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勝,在家嗎?」7月21日下午,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檢察院駐該區向陽湖鎮鐵鋪村第一書記吳志宏大老遠喊道。
「在家,在家,吳書記您又來了!」正在老屋前平整新屋地基的張茂勝連忙放下手中的活,望著迎面走近的吳志宏憨厚地笑著。
今年40歲的張茂勝是鐵鋪村10組村民,父親因車禍致殘,母親體弱多病,妻子離家出走。鹹安區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村後,把張茂勝家列為重點幫扶對象。
2017年3月起,鹹安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吳志宏先後接任鐵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他帶著扶貧隊員李繼紅與張茂勝結對幫扶,幫張茂勝家建起了2.75畝蔬菜大棚,8畝露天蔬菜地。看到張茂勝一家住在破舊的平房裡,他們又張羅著為張茂勝籌建新樓房。如今新房地基已經平整好,建房用的鋼筋水泥等建材也都聯繫好,就等著7月底開工建房。
鐵鋪村由原來的向陽湖鎮鐵鋪和熊家灣兩村合併而成,全村13個村民小組,673戶2356口人,全村版圖面積6.9平方公裡。2016年鹹安區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時,該村有貧困戶72戶218人,其中低保戶44戶74人。
鐵鋪村緊鄰鹹安區鳳凰工業園區,107國道、武廣高鐵、通江大道穿村而過,村民卻守著「富礦」過窮日子,癥結何在?在爭取鎮黨委鎮政府支持後,鹹安區檢察院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幹部交心談心,「把脈問診」;開展「村灣夜話」,走訪老黨員和村民,聽取大家對脫貧致富的意見和建議。
收集到第一手材料後,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共商脫貧致富「路徑」:1組至8組依託緊鄰鹹安區鳳凰工業園區的優勢,組織村民就近進廠務工以及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增加村民收入;9組至13組利用地處鹹安區城郊的便利,以種植蔬菜為主,大面積推廣種植大棚蔬菜,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鐵鋪村7組和12組共有400餘人,連接兩個組的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苦不堪言。2019年春節過後,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一起同區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管理所對接,爭取立項資金20萬元。修路期間,扶貧工作隊每天到現場督促施工進度,把關質量。一個月後,1.2公裡的水泥路修通了。
「要不是扶貧工作隊幫忙聯繫,我現在還待在家裡呢。」鐵鋪村1組村民周瑩已在離家不遠的鹹安區鳳凰工業園匯欣電子公司上班4個月了,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讓她既照顧到了家庭和孩子,還增加了經濟收入。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鹹安區鳳凰工業園區企業開始復工復產,為了讓村民儘快進廠就業,扶貧工作隊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地跑,推薦了300多名村民到工業園企業和省外就業,其中安排63名貧困戶進廠上班。
「目前鐵鋪村種植蔬菜1023畝,其中大棚蔬菜200餘畝,村民蔬菜銷往億豐農貿批發市場的渠道已經打通,村民通過種植蔬菜每年人均增收6000餘元,已有17戶貧困戶依靠種植蔬菜脫貧。」在扶貧工作隊的工作日記裡,記載著鐵鋪村的脫貧點滴。
7月24日,吳志宏(左一)帶領扶貧隊員查看鐵鋪村蔬菜基地。
7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昔日的泥沙路變成了平整通達的水泥路;狹小簡易的磚瓦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曾經撂荒的土地變成了綠意盎然的蔬菜大棚;村民們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籃球場、文化舞臺、標準化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說起這幾年村裡發生的變化,鐵鋪村黨總支書記徐厚輝感慨地說,每家每戶都有了致富路子,這些與鹹安區檢察院扶貧工作隊的駐點幫扶分不開。
「下一步,我們將與綠投集團合作建設一個20畝的苗木花卉市場,利用村原桔園廠打造一個四季觀光採摘園,帶動二、三產業發展,讓更多的村民就業,增加收入。」徐厚輝說。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劉怡廷 張富強 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