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論壇,讓顏寧×四對科學伉儷共同集結?

2020-12-22 未來論壇FutureForum

這不應該是女性的問題,

而是兩性的問題。

(語出顏寧在2019年女科學家論壇的發言)

到了要小孩的年紀,但現在處於讀博的關鍵階段,我該如何權衡?

- 出身農村的大學生,想從事科研工作,但父母總勸我早點嫁人,相夫教子,我該怎麼辦?

- 為什麼在高精尖領域很少看到女性科學家的身影?

……

不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中,女性所面臨的困境焦慮無處不在,其根源則是男女兩性、是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和整個社會的關注。

北京時間12月27日 14:00-17:00,未來論壇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推出《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Women in science forum)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發起,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論壇邀請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女性工作者,採用自由對話形式,圍繞求學、就業、事業發展等話題分享科研經歷與人生故事。

與往屆不同,2020年《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將首次引入男性嘉賓。屆時,顏寧教授將攜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圍繞雙體問題(Two-body problem)展開分享交流,談談他們在事業進程中的喜怒哀樂,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以鼓勵和啟迪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員。

科研couple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12月27日 14:00-17:00

「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

邀請你觀看直播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專題頁:

http://www.futureprize.org/cn/prize-week/index.html?prizeWeekId=3

相關焦點

  • 女科學家論壇之科研伉儷專場: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
    同樣討厭這一問題的還有生物學家顏寧,因為「這不應該是女性的問題,而是兩性的問題」(語出顏寧在2019年女科學家論壇的發言)。的確,女性在家庭、學校、職場中面臨的困境,是男女兩性、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與改變。
  • 張文宏、史雋、顏寧等探討科學抗疫:北京為何需要大規模核酸檢測
    來源 | 未來論壇「理解未來」第十三期2020年的上半年,全世界被小小的新冠病毒攪得天翻地覆。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疫情,未來論壇聯合科學、醫藥、臨床等領域內的知名專家,並特邀一刻talks共同打造的「《理解未來》科學講座: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已正式上線。每周一期,全方位專業解讀病毒及流行病相關領域知識,深度分析謠言與真相、樂觀或恐慌,給你權威解答!疫情之下,我們應該學會科學、合理、全面的認知並應對這場全球共同的災害。
  • 大名鼎鼎清華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自告奮勇回國,現又為何歸美?
    顏寧是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在那個女性科學家寥寥無幾的年代,顏寧無疑為中國絕大多數女性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女人在科學界同樣能大展身手,女人的理性思維不輸於任何男人,女人也能報效祖國,為祖國的科學力量添磚加瓦。
  • 清華女神顏寧: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做你自己
    自以來,她在《自然》、《科學》、《細胞》發表了許多文章論文,這些都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期刊在閱讀了一篇關於顏寧的文章後,我開始對這個人感到好奇。後來我去看了和她有關的採訪和視頻,發現這個女人真的很酷。我建議大家看看顏寧問題《開講啦》:女性科學家去哪兒。她對生活邊界的探索和對女性權力的看法令人著迷。
  • 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截圖看到網上談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顏寧的網文,有些想法想說說。顏寧博士後出站後於2007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37歲率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顏寧曾在其微博裡提到,30歲那年入職清華正教授時年薪為10萬元,從來沒考慮過柴米油鹽的問題,之後也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過。有人覺得,那時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顏寧能拿到10萬不算低。而有人覺得,按照科研貢獻看這個年薪低了。
  • 生物專業被稱為天坑,為何清華大學的顏寧能學成,原來是因為這個
    作為美女科學家,人們關注顏寧的並非只有她的外貌,她的很多事跡都被網友所熟知,從小大到,顏寧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少年,經歷了同齡人所經歷的所有事情,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畢業後同樣以非常優異的條件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
  • 趣味文化:「伉儷」是什麼意思?怎樣的人能稱為「賢伉儷」?
    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或聽到「伉儷」、「賢伉儷」。或許有人會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伉儷」對別人夫婦的尊稱。在古代,「伉儷」一詞可不能隨便用,是非常有講究的。 我們常常在一些古書典籍看到,根據《晉書.卷五十六.孫楚傳》中載︰「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悽然,增伉儷之重。」
  • 清華兼職教授顏寧獲國際榮譽,17年離母校,是為諾貝爾獎努力嗎?
    顏寧在國外求學期間,是施一公院士在美國工作、研究期間的博士生,顏寧的博士後階段,也是在施一公院士手下工作。所以說,顏寧教授目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雖然施一公無法佔據大部分,但這多少也是施一公院士科研方向的繼續拓展和延續。再回到顏寧,1997年顏寧考入清華大學,經過了4年的努力學習之後,顏寧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 作為清華年輕的教授,顏寧去了美國工作,真的是這位院士在選舉中
    有一種說法,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賴於廣大學術科研人員的努力。與娛樂明星不同的是,許多科研和學術人員相對低調,可以用「不顯山不漏水」來形容,但他們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也許他們沒有像娛樂明星那樣關注,但正是無數研究者的努力使整個社會進步。01大多數研究人員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更不用說成為「焦點話題」,但一些研究人員為許多人所熟知。
  • 顏寧的deadline,36小時只睡2小時,搞定一篇《CELL》,一篇被拒
    工作效率非常高,也讓很多具有強迫症的人們開啟熬夜的模式,近日,科研大牛顏寧在微博中公開了自己deadline的狀態,作為2019年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顏寧的高效率源自自身的努力,「36小時,兩杯咖啡,兩杯濃茶,兩杯紅酒,兩小時的睡眠:上線一篇論文《CELL》,被拒一篇論文,投出兩篇論文。。。。。
  • 顏寧等點評:AI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結構生物學何去何從?
    人工智慧的「進擊」對生物學,對其他學科會有什麼影響?網絡上有人提出:AI都能解蛋白質結構了,結構生物學家是不是該失業了?《返樸》總編、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特邀幾位同仁對這一新聞各抒己見, 回答大家的疑問。撰文 | 龔海鵬、龔新奇、李賽、王宏偉、顏寧、張鵬、張陽、周強
  • 顏寧教授獲 2020 年佛羅倫斯 薩賓傑出研究獎
    學霸晚報 準時更新 第一時間 追蹤學術熱點 科學獎項 顏寧教授獲 2020 年佛羅倫斯 薩賓傑出研究獎:我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一批年輕學者
  • 老兵記憶|夫妻伉儷:抗美援朝經歷,是他們一輩子的共同話題
    唱歌的,是兩位耄耋老人,夫妻伉儷,老爹張兆祥90歲了,老太曾碧娥87歲,他們兩手相握,齊聲高唱,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戰場,那年,他們風華正茂,正是唱著這首歌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當年,我們跨過鴨綠江時拿的是兩面旗,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一面朝鮮旗。」曾碧娥回憶。張兆祥和曾碧娥在戰爭前並不相識,但是兩人都曾在福建當兵,一個是鐵道兵,一個是衛生員。
  • 深化全球科學防疫合作機制 中國科協將舉辦四場重磅科技活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3日訊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並分別介紹了「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2020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和「2020中國科幻大會」四場即將在2020年年底舉行的重要科技會議。
  • 阿爾斯多夫伉儷珍藏即將亮相紐約佳士得
    明 張瑞圖(款)《別有天地》(局部) 清雍正 釉裡紅白地魚紋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記者 孫樂怡 阿爾斯多夫伉儷珍藏將於紐約佳士得精彩亮相,本季紐約亞洲藝術周將於9月24日的「崇聖御寶——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拍賣呈獻來自該系列的更多臻美佳作,題材涵蓋中國、日本、印度、喜馬拉雅和東南亞藝術。
  • 第二屆中國-土庫曼斯坦科學創新論壇在武漢舉辦
    為落實中土兩國國家元首共識及首屆中國-土庫曼斯坦科學創新論壇雙方達成的合作意向,中國科學技術部與土庫曼斯坦科學院於2018年11月15-16日在武漢共同舉辦第二屆中國-土庫曼斯坦科學創新論壇。科技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安麗,土庫曼斯坦科學院副院長、院士拉赫曼古勒·艾賽杜拉耶夫,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齊娜爾·魯斯捷莫娃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張建國副部長在致辭中強調,中土關係進入戰略夥伴關係新階段,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雙方應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深化科技創新領域互利合作,取長補短,讓科技創新合作成果持續造福兩國人民。
  • 科學亞洲生物醫藥先進技術高峰論壇正式開幕
    中國科技網訊(桂楷東)作為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活動主體之一,2019科學亞洲生物醫藥先進技術高峰論壇於11月4日在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正式開幕,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印春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煥敏、中關村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長山出席。
  • Nat寫得e:給研究生的四條金玉良言;顏寧:寫的真好,相見恨晚
    《Four golden lessons》,是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1979)獲得者Steven Weinberg發表在Nature-scientist 上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溫伯格為即將進入科研領域的研究生總結了四條箴言
  •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零八科學會議」在京召開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17-05-02 04:18:08
  • 「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
    原標題:「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圓滿閉幕2020年12月15-16日,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第三屆「腦科學與教育」論壇在西安舉行。論壇由大城市教科院聯盟、《教育家》雜誌、西安國際港務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西安國際港務區教育和衛生健康局、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