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賣盲盒年入16億,網紅泡泡瑪特要上市,揭秘其背後的暴利生意

2020-12-15 騰訊網

成立十年以來,泡泡瑪特已經從一家單純的玩具合集店,轉型成自主開發產品收入佔比達82.1%的IP品牌,並賺得盆滿缽滿。這是一家瞄準年輕人的公司,其管理層也非常年輕,人均年齡32歲左右。

一款原價59元的盲盒,在二手市場價格翻漲20多倍……在眾多玩家的追捧下國內潮流玩具公司也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並且做好進發的準備。6月1日兒童節當天,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這家國內頭部潮流玩具公司自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後,在其成立10周年的特殊時刻,向資本市場再度衝擊。

從連虧三年到年賺4億

2017年,泡泡瑪特曾登陸新三板。那時,它還沒有展現出超強的吸金能力,截至2016年,泡泡瑪特曾連續3年虧損。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其營收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2942.61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後來,得益於Molly和Pucky兩大IP,同時大力擴張線下門店數量,新增機器人商店及展會兩大業務線,泡泡瑪特才扭虧為盈並順利上市。2019年4月,因考慮成本問題,泡泡瑪特退市。

退市後,泡泡瑪特的表現十分驚人。

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2018和2019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25.4%、227.2%,連續兩年保持高速增長。 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業績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毛利率亦提升明顯,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堪比印鈔機。

成立十年以來,泡泡瑪特已經從一家單純的玩具合集店,轉型成自主開發產品收入佔比達82.1%的IP品牌,並賺得盆滿缽滿。這是一家瞄準年輕人的公司,其管理層也非常年輕,人均年齡32歲左右。

同時,這還是一家夫妻店,副總裁楊濤為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寧的配偶。

10年9輪融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為第一大機構股東

不僅業績亮眼,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足夠優秀。

啟信寶顯示,泡泡瑪特成立以來,完成了9輪融資。今年4月,泡泡瑪特剛完成Pre-IPO輪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港股IPO前,王寧為第一大股東,共持股56.33%;Sequoia Capital China(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股4.96%,為第一大機構股東;其他股東主要有黑蟻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

這家公司爆發式增長的背後,到底靠的是什麼?

IP+盲盒,靠1個娃娃賣出4.5億

作為一家收入在兩年內翻了超10倍的企業,泡泡瑪特的法寶之一是IP運營,且搭配了盲盒的玩法。

泡泡瑪特披露,目前公司運營有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其中,最大自有IP Molly 2019年賣出4.56億元。

自有IP主要是指收購的代表性IP及內部設計團隊開發的IP。2018年7月,泡泡瑪特收購了Molly在中國的智慧財產權所有權,2019年4月收購了Molly全球的智慧財產權所有權。就自有IP而言,公司享有完全智慧財產權,包括開發及銷售。

Molly是如何被打造的

「我常常說也許再給我們五年時間,大家回過頭看泡泡瑪特,會覺得我們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我們不一定像就迪士尼一樣拍那麼多電影,但是我們也許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我們會用各自不一樣的方式去孵化IP,去挖掘並把IP進行商業化,」這是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此前公開講過的一段話。

迪士尼的IP運營已是行業標杆,而泡泡瑪特是如何做IP運營的呢?根據該公司的招股書,目前該公司主要業務為藝術家發掘、IP運營、消費者觸達以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廣等四個方面。

以泡泡瑪特標誌性IP——Molly為例,這款公仔形象是藝術家王信明2006年的創意作品,2006年Molly形象也被開發出多個定製系列和潮流玩具,但是由於製造成本限制以及商業機遇問題,這款玩具的銷售一直處於較小的規模。泡泡瑪特於2016年發現了這款IP,並與作者王信明展開合作,圍繞這款形象衍生出多款不同的產品,並通過盲盒等玩兒法增添了趣味,加速了商業化操作。

商業化操作中不僅包括娃娃本身的銷售,還包括自有IP的授權,從而拓寬變現渠道。比如2019年泡泡瑪特授權伊利使用Molly的形象推廣調味乳飲品。在泡泡瑪特的IP中,Molly形象的收入貢獻舉足輕重,2017年-2019年僅這款IP的銷售額貢獻佔比分別為26.3%、42.6%以及27.4%。

根據招股書,2019年,泡泡瑪特自主開發產品貢獻收入佔比為82.1%,其中自有IP佔比37.2%,獨家IP佔比35.4%,非獨家IP佔比9.5%。泡泡瑪特的各項財務數據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7年至2019年期間,泡泡瑪特收入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和16.83億元,連續兩年同比增長了225%以上;淨利潤方面,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毛利率則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

正如上述文化產業領域人士所提,IP運營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成功率及生命周期等。在潮流玩具零售市場,Molly會容易被複製嗎?這也關乎泡泡瑪特這家專注IP運營企業的未來。

「Molly對我們的銷售表現至關重要,我們無法確保Molly 的受歡迎程度及市場接受程度可以保持在其現有水平。」泡泡瑪特也在其招股書中提到了IP運營所遇到的挑戰。「消費者的興趣發展非常迅速,且不時發生巨大變化,為了取得成功,我們須預測吸引消費者的IP及產品,並快速開發及推出能夠贏得消費者有限時間、關注及開支的產品。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品味及不斷變化的利益,加上消費者感興趣及所接受消費品及內容的不斷變化及擴大,使得若干產品及內容無法被消費者接受,而其它產品及內容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受回應,然後迅速被取代,因此消費品,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潮流文化產品的生命周期可能相對較短。」

線下渠道的挑戰

泡泡瑪特招股書中援引了一份調查數據,這組有趣的數字證明了潮流玩具的消費者通常具備兩個特徵:忠誠度高、能夠接受較高的零售價。具體數據為,68.5%的潮流玩具消費者於2019年購買過一次,其中19.8%的潮流玩具消費者購買過超過5次,68.9%的客戶在該調查前6個月曾購買潮流玩具,而27.6%的客戶願意為其喜愛的玩具支付高於500元。

是什麼讓這些「粉絲」願意花錢去多次消費呢?除了IP的魅力之外,盲盒的玩兒法也給潮流玩具引流不少。盲盒,事實上就是一個盒子,但是裡面到底裝著哪款玩具,無從知曉,消費者就只能帶著好奇心不斷的去買,不斷的去「開盒」,如果運氣好,就能抽到隱藏款。「約70%的潮流玩具消費者曾就他們所想的某一特定玩具設計購買盲盒玩具三次或以上。」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查稱。

因此在商場一角,一臺泡泡瑪特的零售機前抽盲盒也成為這幾年線下場景中一道特別的風景線。一位零售行業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潮流文化IP觸達消費者,除了盲盒這種充滿期待的玩兒法、IP的魅力之外,還要做到銷售網絡的覆蓋,讓消費者隨處可以看到,「商場門口、地鐵口都能看到,才能不斷激發購買慾。」

就銷售網絡方面,泡泡瑪特介紹,目前其擁有零售店、線上渠道、機器人商店以及批發等四個主要渠道,其中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國擁有114家直營零售店,該渠道的貢獻最大,佔收入比43.9%;其次為線上渠道,佔總收益額的32%;此外,機器人商店2019年的收益達到了2.49億元,該渠道被看作是泡泡瑪特減輕線下租賃費用,以較低成本拓寬市場的手段。

泡泡瑪特近幾年高速增長與其線下零售店的快速擴張有直接關係。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三年間,泡泡瑪特零售店的數據分別為32家、63家以及114家;機器人商店的數量增長更快,分別為43家、260家以及825家。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對線下零售商業帶來了多重衝擊,泡泡瑪特也在其招股書中提到,「 COVID-19疫情期間,潮流玩具產品的需求受到不利影響,主要因為消費者出行受到限制、店鋪關閉及線上銷售渠道的經銷能力受限。」

泡泡瑪特進一步介紹,自2020年1月起及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暫停關閉合共88家零售店以及279間機器人商店,另外計劃於2020年4月舉辦的上海國際潮玩展也已推遲至11月。

(來源:綜合自泡泡瑪特招股書、經濟觀察報、燃財經、啟信寶等)

(編輯:葉映橙)

相關焦點

  • 夫妻賣盲盒、年入16億,揭秘泡泡瑪特的暴利生意
    這不禁讓人好奇,這家公司爆發式增長的背後,到底靠的是什麼?IP+盲盒,靠1個娃娃賣出4.5億作為一家收入在兩年內翻了超10倍的企業,泡泡瑪特的法寶之一是IP運營,且搭配了盲盒的玩法。直到2016年4月,泡泡瑪特與王信明籤訂獨家授權協議,並在8月推出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一炮而紅。 可以說,泡泡瑪特為Molly帶來了二次新生,Molly也讓泡泡瑪特這一品牌和盲盒這一形式,龍捲風一般席捲開來,硬核玩家們為它壕擲千金,欲罷不能。
  • 泡泡瑪特上市,名創優品入局:揭秘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生意」
    賣盲盒,憑啥市值高達450億?泡泡瑪特又上市了,這一次,它的身價暴漲2150%。2019年4月,泡泡瑪特主動從新三板退市,當時其市值只有20億。最近,當它重新登陸港交所的時候,估值一下子漲到450億。一年半的時間,身價快速暴漲了21.5倍。
  • 年入16億的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會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上市,很顯然是一個積極信號。也說明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企業,抓住了盲盒玩家的消費心理。不過,這就能真正說明盲盒永遠在風口,會一直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暴利的生意經:泡泡瑪特終於上市了過去的三年,是中國盲盒產業高歌猛進的時間段。
  • 夫妻賣盲盒年入16億,暴利生意背後估值25億美金的泡泡瑪特要IPO!
    6月1日「兒童節」晚間,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摩根史坦利、中信裡昂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還曾於新三板掛牌上市,股票代號為870578,2019年4月2日於新三板退市。退市完成前,北京泡泡瑪特的市值為人民幣20.0億元。
  • 夫妻賣盲盒、年入16億,揭秘泡泡瑪特的暴利生意!
    泡泡瑪特二次上市,盈利爆發式增長靠著「盲盒」概念名聲大噪的國內知名潮玩公司泡泡瑪特終於揭開神秘面紗。什麼盲盒?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最近兩年營收增幅分別高達225%、227%。最受人關注的是其盈利能力。2017年至2019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實現爆發式增長。單以2019年數據計算,淨利潤率達到26.8%。
  • 賣盲盒撐起IPO,網紅泡泡瑪特要上市:年入20億,紅杉為第一大機構股東
    還沒到618,過「六一」的剁手黨們又把一家公司送上市了。 2020年6月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股上市。此次上市所籌集的資金將用於泡泡瑪特消費者接觸渠道及海外市場擴展計劃、潛在投資收購、提升業務的數位化程度、擴大IP等用途。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永遠不懂
    沒錯,我說的這些玩具就是近幾年湧現的新物種——泡泡瑪特。另外,這個背後靠年輕人養活的玩具公司,已經準備赴港上市了。痴迷零售的85後創業者近日,據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已通過聆訊,同時將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就意味著6月以來喋喋不休的上市傳言,終將成為現實。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永遠不懂!
    沒錯,我說的這些玩具就是近幾年湧現的新物種——泡泡瑪特。另外,這個背後靠年輕人養活的玩具公司,已經準備赴港上市了。 痴迷零售的85後創業者近日,據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已通過聆訊,同時將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 「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 泡泡瑪特趕考資本市場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泡泡瑪特嘗到甜頭趕考資本市場(圖片來自泡泡瑪特官網)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6月1日,兒童的節日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暴利背後合規性存疑,盲盒熱度衰退前景難料
    6月1日晚間,中國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9952萬、4.51億。單以2019年數據計算,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增長353%,淨利率達到26.8%,業績驚人。實際上,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還不到一年。
  • 盲盒上癮,靠一個娃娃年入4億,泡泡瑪特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文 | 華商韜略 Jotta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擬在港股主板上市。該公司董事長王寧也表示,再過五年,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如此豪言壯語,讓人們不禁想要了解泡泡瑪特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 泡泡瑪特上市背後:85後創始人如何靠盲盒攬金4.5億元?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給了吃瓜群眾很多驚喜:賣礦泉水的農夫山泉賣出一個中國首富,賣饅頭的巴比食品上市之後連拉11個漲停板,賣衛生巾的百亞股份上市之後也拉了5個漲停板。 這些看起來很小的生意,最終都被「玩大了」。如今,又一家做小生意的公司要上市了。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有多暴利,你們永遠不懂!
    沒錯,我說的這些玩具就是近幾年湧現的新物種——泡泡瑪特。另外,這個背後靠年輕人養活的玩具公司,已經準備赴港上市了。 一個沒有顯赫出身,也沒有紮實可靠背景的85後青年,但就是因為他喜歡倒騰的性格,使其成為了母校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最出名的校友。 2008年,才大三的王寧,憑藉著自己的滿腔熱血,毅然在學校周邊盤下了一家店鋪,做起了「格子店」的生意,此刻開始,王寧與零售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 賣盲盒有多賺錢?33歲夫妻年入16億,旗下網紅公司要上市了
    六一兒童節這天,以盲盒「出圈」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正式發起上市衝擊。如果成功,泡泡瑪特將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對盲盒欲罷不能的年輕人讓泡泡瑪特悶聲發大財。
  • 泡泡瑪特上市!市值超千億,靠賣盲盒3年淨利暴漲300倍,它憑什麼
    一位85後的創業者,10年前創辦了潮玩零售品牌泡泡瑪特,主要是開線下玩具店,於2016年推出盲盒產品後,僅用3年時間,成功逆襲成為港股上市公司。招股書顯示,這家公司以IP盲盒營銷著稱的公司,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收入分別為1.58億、5.15億、16.83億,3年賺了20億,淨利潤暴漲近300倍,堪稱一部印鈔機!
  • 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你不懂
    沒錯,我說的這些玩具就是近幾年湧現的新物種——泡泡瑪特。另外,這個背後靠年輕人養活的玩具公司,已經準備赴港上市了。 一個沒有顯赫出身,也沒有紮實可靠背景的85後青年,但就是因為他喜歡倒騰的性格,使其成為了母校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最出名的校友。 2008年,才大三的王寧,憑藉著自己的滿腔熱血,毅然在學校周邊盤下了一家店鋪,做起了「格子店」的生意,此刻開始,王寧與零售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通過上市聆訊,盲盒到底有多暴利?
    因「盲盒」而聲名大噪的泡泡瑪特向IPO衝刺。 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最快於本周末通過聆訊後的招股說明書,擬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 泡泡瑪特:33歲、年入16億 賣盲盒發家的夫妻店
    來源:聰明投資者不知什麼時候,盲盒開始風靡大街小巷,路邊的店鋪、自動售賣機,都可以看見泡泡瑪特盲盒的身影。這家靠盲盒起家的公司,即將迎來上市。據媒體報導,內地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擬籌集超過5億美元。計劃11月19日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最快於本周末披露通過聆訊後的招股說明書,12月下旬正式於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最近兩年營收增幅分別高達225%、227%。最受人關注的是其盈利能力。
  •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盲盒最新資訊 > 正文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 揭秘:藏在「盲盒」裡的暴利生意經
    我們來看幾組數據:2017年—2019年,這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相應的,公司這三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數據來源:天眼查 製圖:電商智庫這就讓智叔好奇了,這家公司到底靠什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