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手」王寶合,靠2門絕技行走天下,3臺攝像機沒找到一點破綻

2020-12-16 騰訊網

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任何一門手藝都需要日積月累地練習,天賦異稟、觸類旁通之人只存在於武俠小說之中。不過,這世上的一些獨門絕技,卻不是靠時間堆積出來的,沿襲先人傳統固然是好的,但打破局限,尋求突破才是真正的發揚光大。「鬼手」王寶合,曾憑藉2門絕技聞名全國,出身於雜技世家的他,若沒有創新精神,是絕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王寶合,1944年出生於吳橋縣,他爺爺「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的王玉林,一手卸索絕活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所謂「卸索」,其實就是鎖骨術,為了養家餬口,王玉幾乎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後來,他把這項絕活傳給了兒子王福壽,王福壽在此基礎上,學會了中翻、水流星、三仙歸洞、深喉紉針術等絕技,他已經成功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當然,王寶合出生之後,也沒有逃過這個「定律」。6歲時,他就在王福壽的督促下開始練功,如果父親去天橋賣藝,他就要伴隨左右,為其打打下手,表演一些基本功。到了14歲,王寶合的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了,他加入了吳橋馬戲雜技團,成為了一名正式雜技演員。對王寶合來說,「轉正」是十分不易的,因為他這些年,實在吃了太多苦。

縮骨功是王家的獨門絕技之一,為了能達到表演的標準,王寶合每天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勤加苦練。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論陰天還是下雨,王寶合都要在露天的地方一遍遍地訓練,儘管他已經渾身酸痛,但為了日後的輝煌,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萬幸的是,王寶合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他不但繼承了祖傳的技藝,還在30多歲的時候練就了「三仙歸洞」。

對王福壽來說,三仙歸洞只是他表演的節目之一,在攝像機尚未普及之時,這門手藝還有點受眾群體。可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他再也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示了,萬一哪天漏了陷,則會對他今後的表演生涯造成致命的打擊。然而,王寶合卻「初生牛犢不怕虎」,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很快便悟到了「快」字的精髓,他手下的三仙歸洞,那叫一個眼花繚亂。

遺憾的是,雖說王寶合是縮骨功、三仙歸洞的唯一繼承人,但這2門絕技卻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由於知名度不高,所以他一直沒機會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示。1992年,王寶合的轉機到來了,當時,省慰問團來吳橋考察,王寶合為了烘託氣氛,就在吃飯的間隙表演了一手「三仙歸洞」。沒想到的是,在場的眾領導卻被驚呆了,從此以後,王寶合便紅得一發不可收拾,他「鬼手」的名號不脛而走。

後來,王寶合受邀到央視表演,在節目《歡聚一堂》中,他再次憑藉「三仙歸洞」贏得了滿堂彩。錄製結束後,製片人讓王寶合透露一下箇中奧秘,他想都沒想,直接就婉言謝絕了,再怎麼說,他也不能砸了自家飯碗。為了一探究竟,製片人又通過3臺不同角度的攝像機進行慢放,可是無論他怎麼看,都沒能發現其中玄機。站在一旁的導演嘆道:王寶合真乃神人也。

相關焦點

  • 他修煉60年,練就「縮骨功」,三臺攝像機下沒露出破綻
    《列子·說符》中記載了戰國前期民間出現有在空中擲投五劍、七劍的表演;《西宗賦》裡則講述了漢朝時期跳劍丸、走繩索、爬高竿的雜技表演;發展至宋朝時期,宋朝經濟繁榮,詩詞歌賦,雜技表演等更為豐富,那時,便出現了表演者挑一擔水在繩索上行走的絕技。
  • 《三叉戟》:請來鬼手王寶合客串賊王,現場表演非遺三仙歸洞
    ;而且接下來的劇情也是越來越緊張,節奏一刻都沒慢下來,很讓人期待。曾經一次把一整輛公交車全偷了,除了4個沒帶錢包的得以倖免。後來改邪歸正,靠著自己的手藝,在公園裡表演中國傳統古典戲法三仙歸洞為生。大棍子帶小呂來拜師,很快就速成了近身扒竊的本事,回去馬上從快遞公司老闆身上偷到了鑰匙。
  • 「手藝大師」王寶合:年近70功力不減,3球2碗輕鬆拿下4個億
    所謂「卸索」,其實就是「縮骨功」,這是王家的拿手絕活,毫不誇張地說,這門技術一脈單傳,絕不外流,迄今為止,也只有王寶合一個人練到了最高境界。不過,作為王家的傳人,縮骨功只是基礎罷了,若想吸引觀眾,還得學會、甚至創造其它絕技,比如:水流星、飛叉、魔術、三仙歸洞、深喉紉針術等。
  • 「鬼手之王」王寶合:一身絕技永失傳,曾靠三球兩碗招商四個億
    雖然市面上很少存在真正的傳承人,但是有一位根正苗紅的傳承人不但將這項技藝發揚光大,還靠這項雜耍賺取了四個億的贊助,他就是技藝大師王寶合。雜耍的發源地說起來雜耍這一行,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地方,那就是吳橋。與吳橋的歷史息息相關的,又不得不提起孫武。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每場表演觀眾爆滿,如今該絕技正面臨著失傳
    河北省滄州市吳橋雜技大世界著名藝人王寶合,是縮骨功的唯一傳人。那麼,縮骨功到底有多厲害?z1944年,王寶合出生在一個雜耍手藝世家。祖父是有名的「卸索大王」王玉林,靠著這一手絕活,帶領家人跑遍了全中國。另外,王玉林還是「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原因是他會卸索,也就是縮骨功。後來,他把絕技傳給了兒子王福壽,也就是王寶合的父親。父親除了會縮骨功外,還會深喉紉針術、水流星等等。
  • 中國第一鬼手,有兩手絕活的王寶和,現狀如何?
    除了我們知道的太極,詠春這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的功夫以外,其實在民間還有許多不太廣為人知的絕技,之所以是絕技就是因為入門極其的難,甚至要花費一生。苦練縮骨功,八大怪之首鬼手王在民間有一種絕學,名叫縮骨功,可能常看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
  • 王保合:三大絕技出神入化,吃盡苦頭不後悔,卻寧願失傳不教弟子
    王保合身上有三大絕技:三仙歸洞、深喉紉針、鎖骨功,每一樣都奇險無比,每一樣都令人嘆為觀止。這三項雜技有著極高的難度,而且後兩項還有極高的風險,能練就此絕技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王保合之所以能練成,除了家庭傳承、資質俊秀、聰穎過人、堅韌的毅力外,還在於當時的社會環境,這些條件缺少一項,也無法造就今天的鬼手王。
  • 「縮骨功」唯一傳人王寶合,苦練60餘載,最終一戰卻被年輕人擊敗
    ▲ 王寶合表演」鬼手「01雖然話說「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但中華武術博大精深,還有有一些人劍走偏鋒,悉心鑽研著各種奇門武學,比如——「縮骨神功」。1944年,王寶合出生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楊家寺鄉的一個「武學世家」,他的爺爺王玉林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卸索大王」,憑藉其出神入化的「縮骨神功」,與另外七位身懷絕技的同道中人被稱為「北京天橋八大怪」。▲王寶合表演縮骨功後來,年事已高的王玉林「金盆洗手」,將一身本領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王福壽。
  • 吳橋「鬼手」參演電視劇《三叉戟》原型展現民間絕技
    滄州吳橋雜技大世界的「鬼手」王寶合,在劇中表演了中國古典傳統戲法「三仙歸洞」,讓全國觀眾感受精彩而傳神的民間技藝。到過吳橋雜技大世界的遊客對王寶合都不陌生。今年已經76歲的王寶合6歲開始練功學藝,從事表演已經60餘年。他最擅長的絕技是「三仙歸洞」和「縮骨功」。「三仙歸洞」表演的道具十分簡單:一根筷子、兩個碗和三個球。
  • 他被香港特首稱為鬼手奇人,苦練60餘載,能將自己縮成「書本厚」
    其實不然,曾經就有一位民間藝人,憑藉著縮骨神功聞名天下,可以說是縮骨神功的泰鬥級人物,他就是大師王寶合。「鬼手」高人王寶合提起這門功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門功夫只要一發功,就會將自己的骨骼變得異常窄小,甚至可以輕輕鬆鬆的通過狹小的山洞。
  • 吳橋雜技:千古絕技闖天下
    吳橋雜技:千古絕技闖天下本報記者 牛健存 魏志廣 攝影報導「鬼手」王寶合 劉寶恆 攝2、黃鎮廟會傳承500年雜技在漢代被稱為「百戲」,隋唐時叫「散樂」,唐宋以後為了區別於其它歌舞、雜劇,才稱為「雜技」。隋唐雜技是雜技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潮。當時文化繁榮,唐朝宮廷中設立了龐大的雜技組織和訓練機構——教坊。
  • 如今唯一會縮骨功的奇人,被稱為「鬼手」,功夫寧失傳也不教徒弟
    自幼受到家庭的影響,練習縮骨功 縮骨功可以幫助自己輕鬆逃脫各種束縛,例如繩索或者是狹小的空間,不過想要練習這門奇特的武術,就需要練功者運用內功將骨頭之間的間隙縮小,讓自己的身體變小,這種功夫從小就得學習,一般要學習20年左右的時間才算得上是小有所成,但是這也考驗了學習者的毅力與身體的柔韌性。
  • 練了60年「縮骨功」的王寶合,即使失傳也不教授他人,現狀如何?
    雖然有一部分已經失傳,但仍有一部分被人們記住,流傳了下來,比如下面這位縮骨功的傳人,王寶合。王寶合練武60多年,現在他寧願讓此功夫失傳,也不想再教給其他人。那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王寶合,出生於1944年,祖父就是鼎鼎大名的王玉林,在當時王玉林跟另外七個人一起被人們稱為「吳橋八怪」。
  • 年近70的「手藝大師」王保合,用3個球2個碗,贏得李嘉誠4億
    父親會的技藝比爺爺會的花樣多一點,尤其是一門深喉紉針術,這門難度係數很高的功夫,王保合也是苦練多年才練成,還跟著父親學會了三仙歸洞,最初跟著長輩們出去表演的的王保合就是給爺爺和父親打個下手,經過十幾年揣摩苦練,才能獨自出去表演。
  • 「鬼手」王保合練縮骨功:關節脫臼後從新排列,縮骨後能穿嬰兒服
    01被前香港特首董建華稱讚為「鬼手」其實,王保合的拿手絕活「三仙歸洞」表演的道具十分簡單,只需要一根筷子、兩個碗和三個球。這個絕技有多讓人摸不著頭腦呢?他既不用燈光道具的配合,也不需要誰來當「託兒」,哪怕是離得再近,看的再仔細,也看不出絲毫破綻!肉眼可能有疏忽,那機器呢?中央電視臺曾派用三臺高倍速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同時攝錄再慢放,即使是這樣精密的科技手段也未能破其玄機。
  • 奇人練功60年,被稱「鬼手王」,現狀卻窘迫
    1944年出生的王寶合就是這項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寶合會這項技藝並不是巧合之類的,而是家裡面世代都是縮骨術的傳人,他的爺爺王寶林就會這項技藝,還是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家裡面就靠這個為生,年年都在外奔波,基本把全中國跑遍了,最後這項技藝又傳給了王寶合的父親。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王寶合,已練功幾十年,如今現狀如何?
    一、雜技世家1944年,王寶合出生於吳橋縣楊家寺鄉。作為世代雜耍手藝世家,爺爺是「卸索大王」王玉林,父親王福壽繼承衣缽,精通縮骨術、水流星、三仙歸洞等。6歲時,王寶合開始深學苦練,尤其深喉紉針術、縮骨功、三仙歸洞,需要忍受極大苦痛才能練成,俗稱「狠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