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還是締造者?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2020-11-26 騰訊網

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研究黑洞,有助於人類了解宇宙的演變,並最終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因此,這項重要發現,無疑也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黑洞,這個宇宙中最神秘天體的強烈好奇。

黑洞:吞噬一切 只要你靠近

說到黑洞,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電影《星際穿越》。為了拯救人類,男主角義無反顧衝入那一團漆黑,最終掉落至接近奇點的五維空間,實現時空旅行。

既神秘又遙遠,卻很可能保有人類起源秘密的黑洞究竟是什麼?

如果整個宇宙運行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那麼黑洞就是場內目前已知的最強BOSS,其他玩家一旦靠近,立刻會被它無情吞噬,就連光都無法逃脫。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研究顯示,當一顆恆星持續衰老,核聚變反應的燃料和能量耗盡,再也無法支撐其外殼的巨大重量時,恆星就會向內部,自身的中心點快速無限坍塌,並形成一個強大的黑暗旋渦,扭曲周圍時空,直到最後形成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卻幾乎無限大的星體——黑洞,而這個中心點就叫做奇點。

拿我們居住的地球來說,如果變成黑洞,那麼直徑12700多公裡的地球,會把自己壓縮成一分錢硬幣大小。

八地望遠鏡聯手拍攝 黑洞照片也「美顏」

眾所周知,黑洞連光都能吞噬,那麼這張照片又是如何拍攝的呢?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八個地方的亞毫米波、毫米波望遠鏡,共同組成一個口徑達一萬零五百公裡、幾乎接近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通過觀測M87黑洞的吸積盤輻射出的電磁波信號,拍攝完成的。而且這還是一張美顏照片,科學家為照片中的黑洞塗上了象徵希望與溫暖的橙色。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國科大天文學教授 苟利軍:黑洞是全黑的,通常意義下很難直接看到黑洞本身,我們需要有一些間接的方式,到目前為止,幾乎大多數(都是使用)電磁波的這種探測方式。

在這個雙星系統裡,黑洞正在吞噬身旁的恆星,被撕裂恆星的氣體在被吞噬前,會在旋渦外圍加速旋轉,形成一個環狀圓盤,這就是吸積盤。而當黑暗旋渦吸入氣體過多時,還沒有被吸積的氣體會順著吸積盤的上下兩軸被高速拋射出去,形成「宇宙火柱」,這就是噴流。

黑洞的吸積盤和噴流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各類電磁波,而這類電磁波被地球的望遠鏡捕獲到,人類也就間接描繪出了黑洞的輪廓。

黑洞照片拍攝者:明年或發銀河系黑洞照片

事實上,當年和M87星系黑洞一同被拍下來的,還有銀河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約是太陽的430萬倍,距離地球3400光年。這也是離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一睹它的真容呢?

在上海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也就是黑洞拍攝項目的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給出了答案。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 謝普德·多爾曼:我想對我們的領域來說,關於宇宙中心黑洞照片我們已經在進展中,最快可以在明年發布最初結果。當然困難也是很大的,我們在2017年觀察到M87星系的黑洞,拍到的黑洞照片基本上是不動的,但是銀河中心的黑洞是動態的,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可以看到很多圍繞著黑洞軌道的光。

謝普德·多爾曼同時表示,他們並不滿足於只是拍攝黑洞照片,未來將力爭能夠讓人們看到黑洞的視頻。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 謝普德·多爾曼:我們未來的方向是打造影像,把我們看到的(黑洞)像電影一樣播放出來,這是我們接下來十年要努力的方向。

銀河系黑洞作為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太陽系,甚至地球會在未來與這個宇宙大BOSS狹路相逢嗎?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國科大天文學教授 苟利軍:至少從目前來看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按照現在發現的,大約是距離我們3400光年。也就意味著,如果光要走3400年才能夠抵達(地球),在非常遙遠的距離之上,黑洞對太陽系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

穿越黑洞 能否全身而退?

萬一有朝一日地球與黑洞短兵相接,結果又將如何?我們能像電影《星際穿越》男主角庫珀那樣全身而退嗎?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基普·索恩: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想像力去暢想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是一個理想化的黑洞,可以來來回回在黑洞中(穿梭)很多次。但在現實情況中,根據對奇點計算的了解,你是永遠沒有辦法到達其他區域的,你只能到達奇點。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 謝普德·多爾曼:我們也很樂意去研究這個光環的裡面會是什麼樣,我認為它類似於一個「單程票」,這有點類似於哲學問題,你只知道現在,並不知道未來。

點評:這是人類首次發現質量為太陽質量100倍至1000倍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這個發現顯示,中等質量的黑洞可能由質量較小的黑洞撞擊形成,可能令科學家重新思考黑洞形成原因,因為這個這個天文物理事件提出的問題比它回答的問題還要多。

綜合來源:中國青年網、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黑洞的吸積盤和噴流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各類電磁波。捕捉宇宙電磁波,間接描繪黑洞輪廓。恆星衰老,向奇點無限坍塌形成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照片。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
  • 黑洞再添新成員!首個中等質量黑洞被發現,它讓科學界轟動
    後來,很多相信廣義相對論的科學家們,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後,確認宇宙中的確有黑洞的存在。但是,人類歷史上,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還是在2019年的4月份。由此可見,黑洞有多麼不容易觀測研究。正如同星體分為恆星、行星、衛星、彗星等一樣,黑洞也有著多個類型。
  • 人類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黑洞理論被打臉是肯定的了
    因為這次LIGO發現的是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不僅如此,這個黑洞還是由更小一點的兩個黑洞合併形成的:一個是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另一個是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令科學家們奇怪的就是這顆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根據我們現有的「黑洞理論」,宇宙中是不應該存在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現有的理論認為,黑洞可以特別小,也可以特別大,就是不能夠中等大小。
  • 中等質量黑洞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中等質量黑洞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時間:2020-11-09 10: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中等質量黑洞 黑洞這個開掛的超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 科學家利用引力波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傳統黑洞理論迎來新突破
    這次發現的黑洞質量約為142倍太陽質量,在天文學界被視為重大發現,為現有的黑洞理論帶來了有效的補充,也給現有黑洞理論帶來了新的挑戰。這次發現的黑洞遠遠超過以前常見的恆星級黑洞的質量(往往10-100倍太陽質量),而和往往位於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1000000-10000000000倍太陽質量)相比又很微小。從黑洞形成理論方面來說,中等質量黑洞也和其它兩種黑洞有本質上的差別。
  • 中質量黑洞首次出現,引起科學家好奇,第一張黑洞為何是橙色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與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聯合發布了一個重磅消息,他們發現了一個中等質量黑洞,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證實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最終研究人員確定這個中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在大約70億年前由一顆66倍太陽質量和85倍太陽質量合併形成的。該消息發出後再次引起了公眾對黑洞的關注,一直以來,由於人類無法通過肉眼直接觀測黑洞,也很難利用單一的探測器對它進行探測,因此黑洞始終保持著它的神秘感。
  • 第一個被清晰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迄今最強引力波信號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這個被稱為 GW190521 的奇怪信號使科學家相信,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事件,其形成的 142 倍太陽質量黑洞也是第一個被清晰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即質量為太陽質量 100 倍至 1000 倍的黑洞)。
  • 科學家首次發現隱藏黑洞,對於人類未來探索宇宙有重要意義
    比如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距地球5500萬光年,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那個黑洞。可是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數量是相對較小的,所以,我們能夠觀測發現的黑洞也非常少。而黑洞可不僅僅只有超大質量黑洞,更多的還是那些中等質量甚至是低等質量的中小型黑洞,它們才是黑洞家族中的主流。科學家猜測,銀河系中可能就存在至少數百萬個黑洞,這些黑洞都是中小質量的黑洞。
  • 70光年之外的地方,一個奇怪的黑洞被發現,它究竟是什麼?
    特別是在對宇宙的了解上,如果沒有科學家們的猜想和發現,人類可能一直到今天,仍然「坐井觀天」。舉個例子來說,10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了黑洞的猜想,後來經過多名科學家的研究後,最終,進入21世紀,人類對於黑洞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那麼,黑洞究竟是什麼?它都有哪些類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
  • ...領銜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科學家 將在第三屆論壇詮釋宇宙的...
    圖說: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來源:EHT 黑洞是2020年科學界的明星。在本月30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上,2020新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發現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安德烈婭·蓋茲,以及黑洞探索者、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謝普德·多爾曼都將參加。 多爾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HT)的創始人,而正是這項合作開天闢地地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圖像。
  • 他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照片,她發現了超級黑洞丨宇宙致命吸引力
    他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照片,她發現了超級黑洞丨宇宙致命吸引力 2020-10-22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虎嗅網
    這是目前該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到的最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被認為首次發現了中等質量黑洞的實體存在。更令一些科學家興奮激動又同時不解的是,新的發現處於所謂黑洞質量範圍的「缺口」,對天體物理過程中這類黑洞的形成理論模型和物理圖像再次發出挑戰。
  • 不是黑洞!中國宣布發現的70倍太陽質量黑洞,或將被推翻?
    你還記得2019年11月下旬,中國天文學家宣布發現70倍太陽質量黑洞的重磅發現嗎?當大質量恆星以戲劇性的崩塌結束生命時,恆星黑洞就形成了。根據恆星演化理論,恆星黑洞的質量,通常是太陽的十倍左右。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人類好像有線索了!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首個黑洞照片公布,由此拉開了黑洞探索的真正序幕,對於黑洞,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是九牛一毛,甚至連它的冰山一角都沒摸透。但是黑洞有大有小,那些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雖然我們了解恆星質量黑洞背後的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從恆星的引力坍縮中形成的過程。但是星系中心驚人的龐然大物呢?那些超大質量黑洞(SMBH)可以增長到比太陽大數十億倍的質量呢?他們是怎麼變得這麼大的呢?
  • 發現第三種類型的黑洞了?!
    ,是首次直接觀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 傳統的理論認為,恆星坍縮時是不會產生質量在65到135個太陽質量之間的黑洞的,這個質量「禁區」被稱為對不穩定性質量間隙(pair instability mass gap)。
  • 破譯70多億年前的引力波信號 幫人類釐清黑洞成長歷史
    據悉,該黑洞由兩個質量約為85倍太陽質量和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併合而來,其損失的等同8倍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宇宙中擴散開來,引領著我們發現了這一「不可能存在的黑洞」。「近幾年,科學家已不止一次通過引力波探測發現雙黑洞系統。此次中等質量黑洞被發現,有助於天文學家破譯超大質量黑洞成因,使黑洞研究更具系統性。」
  • 2020年天文學發現大事回顧——宇宙最神秘天體之黑洞篇
    2020年4月10日——視界面望遠鏡團隊公布第二張黑洞照片:3C 279類星體2019年4月10日這一天,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包括天文學家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黑洞的實拍照片,而科技讓我們共同見證了奇蹟,就是上面這張仿佛10級美顏濾鏡下的萌萌噠M87星系中心黑洞。
  • 哈勃發現新黑洞「 Missing Link」
    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發現了有史以來中質量黑洞(IMBH)質量是我們太陽質量的50,000倍,它吞噬了一顆經過的恆星。如果這一發現成立,它將為天文學家提供黑洞演化理論中缺少聯繫的長期尋求。 已檢測到恆星質量黑洞和超質量黑洞,並且相對容易理解。
  • 2020年,天文學家發現了這10個巨大的黑洞,其中一個很詭異
    英國牛津大學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了一半的諾貝爾物理獎獎金,「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Buonanno, and the SXS Collaboration) LIGO及其歐洲同行的處女座通過引力波觀測黑洞,當巨大的物體振動時,會在時空中產生巨大的波紋。這些設備已經獲得了大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但是在五月份,合作方宣布已經探測出迄今為止最大的黑洞碰撞,是由一個85倍和一個66倍於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碰撞而形成的,此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 人類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
    撰文 | 劉辛味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21點,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面世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黑洞相關的研究,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對「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以及德國天體物理學家根澤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