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13日,第六屆區域法治文化發展論壇暨「區域法治文化與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高峰論壇在揚州舉行。 本網記者王廣祿/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近日,第六屆區域法治文化發展論壇暨區域法治文化與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高峰論壇在揚州舉行。
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亞平,揚州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揚州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許林燦,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特聘教授葛洪義,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劉作翔,中國法學會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高其才,《中國法學》總編室主任李遊,南京師範大學江蘇法治發展研究院院長龔廷泰,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蔡道通,江蘇省法學會法理學與憲法學研究會會長、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春福,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文化發展研究平臺主任、揚州大學法學院院長蔡寶剛出席。
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安徽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蘇州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全國7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以及來自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實踐部門的專家及研究生代表共120餘人參加。
陳亞平、許林燦、夏錦文在開幕式上致辭。
陳亞平介紹了揚州大學特別是揚州大學法學院、法學學科與專業近年來的建設發展情況並提出,區域法治文化建設是推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區域法治建設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有效實施的根本保障。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本次論壇圍繞「區域法治文化與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旨在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貢獻法學理論和實務界的智慧。
許林燦表示,多年來揚州致力於法治文化名城建設,注重對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培育,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探索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融合發展的路徑和途徑,成效明顯。在社會治理方面,揚州成立了專門的指揮中心,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管理體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此次論壇緊扣時代主題,從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關鍵環節,研究分析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之間的互動關係,在融入實踐、總結經驗中完善制度,在解決問題中探索規律,為法治社會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夏錦文介紹了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建立發展的情況並表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方面,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包括通過法治文化建設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文化具有區域性。區域法治文化是一定區域的人們共同具有的法治文化形態,是影響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加強區域法治文化對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保障功能研究,是法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法學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將區域法治文化與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聯繫起來進行研究,意義重大。如何在區域發展戰略中推進區域法治文化建設,同時發揮區域法治文化對區域社會治理的引領、促進、保障作用,需要學界和實務界協同加強研究。
在論壇主題報告階段,劉作翔、葛洪義、高其才、龔廷泰、楊春福等多位專家學者先後作學術報告,研討內容涉及社會規範與區域治理、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村規民約與固有習慣法、法治文化資源與區域法治發展、法治文化視野下的市域治理、俄羅斯法治模式與法治文化、立法的道德界限等。
劉作翔重點闡述了對法治化的理解。他認為,法治化包括法律化,但不只是法律化。應將法治原理、原則和精神貫徹到社會的各方面,重視發揮更接地氣的社會規範在區域治理中的作用,體現對法治化的多元理解。同時,法律規範體系、黨內法規、國家政策也在治理領域發揮著各自的作用,體現出社會治理是綜合的。
葛洪義重點闡述了法治、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的關係,認為社會治理與法治緊密相連,法治在某種程度上是文化問題。他認為,社會治理需要多主體參與,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
高其才提出,現代社會中大量存在通過村規民約傳承固有習慣法的現象,因此須重視歷史傳統的當代傳承、固有規範的現實效應等問題,這是法治文化研究應當關注的內容。
龔廷泰以「區域法治發展的法治文化淵源」為題談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文化的思想基礎與理論源頭。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持科學態度,充分借鑑古今中外優秀的法律文化成果。法治建設的主體包括責任主體、職能部門主體、專業化主體等。法治建設的「關鍵少數」主要是領導幹部、「關鍵時期」主要是青少年時期、「關鍵群體」主要是企業家。
楊春福表示,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在主體理念、手段、實踐結果等方面有顯著不同。現代化涵蓋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等豐富內容,最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
在專題交流階段,數十位專家學者圍繞區域法治文化發展基礎理論研究、區域法治文化發展基層實踐探索兩個專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討論。會議還設立了區域法治文化發展研究生創新論壇,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研究生代表,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及揚州大學法學院部分研究生代表圍繞大會主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此次論壇由江蘇高校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揚州大學法學院、揚州市法學會承辦,揚州市法治文化研究會、揚州大學中國法律文化與法治發展研究中心、江蘇鈜雲辰旭律師事務所協辦。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100餘篇,在嚴格篩選的基礎上彙編了86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據了解,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以建立健全協同創新體制機制為目標,堅持學科發展、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智庫建設「四位一體」建設思路,為推進法治中國和法治江蘇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自2018年9月開始,中心利用智庫優勢,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聯合南京師範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和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五家單位,共同培養區域法治發展方向碩士研究生。此次會議的區域法治文化發展研究生創新論壇上,中心聯合培養的8名碩士研究生作了專題發言。
12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展開研討和交流,圖為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王廣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