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彩禮23萬元,加上定茶錢、宴席錢,算下來30多萬元,甚至出現四五十萬元高價婚姻;一樁喪事辦下來,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曾幾何時,在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青海省海東市循化縣,各族群眾在婚喪嫁娶等方面攀比之風盛行,幾乎到了結不起婚、送不起亡人的地步。
改革是被逼出來的。2017年循化縣雖然成為全國第一個區域性整體脫貧摘帽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群眾富裕起來卻感受不到幸福。為此,2018年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推進移風易俗改革。
在全縣統一部署下,各部門制定專項方案,各鄉鎮制定實施方案,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幾個月下來,舊風舊俗被逐漸改變。
「移風易俗推動了精神扶貧,群眾負擔大大減輕。有了黨委政府撐腰,對於這些人情消費,群眾既有面子也有裡子。」對比今夕,白莊鎮鎮長馬承良感慨萬千。
移風易俗是海東市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典型經驗。「作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今年海東實全面啟動試點工作,實施『十大工程』,力爭在三年時間內完善社會治理機制,優化社會治理布局,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海東。」海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伯林說。
強化頂層設計
2019年與2015年相比,來信來訪數量下降37.6%,省市交辦信訪件總量下降46.1%,集體訪次數下降91%,人數下降91%……在化隆回族自治縣聯合接訪中心,一組組數據「訴說」著該縣信訪工作從全省倒數到逐步進入前列的蝶變故事。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信訪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推進信訪制度改革,不斷夯實信訪基層基礎,強化源頭治理,建立健全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對重大疑難糾紛實行聯合化解,嚴格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力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化隆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磊說。
化隆縣聯合接訪中心是該縣信訪工作的「重頭戲」。化隆縣信訪局局長馬小坤說,中心設置了分類登記室、聯合接訪大廳、綜合信訪接待室(視頻會議室)、5個聯合接訪室、領導接訪室等功能室,聯合接訪室設置了20個服務崗位,農牧、市場監管、司法等單位派員入駐,實現了一站式服務。
為推進試點工作,海東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平安海東建設領導小組,建立「1+10+X」組織領導體系,即市委平安海東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10個專項組,各專項組根據各自職責任務設若干工作組。海東市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市域治理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工作。市縣兩級召開平安建設暨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動員部署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各自工作任務,壓實了工作責任。
據了解,海東市制定了全市創建試點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確定黨建引領工程、法治保障工程、風險防控工程、治安防控工程、文明提升工程、平安創建工程、自治強基工程、智能治理工程、便民服務工程、特色培育工程等「十大工程」,並對標全國、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將工作任務細化為59項評價內容和175項評價標準,明確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形成可量化、可操作、可考評的指標體系。
推進五治融合
從破壞環境的砂石場到遠近聞名的卓扎灘原生態旅遊景區,很難想像這片秀麗景區以前的樣子。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卓扎灘村,威遠鎮黨委副書記陳永清告訴記者:「黨建引領讓這個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村民生活富裕了,環境也更美了,真正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幾年來,卓扎灘村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在黨支部帶動下,高標準建設綜治中心,加強治安巡邏防控,實現監控全覆蓋,加大糾紛排查化解,加大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
黨建引領是海東推進試點工作的首要工程,通過推動黨建引領「一網統籌」工作機制,實施「黨建點亮」工程模式,開展「網格呼叫、黨員報到」,為基層治理工作注入不竭動力。
樂都區壽樂鎮壽樂社區管轄兩個破產企業住宅小區,雖然治理上難度不小,但社區以黨建為引領,設立八個黨小組,全面推行「百步」工作法,實現組織百步內建立、服務百步內到位、活動百步內參與,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使社區更加和諧、居民更加幸福。
在推進試點工作中,海東市以五治融合為牽引,突出政治引領、自治夯基、法治保障、德治先導、智治支撐,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堅持立法先行,制定出臺《綠色宜居城市建設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和《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特別是制定出臺了《海東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初步形成了移風易俗改革的「海東樣本」;德治上,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精心打造「一清兩紅三引領」宣傳陣地,身邊人講身邊事;自治上,在農村推廣「民情溝通日」「群眾說事點」等協商議事模式,在社區通過徵集「微心願」,引導群眾互幫互助;智治上,爭取資金2000餘萬元,實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智慧政法一體化平臺建設項目。
「以前村裡小偷小摸時有發生,到了節日喝酒鬧事是經常的事,現在通過加強日常巡邏等措施,大大減少了。」民和縣古鄯鎮山莊村村警毛永德說。
「我們已經完成了縣鄉兩級綜治業務信息系統、綜治視聯網系統、公共安全視頻共享子系統的建設及應用,推動了平安建設提檔升級。」民和縣委政法委辦公室主任冶廷玉說。
創新自選動作
教育系統通過心理健康課、心理社團、心理劇表演等活動,對中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20餘次;區委中心組邀請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林穎教授,為全區各單位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開展了專題培訓和心理健康輔導講座……
為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平安區實行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區政府副區長任組長,區委政法委、區衛生健康局牽頭的雙組長和雙牽頭制,由區委、區政府印發實施方案,明確試點工作目標,強化工作措施。目前,基層心理服務平臺基本建立,教育系統心理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醫療機構心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海東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朱智泰告訴記者,結合自身實際,海東創新自選動作,初步確定了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推進鄉村治理體系示範村鎮創建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鞏固提升工程3個特色重點任務。
據了解,2015年海東市實施了為期三年的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工作,2019年該市被確定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將力爭為全省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示範村鎮創建上,通過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帶動全市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碾伯鎮是樂都區中心鎮,轄42個行政村、8個社區,人口超過10萬人。近年來,該鎮將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治理擺到重要位置,創新黨建工作制度,提升基層幹部綜合素質,實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形成「三四五」社區工作法服務群眾,加強矛盾預防化解,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治理新路子。
「一年來,海東市社會治理基層基礎不斷夯實,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信訪秩序持續向好,網絡環境不斷淨化,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劉伯林說。
青海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抽樣調查顯示,海東市群眾平安建設滿意度為89.99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滿意度為95.89分,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來源:法治日報 韓萍、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