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基線高,彈殼直接打在臉上,奧地利AUG步槍怎麼就成了經典?

2020-12-22 騰訊網

玩過CS等槍戰遊戲的人,對AUG這款步槍應該不陌生,作為一款無託武器,它的外形布局在一水有託步槍中確實算得上是獨特,再加上性能出眾、穩定可靠,自然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而在現實中,AUG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由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研發,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獲得成功的無託步槍,時至今日仍享受著極高的名氣。

在AUG步槍的機匣頂部,通常安裝著一支低倍率瞄準鏡,這應該算是AUG的一大特色。不過相比於皮卡汀尼導軌+瞄準鏡的組合,這款標配瞄準鏡的瞄準基線要更高一些,這是AUG比較有爭議的一個點。

另一方面,AUG也有無託步槍的通病——拋殼問題。由於取消了槍託,AUG的拋殼窗被設置在了機匣後方,非常貼近面部。

正常情況下拋殼窗在左側,這樣右利手士兵使用AUG時(AUG也有右側拋殼窗,但需要更換整個槍機),可以避免彈殼打臉,然而戰爭瞬息萬變,有時受地形影響,右利手士兵也得左手持槍射擊,於是就出現了動圖中的情況,拋出的彈殼狠狠抽打在臉上,雖然不至於受傷,但這種莫名被打臉的體驗真的賊差。

AUG確實存在人機功效、瞄準基線等方面的問題,但既然能夠成為經典,那麼它的優點必然更加突出,如此才能蓋過缺點的影響力。

AUG的第一個優點——通用性。

AUG的全名為Armee Universal Gewehr,這是德語(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翻譯過來為「陸軍通用步槍」。當年奧地利陸軍在委託斯太爾設計新槍時,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新槍應該適合全軍使用,而不單單只是步兵武器。

於是在立項之初,通用性就成為AUG的主要發展方向,而斯太爾也確實不負所托,造出了一支出色的「通用步槍」。

AUG具備模塊化功能,只需更換槍管,即可發揮出不同槍械的功能,比如裝上20英寸(約508mm)標準槍管,那麼AUG就是步槍;比如裝上13.8英寸(約350mm)短槍管,就是短管突擊步槍或衝鋒鎗;又比如裝上24.5英寸(約622mm)重型槍管,就是輕機槍。

根據實際作戰情況的不同,士兵可以切換不同的槍管。

得益於優秀的模塊化設計,AUG更換槍管的過程非常簡單。首先按住槍管釋放按鈕,接著將槍管向左轉,即可抽出槍管,安裝槍管也是同理,流程簡單易懂,哪怕是新兵也能快速上手。

順帶一提,AR-15也能更換不同長度的槍管,但AR系更換槍管非常繁瑣,因為在拆除槍管時,還得把上機匣一起拆下來,流程比較複雜,遠不如AUG方便。

AUG還有其它優點,比如它使用了大量聚合物零件,這是非常考驗工業水平的,因為聚合物的硬度不如金屬,所以必須保證工藝水平達標,才能造出合格的聚合物零件,從而替代金屬零件,減輕槍械重量。

再說它的瞄準鏡,標配瞄準鏡的上方有兩個突出點,這是AUG的照門與準星,方便士兵切換著使用。

其實後來斯太爾也意識到了瞄準基線過高的問題,於是在後續推出的改良型號中,標配瞄準鏡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通用的皮卡汀尼導軌,這樣士兵們可以根據需求安裝不同倍率的瞄準鏡。

總得來說,AUG並非一款完美武器,它有缺點,也有優點,但瑕不掩瑜,優點還是要比缺點更加突出,而且AUG在模塊化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為後來許多武器的開發提供了經驗借鑑,所以才能成為經典。

相關焦點

  • 無託突擊步槍的典範:奧地利斯太爾 AUG無託步槍!
    經典武器,每日一期,敬請關注!戰爭是人類科技進步的階梯,每一次戰爭對人類來說都會是一次科技大爆發的機會。二戰結束之後人們感覺到槍械長度太長對戰鬥狀態下的士兵可能造出諸多不便於是發展出了多款無託步槍,例如奧地利AUG突擊步槍、法國FAMAS突擊步槍、中國QBZ-95突擊步槍、以色列TAR-21突擊步槍等,而其中最為經典的無託突擊步槍則要數奧地利斯太爾AUG突擊步槍。
  • AUG突擊步槍,世界唯一成功的無託結構設計步槍,標準模塊化設計
    (無託結構設計步槍是一種全新的突擊步槍設計思路,代表有法國FAMAS、英國SA80和奧地利AUG,法國FAMAS整體還算是一款成功的設計)無託步槍設計是上世紀出現的一種新構型突擊步槍設計,這種突擊步槍並不是真正的沒有槍託,只是直接以機匣抵肩。
  • 【講堂530期】中國95式步槍的強勢升級,人機功效更好的95-1式5.8mm自動步槍
    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位於尾部的快慢機旋鈕非常不方便操作,並且在行軍過程中還容易與士兵身上的衣物等部件摩擦造成自動更換狀態,給攜帶的士兵帶來危險,所以換成在握把上方直接採用明拇指操作更加的安全方便。在機匣的上方,是提手和瞄準一體化的設計,在95式步槍上,大家普遍抱怨的瞄準基線過高的問題,在95-1式步槍上做了調整,將提把瞄準基線降低了5mm,從而解決瞄準基線過高的問題。
  • 彈殼之爭:鋼彈殼會磨損步槍,銅彈殼就是最佳選擇?
    相比之下鋼質彈殼要堅硬許多,能經得住更高壓力的步槍。有一部分戰爭後留下了的歐洲/亞洲半自動步槍使用銅質彈殼很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這個時候使用鋼質彈殼是最明智的選擇。比如:蘇聯戰後留下了的SKS步槍使用銅質彈殼就無法發射,而使用鋼質彈殼卻沒有啥問題;發射5.56x45mm的AK步槍也是一樣,對鋼質彈殼更加友好。
  • 中國5.8步槍彈,性能不足是因用鋼彈殼?真有必要換銅彈殼嗎?
    圖:5.8毫米新通用彈,除了塗漆殼以外,還有覆銅鋼彈殼——彈殼本體依舊是鋼材,但是表面用銅,潤滑性比漆面好,卡彈機率更低一類如歐美軍隊,強調的是瞄準反應要快、瞄準精度要高等等,大體上就是捨得花錢而且追求效果好的那類。
  • 為什麼手槍用直彈匣,步槍卻用彎曲彈匣?只和彈殼錐度有關
    而突擊步槍似乎用的都是彎曲彈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實際上手槍彈匣和步槍彈匣之所以有外觀上的巨大差異,和子彈大小多少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和子彈錐度有關。子彈錐度嚴格來說應該叫彈殼錐度。而彈殼錐度指的是彈殼和子彈頭連接部位斜面的角度,見過子彈的人對彈殼錐度並不陌生,因為彈殼和彈頭之間的斜面設計非常常見。
  • 世界名槍—奧地利AUG槍族,無託步槍的經典之作
    AUG步槍從1960年代末開始研製,是繼美國M16步槍之後的第一批小口徑步槍,由奧地利著名武器生產商斯太爾-曼利夏公司研製,1978年開始正式生產。目前,AUG已經形成包括步槍、輕機槍、卡賓槍等多種型號的槍族,在世界上廣泛流行。 AUG步槍自誕生至今已經贏得了35個國家陸軍和特種部隊的信任。
  • 人民軍隊的武器生產:從利用舊彈殼復裝子彈,到自己造槍造炮
    不過即便這樣,也只能翻造步槍子彈,翻造不了機槍子彈,所以紅軍時期,我們的戰士在戰場上沒有命令是不準隨便打機槍的。彈殼兒主要從戰場上撿回來,也發動老鄉去收集,撿回去集中上交兵工廠。但彈殼打過兩次就不能再服裝了,因為從戰場上撿回來的彈殼,大都因為火藥燃燒而膨脹變形甚至破裂,為了使這些子彈殼能滿足復裝的要求,當時主要採用兩種辦法:第一是製造簡易手動衝床,將膨脹的彈殼衝壓收縮成合格彈殼。二是召集銅匠、銀匠去焊接彈殼上的裂痕,由於銅、錫焊的不牢固,因此,只有用白銀去焊接縫隙,這樣彈殼才能經受住火藥發射時的爆炸衝擊力。
  • 全球獨特步槍,子彈沒有彈殼,一分鐘傾瀉2000發子彈,德國造
    導語:全球獨特步槍,子彈沒有彈殼,一分鐘傾瀉2000發子彈,德國造德式槍械一般我們都知道以「精密」著稱,像G63自動步槍、HK416自動步槍、MP5衝鋒鎗等槍械都很實用,獲得的口碑也非常不錯。曾經德國打造了一款世界上最獨特的步槍,這款步槍的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該槍械叫做「G11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把無彈殼自動步槍。從顏值上來看,G11步槍有很強烈的科幻感,猶如從電影裡走出了一般,自帶有瞄準鏡,採用無槍託式設計,槍管非常小,彈匣容量達到了50發子彈。
  • 《使命召喚16戰區》特色步槍有哪些 遊戲特色步槍介紹
    使命召喚戰區特色步槍介紹 FAL 這把槍理論ttk真的很強,僅次於556aug,配上42米的恐怖基礎射程,45-34的傷害,54-40的胸口傷害,僅僅步槍中等偏下的機動性,很無敵 不過實際表現要比理論差一些,畢竟500rpm的射速有幾個玩家能打出來很難說,加上盲射差,近戰有些吃虧。但中遠距離即使你手速不夠也很強,畢竟後座小,命中率很高。總的來說是一把近戰稍弱,中遠很強,但需要手速和槍法的槍。
  • 無託狙擊步槍的代表,詳解德國DSR-1狙擊步槍,精度驚人
    在槍口上設計了三室式圓柱型制退器,可以在發射大口徑的子彈例如.338 Magnum子彈的時候能夠有效地降低槍口火焰,當然DSR-1狙擊步槍的槍口也可以安裝消聲器使用,通過大型快速裝拆槓桿可以在幾秒鐘內直接安裝在槍口制退器上進行使用。
  • 奧地利奇葩狙擊步槍:遠距離反而打的比近距離更準?奧妙全在這裡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相當多瞄準鏡都只在特定的距離上才能實現最準確的瞄準;比如和同類武器相比,奧地利SSG-69步槍在近距離的精度表現反而不如遠距離出色。 其原因就是它使用的ZF-69瞄準鏡在設計上只能存在一個特定的無像差瞄準距離;這個距離上,目標成像在經過物鏡系統以後能準確的聚焦在瞄準分劃所在的平面上,射手不會因為像差而形成瞄準誤差。
  • 打1個敵人,在鞋裡放1個彈殼,軍長看著滿鞋彈殼:還能打3個嗎?
    當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有強大的武器和後勤優勢,飛機坦克大炮隨時呼叫,志願軍戰士也隨之開發出坑道作戰,用複雜的坑道戰術躲避敵人的炮火,還能迅速發起反擊,雙方都陷入無力發動大型戰役,只能在前沿對抗,而且是邊打邊談,邊談邊打。
  • 歐美經典AR-15步槍被魔改成手槍會是什麼樣?槍管雖短 威力卻更強
    成立於2000年的家族式槍械公司--丹尼爾防務(Daniel Defense),註冊地設立於美國喬治亞州黑溪市,這家槍械公司最初的業務是主打個人定製步槍以及配件,最主要的產品是各種定製型AR-15步槍及其衍生品。
  • 95式步槍並不差為何要換? 真實原因十分殘酷, 耗費24年都沒有解決
    在各種批評95式步槍的文章評論區,持反對意見的網友說的最多的幾句話是:「沒打過槍的沒資格評論」,「人云亦云,95式我打過,是個好槍,瞄準基線一點都不高」。作為曾在北方射擊場以及其他活動中多次使用過95式步槍的人,筆者想說,95式真的不差!直觀感受為後座輕柔,正常抵肩貼腮後,視線很自然的與照門和準星成一條直線,使用標記為數字「1」的覘孔,射擊100米胸環靶,只要不是帕金森患者,視力正常的人都能打幾個十環出來。而且筆者也不止一次的徵詢身邊部隊的朋友,都反映說95式好用,為什麼?因為它輕啊!
  • 中國現役步槍是95式,那麼下一代步槍呢?這幾點設想比較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回顧一下中國的現役步槍:95式步槍和95改進型95-1以及獨樹一幟的03式步槍。 95式步槍作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突擊步槍來講,是有突破性進展的,它把中國槍械的材料由鋼木材料引向了輕量化工業化材料的方向。而且,無論是它的精度還是可靠性,都優於上一代。不僅如此,無託式的結構讓它能被輕鬆攜帶,深受各類快速反應以及軍種的喜愛。
  • 89式突擊步槍設計硬傷,日本自製20式突擊步槍全新登場
    此外,89式突擊步槍另一個人體工學問題,就是摺疊槍託和瞄準基線的相對位置落差過大,雖然原廠槍託設計了貼腮墊,但卻因槍託摺疊關節緣故而過於偏後。如果使用光學瞄準具的話,射手不需要過度遷就覘孔高度還馬馬虎虎,但如果使用照門時,射手在抵肩射擊時常為遷就瞄準基線,而須以極不舒服的姿勢才能讓視線對準瞄準基線。這對需要長時間出槍警戒的基層官士兵來說,並不受歡迎。同時,由於89式突擊步槍的槍機卡榫較小,因此在換彈匣後射手上膛時常抓不準施力點,對在激戰中的射手並不好使用。  89式突擊步槍的槍機拉柄設計問題也讓士兵抱怨連連。
  • 從毛瑟步槍到AK-47,槍枝如何實現「全自動」?
    一戰時出現的半自動步槍,實現了子彈的自動上膛,每扣動一次扳機可射出一發子彈;到二戰時,全自動步槍已逐步投入使用,與半自動步槍相比,全自動步槍除了子彈自動上膛之外,還可實現自動擊發,通俗的說,只要扣住扳機不放,全自動步槍可在極短時間內將彈夾內的子彈全部打出去。
  • 12.7口徑突擊步槍你見過沒?戰鬥民族大力出奇蹟
    要兼顧特大殺傷威力和CQB近戰的雙重要求,普通突擊步槍長槍管、高初速、小口徑彈頭的路子顯然走不通,小口徑短突擊步槍更走不通,那就乾脆反其道而行之,槍管可以短,全槍長度可以短,但口徑一定要大,要比9mm特種微聲步槍還大,邦邦邦邦……子彈出去像一個個鐵錘一樣,於是就有了ASh-12突擊步槍這樣奇特的槍械。
  • 血債纍纍,圖解日本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全長1275毫米,槍管長769毫米,這兩項指標可以說是二戰時期主要參戰國家軍用步槍中最長的,因此也就具有了彈頭初速高、飛行穩定性好、命中精度高的優點。但由於口徑小,彈頭命中目標後,仍有足夠的侵徹力且不易翻滾的弱點。三八式步槍最具特點的當屬其槍機,具有結構簡單、分解容易和零部件少的優點,分解後只有槍機栓體、抽殼鉤、機尾、擊針和擊針簧5個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