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四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聚焦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全力打造具有團場特色的精細化網格管理、人文化法治建設、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
精細化網格管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五長聯合」建機制。該團把轄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按照「網格長+片區長+樓棟長+單元長(聯戶長)」工作模式,即網格長由連隊(社區)書記擔任,片區長由連隊「兩委」或社區主任擔任,樓棟長由熱心公益的黨員或群眾擔任,單元長和聯戶長由本單元推薦出大家公認的群眾擔任,實現網格服務全覆蓋,形成每日排查走訪、每周研判調處、每月社情民意分析、每季召開治理聯席會議的工作新機制。
「黨員牽頭」辦民事。根據黨員分布情況,各黨支部把黨小組建在小網格上,建立「連隊(社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三級網格體系,每個中心戶就近聯繫5~10名黨員,黨員中心戶亮明黨員身份,明確黨員職責,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遞給群眾,隨時為群眾提供服務、解決難題。
「格網結合」便服務。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工作微信群,形成「片區長群—單元長(聯戶長)群—居民群」的格網結合模式,一級服務一級,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處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優化了便民服務,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多元化糾紛化解匯聚社會治理強大合力
「群防群治」化小事。該團不斷修訂完善連規民約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設置「心願牆」弘揚互幫互助美德,建立志願服務隊伍發揮熱心群眾力量,加強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讓群眾參與到連隊(社區)事務管理中來,鄰裡間矛盾糾紛顯著下降,民風顯著改善,居民歸屬感顯著增強。
「一連(社)一警」解中事。該團建立民警進連隊(社區)制度,由團黨委任命民警到連隊(社區)任副書記職務,參與連隊(社區)工作,做好營區治安防控、流動人口排查、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切實築牢基層治安的第一道防線。
「幹部下沉」了難事。建立信訪工作「五步法」,完善領導幹部值班接訪制度,壓實掛鈎單位第一書記責任,對連隊(社區)無法調處化解的矛盾糾紛,相關部門及領導第一時間下單位了解情況,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必要時啟動信訪聯席會議機制,對問題進行會商分析研判,並根據各自職責認領任務,相互協作、分頭履職,信訪難點問題化解能力顯著提升。
人文化法治建設夯實連隊社區平安根基
「法治陣地」強基礎。成立「法官工作室」,打造連隊(社區)農家書屋,開辦「小常說事、小蘭說法」微視頻欄目,開設道德大講堂。既豐富和完善連隊(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又為依法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法治宣傳」隨處見。在農家書屋投放各類通俗易懂的法治書籍,引導群眾主動學法;發布普法微視頻30部,用親切的話語講解身邊法治故事;組織開展「平安家庭」「平安連隊」等各類評選活動,促進法治連隊(社區)建設,積極營造法治氛圍。
「法治服務」有保障。落實「一連(社)一法律顧問」制度和「金牌調解員」制度,引導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該團現有社會調解力量95人,接受群眾法律諮詢服務189次,參與調處矛盾糾紛61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是項長期的政府工程和民生工程,我們會不斷探索工作開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推動全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邁上新臺階。」該團黨委政法委書記張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