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靠祈求躲過。有三種人佛都度不了

2020-12-14 善行者

佛陀是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者。在常人眼中,佛陀不僅具有大智慧,還具有無邊法力,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所以才有各種神話小說中對佛祖的無限敬仰和崇拜,仿佛遇到了任何困難只要有求於佛祖,總能得到不可思議的結果。這也造就了現世不少的人無論是求財求子、求官求學,還是面臨挫折、遭遇不幸,甚至有些人做了不法之事,都要去給佛菩薩燒一炷香,磕幾個頭,希望佛菩薩保佑自己能心隨所願,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其實這都是一種誤解。佛陀不是萬能的神,他在向弟子們說法的時候,始終在強調「因緣果報」的道理,即使是自己,也在世間示現前世的果報——金槍一刺、馬麥三月和頭疼三天。這些都是在教化眾生「因果可畏」,所以也才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說法。但佛菩薩雖然也有業因果報,心中卻和眾生不一樣。他們對因果報應清清楚楚,欣然接受,即所謂的「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像迷惑眾生遇到因果報應就怨天尤人,心有不甘,結果是舊業未除,又添新業,循環往復,無休無止。更有迷惑顛倒之人不管自己的動機是否純正,臨時抱佛腳後沒有遂願,便對佛菩薩產生懷疑,甚至詆毀。這些不僅是不應該的,而且還會造下「謗佛謗法」的極重業,是千萬要杜絕的行為。

佛菩薩幫助世人獲得解脫,就像是一個撐船搖櫓的船家不辭辛苦地將芸芸眾生從此岸送到彼岸一樣。但是,依然有三種人佛菩薩也幫不了,因為他們不具備得度的條件。

第一種人是有定業之人。定業,就是決定之業,像佛陀的木槍馬麥和頭疼的業報,這都是前世造下的業,是躲不過去的。就像是一個人生活不檢,身染瘡疥,雖然痛苦但他人也無法代為受之。有定業的人佛菩薩也無能為力,自業自受,別無他法。

第二種人是無緣之人。所謂「天雨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難渡無緣之人」。與佛無緣的人佛菩薩也是度不了的,就像是你無論如何不願上船,那怎麼把你送到彼岸呢?

第三種人是不信之人。「深信因果」是佛家教化眾生的基礎,也是獲得解脫的理論依據。所謂「信願行」被譽為佛家修行的三資糧,以及修學佛法過程的「信解行證」,都將「信」放在了第一位,足可見「信」在解脫過程中的重要性。不信便無法結緣,無緣則難以得度。

當然,佛的這「三不能」是有時間界限的,如果超越時間的界限,把這個過程放在無限的時間裡,那就沒有不能得度之人。定業可以轉,無緣可以結,不信可以生信,只要時間足夠,無量劫後,總有機會和可能使業債償清,佛緣具足,信心滿滿,最終得度彼岸。

佛不是萬能的,他和我們一樣,也都曾是凡夫俗子,但我們不肯放下,佛陀肯放下;我們不肯忍辱,佛陀肯忍辱;我們不肯醒悟,佛陀肯醒悟。就是這樣的區別,造就了我們和佛陀現世結局的不同。如果我們依然不肯醒悟、不肯放下、不肯忍辱,那就只能永遠在紅塵裡打滾,在六道裡輪迴,無有終期。

要執善念,篤善行,堅信不疑,努力精進,我們每一個人離佛的境界就會越來越近。

相關焦點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為何渡我不渡她?佛說,這三種人無法渡
    佛說,有三種人無法渡,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 佛是普度眾生的,不僅從四弘誓願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就可看出。據《梵網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實際成佛已經無量劫,已經來娑婆世界八千次了,2500年前,他再次來人間示現成佛,度化眾生。可以看出佛陀不辭辛苦的度眾生,依然還有無量的眾生要度。 雖然眾生可度,佛說,依然有種人無法度。哪三種人呢,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雖說是無緣,也是暫時的無緣。因為他對佛所說的法不相信,不照做,從而不能依教奉行。
  • 佛滅度之後,最大的事情就是弘揚地藏法門
    地藏殿和尚的話:娑婆世界在佛滅度以後,最大的怙主就是地藏菩薩,最大的依靠處就是地藏菩薩,最需要弘揚的經法就是地藏經法,因此,佛滅度之後,最大的事情就是弘揚地藏法門。很多人問,念佛好還是念地藏菩薩好?都好,沒有分別,只有當機不當機。但說法門的重要性,對末法眾生來說,地藏菩薩的法門,實在是佛滅度以後最大的事情。道友們都知道,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苦難極深,眾生的業也極深,非常難拯救。在《悲華經》裡,說到其他千佛都不攝我們這個濁世的眾生。
  • 這三種人,就算不拜佛,佛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佛經中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每個人祈求佛菩薩的救渡時,佛菩薩都會馬上趕到,但是有些人天天拜佛天天燒香,卻感覺不到佛菩薩的保護,事事不順。但是有三種人,就算不拜佛,佛也會保佑他們。《大集經》中云: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世間若無佛出世,承侍父母就是承侍佛陀。很多人在家不孝父母,卻造訪名山古剎拜佛拜菩薩,結果也可想而知。
  • 佛不渡人,人自渡,佛也做不到的四件事
    你看佛陀,把天下、世界、人間、萬物這些都裝進胸懷,所以就沒有是非之分;如果你的心很小,是非就很大。人生經歷幾十年你會發現,通過經歷的各種經驗、結識的朋友、看過書、各種聽到的、看到的,你了解知道的世界太大了,所以,你對每一件事就有點淡然和超脫了。甚至用這種狀態看自己,把自己看得更小了、也看得更清楚了;面對所有的挫折,都覺得這是正常的,因為人人都會遇到。
  • 這三種人拜再多佛,佛也渡不了你,看看是你嗎?
    這世間有三種人,暫時與佛無緣,就算拜再多佛,佛也渡不了,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不信因果。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果一個人只信佛,而不信因果,這樣的人佛也幫不了他。你可以不拜佛,不信佛,但一定要相信因果,如果你經常拜佛,卻不相信因果,就如同無根之草一樣,雖然也是草,但永遠都無法得到佛法的滋養。佛菩薩並不是神,就連佛菩薩也相信因果,也沒有能力改變因果,因果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是好人,自然有好報,你是惡人,自然有惡果。第二種人:內心險惡。
  • 佛說:這三種人慧根最高,很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每一個眾生因為根器不同,所以成就的功德不同,有人成了佛,有人成了魔,還有人成了高僧大德。要想判斷自己的慧根高低,可以看一看你是不是這三種人,這三種人的慧根最高,也容易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與佛有緣之人。
  • 淨空法師:在佛菩薩眼裡,所有宗教都是一家,所有的眾神都是自性
    這是一切法裡頭沒有的,佛法裡頭也只有淨宗有,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沒有。  講這三種真實,都是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最後都達到這個目標,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相信中國古聖先賢,從我們歷史上記載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我相信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為什麼他們說的跟佛經那麼樣相似,那麼接近?佛經傳到中國來,確實把中國本土文化提升了,這是湯恩比博士的話。
  • 有三種人佛不度,一是無緣,一是無信,還有一種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人們的心目中,佛普度眾生。並且任何人都能度。有人說,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這是佛普度眾生的原因。但是,也有的人說,佛教中講「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度無緣之人。」與佛無緣的人,佛就不能度他。其實,有三種人佛不度。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祈求藥師佛讓我攢夠了嫁妝的錢
    有好幾次我遇到困難,心裡念藥師佛名號,真的就化險為夷了。比如有一次父親發燒,可能是吃藥過敏了,全身哆嗦。當時嚇得我不知所措,我一邊照看父親,心裡一直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當時很著急,心裡什麼都沒想,一門心思就是念藥師佛號。過了20分鐘左右,爸爸好多了,慢慢不哆嗦了。
  • 你有任何祈求或是困難,誦〈普門品〉都可以獲得解決
    這可以比喻說,也許有個人他平常不信佛,不拜佛。但是呢,遇到有事情了,臨時要抱佛腳了,這時候他就開始相信。比如說你告訴他,你有困難,這時候趕快念觀世音菩薩,他會相信的,他就用很殷切的心來念菩薩的名號。這就是碰到困難而知道的人,這樣的人,雖然是第三等的人,但也不錯!最下等的人是困而不學。
  • 佛教:這四種人佛也不能度,但願沒有你!
    這世間有四種人,就算拜再多的佛,佛菩薩也度不了你,希望這四種人當中沒有你。這世間還有四種人,就算不拜佛、不信佛,其實也種下了離苦得樂的善因,這四種人就是與前面四種人剛好相反的人。第一種人:心內惡毒。內心惡毒之人就算拜再多佛,如果不去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一樣會招來惡果,這樣的人拜佛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古人說: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 佛教的各宗各派,對佛身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將佛身分為三種
    佛經中言:在廣大無邊的宇宙中,有釋迦牟尼佛曾在二千五百年前,於娑婆世界說法度眾,其他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世界也都有一佛在本土教化有情。不但如此,無量劫前即已證得佛果的正法明如來、龍種上尊佛等,因大悲力故,也倒駕慈航,現觀音、文殊等菩薩身,於成佛以來,遊諸國土,度脫群迷。
  • 如何在佛前「許願」和「還願」?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有句話說:「未知苦處,不信神佛。」意思就是說,沒有經歷過難以承受的苦楚,就不會把希望寄託給神佛。佛說:「世人皆苦。」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信佛之人前去寺廟燒香拜佛,將心中所願所求告訴佛祖,祈求佛祖能夠應允。這樣的方式,在佛教裡稱為「祈願」,而我們普羅大眾習慣稱之為「許願」。相信很多朋友曾經聽過身邊的人這樣恐嚇道:「在佛祖面前許願,千萬別說自己要如何如何還願,如果你沒做到,佛祖會怪罪你、降臨災禍給你!」
  • 並不是所有的讓步,都能讓事情變的更好
    之前在 Thorb的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永遠不要考驗人性》的文章,講的是關於發了貨之後,忘了確認微信收款,以至於造成的損失,顧客卻堅決不在付款的故事。我看完之後,其實有種明悟,並不是所有的讓步,都能讓事情變得更好。
  •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愛情,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有結局
    多情的人都比較短命。因為既費心,又費神。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愛情。但我不一樣,只要有你,生命就不在乎短長。如果沒有,我的心將無處安放!所以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有結局。但我偏不信,只要有你,我可以丟掉臉面和自尊。如果沒有,我的活著將乏善可陳。愛情只有有無,沒有長短;結局只有離合,沒有聚散。
  • 佛教:佛前許願,有2不求,很多人不知道
    佛教有句話:「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果不應,必有緣由。」從佛法義理上來講,有求必應的方法很簡單,就一句話,只要業障消除,就有求必應。但是消除業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萬人之中難得有一人,能把業障徹底消除。不過佛菩薩還是大慈大悲,只要眾生依教奉行,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並不需要業障完全消除才有感應。
  • 這三種人,能與佛結緣,而且福報深厚,看看你是嗎?
    「世人都以為經常往廟裡捐香火錢,每日誠心禮佛就是與佛結緣,甚至還迷信地以為與某菩薩同一天誕辰生日就是佛子,或是光是吃齋念佛就能與佛相伴。其實這些都是片面或者錯誤的,只有這三種才人是真正與佛結緣。」住持耐心地解釋道。住持所說的以下這三種人,能與佛結緣,而且福報深厚,看看你是嗎?【一】心中有佛之人「第一種是心中有佛之人。
  • 佛說:每一個走進你生命的人,都不是偶然
    作者:醉紅塵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在這短暫的一生當中,人和人的相遇實屬不易,靠的是一點緣分;人和人相處非常難的,靠的是一點誠意。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都值得我們去珍惜。知音是貼切的默契,知己是的深交。真正的朋友,人遠心不遠;真正的友情,千山萬水也不是距離。人生難覓幾知己,既然擁有,就用真心真意珍惜。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的安排。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因此,生命中的遇見,便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短短今生的一次面遇,又是前世的多少香火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