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者。在常人眼中,佛陀不僅具有大智慧,還具有無邊法力,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所以才有各種神話小說中對佛祖的無限敬仰和崇拜,仿佛遇到了任何困難只要有求於佛祖,總能得到不可思議的結果。這也造就了現世不少的人無論是求財求子、求官求學,還是面臨挫折、遭遇不幸,甚至有些人做了不法之事,都要去給佛菩薩燒一炷香,磕幾個頭,希望佛菩薩保佑自己能心隨所願,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其實這都是一種誤解。佛陀不是萬能的神,他在向弟子們說法的時候,始終在強調「因緣果報」的道理,即使是自己,也在世間示現前世的果報——金槍一刺、馬麥三月和頭疼三天。這些都是在教化眾生「因果可畏」,所以也才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說法。但佛菩薩雖然也有業因果報,心中卻和眾生不一樣。他們對因果報應清清楚楚,欣然接受,即所謂的「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像迷惑眾生遇到因果報應就怨天尤人,心有不甘,結果是舊業未除,又添新業,循環往復,無休無止。更有迷惑顛倒之人不管自己的動機是否純正,臨時抱佛腳後沒有遂願,便對佛菩薩產生懷疑,甚至詆毀。這些不僅是不應該的,而且還會造下「謗佛謗法」的極重業,是千萬要杜絕的行為。
佛菩薩幫助世人獲得解脫,就像是一個撐船搖櫓的船家不辭辛苦地將芸芸眾生從此岸送到彼岸一樣。但是,依然有三種人佛菩薩也幫不了,因為他們不具備得度的條件。
第一種人是有定業之人。定業,就是決定之業,像佛陀的木槍馬麥和頭疼的業報,這都是前世造下的業,是躲不過去的。就像是一個人生活不檢,身染瘡疥,雖然痛苦但他人也無法代為受之。有定業的人佛菩薩也無能為力,自業自受,別無他法。
第二種人是無緣之人。所謂「天雨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難渡無緣之人」。與佛無緣的人佛菩薩也是度不了的,就像是你無論如何不願上船,那怎麼把你送到彼岸呢?
第三種人是不信之人。「深信因果」是佛家教化眾生的基礎,也是獲得解脫的理論依據。所謂「信願行」被譽為佛家修行的三資糧,以及修學佛法過程的「信解行證」,都將「信」放在了第一位,足可見「信」在解脫過程中的重要性。不信便無法結緣,無緣則難以得度。
當然,佛的這「三不能」是有時間界限的,如果超越時間的界限,把這個過程放在無限的時間裡,那就沒有不能得度之人。定業可以轉,無緣可以結,不信可以生信,只要時間足夠,無量劫後,總有機會和可能使業債償清,佛緣具足,信心滿滿,最終得度彼岸。
佛不是萬能的,他和我們一樣,也都曾是凡夫俗子,但我們不肯放下,佛陀肯放下;我們不肯忍辱,佛陀肯忍辱;我們不肯醒悟,佛陀肯醒悟。就是這樣的區別,造就了我們和佛陀現世結局的不同。如果我們依然不肯醒悟、不肯放下、不肯忍辱,那就只能永遠在紅塵裡打滾,在六道裡輪迴,無有終期。
要執善念,篤善行,堅信不疑,努力精進,我們每一個人離佛的境界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