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歷史新課標把唯物史觀列為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首,作為歷史研究的指導思想。談及唯物史觀的主要觀點,人們常常把階級分析法當作重要內容進行介紹。作為一名歷史教書匠,不免要把相關問題思慮一番。
一
階級分析法是指用社會學的階層理論,觀察和分析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這種方法假定歷史人物的思想與言行受到其在社會中階級地位的極大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比如毛澤東在《實踐論》裡說:"在各種階級的社會中,各階級的社會成員,則又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結成一定的生產關係,從事生產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這是人的認識發展的基本來源……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下打上階級的烙印。"
一個人在社會中必然會佔據一定的階級地位,一定的階級地位自然會具有獨特的階級利益和觀念,而人的行為大多是理性自利的,同一階級的人自然就具有類似的思想和立場。因此,階級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幫助我們從繁雜的歷史現象中找到發展線索。
然而,歷史上,我們曾經犯過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嚴重錯誤,付出了慘痛的損失,這又提示我們,不能將階級分析法絕對化、簡單化。
二、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階級地位雖然是影響一個人思想和立場的重要因素,但卻不是唯一因素,甚至經常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現代社會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影響一個人思想和立場的因素是眾多的。比如性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狀況、宗教信仰等等。這些因素的作用在某些場合的影響力並不比階級地位小。
這裡詳細談談民族國家身份的例子。
例如,在中日釣魚島領土糾紛中,中國工人的立場與日本工人的立場,雖然階級地位一致,但卻截然不同。這是由他們屬於不同的民族國家決定的。類似的例子可謂是不勝枚舉,由此可知,民族國家的身份對人的思想和立場的影響一點也不必階級地位的影響小。
眾所周知,共產主義運動長期提倡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本著這個精神,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曾經長期互相支持,慷慨相助。但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如何呢?不也是充滿了不滿和矛盾嗎?甚至於矛盾發展到高峰,以致大打出手,兄弟反目。
總而言之,我們在分析一個人的思想和立場時,階級身份固然是一個有用的視角,但我們還要綜合考慮其他的因素,這樣才能理解歷史人物的思想和行為,才能更好的解釋歷史和理解現實。
三
正是由於影響一個人思想和立場的因素是眾多的,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某個階級出身的人會背叛自己的階級出身。比如,馬克思的父親是一名大律師,典型的中產階級。恩格斯的父親是工廠主,典型的資產階級,列寧的父親則是縣教育局局長,在俄國屬於一個低級的文官貴族,屬於貴族階級。列寧本人走上革命道路時則是大學法律系的一名學生,畢業後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律師。這些偉大的革命導師沒有一個是無產階級出身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人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甚至是很強的獨立性的,以至於會背叛自己的階級出身。
一個人是如此,那麼同一階級的不同的人的利益和思想一致性有多高呢?
我們翻開歷史,常常看見一個階級內部的人鬥爭起來,也會你死我活,激烈程度一點也不比不同階級的鬥爭差多少。比如眾所周知的太平天國起義中,由於洪秀全與楊秀清矛盾激化釀成的天京事變,可謂是血流成河,被史家普遍視為太平天國運動由盛到衰的轉折點。被統治者內部是如此,統治階級中的派系傾軋、宮廷政變更是史不絕書,其頻率之高、程度之大、危害之深更是令人咋舌。
這就告訴我們,同一階級的人,雖然有著一定的共同利益和思想,但不同的利益和思想恐怕所佔的比例也不小,甚至更大。
四
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同一個階級組成了一個大的團體,而是不同的人由於各種緣由結成一個個小團體,該團體往往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行動。
仔細分析歷史和觀察現實,我們進而會發現同一集團的內部往往有來自不同階級的人。
比如《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可以視作典型的貧農了,而通過沾親帶故的關係卻與統治階級的榮國府攀上了關係,在最困難的時候,獲得了掌管榮國府的王熙鳳資助。當榮國府被抄家時,是心懷感恩的劉姥姥收留了王熙鳳的女兒。
當然,歷史中也有同一階級結成一個團體的實例,比如近代史上的商會就是如此。然而,這樣由單純一個階級的人組成的社會團體佔社會存在的團體總數的比重並不太高。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不同階級的人也會有著共同的利益和思想,哪怕是表面上截然對立的階級也有合作共贏的一面。比如資本家和工人,如果資本家的企業破了產,工人豈不就失了業?
五
由於影響人的思想和立場的因素是眾多的,由於同一階級內部有不同的集團派系,由於同一派系集團中有來自不同階級的人,由於思想文化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所以,階級分析法能夠解釋的歷史現象其實是很有限的。
如今的學術界已經很少使用階級分析法,代之而起是利益集團分析法。這種方法在政治學中運用的日益廣泛,顯得更具有科學性,對歷史和社會的解釋性更強。
因此,在歷史研究中,階級分析方法雖然可以從繁雜的歷史現象中找到其發展線索,但是卻不能對任何歷史現象都給予圓滿的解釋。在運用這一方法時,不能將其泛濫化、絕對化、簡單化、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