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美食節目以滿足味蕾需求和社交分享為主要目的,在廚藝比拼的美食競賽之外,日韓綜藝早已搭載旅行探訪和生活體驗,開啟新一輪綜藝熱潮。無論是日綜《有吉君的誠實散步》,還是韓綜《街頭美食鬥士》,都聚焦於街頭美食,拓展了美食綜藝的題材。
相比之下的國內市場,出圈的美食節目屈指可數,且大多以紀錄片形態呈現,真正留在觀眾記憶裡的也只有「舌尖」系列和《人生一串》這樣享譽世界的紀錄片。而類似《食貧道》這樣的網絡自媒體的吃播欄目,大多也都是美食博主個人分享的短視頻,缺少專業團隊的聯合製作,國民認同度不高。
浙江衛視曾經推出一檔明星美食真人秀《十二道鋒味》,以謝霆鋒為主角,邀請明星朋友一起尋訪全球美食,「米其林」級的追求,讓料理僅存在於明星的體驗中,美食終究離大眾生活太遠,很難引起觀眾共鳴。
近日,第二季《街頭美食鬥士》回歸,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開始,白鍾元又開啟了全球美食探尋之旅。回顧過去的第一季,成都、香港、曼谷、東京、夏威夷、泰國、福岡和哈爾濱八個城市的美食仍然歷歷在目,這檔節目真正用街邊美食俘虜了觀眾。
《街頭美食鬥士》又譯為《街頭大胃王》,是tvN攜手韓國美食家白種元推出的旅行探訪式美食綜藝節目,每期一座城市,以記錄白種元尋找藏在世界各地的街頭美食為主要內容,解讀美食背後的異域風味和人文內涵。
看完新一季的首期節目,冷眼君不禁感慨,這檔節目連同城市中的美食,都是既「走胃」又「走心」。
街頭的貼近感
從節目的內容來看,元素極其簡單,沒有規則也沒有戲劇情節,整體形態更貼近於美食紀錄片。除了核心人物白鍾元外,就只剩下異國街頭的美食店。人和場景組成了敘事的核心要素,「什麼人吃」和「去哪兒吃」決定了這檔節目的製作方向。
首先從人說起。固定主持人白鍾元韓國美食綜藝的頂級人物之一,好幾檔節目如《白鍾元的小巷餐廳》、《家常菜白老師》、《高校供餐王》都廣受歡迎。憑藉美食綜藝被觀眾所熟知,還經營自己的餐飲企業,是韓國本土當之無愧的美食家。
除了通曉各地美食外,他還具備較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第一季《街頭美食鬥士》就能看出,與美食有關的語言交流都幾乎沒有障礙,不需要翻譯,也不依賴書面語言,僅憑口語化的簡單介紹,白鍾元就可以達到普及美食的目的。
所以,他也被稱為名副其實的美食點讀機。不僅能夠繪聲繪色的描述美食,同時還能追根溯源,解讀美食背後的人文內涵。第一季留下了「繞過景點」的美食之道,第二季在面對無法表述的土耳其奶油時,他用語言告訴觀眾這是比最高級的黃油還要好吃三到四倍的食物。
除了人物本身的能力外,白鍾元在《街頭美食鬥士》裡與其他節目中「嚴格的導師」形象有所反差。吃貨本色暴露無遺,遇到美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欣喜,滿身煙火氣卻絲毫不油膩,對美食的熱愛成為他最大的人格魅力。
除了人物之外,敘事場景也是重要元素之一。節目選擇走向街頭,在廚房之外尋找廣闊天地。穿梭在街頭巷尾,既可以走進街邊的美食店,也可以在集市上偶遇美食攤,感受最真實的煙火氣。
坐在馬路邊吃土耳其正宗烤肉,在集市的小道上站著品嘗紅蛤飯,只有真正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才能在節目中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美食不在裝修華麗的名店裡,而是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百姓生活中。
街頭美食建立起主持人與當地居民的聯繫,對話圍繞著美食自然發生,各地對美食的認同體現在對多元文化的包容之中。跟著白鍾元邊走邊逛就能發現更多美食,完全滿足了大眾旅行時的路線規劃需求,在生活氣息滿滿的節目裡,感受到美食綜藝的貼近性。
製作的藝術感
除去關鍵要素外,這一季節目在整體製作上都更加精細。不僅僅只是白鍾元的美食吃播,還在節目裡解析了美食製作過程和地域美食文化。不難發現,節目組在前期調研和後期製作都花費了不少功夫。
首期節目的伊斯坦堡之行,就涵蓋了土耳其烤肉、伊斯坎德烤肉、雞肉米飯、土耳其酸奶、土耳其麵包圈、土耳其奶油、番茄雞蛋料理、紅蛤飯、土耳其冰淇淋、土耳其卷餅等眾多美食。從主食到零食,從小吃到甜品,特色美食一應俱全。
雖然是一檔綜藝,但本質上還是紀實形態。沒有戲劇化的橋段,省略了尋找美食的過程,將前期的調研隱匿於幕後,同時還拎得清節目內容的重點。將美食自然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容易,但吃什麼、怎麼吃,美食之間如何連接,這都需要依賴敘事手段進行轉場。
從內容上看,交代背景、還原過程是必不可少的信息。節目在介紹土耳其奶油時,清晰的還原了食材的運輸、美食的製作過程。同時,白鍾元也對食物成分和製作難度做了詳細解說,通過人物的語言讓節目內容更加生動。
從畫面來看,每期一個城市,在七十多分鐘的體量內,需要大量素材的拍攝。隱藏攝影機,多角度取景,為轉場提供了大量素材。對比第一季,這一季的影像拍攝和製作上更注重美感,多角度藝術化的呈現,增添了美食內容的趣味性和敘事的邏輯性。
首期節目裡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是關於當地特色麵包的敘述。通過影像的倒放,突出視覺上的反差,同時與故事形成內在關聯。由麵包到小麥再到麵包,形成轉場,讓內容連貫。
此外,畫面還呈現出電影的質感,沿用第一季的撕紙動畫作為補充信息,視覺的可辨識度較高。配合不同的畫面,敘事節奏也張弛有度,節目裡的背景音樂為敘事增加亮點,增添了內容的豐富性。
看完第一期《街頭美食鬥士2》,冷眼君真的期待國內能早日製作出一檔接地氣的美食綜藝。只有回歸生活,才能真正滿足訴求,打動觀眾。最後,冷眼君想說,美食節目不僅需要紀錄片,還需要真實的生活場景和多彩的人文故事;不僅需要會做美食的人,還需要能帶我們探尋美食「會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