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美食鬥士》第二季回歸,街邊美食走胃也走心

2021-01-20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美食節目以滿足味蕾需求和社交分享為主要目的,在廚藝比拼的美食競賽之外,日韓綜藝早已搭載旅行探訪和生活體驗,開啟新一輪綜藝熱潮。無論是日綜《有吉君的誠實散步》,還是韓綜《街頭美食鬥士》,都聚焦於街頭美食,拓展了美食綜藝的題材。

相比之下的國內市場,出圈的美食節目屈指可數,且大多以紀錄片形態呈現,真正留在觀眾記憶裡的也只有「舌尖」系列和《人生一串》這樣享譽世界的紀錄片。而類似《食貧道》這樣的網絡自媒體的吃播欄目,大多也都是美食博主個人分享的短視頻,缺少專業團隊的聯合製作,國民認同度不高。

浙江衛視曾經推出一檔明星美食真人秀《十二道鋒味》,以謝霆鋒為主角,邀請明星朋友一起尋訪全球美食,「米其林」級的追求,讓料理僅存在於明星的體驗中,美食終究離大眾生活太遠,很難引起觀眾共鳴。

近日,第二季《街頭美食鬥士》回歸,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開始,白鍾元又開啟了全球美食探尋之旅。回顧過去的第一季,成都、香港、曼谷、東京、夏威夷、泰國、福岡和哈爾濱八個城市的美食仍然歷歷在目,這檔節目真正用街邊美食俘虜了觀眾。

《街頭美食鬥士》又譯為《街頭大胃王》,是tvN攜手韓國美食家白種元推出的旅行探訪式美食綜藝節目,每期一座城市,以記錄白種元尋找藏在世界各地的街頭美食為主要內容,解讀美食背後的異域風味和人文內涵。

看完新一季的首期節目,冷眼君不禁感慨,這檔節目連同城市中的美食,都是既「走胃」又「走心」。

街頭的貼近感

從節目的內容來看,元素極其簡單,沒有規則也沒有戲劇情節,整體形態更貼近於美食紀錄片。除了核心人物白鍾元外,就只剩下異國街頭的美食店。人和場景組成了敘事的核心要素,「什麼人吃」和「去哪兒吃」決定了這檔節目的製作方向。

首先從人說起。固定主持人白鍾元韓國美食綜藝的頂級人物之一,好幾檔節目如《白鍾元的小巷餐廳》、《家常菜白老師》、《高校供餐王》都廣受歡迎。憑藉美食綜藝被觀眾所熟知,還經營自己的餐飲企業,是韓國本土當之無愧的美食家。

除了通曉各地美食外,他還具備較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第一季《街頭美食鬥士》就能看出,與美食有關的語言交流都幾乎沒有障礙,不需要翻譯,也不依賴書面語言,僅憑口語化的簡單介紹,白鍾元就可以達到普及美食的目的。

所以,他也被稱為名副其實的美食點讀機。不僅能夠繪聲繪色的描述美食,同時還能追根溯源,解讀美食背後的人文內涵。第一季留下了「繞過景點」的美食之道,第二季在面對無法表述的土耳其奶油時,他用語言告訴觀眾這是比最高級的黃油還要好吃三到四倍的食物。

除了人物本身的能力外,白鍾元在《街頭美食鬥士》裡與其他節目中「嚴格的導師」形象有所反差。吃貨本色暴露無遺,遇到美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欣喜,滿身煙火氣卻絲毫不油膩,對美食的熱愛成為他最大的人格魅力。

除了人物之外,敘事場景也是重要元素之一。節目選擇走向街頭,在廚房之外尋找廣闊天地。穿梭在街頭巷尾,既可以走進街邊的美食店,也可以在集市上偶遇美食攤,感受最真實的煙火氣。

坐在馬路邊吃土耳其正宗烤肉,在集市的小道上站著品嘗紅蛤飯,只有真正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才能在節目中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美食不在裝修華麗的名店裡,而是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百姓生活中。

街頭美食建立起主持人與當地居民的聯繫,對話圍繞著美食自然發生,各地對美食的認同體現在對多元文化的包容之中。跟著白鍾元邊走邊逛就能發現更多美食,完全滿足了大眾旅行時的路線規劃需求,在生活氣息滿滿的節目裡,感受到美食綜藝的貼近性。

製作的藝術感

除去關鍵要素外,這一季節目在整體製作上都更加精細。不僅僅只是白鍾元的美食吃播,還在節目裡解析了美食製作過程和地域美食文化。不難發現,節目組在前期調研和後期製作都花費了不少功夫。

首期節目的伊斯坦堡之行,就涵蓋了土耳其烤肉、伊斯坎德烤肉、雞肉米飯、土耳其酸奶、土耳其麵包圈、土耳其奶油、番茄雞蛋料理、紅蛤飯、土耳其冰淇淋、土耳其卷餅等眾多美食。從主食到零食,從小吃到甜品,特色美食一應俱全。

雖然是一檔綜藝,但本質上還是紀實形態。沒有戲劇化的橋段,省略了尋找美食的過程,將前期的調研隱匿於幕後,同時還拎得清節目內容的重點。將美食自然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容易,但吃什麼、怎麼吃,美食之間如何連接,這都需要依賴敘事手段進行轉場。

從內容上看,交代背景、還原過程是必不可少的信息。節目在介紹土耳其奶油時,清晰的還原了食材的運輸、美食的製作過程。同時,白鍾元也對食物成分和製作難度做了詳細解說,通過人物的語言讓節目內容更加生動。

從畫面來看,每期一個城市,在七十多分鐘的體量內,需要大量素材的拍攝。隱藏攝影機,多角度取景,為轉場提供了大量素材。對比第一季,這一季的影像拍攝和製作上更注重美感,多角度藝術化的呈現,增添了美食內容的趣味性和敘事的邏輯性。

首期節目裡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是關於當地特色麵包的敘述。通過影像的倒放,突出視覺上的反差,同時與故事形成內在關聯。由麵包到小麥再到麵包,形成轉場,讓內容連貫。

此外,畫面還呈現出電影的質感,沿用第一季的撕紙動畫作為補充信息,視覺的可辨識度較高。配合不同的畫面,敘事節奏也張弛有度,節目裡的背景音樂為敘事增加亮點,增添了內容的豐富性。

看完第一期《街頭美食鬥士2》,冷眼君真的期待國內能早日製作出一檔接地氣的美食綜藝。只有回歸生活,才能真正滿足訴求,打動觀眾。最後,冷眼君想說,美食節目不僅需要紀錄片,還需要真實的生活場景和多彩的人文故事;不僅需要會做美食的人,還需要能帶我們探尋美食「會吃」的人。

相關焦點

  • 《街頭美食鬥士》:吃貨界的「最強王者」白鍾元的美食奧義
    他之前也是《姜食堂》的外聘餐飲指導,第一季中的「姜虎東炸豬排」、「蛋包飯」,第二季中的「四季炸蔬菜」、「粗湯麵」等等,均是出自他的指導。而《街頭美食鬥士》,則是由他作為主持人同時也只由他一人出演的一部美食綜藝,在豆瓣擁有超高的評分,甚至超越《舌尖上的中國》。以吃開頭,以吃結尾,白鍾元穿過大街小巷,穿過人潮車流,帶你領略美食奧義。
  • 街頭美食鬥士,吃貨的終極修煉寶典
    舌尖上的中國3但最近有個韓國大叔,就來中國拍起了「吃播」,接地氣的主持方式讓他收穫了一眾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5分這檔節目是由tvN推出的《Street Food Fighter》,即《街頭美食鬥士再加上tnN一貫高水準的製作模式,這檔節目大受歡迎也是意料之中,但令人意外的其實還是第一期和第二期,主人公白鍾元把地點定在成都和香港,把街頭美食拍的讓當地人都覺得很棒,這是非常難得的。說到白鍾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韓國美食綜藝界TOP級人物,簡直是號稱餐飲界的王健林,吃播界的劉在石。
  • 豆瓣美食綜藝排名第二,這個熱愛中國美食的韓國大叔堪稱吃播界的...
    「太會了」「太用心了」「旅遊局給宣傳費」「白老師來我們城市吧」…… 《街頭美食鬥士》是一檔最近收官的韓國綜藝,第一季豆瓣評分9.3,第二季9.5。這在美食綜藝和美食紀錄片的領域是很高的分數,壓制《舌尖上的中國》《孤獨的美食家》一頭,僅次於同為韓綜的《姜食堂》。
  •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街頭美食鬥士》海報今年四月,白老師再次與tvN攜手,推出了一檔記錄隱藏於世界各地街頭巷尾的民間美食的節目,《街頭美食鬥士》。《街頭美食鬥士》中,白老師就帶著這種勇於嘗試的精神,在曼谷的木船上,品嘗了蘸著鹽的青芒果;在香港的甜品店,品嘗了熱乎乎的布丁——薑汁撞奶;在成都的肥腸店,品嘗了單憑菜名根本猜不出是何物的冒節子……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嘗試之後,才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世上千滋百味,沒有親身嘗試過,又怎能知道是愛還是恨呢?心態有了,那麼到哪裡去尋找美食呢?
  • 他,銀川街頭美食帶貨王!
    《市井雄心》第六集 城市之光系列紀錄片《市井雄心》第二季,正在優酷視頻、騰訊視頻、Bilibili、寧夏衛視、銀川電視臺熱播,人物純享版第六集《街頭尋味》介紹了一位大家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 全球十大好吃到爆的街頭美食
    微信號:anyuexinxi 吃貨們的旅行必然少不了美食,邊走邊吃的旅途總是格外的幸福。要看每個旅行地的美食世界,最有代表性的當然就是街頭美食啦!在街邊買一份小吃,瞬間就能融入到當地的風土人情裡了,寒冷的冬日,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美食帶給我們的熱能量!
  • 十部頂級美食紀錄片
    待就餐時,點開美食節目,倍感食慾大增?香氣撲鼻的美食隔著屏幕就能流口水~快來看看吧!《老廣的味道》1~4季豆瓣評分:8.3《老廣的味道》以獨特視角深入廣東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體現特色全粵菜譜。
  • 朋友圈發美食的說說短句 37句曬美食圖配字
    做美食的意義不止是發朋友圈,但吃過的美食不發朋友圈也是很無趣的,美食照片有了,文字怎麼配呢?都說世間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遇見美食如果不拍幾張照發到朋友圈裡也太可惜了吧。今天婚博會小編就來分享37條最適合朋友圈曬美食的句子,食物走胃,句子走心,有趣的文字會讓你的朋友圈更有格調哦~適合朋友圈發美食的句子有個廚藝好的媽媽是種什麼體驗每天都是美食節祖國尚未統一
  • 宅家第13天,我看了20部美食劇
    I 一起用餐吧 I 播放渠道:優酷、韓劇TV這部13年首播,15年續播,18年回歸的韓劇,講述幾個住在同一棟單身公寓的人,他們一樣對「吃」情有獨鍾,美食讓他們從陌生到相識,走進彼此的生活。I 三時三餐 I 播放渠道:優酷《三時三餐》主題是回歸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活,節目將出演成員帶到農村各種荒涼的地方,讓他們自主製作一日三餐。
  • 實拍日本街頭美食,3200元人的巨型「蜘蛛蟹」這價格你覺得如何
    實拍日本街頭美食,3200元人民幣的巨型「蜘蛛蟹」這價格你覺得如何,放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到外面旅遊,小黃也不例外,畢竟平時工作壓力那麼大,難得假期到臨,肯定得找個好一點的國家旅遊,畢竟這國內找不到好玩的地方,而且國內的美食也沒有國外的好吃,小吃貨們,你們覺得呢。
  • 一場超有fun的「街頭美食派對」亮相重慶
    數輛街景巴士閃現星匯兩江,場景力十足、體驗感更強,呈現了一場超有fun的街頭美食派對!讓熱情火辣的重慶人民體驗了一把國外街頭的美食與美景。霓虹閃爍的燈飾、濃濃的氛圍布置,街景街景店車集合聲、光、電、舞臺特效,瞬間撩起夜晚的氣氛,令每個角落都洋溢著節日繽紛的光芒。
  • 位居蘭州美食排行榜第二,甘肅美食之一,釀皮
    我是小編」歪歪",今天又到了小編"歪歪「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昨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十大美食之一」蘭州美食排行榜第一的"牛肉麵「,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蘭州美食排行榜第二的"釀皮"首先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釀皮」的起源和發展。"
  • 《街頭美食鬥士》香港篇,近期必看吃貨紀錄片
    香港原來美食不只有色香味形,美食的聲音也可以被聽到。食物油滋滋流淌的聲音,仿佛聞到滿溢出屏幕的香氣。香港,作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高房價,高人口密度,竟也催生出不一樣的美食高度。傳統和現代融合,東方和西方融合,市井和廳堂融合……香港的美食給人感覺有萬千氣象,可以口味囂張,也能夠鬧中取靜。仿佛吃遍香港街頭,便嘗過人生的百般滋味,這大概是大都市致命的吸引力。即使過不了多樣的人生,也可以體會得到。認識香港,從一杯地道的凍鴛鴦開始。凍鴛鴦:奶茶與咖啡交融,冰塊在杯中沉浮跳躍。
  • 美食抗「疫」|沒錯,是心動的感覺!Scotts最硬核新品來襲
    自古以來,中國便以地大物博而著稱,見過了中國山川河流的壯闊,必然會忘不掉來自五湖四海的美食。說到美食,成都美食近幾年愈發得到大眾和網友的喜愛,大雅之堂的珍饈美饌和犄角旮旯的絕色美味數不勝數,可以說,在成都,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吃不到的,就連外國人在這裡也能吃到家鄉味。
  • 六安:街頭又聞美食香,年輕人用腳寫書法,老人賣充氣玩具謀生
    街頭美食飄香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安徽六安街頭又熱鬧起來。圖為市民在路邊攤等候品嘗特色美食——油炸臭乾子和麵筋。小吃街而在市中心九墩塘畔的美食一條街,燒烤、串串、涼皮、旺蛋、水煎包等美食飄香,是逛街的年輕人們的最愛。
  • 好吃丨隱藏在便利店的街頭美食之烤麵筋、烤紅薯和烤冷麵
    寒冬一到,京蜜和身邊的小夥伴兒們就饞了起來,夏天的「小鳥胃」此時就像是個「無底洞」,總是惦記著攢上幾個飯局,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涮火鍋、烤五花、吃串串、消滅大盤雞。然而,大餐只能享受一時,怎能時常用來安撫嘴巴的寂寞?
  • 《風味人間》第二季4月26日起開播 揚州美食再入鏡
    千層油糕翡翠燒賣21日晚,騰訊視頻官方微博發布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劇透」出現揚州千層油糕、翡翠燒賣。隨後,記者從揚州餐飲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播出的預告片透露出揚州美食再次入鏡《風味人間》第二季。時隔一年半,由陳曉卿、李勇擔綱總導演,朱樂賢、張平擔任製片人的《風味人間》第二季,原班人馬再度回歸。配音還是會讓你聽餓的李立宏,音樂還是熟悉的阿鯤,海報也還是擅長從食物中汲取靈感的黃海。
  • 街邊美食碗仔粿撐起幾代人記憶 帶您暢遊"舌尖上的老街"
    -做好碗仔粿不僅是做好傳統美食,更是傳承飲食文化。在翔安馬巷老街內,街邊美食碗仔粿撐起了幾代人的共同回憶。在馬巷,池王爺廟門口、五甲尾路口以及馬巷車站和馬巷鎮政府附近,碗仔粿攤位隨處可見,攤主幾十年如一日,用心做好這道馬巷人最愛的美食。  最綿長的鄉愁是家鄉美食,回故鄉最短的路是從嘴到胃。對馬巷人來說,不管離家鄉多遠,家鄉的味道都難以忘懷。《走街串巷話馬巷》之美食系列報導今起推出,記者帶您暢遊「舌尖上的老街」。
  • 《風味人間》第二季「甜蜜」上線,陳曉卿:每一餐都來之不易
    由騰訊視頻出品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於4月26日正式開播。除了浙江衛視同步上星播出外,騰訊視頻還特別開放了全球播出模式。首期節目以「甜蜜縹緲錄」為主題,圍繞一個「甜」字,呈現其在不同美食和不同菜系中的妙用。《風味人間》是由陳曉卿打造的美食紀錄片系列,第一季於2018年上線播出,豆瓣評分至今保持9.1分的高分。
  • 海南美食購物嘉年華「尋味海南第二季」等活動今日開機
    海南美食購物嘉年華「尋味海南第二季」開機。吳業強攝  中新網海南新聞11月8日電(吳業強) 海南美食購物嘉年華「尋味海南第二季」、「Hi 海南」系列叢書《海南環線食遇記》和海南生活服務網VR全景拍攝活動8日在海口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