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鐵騎,瑞士研製和裝備的部分坦克和裝甲車輛

2020-12-25 騰訊網

這裡發布的是瑞士軍隊曾研製和裝備的部分坦克和裝甲車輛,還是老規矩,有清晰彩照的放,沒有的就算了。

瑞士裝備的第一種坦克是法制雷諾FT,1921年購入5輛。31年又購入了8輛卡登洛依德超輕型坦克,可惜沒找到實物照片。

1939年瑞士購入24輛捷克產LTL-H輕型坦克,類似德軍的38t,瑞士將其命名為Panzer 39。

1940年瑞士又從法國購入12輛H35或者R35輕型坦克,但目前在圖恩展示的卻是一輛德國在R35車體上加裝47毫米反坦克炮的Panzerkampfwagen 35R(f) 。這背後是否又有什麼PY交易?

1944年瑞士改裝了一輛LTL-H底盤使用75毫米炮的坦克殲擊車,稱為Nahkampfkanone I ,意為近戰自行火炮1型。該車結構和外形比較類似德軍的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

1946年瑞士又用同樣的底盤改裝了一輛全封閉的坦克殲擊車,稱為Nahkampfkanone II。

最終瑞士於47年向捷克購買了158輛G 13坦克殲擊車。這是德國戰敗後,捷克原廠繼續生產的追獵者變形車,所用火炮與德軍追獵者不同,有炮口制退器是最主要的識別特徵,另外瑞士車組喜歡把備用負重輪掛在側面。

接下來是54年購買的200輛法制AMX-13輕型坦克。

55年購入百夫長Mk3和Mk5各100輛,命名為Panzer 55;57年購入百夫長Mk7 100輛,命名為Panzer 57;75年購入12輛百夫長Mk12,命名為Panzer 67。

自製坦克Panzer 58,生產了12輛。

自製坦克Panzer 61,生產了150輛。

自製坦克Panzer 68,總產量約450輛。

許可證生產的380輛豹2A4,被稱為Panzer 87,目前已升級為Panzer87 WE。

Pz 68改裝的靶車,稱為Zielfahrzeug 68,共10輛。

自研155毫米自行炮Panzerkanone 68,僅在70年代生產了4輛樣車,因為炮塔轉至90度方向開火時翻車了。

美制M109自行榴彈炮,命名為Panzerhaubitze 66,購買了577輛。

瑞典CV9030CH步兵戰鬥車,購買了約200輛。

美制M113裝甲車,在競爭中擊敗了兩種瑞士自產裝甲車而入選,數量不詳。

皮蘭哈(食人魚)6X6裝甲車,皮蘭哈是瑞士輪式裝甲車中最出名的一種,衍生型號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的LAV-25。

皮蘭哈8X8裝甲車,衍生型號包括美軍斯特瑞克。

皮蘭哈10X10裝甲車,這個輪子好像太多了,目前似乎還沒找到買家。

相關焦點

  • 坦克裝甲車輛綜合電子系統
    坦克裝甲車輛電子信息系統是軍事電子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坦克裝甲車輛為主要載體和平臺的軍事電子信息系統。坦克裝甲車輛電子信息系統包括裝甲戰術級電子信息系統和坦克裝甲車輛綜合電子系統。> 5.坦克裝甲車輛綜合電子子系統及其數位化技術; 一、裝甲車輛綜合電子技術的發展概況 綜合電子技術是首先在美國航空界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相應學科稱為航空電子學,以後應用到坦克裝甲車輛上,成為車輛綜合電子技術,與之相應的學科稱為車輛電子學。
  • 戰車:美軍加速研發新一代坦克裝甲車輛 第四代坦克真的要來了?
    然而,曾經的王者總會衰老,這些坦克裝甲車輛在美軍高強度地對外戰爭中逐漸老化,雖然在21世紀初期有過「斯崔特」輪式裝甲車的發展趨勢轉變,但近年美軍發現,能夠支持其攻城略地的仍然是重裝履帶式坦克裝甲車輛! 由此,美軍在近十年開始了新一輪坦克裝甲車輛的大換血!
  • 衛國戰爭蘇軍裝甲骨幹,簡陋但好用,T-34坦克和巴甫洛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最著名的中型坦克T-34坦克,它是蘇軍裝甲的中流砥柱,也是赫赫有名的裝甲炮灰,它不僅是一款設計簡單粗糙的坦克,更是一款成功設計了蘇聯戰時需求的坦克,而這款坦克的研製竟然與巴甫洛夫將軍有關。
  • 中國國產反應裝甲夠硬,105坦克炮2千米打不穿解放軍的新輕型坦克
    反應裝甲原理和結構都非常簡單,它在兩塊鋼板之間增加一層炸藥,當破甲彈射流擊中裝甲之後,炸藥起爆幹擾、偏離射流,同時上、下鋼板互相運動,進一步對射流作用,就可以讓射流無法抵達主裝甲,反應裝甲最早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之中由以色列投入戰爭,在戰爭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反應裝甲迅速在各國和地區裝甲部隊得到普及,美國、蘇聯、英國、法國等國家都研製和裝備了反應裝甲。
  • 武士的戰甲,差強人意的裝甲車輛,二戰期間日本97式系列中型坦克
    長久以來,大部分人對二戰時日軍裝甲部隊裝備的坦克印象都比較模糊,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坦克,大部分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豆丁」。確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日軍裝甲部隊的坦克體積都比較小,和同時期歐美的坦克比起來屬於「袖珍」水平。
  • 坦克都不行,研製輪式突擊炮就可以挽救臺獨政權的命運?
    輪式突擊炮並不是把坦克炮裝進炮塔,然後扣在輪式底盤上就可以奏效的。坦克與輪式車輛底盤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簡單說,就是坦克更重、更矮、更敦實,輪車更輕、更高、更容易晃。坦克炮也不僅僅是炮,還包括觀瞄、炮控等火控系統和相應的裝填、備用彈藥存放等設計。所以,當一種坦克炮武器系統搬上輪車的時候,要進行全面的匹配,甚至重新設計。是非常考驗軍工科研真正實力的。
  • 世界十大最強重型坦克和步戰車組合中國排第二
    在世界主要陸軍強國裡,都有一款性能先進、機動良好、火力強大的重型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的組合,通常優先裝備給重型裝甲和機械化步兵部隊,成為地面突擊的裝甲尖刀。裝備有先進的雷射測距火控系統和熱成像觀瞄儀,具備靜對靜和靜對動射擊能力,對靜止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為75%。CM-32「雲豹」步兵戰車是臺灣在2001年開始研製,2009年正式裝備的一種8X8輪式步兵戰車,大量借鑑了瑞士「食人魚「和美國「斯特賴克」輪式裝甲車的技術,總體技術性能與解放軍的09式8X8輪式步戰車相當。
  • 淺談二戰德軍部分裝甲裝備(1)
    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裝備十分出彩,其中以其陸軍裝甲部隊的裝備更為出彩。縱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裝甲部隊陸續裝配了大量製造精良的坦克、突擊炮、自行火炮、坦克殲擊車、裝甲車等,其中虎式、豹式等坦克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認識一下德國軍隊曾經裝配過的那些裝甲武器。
  • 裝甲不夠自己來湊,二戰時期美軍坦克裝甲車輛上出現的附加防護
    二戰爆發前,美國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開發處於一種閉門造車狀態,發展相當緩慢,直接導致他們開發的新型車輛防護水平脫離實戰的需求。1941年底,50輛安裝75毫米炮的預生產型M3半履帶自行反坦克炮被送到菲律賓並編入三個野戰炮兵營投入和日本入侵部隊的戰鬥。
  • 二戰德國1號坦克,以拖拉機名義研製,最終橫掃歐洲
    不過,德國閃電戰的支柱——坦克,卻是從一款非常不起眼的「拖拉機」開始起步的。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給當時的英法等國造成慘重傷亡,因此一戰結束以後的《凡爾賽和約》中,英法對於德國極盡所能的進行削弱,目的就是為了不讓德國能夠有機會再次崛起。根據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德國陸軍要撤銷其裝甲部隊和建制,並禁止德國研製和裝備新式的坦克,目的就是企圖遏制德國的進攻性武器。
  • 國產新型反應裝甲曝光,或裝備第四代主戰坦克,每塊重達80公斤
    反應裝甲我國最近研製出一款新型反應裝甲,一塊重達80公斤,由內蒙一機重型機械研發企業生產,該企業研製過很多軍用裝備,比如99A坦克,VT-4坦克等,除此之外,內蒙一機還生產過很多民用機械裝備,可以說,該企業在中國機械領域一直擁有重要的地位
  • 第38裝甲研究所:第四代鉸接式坦克,配電熱炮無人機,20年後服役
    與現有的坦克裝備比起來,新坦克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了鉸接式設計,坦克被分為前後兩部分。據悉,俄第38裝甲研究所計劃中的坦克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兩個部分之間通過鉸連裝置連接在一起。前部分是人員艙和戰鬥模塊。鉸接式坦克的概念很早就有,早在上世紀80年代,瑞典FMV公司就研製了UDES XX20鉸接式坦克,安裝一門低後坐力的萊茵金屬120mm滑膛炮,600馬力柴油發動機,戰鬥全重30噸,最大時速為60千米/小時。俄羅斯的鉸接式坦克通過裝備一門口徑達140~155mm的大口徑電熱化學火炮,來取得超強的打擊威力。同時,其炮塔為無人炮塔設計,因而可以將重量節約下來加強車體的防護性。
  • 扛大炮的摩託,沒有裝甲的坦克,五款鮮為人知的「奇葩」戰車!
    以下這五款裝備是自一戰到50年代期間各國開發出來的「非主流」裝備,你能認出幾款來! Treffas-Wagen「輪式坦克」 1916年9月英國人首次將坦克這種新式武器開上戰場,有鑑於此與其對陣的德國也開始下令研製類似的裝備。
  • 蘇聯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的作戰實力
    格蘭茨譯:孫渤正如步兵的情況一樣,戰爭的前30個月裡,紅軍的快速力量也經常在沒有按建制配齊武器裝備的狀況下戰鬥。但與步兵不同的是,「巴巴羅薩」行動前夕,紅軍的29個機械化軍和4個騎兵軍大部分都能達到滿員,有時還能超過編制規定。儘管如此,除了明顯的幾個例外,這些機械化軍及其編成內的坦克師和摩託化師全都嚴重缺少編制規定的武器,特別是坦克、卡車、拖拉機和機動車輛。
  • 歐美裝甲車輛的防護革命:新型裝甲層出不窮,坦克汽車都能用
    機動、火力、防禦是裝甲車輛必備卻有充滿矛盾的3要素,加強任意一方的代價就是無意中削弱另外兩項。表現比較鮮明的就是裝甲車,在特別強調高機動性的同時,裝甲車的防禦和火力都選擇性地弱化了。可在單兵作戰火力越來越強的今天,普通的裝甲車已經無法在步兵面前全身而退了,於是裝甲車的新防禦概念便脫穎而出。
  • 美國軍事手冊聲稱它對裝甲車輛有效 可攻擊主戰坦克 結果不行
    M31 HEAT是一款由美國於1950年代後期研製及生產的尾翼穩定式反坦克22毫米槍榴彈,用以取代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韓戰期間作為緊急反制措施而採用的比利時ENERGA反坦克槍榴彈(美軍命名為M28)。
  • 車載空調:裝甲車輛戰鬥力倍增器
    據介紹,在中國南方地區,將坦克等裝甲車輛置於39℃氣溫下暴曬兩小時,車內溫度將達到50℃。高溫環境中,人體大量出汗散熱,車內溼度也會升高。在這種高溼熱環境中,車組成員很快就會達到耐受極限,甚至出現人員中暑、電子設備無法使用等情況。但長期以來,各國裝甲車輛都沒有裝備空調。民用車輛空調是利用氟利昂等製冷劑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換,實現吸熱和放熱,這與家用空調的製冷原理相同。
  • 珍寶島的歷史錯覺:T-62坦克裝甲很厚?其實和59式差不多
    與59式等坦克的對比 T-62坦克的裝甲是否厚重,用數據對比一下,就能清晰知曉。對比的坦克,包括T-62坦克、T-54A/59式坦克、T-55坦克和美國M-48A1坦克。 對比這幾種坦克的裝甲防護數據,我們就能發現一個真相——T-62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其實和T-54/55、59式相差無幾,僅炮塔正面厚了14毫米(214毫米對200毫米),側面裝甲甚至還薄弱了一點(153毫米對160毫米)。
  • 槍能打爆坦克?蘇聯這槍經常打掉德國坦克,而且還用來攻擊士兵!
    談到反坦克步槍,有兩個國家一定繞不開,一個是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步槍的德國,而另一個就是人類歷史上反坦克步槍裝備量最大,使用範圍最廣的蘇聯,而PTRD-41反坦克槍,就是一款能夠深刻體現蘇制武器簡單粗暴的典型產品。
  • 閱兵哪些國產新型裝備登場?99A型主戰坦克
    紅旗-12地空飛彈猛士反恐突擊車05A式兩棲裝甲突擊車99A型主戰坦克  第一部分:地面突擊部隊  坦克方隊  99A型主戰坦克99A型主戰坦克的火力、防護、機動、信息力等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兩棲突擊車方隊  05A式兩棲突擊車  該型裝備是中國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二代兩棲裝甲裝備。該型突擊車配備有105毫米線膛炮和高射機槍,防護上加裝有「三防」設備,配有穩像式火控系統和熱成像儀,增強了攻擊能力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