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勝利的中國,發展到如今已經沐浴了七十多年的和平。同樣,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也得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的勝利,進入了長久和平的穩定局面。
但是,卻有這樣一個國家,它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選擇無視這寶貴、得之不易的安定,不斷挑起諸多事端,幹涉他國內政。
毫無疑問,這個肆無忌憚的國家就是常被人們稱為「世界警察」的美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在近幾百年來,迅速發展成為了科技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的超級大國。
本來在二戰結束不久,有同為超級大國的蘇聯來與之對抗,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但蘇聯隨著「冷戰」的深入,很快暴露出諸多問題,解體之後便再也沒有誰能與美國匹敵了。
這位「國際警察」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舉著「打擊恐怖分子」的旗子,擾亂他國的秩序,例如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都是美國引以為傲的「傑作」。
美國的外交準則完美詮釋了「擋我者死」,他勢要除掉他一切「眼中釘」,在街頭被虐殺的卡扎菲、被判處絞刑的薩達姆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而朝鮮,這個經濟落後、在國際舞臺上幾乎沒有發言權的國家,卻敢於態度強硬地對抗美國的「霸權」。所有人都知道,與美國對抗,是沒有好下場的,更何況是一個小國。但是這些年過去,美國對朝鮮卻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為,這是為什麼呢?
超級大國為何要打卡扎菲與薩達姆
提到21世紀美國發動的戰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伊拉克戰爭以及利比亞戰爭,因為他們國家的梟雄人物,不論是卡扎菲還是薩達姆,最後的下場都不怎麼好。但是為何美國要對這兩個中東地區的國家下手,直接顛覆他們的政權呢?其中理由還需要展開來說。
回想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出兵給出的理由竟然是: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藏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憑藉這個子虛烏有的理由,美國甚至直接跨過聯合國安理會,總共派出六艘航母直奔伊拉克。
當然,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薩達姆軍隊便失去了抵抗能力。可是,美軍直到7年後撤離伊拉克戰場,也沒有找到了所謂的武器,給世人一個交代。
要說中東地區什麼最吸引美國,答案肯定是大量的石油儲備。以石油作為根本目的的美國,按照計劃將薩達姆扶持為伊拉克的最高領導人。
然而,地位與權力的迅速提高,讓這位美國的「中東代言人」迅速膨脹,開始逐漸不把美國人放在眼裡。面對美國,從陰奉陽違到公開反對,薩達姆的「成長」已經逐漸脫離了美國政府的控制。
石油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資源,自然一直在美國牢牢的控制之中。而薩達姆進攻科威特想要控制中東石油價格,甚至在2003年公開表示要將歐元代替美元作為伊拉克的石油結算貨幣,這無異於直接動了美國「蛋糕」的行為很快為他和伊拉克招致了殺身之禍。
而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直接將本地的石油原本38美元一桶的價格翻了三到四倍,這霸道的行徑無疑是想讓全世界為薩達姆政權買單。
中東作為21世紀戰爭不斷、混亂不堪的地區,自然是梟雄輩出,繼薩達姆後,卡扎菲成為了當地第二個政治強人。
作為一個獨裁統治者,卡扎菲向來我行我素,以桀驁不馴而出名。在其統治利比亞的四十多年裡,他出門的標配,不出意外都是清一色的女保鏢開路。甚至在出席聯合國開會期間,為堅持家鄉風格,在聯合國大院裡紮起帳篷方便自己入住。
就是這樣一個人,面對美國言語上的威脅,他自然不放在眼裡。而美國的「乳酪」,卡扎菲說動就動,在遊說諸多阿拉伯國家後,他甚至企圖以一己之力如二戰後的美國一樣,建立石油貨幣體系。想讓美國的石油霸權土崩瓦解?那麼卡扎菲必死無疑。
2011年,卡扎菲沒有躲過那把帶著美國怒火的刀刃,慘死街頭。
美國為何不敢動朝鮮
面對伊拉克和利比亞的「不順從」,美國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動便就動了。但是面對在核武問題毫不讓步的朝鮮,美國卻始終沒有伸出魔爪,這是為何?是朝鮮過於弱小,美國對此不屑一顧嗎?當然不是,而是美國根本無法向朝鮮伸出魔爪。
朝鮮與中國東北邊境隔著鴨綠江兩兩相望,但是兩岸風貌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年代,一個是現代化的,一個是落後於大時代的。作為朝鮮鄰國的我們,對於朝鮮的軍事力量也早有耳聞,即使朝鮮在大張旗鼓地搞核試驗,但是整體實力還是相當落後的。
所以很多人認為,當朝鮮真正與美國開打,可能戰鬥表現還不如伊拉克。但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韓戰,卻是以朝鮮一方勝利結束的。因為如果一場戰爭單純地以軍事實力來衡量或者預測結果,實在是大錯特錯。而朝鮮之所以能戰勝美國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那時的新中國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
當時的中國即使剛剛建立不久,全國上下百廢待興,但是當聽聞美國進攻朝鮮的消息,我們還是毫不猶豫的伸出了援手。因為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中國,豈不知道什麼是唇亡齒寒——朝鮮不僅作為中國的鄰國,而且還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抗美援朝說的其實也是保家衛國。
中國人不願回憶韓戰,是因為無數先輩都在那場戰役中壯烈的犧牲了;而美國不忍直面韓戰,是因為那一場戰役實在是過於屈辱,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卻屈服在了中國志願軍如鋼鐵般的意志之下。當時的中國實力落後,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容小覷,但是一直不變的還是,美國打朝鮮得過了我們這一關。
朝鮮得益於地緣環境,在對抗美國的立場上,不僅會得到中國的援助,也會有俄羅斯的支持。這個優勢,一直是金正恩,在大國之間得以讓朝鮮挺直脊背的資本。
除此以外,朝鮮跟那些中東國家根本不同,他們落後但不會動蕩不安,他們弱小但永遠不會屈服。朝鮮人民的愛國、反帝意識早已深深地存在於心中,強敵來襲之際只會讓他們更加地團結。
分身乏術的「世界警察」
經過了將近一整年的疫情,以及剛剛過去不久的美國大選,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內部的政治簡直可以稱之為「一團糟」。其實,美國「世界警察」的身份佔據了他太多的精力,在朝鮮問題上,他也顯得分身乏術了。
早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時候,他就大放厥詞,稱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應付並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其實,美國這一番話是講給我們和俄羅斯聽的,好讓我們不要乘機做不利於美國的其他事情。
然而,此舉無疑暴露出「世界警察」似乎會變成「紙老虎」的可能性——美國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他根本沒有能力來同時支持兩場戰役。
如果美國出兵朝鮮,中俄自然有了理由做出各自的舉措,中國可以趁此機會鞏固自己的沿海國防,對爭議海域採取行動;而俄羅斯則可以將勢力範圍再次伸向烏克蘭、中東,繼而可以鞏固俄敘關係和俄伊關係。當然,這些都是美國可以料到也完全不想看到的。因朝鮮問題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那可真是愧對於「世界警察」這個身份。
放眼全球,鼓吹美國做好全面攻佔朝鮮的言論不在少數,但事實是美國已經分身乏術,根本沒有勝算。巨額的軍費支出,連年的徵戰,已經使得美國債臺高築。
如今國內政治問題頻出,疫情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防控,如果再被朝鮮問題轉移注意力,那麼,美國將很有可能從世界霸主這個位置失足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