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間世》:無用之用是大用,無用之美是大美

2021-01-13 曉讀曉看

莊子在《人間世》中說:世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才是大用,無用之美才是大美。而何為無用之用,何為無用之美?

莊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石的木匠來到齊國,路遇一顆奇特的參天大樹被人圍觀,但石木匠卻一眼也不瞧就走了。他的徒弟大惑不解,於是問道:「自從我跟著你學手藝以來,還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樹,先生卻為何不肯多看一眼呢?」

石木匠回答說,那不過是一顆沒用的樹罷了,有啥好看的?如果用它做船一定會沉沒,用它做棺槨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皿很快就會損毀,而用它做門戶柱子定遭蟲蛀,這刻樹一點用處也沒有的,所以它才能活這麼長。

到了晚上,石木匠夢到那棵巨樹跟他說,你不要將我同可用之木來比較,那些有用的樹,哪個不是被人們剝果實折枝杈、削拉砍伐,不能壽終呢?說到底就是因為它們有用才害苦了自己,我如今能得以保全,這無用就是我的大用啊!你我皆是「物」,況且你都快要死了,還要這樣議論我嗎?

石木匠恍然明白自己只用常理來揣度它,真是太無知了!他只看到了這棵樹的無用,而不知無用才是大用。其實這種思想自古至今都是如此,人們對它物的評價,往往是先放到一個所謂價值的天平上,先量量稱稱到底有多大用處,豈不知真正的大用往往是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

英國的大詩人拜倫死去後,前來參觀他葬禮的商人們看到大出喪的威儀,驚嘆之餘十分不解,他們私下嘀咕:「這詩人到底是做什麼生意的?」在他們的眼裡,只有王公貴族、有錢人家才能有此規格,這一個寫詩的竟然也享受到如此待遇,太不可理解了。

這種只停留在物質層面的人自然理解不了在精神上有高韜深遠追求的人。在如今物質主義盛行的當下,那些認為讀書有什麼用,看畫展有什麼的用的人,是大有必要補補精神上的營養了。

豐子愷出過一本書《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他以獨特視角以及幽默風趣的語言,詮釋了什麼叫「無用」但有趣這件事。他說:「純正的繪畫一定是無用的,有用的不是純正的繪畫。無用便是大用。」

《人間世》中那個木匠光顧著行路趕工,倘若他能在那顆「無用」的大樹下歇歇腳,享受那遮天蔽日的陰涼,就一定不會對它不屑一顧了。假若再花些時間欣賞一下周圍的風景,那他的心情也會愉悅很多,做出來的木工活也一定會更美觀漂亮,而工作也會變得輕鬆有趣很多。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無用之美是為大美。」真正的「美」是情感的,而不是知識的。它可以讓人體會到一種精神上的高遠與超脫,可以慰藉脆弱易傷的心靈,可以舒緩疲憊緊張的神經,這種來自心靈上的淨化和力量,在潛移默化中能讓人獲得更多的滿足與幸福感。

你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在「無用」的事情上面消磨時光嗎?

相關焦點

  • 莊子: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無用的東西,無用之用是透明的,看不見的。 正如莊子所說: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櫟樹因為無用,而成為神樹,幸福地生活了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橄樹因為有用,而成為刀下之鬼,年復一年地遭受到無情的砍伐。這便是有用帶來的不幸,無用帶來的幸運。
  • 大道大美源於無用之用
    古人認為,辨證才能解道,陰陽互補才能接近道的本體,認識道的本性,一切分別都源自人心,既無法持久也不能依靠,以有限的相對去追求無限的絕對需要智慧,而智慧就是一種無用之用的大美。美的經驗等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快感,美的快感與實用目的無關或是沒有功利性,這種快感若同實用與否結合,即是理性認識的必然,也是矛盾思維使然。美感是主觀的,但也有普遍性,無用之美可以分享,大美的普遍性體現在審美心理的分享性。美感不依賴概念,但美的事物讓人產生快感,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無用之美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 有一天,他和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粗百尺,高數千丈,直指雲霄的大樹聳立在大溪旁。
  • 老子的上善若水,莊子的無用之用,王陽明的心即理:成就了郭子儀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莊子則把道家思想進一步發揚傳承,王陽明是後來新儒家心學學派的集大成者。老子用水喻道揭示人生當用水的精神經營,莊子用一棵樹說明無用之大用,王陽明用巖中花樹說明心即是理。悟透其中道理的人,就打開了幸福人生的大門。
  • 無用之美-現代生活
    現代人講究功能、效率,對於一件物品、事物首先考慮的是對自己有什麼用,做一件事之前先衡量可以產生多少效益。缺乏對生活的熱愛,一切物化的結果就是難以提高審美意趣,變成了標準流程下的人,喜歡的物品往往並不是內心真的喜歡,而是廣告推廣或者名牌效應。
  • 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 李雙林
    晚婚多少歲好呢,或找個己土多之人,少聚,找個大很多的?3、關於取哪種印的問題。正印偏印都有,但我之前看一本書上說,官殺混而身弱是不是偏印比正印更好,第二根據我的日幹,五月辛金喜己土(偏印)和壬水,第三我八字中唯一的財是偏財。所以結合起來是不是我應該更以偏印己土(醜)為用?壬水的話我身很弱是不是不宜壬水?
  • 無用之美的設計
    在進行家居的裝修設計時,我們難免被一些看似漂亮卻毫無作用的家居用「障眼法」所迷住。 所以儘可能的避免無用之美的設計,不僅將空間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而且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避免了被閒置已久的無用設計要被拆除的問題。
  • 世界上真正漂亮的,恰是無用之美
    文 | 二十四番花信「有」字在如今的社會裡,貌似比「無」更有用。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有過的夢想: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或許這個夢想也是很多人的夢想。從小就想變得有用的我,等到終於長大後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太大用處,對於這個社會更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 莊子智慧:無用的大樹、人稱神木,無為的高人、福壽雙全,為什麼
    遮天蔽日1.大樹莊子說:匠石之齊,至於曲轅以曲為美3.有用匠人回去之後,做了一個夢。夢到大樹對他說:女將惡乎比予哉?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我追求無用的境界,已經很久了;中間幾經波折,差點兒沒被人砍掉,如今終於修成了無用的境界。無用,才是大用啊!如果我對世人特別有用,還能活到今天嗎?5.散人大樹對匠人說道: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 莊子《人間世》思想:上等處世哲學,學到一層受用一生
    作者:餘雲開《人間世》是《莊子》一書第4篇文章,是繼《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之後的名篇。很顯然,《人間世》主要就是討論「人如何處世」的學問。莊子在本篇文章通過七則寓言故事闡述了他的處世哲學。一直以來,眾多學者解讀莊子都認為莊子思想有消極的一面,包括《人世間》在內,很多學者認為莊子強調「不勸勉無德君王」「不追逐名利」「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等等,這些思想,是一種不思進取的表現。其實這些都是對莊子的誤解,仔細研究,恰恰這些正是莊子思想的大智慧所在、原創精華所在,或者說是最正確、最有用的部分所在。
  • 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之事卻是最讓人獲益最多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無用,有大用!(好文)周作人說: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 無用之美宛如靜夜月光,撫慰每顆荒寒的心
    無用之美宛如靜夜月光,撫慰每顆荒寒的心 2020-07-2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哲學,有著大用的智慧之學
    中國哲學是有著大用的智慧之學。不過,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學習、做事的時候,功利性的思維往往佔據上風,凡事先問一句: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在這些人看來,中國哲學是無用之學,還不如學一些實用的謀生手段和就業技能來得經濟實惠。如果以功利世俗工具的眼光看待中國哲學,認為中國哲學太抽象玄虛、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則大謬矣。 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有用未必是真用,無用往往是大用、是妙用。
  • 觀點|體會「無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觀點|體會「無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王犁 2020-11-10 08:03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網— 「無用之用」如何量化
    美育納入「雙一流」建設評價體系—— 「從本質上說,中高考納入美育和美育進入『雙一流』評價標準是一致的,都是將其納入到某個考評體系中。」馮公讓說,這當然體現了相關主管部門對於美育工作的重視,但我們似乎也陷入了一種「重視某件事情,就必須將其納入考核體系」的怪圈。 然而,美育的一大特徵便是很難做一個具體的量化評價。 蔡勁松也表示,美育如何評價是需要探討和研究的。
  • FEMBA二期班何晴祺:化無用為所用,在金融世界領略人文之美 | 同窗
    「沒有無用的知識,只有不會用的知識。在多數人還在研讀商業著作,希望管窺投資的秘密之時,他已棋高一著,在更高的站位上早早立足——人文、社科、歷史、藝術……他將金融之術與人文之美融會貫通,繪出了自己的投資思維藍圖。世界觀若高屋建瓴,投資之路則更加長遠。
  • 卡夫卡與中國:無用的文學
    莊子的語段來自《外物》: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 莊子做過五個夢,除「夢蝶」,其餘四個光怪陸離,構成其逍遙之道
    一、《人間世》篇中匠人石與櫟樹託夢的故事。後來,櫟樹託夢給木匠石,對他說:「好木能結果,能作木材,大有用處,可也因此被世俗糟蹋。而我這一生,從做小樹起,就努力做到毫無用處,避免死於你這一類木匠之手。如果你們誇我有用,我能長得這樣大嗎?況且你我都是世間萬物。你又有什麼資格品評我,斷定我是壞木?」
  • 陳道明白巖松:人生在世,無用才是生活的打開方式
    足見壓力之大,鬱悶之甚。在這個十分功利的社會,有時候太爭,太追求有用,反倒把自己磨得太累。好的人生,需要做一點「無用功」。導演馮小剛笑他不夠聰明,不知道做些場面上的有用之事為自己開拓事業。陳道明很淡然:「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央視名嘴白巖松的人生,亦是如此。
  • 美是什麼?讀書和賞畫看似無用,卻以更純粹的美充實了我們的精神
    那些關於美的無用之用,皆為大用。美是什麼?很多對「美」持以功利性態度的人拼命地質詢過這個抽象的問題,他們認為「美」毫無用處,不能用來一飽腹欲,也不能給自己帶來金錢收入,只不過是一種假大空的說辭。但是,朱光潛先生曾在《談美》一書中說:「人所以異於其他動物,就是於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古代,孔夫子就很重視審美教育,曾將禮樂思想視為一種典範。早在上世紀,北大的蔡元培校長也已經提出過美育救國的觀點。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我們的審美教育似乎仍任重道遠。以「貌」審「美」,因為貧瘠單一而墮入膚淺與無趣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