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論壇之科研伉儷專場: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

2020-12-03 返樸

這不應該是女性的問題,而是兩性的問題。

撰文 | 返樸

「你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

這個常常拋向女性的問題,卻很少問及男性,仿佛男性天然就不用承受家庭的羈絆,也因此能全然投入事業,所以順理成章地取得優於女性的成果。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曾在被問及這一問題時作出熱傳全網的回答:「這個問題背後本身就是偏見。」

同樣討厭這一問題的還有生物學家顏寧,因為「這不應該是女性的問題,而是兩性的問題」(語出顏寧在2019年女科學家論壇的發言)。的確,女性在家庭、學校、職場中面臨的困境,是男女兩性、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與改變。

截圖來自顏寧的微博

因此,由顏寧教授發起的女科學家論壇(Women in science forum)將於今年首次邀請男性嘉賓參與討論。自2015年以來,每屆女科學家論壇邀請的嘉賓均為 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女性工作者,以自由對話的形式,圍繞求學、就業、事業發展等話題分享科研經歷與人生故事。今年,論壇將邀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談談他們在事業進程中的喜怒哀樂,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以鼓勵和啟迪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員。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本屆女科學家論壇將採取在線形式,與未來論壇在2020雲端未來科學大獎周聯合推出。你有什麼想要問問這些科學家伉儷?歡迎給我們留言!屆時,我們將選取有代表性的問題,由論壇主持嘉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返樸》總編顏寧教授代為提問。現場也會有提問機會等待大家!

(提問及報名請戳 https://ff.lingxi360.com/f?fid=QwIpj93WiJNOQ&utm_bccid=LXE8jPnL 填寫。)

對 話 嘉 賓

董欣年

美國杜克大學傑出講座教授,

美國HHMI研究員,美國科學院院士

董欣年是分子植物病理學領域的先驅。1982年,她在武漢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988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受聘於美國杜克大學任教。

董欣年博士的工作確定了NPR1為植物免疫調節劑的主要調節蛋白,並闡明了NPR1轉導免疫信號水楊酸賦予病原體抗性的機制;並發現了植物免疫反應是由生物鐘調節,以避免與其他代謝活動的衝突。最近,她的實驗室還發現,除了基因轉錄重編程,蛋白翻譯是建立免疫力的另一個重要的監管步驟,將蛋白翻譯控制機理添加到轉錄NPR1的表達上能在水稻中產生廣譜抗病性,並降低廣譜抗性帶來的在生長和產量上的負面作用。

2011年,董欣年成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2011年當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當選為美國微生物學院院士,2013當選為武漢大學傑出校友。

王小凡

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王小凡,癌症生物學家。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並在當年舉辦的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 以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赴美留學。1986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學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2年,王小凡在杜克大學開始他的獨立學術生涯,從助理教授一直到終身正教授,現任杜克大學Donald and Elizabeth Cooke終身講席教授。

王小凡博士在細胞信號轉導、DNA損傷與修復、腫瘤微環境等多個癌症相關領域均有重要發現。目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腫瘤微環境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以及探索衰老的機制。

宋丹丹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長聘教授、博導

`宋丹丹,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於2004年和2009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優秀畢業生),2015年-2016年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市青年英才,微軟鑄星計劃學者,北京理工大學優秀青年教師。

宋丹丹博士主要研究人工智慧、知識挖掘、生物信息等方向。基於機器學習模型與算法,通過知識挖掘與表示學習,結合自然語言處理、生物信息及跨媒體分析等應用,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認知能力上的提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Knowledge Based Systems、SIGIR、IJCAI、AAAI、ACL等l 國際期刊與會議。在國際信息檢索大會競賽中取得三項國際第一。

翟季冬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博導,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ACM中國高性能計算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翟季冬2003本科畢業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0年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2015-2016在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任訪問助理教授。

翟季冬博士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高性能計算、性能評測、編譯優化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國際會議和期刊上,其中SC14論文入選會議Best Paper Finalist,是大陸學者首次入圍該獎項。擔任NPC 2018程序委員會主席、IEEE Cluster 2021領域主席、SC 2018/2019/2020程序委員會委員、PPOPP 2019/2020/2021程序委員會委員、國際學術期刊IEEE TPDS、IEEE TCC和JPDC編委、IEEE TPDS客座編委(Guest Editor)、FCS和JCST青年編委等。翟季冬擔任清華大學學生超算團隊教練,指導的團隊共九次獲得世界冠軍,在2015年和2018年包攬了SC、ISC、ASC三大國際超算競賽的總冠軍,實現「大滿貫」。其中,SC15冠軍是大陸高校首次在該項賽事中獲此殊榮。

閆湞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

閆湞於2011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2016年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師從施一公教授。先後在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跟隨顏寧教授進行博士後研究,獲得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博士後獎學金支持。

閆湞博士長期從事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尤其在離子通道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其實驗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與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通道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並基於結構進一步篩選、設計並優化潛在的藥物分子;2)植物中重要的跨膜轉運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2017年,閆湞榮獲Dimitris N. Chorafas Prize瑞士青年研究獎,該獎項每年在全球範圍內獎勵30名左右30歲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員;2019年秋加入西湖大學。

吳建平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

吳建平於2012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並在清華生命科學學院直博,師從顏寧教授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於2017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曾獲華人生物學在讀博士最高獎項吳瑞獎、清華大學學術新秀和優秀博士畢業生等榮譽。2017-201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9年9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建生物結構實驗室。

吳建平博士實驗室結合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手段研究與重大疾病相關的蛋白質與蛋白複合物的工作機理,最感興趣的一個方向是對受精機理的研究。

李文斐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勞倫斯國家實驗室聯合博後,擬聘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特聘教授、博導

李文斐於2010-2015年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楊茂君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子傳遞鏈起始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期間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等多個獎項。目前跟隨Jamie H. D. Cate教授開展博士後工作,研究真核生物蛋白質翻譯的機制。

李文斐博士將於2021年初入職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開展獨立科研工作。實驗室將以生物化學以、結構生物學以及細胞生物學為手段,探索選擇性調控疾病相關蛋白表達水平的新型療法;同時以蛋白質的翻譯器——核糖體為靶點進行藥物的篩選。

張哲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博士後,擬聘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特聘教授、博導

張哲於2015年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從薛定教授;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ichael Shapiro實驗室)和舊金山分校(馬登科實驗室)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計劃於2021年入職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開始獨立科研工作。

張哲博士的研究方向是遺傳與發育生物學,主要利用秀麗線蟲強大的遺傳學工具(正向遺傳學和反向遺傳學篩選、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等),並結合活體成像、生化分析等手段,解析細胞囊泡運輸的分子機制。

Session Chair/主持嘉賓

顏寧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顏寧,結構生物學家。2000年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系獲得學士學位;2004年於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得博士學位。顏寧博士於2007年-2017年任教於清華大學醫學院和生命學院,2017年作為首位Shirley Tilghman講席教授受聘於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她主要致力於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和鈣離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與病理意義跨膜蛋白的原子解析度結構,為理解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及藥物開發提供了分子基礎。

因其科學成就,顏寧於2011年獲得基金委傑青資助,2012年入選美國HHMI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同年獲「中國優秀青年女科學家獎」, 2014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5年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並受聘長江講座教授(2017年底終止),2016年成為戈登學術會議(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首位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Alexander Cruickshank報告人,2019年獲得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頒發的國際「女科學家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併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科研couple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女科學家論壇」請你來提問!

報名/提問通道

https://ff.lingxi360.com/f?fid=QwIpj93WiJNOQ&utm_bccid=LXE8jPnL

請確保信息提交準確以便後續邀請參會(2020年11月27日中午12:00截止)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論壇,讓顏寧×四對科學伉儷共同集結?
    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和整個社會的關注。北京時間12月27日 14:00-17:00,未來論壇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推出《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
  • 趣味文化:「伉儷」是什麼意思?怎樣的人能稱為「賢伉儷」?
    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或聽到「伉儷」、「賢伉儷」。或許有人會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伉儷」對別人夫婦的尊稱。在古代,「伉儷」一詞可不能隨便用,是非常有講究的。 我們常常在一些古書典籍看到,根據《晉書.卷五十六.孫楚傳》中載︰「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悽然,增伉儷之重。」
  • 她時代:事業與家庭平衡綻放女性之美,EarlyBird愛彼寶助力日託品牌
    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這是所有女性在職場上一直面臨的問題,無論職位高低,都難以避免。對於女性而言,30歲仿佛是一個門檻,事業、家庭如何平衡,成為困擾多數女性的現實問題。  她時代,她力量  她時代,應該是近年來熱度較高的一個詞。婦女能頂半邊天,也成為一句最有力量的口號。
  • 博士及科研人才專場引薦會來了
    12月19日,由廣東省人社廳、廣東省教育廳、中山大學聯合主辦,廣東省人才服務局、廣東省高等院校就業指導中心承辦的「2020年博士科研人才供需招聘專場引薦會」在中山大學南校區成功舉辦,活動吸引87家知名企事業單位提供2168個優質崗位,541名博士科研人才進場交流。
  • 博士科研人才供需招聘專場引薦會提供2168個優質崗位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粵仁宣)12月19日,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中山大學聯合主辦,廣東省人才服務局、廣東省高等院校就業指導中心承辦的「2020年博士科研人才供需招聘專場引薦會」在中山大學南校區成功舉辦,活動吸引87家知名企事業單位提供2168個優質崗位,541名博士科研人才進場交流。
  • 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2.團隊獎(1)團隊負責人須符合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評選條件,團隊結構穩定、合理,主要成員須有女性科技工作者。(2)團隊承擔國家基礎科學、生命科學、計算機與信息領域(不含涉密領域)重大科研任務,取得創新性和系統性的重大成果。
  • 2020營養科研基金創新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聚菁匯營 智啟新程」——2020營養科研基金創新論壇於12月5日-6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重點圍繞營養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前沿技術、應用轉化等內容與信息,構建科學家之間、科學界與產業界、產業界之間高效交流、攜手合作的平臺,共同推進營養人才、營養學科與營養事業的發展。
  • 外灘教育論壇科創專場上,汪品先院士寄語青少年:沒了好奇心也就沒...
    圖說:外灘教育論壇科創專場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做一名科學家,需要什麼樣的潛質?怎樣讓青少年時代的好奇心保持得更長久些?中小學生參加科學探究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12月13日上午,外灘教育論壇特設科創專場,主題就是「探秘未知 保護你的好奇心」。本次論壇由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市教育學會和新民晚報社共同主辦,上海科技館協辦。論壇通過新華網、中國教育在線、東方網、澎湃、新民網進行了直播。
  • 「探索雙線融合 走向深度學習」教育科研論壇:虛擬實驗課亮相
    信息化技術配合老師當助教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東南網12月18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2月18日,「探索雙線融合 走向深度學習」福建省教育科研論壇暨福州教院二附小第40屆教學年會精彩亮相。虛擬實驗課堂氣氛活躍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在技能科和綜合實踐類課程專場,形式新穎、活潑有趣的課堂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目光,教室裡沒有了一排排課桌椅,學生們分組圍坐,沒有三尺講臺,教師移動上課,傳統的黑板也被互動白板取代。福州教院二附小教師周國溶藉助中央電教館虛擬實驗,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小學科學課——《閃亮的燈牌》。
  • 自治區直屬機關「四強」黨支部建設論壇(中直單位專場)舉辦
    自治區直屬機關「四強」黨支部建設論壇(中直單位專場)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陶昌順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5月27日訊(記者 陶昌順)5月26日,自治區直屬機關「四強」黨支部建設論壇(中直單位專場)在南寧舉辦,12名基層黨支部書記現場交流開展「四強」黨支部建設情況,70名支部書記作了書面交流,來自駐桂中直單位的120名黨支部書記、黨務工作者參加。
  • 北京市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論壇召開,助推中國託幼事業標準化
    (原標題:北京市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論壇召開,助推中國託幼事業標準化)
  • 阿爾斯多夫伉儷珍藏即將亮相紐約佳士得
    明 張瑞圖(款)《別有天地》(局部) 清雍正 釉裡紅白地魚紋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記者 孫樂怡 阿爾斯多夫伉儷珍藏將於紐約佳士得精彩亮相,本季紐約亞洲藝術周將於9月24日的「崇聖御寶——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拍賣呈獻來自該系列的更多臻美佳作,題材涵蓋中國、日本、印度、喜馬拉雅和東南亞藝術。
  • 全國家庭心理建設高峰論壇將於12月25日在京開幕
    全國家庭心理建設高峰論壇將於2020年12月25日-27日於北京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家庭建設中三大關係的平衡與博弈:原生家庭關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論壇由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屆時,論壇將邀請來自各地知名心理專家、教育界專家及婚姻家庭領域的專家出席,共同就幸福婚姻家庭建設的相關主題進行廣泛交流與深入探討。
  • 女子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到底該怎麼平衡?
    金智英的丈夫看到金智英困於家庭中,已經出現了精神狀況。想說自己休育兒假,讓妻子正常地社交,看是否會好轉。但是金智英的婆婆知道了後大發雷霆,因為她知道一旦休了育兒假,她兒子的事業將會停滯不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么女人天生的生理功能在社會生存過程中,成了累贅。不能平等對待的情況下,一般都是默默犧牲自己。在家庭和事業中,二者其實是達不到真正的平衡的。
  • 兼顧事業生活平衡,新夢想無限可能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一直是讓職場人頭痛不已的問題。當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後,一方面是事業發展和職業競爭,一方面是孩子每天的成長和改變,到底要怎麼選擇,才是正確答案?兩難的境地中,需要改變的勇氣與決心。為了給生活留出更多時間和可能性,有這樣一群人決定改變職業軌跡,將保險行業作為新的開始。
  • 家庭網購節——哈爾濱專場蓄勢整裝待發
    家庭網購節——哈爾濱專場蓄勢整裝待發 2020-07-07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一位中國女科學家被譽為原子彈之母,幫助美國造出了首顆核彈
    雖然說在傳統思想中認為,女性對於科研事業的貢獻是要遠遠遜色於男性的。但實際上,通過一些女科學家的努力,我們也能夠逐漸打破這種偏見,並承認女性科學家的優勢所在。曾經,有這樣一位被譽為是「原子彈之母」的中國女科學家,她幫助美國製造出了首顆核彈。
  • 探索託育事業發展新格局,陝西學前師範託育事業發展研究院揭牌
    他表示,學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來陝重要講話「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指示精神,委託其全額控股的科教產業公司成立了「陝西學前師範託育事業發展研究院和陝西學前師範託育中心」。「我們將集全校之力,聚集社會各界優質資源,在各級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秉持「立足陝西、服務西北、輻射全國」的目標,努力在0-3歲嬰幼兒託育事業研究和人才培養培訓方面爭創全國一流。」文明表示。
  • 成長式家庭的教育之道 青島召開第一屆家庭成長高峰論壇
    青島新聞網11月24日訊(記者 蔡知芳)11月22日下午,2020第一屆家庭成長高峰論壇開幕式在青島召開,論壇開幕式以「有心,有愛,有智慧」為主題。論壇現場專家雲集,知名教育專家、青大附中校長張鳳瑛、青島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碩士生導師曾莉、全國十大名師、英語教育專家主維山、金石愛課三大主幹學科教師等在現場分享成長式家庭教育之道,知名媒體人劉儀偉以現場連線的形式為家長們分享如何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