯過的,基本都有錢幣展廳。在博物館可以見到平常在市場上無法看見的高檔錢幣品種。
遊覽博物館也可以做為第一步的「定位」參考。而且博物館的氛圍也非常適合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