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南戰役,馬勵武:我快速縱隊何等威風!結果:送粟裕一個美械師

2021-01-08 圖解戰爭史

國民黨在1946年9月攻佔兩淮後,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在華東戰場調集了二十五個整編師六十八個旅的兵力對華中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展開了全面進攻。面對國民黨軍的重兵進犯,中央指示集中兵力在運動戰中殲敵,必要時可放棄一些重要城市。

宿北戰役結束後的局勢

所以我軍採取積極防禦,誘敵深入的策略,華中野戰軍在蘇中一帶連續打了漣水保衛戰,東臺保衛戰,但未能殲滅突進敵軍。所以中央指示山野、華野轉戰魯南,在魯南打開突破口。但在走之前一定要打擊蘇北地區的敵軍囂張氣焰。原計劃是圍殲張靈甫的74師,但74師過于謹慎,放棄了這個計劃。最後在宿遷以北全殲戴之奇整編69師,取得宿北大捷。

果斷決策,決定魯南殲敵

12月23日,據宿北戰役剛剛結束4天,陳毅、粟裕就命令葉飛第1縱隊、何以祥第8師、陶勇第1師秘密兼程北上,準備在魯南打一場殲滅戰。

當時魯南與蘇北的具體局勢如下:我方魯南地區留守有山野的第9師、第10師、濱海警備旅和魯南軍區特務團、第4師一個團。再加上北上的葉飛第1縱隊、何以祥第8師、陶勇第1師,主力作戰部隊達到27個團。國民黨軍在魯南有整編51師、整編26師、33軍、整編59師累計八個旅和一個快速縱隊的兵力。

主力轉戰魯南

蘇北由譚震林指揮另第2縱隊、第6師、第7師、第9縱隊及第皮定鈞旅留守在沭陽一帶,阻擊北上的張靈甫整編74師、第7軍以及整編28師等部隊。

更換目標,打的就是精銳

我軍集結到魯南後,下一步就是決定先從哪一路敵軍打開突破口。一般情況下解放軍的策略都是先打弱敵,粟裕陳毅、粟裕最開始想先打在邳縣一帶的馮治安整編第59師。打馮治安部的好處是,一、馮治安的59師裝備差,戰鬥力低。二、59師位於魯南敵軍側翼,更加有利於我軍穿插。

但陳毅把圍殲整編59師的計劃上報中央後,中央在回復電報中所指示,若先打馮治安部,則恐一時不能解決魯南問題。整編第26師是中央軍嫡系,是國民黨軍在魯南的主力作戰部隊,該師被殲,則能扭轉全局。而且整編26師距離周圍的國民黨51師、59師、33軍都有三十多公裡,位置突出,26師各旅也較為分散。再加上周圍的部隊都不是嫡系,馬勵武被圍時,定不會拼力相助,特別是59師師長馮治安還與馬勵武有矛盾。

魯南局勢

陳毅、粟裕認真分析了魯南局勢,最終改變計劃,就先把位置最突出、最為囂張的馬勵武整編26師與第一快速縱隊給吃掉。

戰前部署,右縱隊為盾,左縱隊為矛

首先我們來看馬勵武整編26師的位置,整編26師先頭部隊第169旅駐紮卞莊地區,第44旅放在整個部隊的後方,位於太子堂地區,師部以及第1快速縱隊位於這兩個旅的中間地區(這個快速縱隊應該算個機械化合成旅,由一個步兵旅、一個加強榴彈炮團、一個運輸汽車團、一個戰車營、一個偵察搜索營、一個工兵營構成)

陳毅與粟裕分析得出,馬勵武這樣布局很明顯,他的第一快速縱隊火力強、機動性高,如果我軍穿插圍殲前後169旅或44旅,第一縱隊就可以快速機動救援。雖然國民黨軍可以快速機動,但是我軍能夠集中的主攻兵力有27個團,是整編26師與第一快速縱隊的4倍。粟裕覺得有把握全殲這股敵軍。

我軍的進攻計劃

陳毅、粟裕決定將參戰部隊編成左右兩個縱隊。右縱隊以第8、9、10師以及第4師10團、濱海警備旅及魯南軍區特務團組成,王建安指揮,其任務是攻佔整編26師左翼的重要據點一遍切斷敵軍退往嶧縣、棗莊的退路,然後穿插圍殲最後面的敵軍44旅。同時還要負責阻擊棗莊整編51師的救援。總結一下就是右縱隊負責兜底。

而戰鬥力較強的左縱隊陶勇1師和葉飛第1縱隊擔負直接迎頭圍殲敵軍在卞莊的169旅與26師師部,主攻任務交給葉飛1縱,陶勇1師負責助攻與打援,阻止南面33軍的救援。所以左縱隊就像利劍,直插心臟。

戰鬥

1月2日晚間,粟裕下達全線進攻的命令,此時的馬勵武還渾然不知此前我軍秘密北上的行動,他在元旦當天高高興興的回到嶧縣過節去了,這對我軍來說又是一個好消息。大戰在即,敵軍無帥,整編26師就沒有人來統一指揮。

趁著夜色,右縱隊以排山倒海之勢迅速搶佔了敵軍側後的各個戰略要點,切斷了敵軍退路,同時對太子堂的44旅進行圍殲,44旅倉促應戰、毫無準備又沒有統一指揮,沒多久就出現潰敗,44旅選擇向四周突圍,但只要一個成建制的營逃脫,其餘基本被殲滅或者被俘虜。

圍殲整編26師主力

在右縱隊進攻的同時,左縱隊葉飛1縱隊與陶勇第1師部也同時直插敵軍前鋒169旅,當夜葉飛1縱就包圍169旅一個團,同時陶勇第1師一部穿插至洪山、橫山、蘭陵地區,切斷33軍與整編26師的聯繫,當然這個33軍也沒打算救援整編26師,只是象徵性的派了少量部隊進攻襲擾。

戰鬥到1月3日晚,我軍已殲滅整編第二十六師師部及其44、169旅大部。26師殘部與第1快速縱隊被我軍左右兩路部隊緊緊的包圍子陳家橋一帶。不過這股敵軍還是非常頑強,利用坦克固守。

國軍坦克

戰鬥持續到了4日早晨。敵軍的飛機開始頻頻出現,不過這次不是為了投炸彈,而是為了投物資。想讓被圍困住的國民黨孤軍別灰心,所以派飛機空投物資來穩定軍心。當時我軍利用繳獲的敵軍報話機與飛機聯繫上了,告訴他物資的投放位置,所以一部分物資直接丟到我軍陣地上了。

快速縱隊直接變成運輸大隊

到1月4日上午10時左右,被圍困的26師殘部與第一快速縱隊開始利用坦克,汽車準備突圍。雖然我軍沒有反坦克武器,但是當時連續幾天都是陰雨天氣,道路泥濘。再加上我軍在主要卡口都挖了反坦克壕溝,慌亂突圍的敵軍坦克掉了不少進溝裡,動彈不得,只有7輛坦克逃了回去。

俘獲的坦克

整編26師師長馬勵武后來在被俘時說:「當本師配屬快速縱隊東進時,可謂聲勢浩大,未料四日一戰,即四面楚歌

慌不擇路的敵軍從突圍變成了潰散,大批人員被俘虜,當然我們此戰可撈了不少好寶貝。在魯南戰役第一階段,我軍全殲國民黨軍美械裝備的整編第26師以及第1快速縱隊,獲得了一大批美式武器,包括那個快速縱隊坦克營的24輛坦克,以及26師炮兵部隊與快速縱隊榴彈炮團的各類火炮兩百餘門,各類汽車四百多輛。這一仗可讓我軍賺大了,直接給我們送了一個機械化美械師的裝備。所以這一仗我軍戲稱整編26師與第一快速縱隊是給我們送裝備的運輸大隊。

陳毅、張雲逸、張鼎丞等人在魯南戰役繳獲的坦克前

魯南戰役第一階段殲滅整編26師以及第一快速縱隊後,又發動第二階段攻勢成功圍殲棗莊整編51師。

結語:

魯南戰役一舉扭轉了我軍在整個山東的局勢,特別是把敵軍在魯南的精銳整編26師及第一快速縱隊殲滅後,一舉奪取了戰場的主動權。為後來我華野的萊蕪戰役殲滅李仙洲集團軍積累了經驗。

相關焦點

  • 魯南戰役——粟裕反常規用兵,先打強敵,後打弱敵
    華野想在兩淮或蘇北與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決戰,而山野則要回師魯南,當時的魯南的形勢也非常緊張:魯南馬勵武的整編二十六師和第一快速縱隊一路往前推進,距離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僅有30公裡的路程了。官司打到了中央軍委,毛澤東指示陳、粟:「魯南戰役關係全局,此戰勝利即使蘇北各城全失亦有辦法恢復。
  • 魯南之戰:清一色美式裝備的快速第一縱隊,為何四天就被團滅?
    此時國民黨軍隊兵分兩路,一路是在南線宿遷的74師,繼續與華野北上部隊對峙,一路是馬勵武率領的26師外加機械化部隊快速第一縱隊,準備攻打臨沂。由於宿北戰役剛剛結束,國民黨方面還不敢盲目出擊,因此都在原地休整。
  • 從抗戰到解放戰爭,慣於奇襲,敢於決戰,粟裕十大經典戰役
    戰役過程:1943年,粟裕利用到軍部開會等時機,沿途對日偽軍據點進行偵查。1944年,我軍作戰選擇了涇口和車橋兩個據點,最終確定深入敵佔區,先打工事堅固又有日軍駐守的車橋。戰前對部隊進行編組,共編為三個縱隊、一個總預備隊。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示形於南,擊敵於北」,為了迷惑敵軍,粟裕在魯南大擺迷魂陣
    1947年春天,根據中央指示,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整編為華東野戰軍,形成了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陳士榘為參謀長的指揮班子,華東野戰軍下轄10個縱隊一個特種兵總隊(不含兩個內線作戰的縱隊),作戰人員約有27.5萬人;其作戰能力經過幾次重大戰役尤其是魯南戰役磨合後大幅提升;整編後的華東野戰軍指揮系統更加靈活,編制更加精煉,武器裝備大幅改善
  • 萊蕪戰役,華野三天俘虜4.8萬人,六縱一個整師換裝美械武器
    1947年魯南戰役,陳毅,粟裕率領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連續作戰19天,殲滅國民黨軍5.3萬人,其中俘虜3.6萬人,包括兩位中將師長也被俘。另外,在此次戰役中,繳獲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其中有坦克二十四輛,榴彈炮、野炮、山炮及其他火炮二百一十七門,汽車四百七十四輛,在這些武器裝備的基礎上,華野組建了第一支特種兵部隊,陳銳霆擔任司令員。 魯南戰役結束後,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為華東野戰軍,下轄11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陳毅擔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具體軍事指揮由粟裕負責。
  • 薛嶽四路大軍圍剿華中,陳毅提出五套作戰方案,中央軍委:等粟裕
    國民黨四路大軍進攻態勢圖1946年12月初,蔣介石為召開「偽國大」,制定了一個快速結束蘇北戰事的計劃,在徐州綏靖公署薛嶽的指揮下,集中12個整編師28個旅向華東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今新沂)、沭陽進攻;第四路,整編26師、第1快速縱隊等共計9個旅,由嶧縣(今棗莊嶧城區)、臺兒莊等地向臨沂進攻;敵情嚴重,身在魯南的陳毅一直關注東華全局,從12月3日到7日,陳毅接連提出5種作戰方案,其一,我軍部署不變,待敵來到後分別於漣水、鹽城、沭陽、魯南迎擊;其二,華中野戰軍擔任殲擊鹽城、漣水之敵,山東野戰軍負責殲擊魯南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抗戰期間,粟裕歷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1947年1月,粟裕率華野先後發起宿北、魯南、萊蕪、泰蒙、孟良崮等戰役等,先後殲滅包括有著國民黨「王牌軍」之稱的整編第74師在內的7個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從此,解放軍由戰略防守轉入戰略進攻。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將「東野南下北寧線作戰,陳毅粟裕組建渡江集團到蔣的敵佔區,迫使蔣在中原的集團回收,減輕解放區的壓力」作為1948年的戰略目標。
  • 整編74師被華野全殲後,粟裕率四個縱隊打國軍這個師,卻損失慘重
    1943石牌保衛戰,18軍副軍長兼11師師長胡璉又率領11師在石牌成功擊退日軍,保衛了陪都重慶的安全。 抗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對全國軍隊進行整編,18軍被整編為11師,師長胡璉。整編11師和整編74師一樣,都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11師師長胡璉和74師師長都畢業於黃埔四期,也都是陝西人,但是胡璉比張靈甫更加狡猾,為人也更加謹慎。
  • 孟良崮戰役,戰鬥力彪悍的華野一縱,一個縱隊硬抗國軍三大主力
    1947年5月,國民黨軍集中45萬大軍對我山東戰場發動重點進攻,整編74師又是衝鋒在前,如入無人之境,華野很多將領都吃過這支部隊的虧,都想殲滅這支部隊,一雪前恥。最後,粟裕終於下定決心殲滅這支部隊,張靈甫不但不趕緊後撤,反而把重武器扔在了垛莊,帶著部隊上了孟良崮,想來個中心開花,以整編74師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來攻。
  • 不愧是「運輸大隊長」,5萬精銳全軍覆沒,華野18師直接變美械師
    在解放戰爭,我軍的指戰員給蔣介石送了一個外號,叫「運輸大隊長」,而為什麼送給蔣介石這樣一個外號呢?是因為在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在裝備方面是完全無法與國民黨相比的,然而在同國民黨的多次戰役之後,我軍的一些部隊也成為了美械師,而這些裝備都是從國民黨那裡繳獲過來的,因此蔣介石也就成為了我軍口中的運輸大隊長,我軍缺什麼,他就「派」國民黨軍隊給我軍送什麼。
  • 打破困局:解放軍是如何決策圍殲整編74師的
    ,不需要作較大的兵力調整即可形成5:1的兵力優勢;其二74師雖然是美械裝備,但受山區地形限制,重裝備難以發揮作用;其三74師是嫡系精銳,素來驕橫,與其他國民黨軍(尤其是整編83師)矛盾很深,如果74師遭到圍攻,其他部隊不會全力援救,而且目前74師兩翼與友鄰的空隙較大,易於被分割;其四正因為74師是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全部美械裝備,戰鬥力強,一旦被殲將對國民黨軍造成實力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
  • 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戰役,幸好贏了
    在雙方兵力對比上,國民黨軍有24個整編師,其中以74師、11師和第5軍三個主力部隊作為重點骨幹,人數在45萬以上。華東野戰軍共有9個主力縱隊,外加一個特種兵縱隊,人數是27萬人。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來看,華東野戰軍處於弱勢,這也是為什麼在合圍孟良崮時粟裕命令地方武裝要幫助主力縱隊牽制一部分敵人,因為兵力實在差距太大。
  • 粟裕:戰機是創造出來的,不是等來的,殲滅74師,前期鋪墊很關鍵
    在他的回憶錄中,粟裕提到,孟良崮一戰,開創了華東野戰軍在敵人重兵密集並進的局面下,割斷敵方陣型中央進攻主力的一個典型例子。粟裕的這句話,有三個要害,一是敵方重兵密集並進,二是華東野戰軍切斷了敵方的陣型,三是消滅了敵方進攻的主力。孟良崮戰役與華東野戰軍先前組織的蘇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等系列戰役,在這三點上有最大的區別。
  • 為啥說蔣介石是運輸大隊長李仙洲五萬人被殲,華野18師變美械師
    說到美械師,肯定想到的是國民黨部隊。由於得到美國的大量援助,國軍出現大量美械師。比如74師、11師等部隊,可是相當囂張。但是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我軍也是鳥槍換炮,出現了18師這樣的美械師。他是怎麼來的呢?老蔣送的。
  • 美械傳奇—新38師與新22師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美械部隊,一直作為國民黨軍中的精銳。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軍中有許多部隊都配備了美式裝備,也都由美軍顧問團進行訓練。由於美械裝備的數量畢竟有限,所以國民黨軍中的美械部隊大部分均處於半美械或美械程度較高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