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打敗薩達姆和卡扎菲,為什麼不敢動態度強硬的朝鮮?

2020-12-14 史海殘雲

經歷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勝利的中國,發展到如今已經沐浴了七十多年的和平。同樣,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也得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的勝利,進入了長久和平的穩定局面。

但是,卻有這樣一個國家,它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選擇無視這寶貴、得之不易的安定,不斷挑起諸多事端,幹涉他國內政。

毫無疑問,這個肆無忌憚的國家就是常被人們稱為「世界警察」的美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在近幾百年來,迅速發展成為了科技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的超級大國。

本來在二戰結束不久,有同為超級大國的蘇聯來與之對抗,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但蘇聯隨著「冷戰」的深入,很快暴露出諸多問題,解體之後便再也沒有誰能與美國匹敵了。

這位「國際警察」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舉著「打擊恐怖分子」的旗子,擾亂他國的秩序,例如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都是美國引以為傲的「傑作」。

美國的外交準則完美詮釋了「擋我者死」,他勢要除掉他一切「眼中釘」,在街頭被虐殺的卡扎菲、被判處絞刑的薩達姆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而朝鮮,這個經濟落後、在國際舞臺上幾乎沒有發言權的國家,卻敢於態度強硬地對抗美國的「霸權」。所有人都知道,與美國對抗,是沒有好下場的,更何況是一個小國。但是這些年過去,美國對朝鮮卻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為,這是為什麼呢?

超級大國為何要打卡扎菲與薩達姆

提到21世紀美國發動的戰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伊拉克戰爭以及利比亞戰爭,因為他們國家的梟雄人物,不論是卡扎菲還是薩達姆,最後的下場都不怎麼好。但是為何美國要對這兩個中東地區的國家下手,直接顛覆他們的政權呢?其中理由還需要展開來說。

回想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出兵給出的理由竟然是: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藏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憑藉這個子虛烏有的理由,美國甚至直接跨過聯合國安理會,總共派出六艘航母直奔伊拉克。

當然,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薩達姆軍隊便失去了抵抗能力。可是,美軍直到7年後撤離伊拉克戰場,也沒有找到了所謂的武器,給世人一個交代。

要說中東地區什麼最吸引美國,答案肯定是大量的石油儲備。以石油作為根本目的的美國,按照計劃將薩達姆扶持為伊拉克的最高領導人。

然而,地位與權力的迅速提高,讓這位美國的「中東代言人」迅速膨脹,開始逐漸不把美國人放在眼裡。面對美國,從陰奉陽違到公開反對,薩達姆的「成長」已經逐漸脫離了美國政府的控制。

石油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資源,自然一直在美國牢牢的控制之中。而薩達姆進攻科威特想要控制中東石油價格,甚至在2003年公開表示要將歐元代替美元作為伊拉克的石油結算貨幣,這無異於直接動了美國「蛋糕」的行為很快為他和伊拉克招致了殺身之禍。

而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直接將本地的石油原本38美元一桶的價格翻了三到四倍,這霸道的行徑無疑是想讓全世界為薩達姆政權買單。

中東作為21世紀戰爭不斷、混亂不堪的地區,自然是梟雄輩出,繼薩達姆後,卡扎菲成為了當地第二個政治強人。

作為一個獨裁統治者,卡扎菲向來我行我素,以桀驁不馴而出名。在其統治利比亞的四十多年裡,他出門的標配,不出意外都是清一色的女保鏢開路。甚至在出席聯合國開會期間,為堅持家鄉風格,在聯合國大院裡紮起帳篷方便自己入住。

就是這樣一個人,面對美國言語上的威脅,他自然不放在眼裡。而美國的「乳酪」,卡扎菲說動就動,在遊說諸多阿拉伯國家後,他甚至企圖以一己之力如二戰後的美國一樣,建立石油貨幣體系。想讓美國的石油霸權土崩瓦解?那麼卡扎菲必死無疑。

2011年,卡扎菲沒有躲過那把帶著美國怒火的刀刃,慘死街頭。

美國為何不敢動朝鮮

面對伊拉克和利比亞的「不順從」,美國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動便就動了。但是面對在核武問題毫不讓步的朝鮮,美國卻始終沒有伸出魔爪,這是為何?是朝鮮過於弱小,美國對此不屑一顧嗎?當然不是,而是美國根本無法向朝鮮伸出魔爪。

朝鮮與中國東北邊境隔著鴨綠江兩兩相望,但是兩岸風貌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年代,一個是現代化的,一個是落後於大時代的。作為朝鮮鄰國的我們,對於朝鮮的軍事力量也早有耳聞,即使朝鮮在大張旗鼓地搞核試驗,但是整體實力還是相當落後的。

所以很多人認為,當朝鮮真正與美國開打,可能戰鬥表現還不如伊拉克。但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韓戰,卻是以朝鮮一方勝利結束的。因為如果一場戰爭單純地以軍事實力來衡量或者預測結果,實在是大錯特錯。而朝鮮之所以能戰勝美國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那時的新中國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

當時的中國即使剛剛建立不久,全國上下百廢待興,但是當聽聞美國進攻朝鮮的消息,我們還是毫不猶豫的伸出了援手。因為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中國,豈不知道什麼是唇亡齒寒——朝鮮不僅作為中國的鄰國,而且還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抗美援朝說的其實也是保家衛國。

中國人不願回憶韓戰,是因為無數先輩都在那場戰役中壯烈的犧牲了;而美國不忍直面韓戰,是因為那一場戰役實在是過於屈辱,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卻屈服在了中國志願軍如鋼鐵般的意志之下。當時的中國實力落後,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容小覷,但是一直不變的還是,美國打朝鮮得過了我們這一關。

朝鮮得益於地緣環境,在對抗美國的立場上,不僅會得到中國的援助,也會有俄羅斯的支持。這個優勢,一直是金正恩,在大國之間得以讓朝鮮挺直脊背的資本。

除此以外,朝鮮跟那些中東國家根本不同,他們落後但不會動蕩不安,他們弱小但永遠不會屈服。朝鮮人民的愛國、反帝意識早已深深地存在於心中,強敵來襲之際只會讓他們更加地團結。

分身乏術的「世界警察」

經過了將近一整年的疫情,以及剛剛過去不久的美國大選,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內部的政治簡直可以稱之為「一團糟」。其實,美國「世界警察」的身份佔據了他太多的精力,在朝鮮問題上,他也顯得分身乏術了。

早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時候,他就大放厥詞,稱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應付並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其實,美國這一番話是講給我們和俄羅斯聽的,好讓我們不要乘機做不利於美國的其他事情。

然而,此舉無疑暴露出「世界警察」似乎會變成「紙老虎」的可能性——美國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他根本沒有能力來同時支持兩場戰役。

如果美國出兵朝鮮,中俄自然有了理由做出各自的舉措,中國可以趁此機會鞏固自己的沿海國防,對爭議海域採取行動;而俄羅斯則可以將勢力範圍再次伸向烏克蘭、中東,繼而可以鞏固俄敘關係和俄伊關係。當然,這些都是美國可以料到也完全不想看到的。因朝鮮問題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那可真是愧對於「世界警察」這個身份。

放眼全球,鼓吹美國做好全面攻佔朝鮮的言論不在少數,但事實是美國已經分身乏術,根本沒有勝算。巨額的軍費支出,連年的徵戰,已經使得美國債臺高築。

如今國內政治問題頻出,疫情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防控,如果再被朝鮮問題轉移注意力,那麼,美國將很有可能從世界霸主這個位置失足落下。

相關焦點

  • 卡扎菲獨女接受專訪 立場強硬酷似父親(圖)
    立場強硬酷似父親  阿伊莎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8個子女中唯一的女兒,因性格酷似卡扎菲而深受寵愛。33歲的阿伊莎繼承了父親高挑的身材和母親嬌好的容貌,文雅持重又不失活潑現代,被阿拉伯媒體譽為「北非的辛迪·克勞馥」,也是卡扎菲家族中公認的「最上鏡」的成員。
  • 卡扎菲一生反美,薩達姆一被俘,為何又變臉諂媚美國?
    利比亞原領導人卡扎菲一生變化無常,在國際上有「變臉大王」和「不定嚮導彈」之稱,然而平心而論,這樣的評價在2003年之前是不太公允的:雖然絕大多數時間裡這枚「不定嚮導彈」的航向飄忽不定,但是大致的指向還是很明晰的——它的導引頭始終瞄著加拿大以南墨西哥以北的那個國家。
  • 一個魔鬼一個英雄,為何薩達姆和卡扎菲兒子的評價如此如此懸殊?
    專制主義和霸權政治依然在世界上流行著,除了一些大國之外,一些小國也奉行強權政治和專制主義。其中在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就是伊拉克和利比亞。敘利亞和利比亞都是中東地區性大國,但是他和世界上中、美、英、法比起來,卻是微不足道的小國。
  • 卡扎菲資產高達2000億,為什麼不選攜款而逃呢?
    不過,他們的下場都是一樣,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鬱悶,當時的卡扎菲資產可是高達2000億美金的,用富可敵國來說一點都不誇張,那麼他為什麼沒有帶著錢逃跑呢? 對於卡扎菲和薩達姆的結局很多人都為他們鳴不平,事實上他們兩個還是有一定的本質區別的,雖然卡扎菲比薩達姆死的要慘
  • 伊朗敢和美國強硬對抗的底氣在哪裡?
    伊朗和美國的強硬對抗,是兩種文明尖銳的衝突和對抗,是伊斯蘭文明和以美國為首的基督教文明的衝突和對抗,不可調和,伊朗宗教政權是伊斯蘭什葉派反美的一面旗幟,把美國邪惡文明趕出中東是伊朗宗教政權的歷史使命。
  • 非洲雄獅卡扎菲後繼有人,不當西方傀儡,他們將繼續戰鬥!
    非洲雄獅卡扎菲後繼有人,不當西方傀儡,他們將繼續戰鬥!說起卡扎菲,只要關注世界局勢的人肯定都不陌生,作為一個敢跟美國對著幹的人,他身上的人格魅力是敢於鬥爭。卡扎菲善於演說,他講話從不用講稿,口若懸河,慷慨激昂。
  • 美國為什麼不敢入侵伊朗?
    美國為什麼敢打伊拉克,卻不敢打伊朗? 綜合有關方面的信息分析如下: 1.巨大的戰爭潛力
  • 「外交狂人」卡扎菲,一口氣把聯合國五常全部得罪,下場極慘
    1969年9月1日,年僅27歲的卡扎菲和其他年輕的自由軍官們發動「九月革命」政變,逮捕了正在出席宴會的國王警察部隊的高級將領,順利佔領了電臺及其他要害部門,不開一槍,不流一滴血,順順利利推翻了伊德裡斯王朝,成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政變成功後,卡扎菲出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和武裝部隊總司令。
  • 被捕後的薩達姆,除了巨大的恐懼和痛苦,還承受了什麼樣的屈辱
    如果把目光往前推個十幾年,「強人俱樂部」的成員還會更多,比如伊拉克的薩達姆、利比亞的卡扎菲以及埃及的穆巴拉克等等。 與其他兩位相比,穆巴拉克算是幸運的,不僅僅是因為他活了最大的年紀(享年91歲),也因為他是自然去世的,而不像薩達姆和卡扎菲那樣死於非命。 卡扎菲是在被推翻後的六十天內遭到反對派逮捕,並被就地處死,死前遭受了極大的侮辱,對於他個人來說,這當然是悲慘的結局。
  • 薩達姆之後曾又一梟雄崛起,俄羅斯押對寶了
    卡扎菲這一人物,大家應該很了解。利比亞人民對他的評價可以說是兩極分化,一邊認為卡扎菲是一個好領導,因為他保護了利比亞的尊嚴,一直誓死抵抗外來侵略者。而另一部分則是指責卡扎菲,認為他根本勝任不了總統一位,給利比亞帶來了那麼多災難。
  • 美國能用42天打敗伊拉克,為什麼20年打不下阿富汗
    不同性質的事物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在某項指標相等的同時在其他指標上往往是不等的。美國用42天打敗伊拉克是指的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20年打不下阿富汗指的是從2001年起的阿富汗戰爭,事實上這是兩場性質完全不同的戰爭,所以很難在作戰時間長度上進行簡單的直接比較。為什麼說這是兩場性質完全不同的戰爭呢?
  • 卡扎菲被殺後,他的8個孩子都去了哪裡?處境悽慘,結局都不太好
    各種制度也尚且不完善,包括軍警體系和司法體制,武器更是泛濫。民兵猖獗,極端伊斯蘭勢力滋生蔓延,暗殺、綁架、搶劫一類暴力事件屢屢發生。 政治和安全局勢導致了經濟重建緩慢,當今的這一切,不由讓人想起了卡扎菲死前對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警告。他當時說,如果自己丟掉政權,恐怖集團將在中東崛起並必將攻擊歐洲。
  • 為什麼薩達姆寧願把戰機掩埋起來,也不拿去和美軍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各國間的爭鬥並沒有完全停止,不少國家和地區依舊時常處於戰亂之中。而這些戰爭的打響並非只和交戰國有關,它往往還牽涉到不少其他國家。美國在成為世界範圍內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後,為了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便時常四處徵戰。
  • 被美國定為反人類的薩達姆,幫了我們三個大忙,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被美國定為反人類的薩達姆,幫了我們三個大忙,成就了今天的中國當初薩達姆悍然入侵科威特拉開了海灣戰爭的序幕,在短時間內多國聯軍就突破了當時號稱世界第三強國的伊拉克,而薩達姆本人也被送上了絞刑臺,不過薩達姆雖已死,但是薩達姆對我們的幫助還是非常大的
  • 美國敢殺伊朗高官蘇萊曼尼,為啥不敢對哈梅內伊動手?
    薩達姆擔心哈梅內伊向伊拉克輸出革命;俄羅斯擔心哈梅內伊向車臣輸出革命;美國則心系巴列維王朝。 所以薩達姆曾經在俄羅斯,美國,英國還有法國等軍事強國的支援下發動了兩伊戰爭,最後雙方打的實在是難分勝負。
  • 薩達姆的結局很慘,為什麼不在監獄裡自行了斷?
    薩達姆如果敢咬舌,除了讓自己成了啞巴,生命絕對能保住。薩達姆在監獄裡,24小時有人監視,而且是換班監視。薩達姆的房子裡,沒有黑夜,總是燈火通明,晚上如白晝。這樣的情況,自殺太難了。何況,薩達姆本身的自殺動機不強。
  • 伊朗關鍵人物全部隕落,魯哈尼向美國強硬表態
    就中東地區而言,伊拉克和伊朗是美國的兩大「眼中釘」,就在前幾年,美國已經將薩達姆政權推翻,剷除了心中的一根肉刺,但伊朗似乎沒那麼好對付。和伊拉克相比,伊朗貌似更團結,不會輕易被美軍打敗,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美國找到對付伊朗的「狠招」,不知不覺就將伊朗的關鍵人物殺死。
  • 伊拉克戰爭期間,為什麼俄羅斯對薩達姆見死不救?
    美英兩國以反恐為由對伊拉克發起戰爭,成功打敗了薩達姆政權所領導的伊拉克軍隊。 我們都知道,自伊拉克建國以後,俄羅斯和伊拉克之間的關係向來很好,再加上伊拉克戰爭又是由美國主導的一場戰爭,那麼為什麼俄羅斯會對薩達姆見死不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