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
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人越布施,福報才會越滾越大,原地不到,只會慢慢地消耗掉。
許多人喜歡求財,祈求「財神爺」加持自己財源廣進,可是大家卻從未思考過,為什麼要拜「財神爺」,只是一味地將其視為無所不能的神靈。其實,任何一種宗教的存在,任何一種佛菩薩的形象,都是為了啟發人們的心智,使人們心生覺悟、不迷惑,而不是要大家追求神通、走捷徑。
財神爺懂得布施,所以福德無量;而眾生往往自私慳貪、不舍一毫,還想要獲取更多,欲望無休,所以所求皆苦、福薄命苦。人生是有輪迴的,你發心布施給他人的東西最終其實到繞回了自己身上。人吶,不要害怕吃虧,吃虧的人必定會有厚報。「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你所失去的,上天必會以加倍的福報補償給你。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當下所遭受的一切都是自己曾經種下的因,而今感召果報,所以命運是好是壞,都不要有任何怨言,因為這是自己造成的。就如《太上感應篇》裡講的: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與其怨恨不如改變,人的「命」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定了,但是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和行善改變自己的運勢,最終也會扭轉自己的命。
因此,佛教不算命,而倡導人改命。不要沒事去算命,算命會把福氣越算越薄,積極改命、斷惡修善,自然修得好風水。我們信佛信的是因果,命運的真相其實就是因果,人人都想富貴,卻不知人的財富不是燒香拜佛求來的,人有十分財,七分靠福報,三分在勤勞。你不修福報,財富是守不住的;你不努力,財富是不會靠過來的。
另外,提醒大家一定要惜福,不論我們財富多寡,一定不要浪費。師父常常提醒我,不要浪費糧食,不要浪費水。因為你所浪費的不止是那點東西,而是福報的大肆消耗,你所浪費的東西最終都要自己償還。過早地將自身的福報損耗掉,人生就剩下苦了。沒有福氣吃喝,疾病就來了,壽命也就到盡頭了。
去過寺院齋堂吃飯的人應該都知道,僧人尤其注重惜福。佛門有首偈子:僧人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一粒米能遍十方,供養僧人的功德不可思議。福報修來不易,所以僧人不浪費一粒糧食,精進修行,回向大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福報就在路上。
《六祖壇經》裡講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心善的人,就是離菩薩最近的人,與其追逐些虛無縹緲的加持,不如修好自己的德,自然命好福深。命好心也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轉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人的命是可以轉的,善業的多少決定福報的大小。在福報不夠的時候,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屬於你的東西,得來也未必是福。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學會知足隨緣,要想明白,不可能什麼都讓你得到,福禍相依,得得失失才是人生,知足才能常樂。守好自己人生的福,一生吉祥。
感恩閱讀,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