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問題所在地緬甸若開邦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東協另一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國家寮國2019年GDP總量181.74億美元,人均GDP2534.9美元,也比緬甸高出不少,柬埔寨2019年GDP總量272億美元,人均1706美元,也比緬甸高,因此緬甸是東協十國中經濟發展最為滯後的一個國家,緬甸作為東南亞地區面積僅次於印尼的大國,經濟發展幾十年陷入停滯,也被面積不大,人滿為患的鄰國孟加拉國超越,肯定是讓緬甸的領導層感覺十分有壓力的。
孟加拉國自獨立後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就不強,緬甸雖然是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最落後的一個國家,不過在國際上的存在感還是非常強的。緬甸最重要的幾個鄰國是中國,印度,泰國,孟加拉國。其中中緬邊界線長2185公裡,其中滇緬段邊界線1997公裡,孟加拉國和緬甸的邊界線320公裡,孟緬兩國路上邊界線已經劃定,不存在爭議,不過海上邊界線存在較大爭議,兩國歷經多年多輪談判依然沒有妥善解決好。
緬甸國內民族眾多,擁有緬族,克欽,克耶,克倫,欽族,孟族,若開,撣族8大族系135個民族,每個族系有擁有數量不等的民族,其中克欽民族12個,克耶民族9個,克倫11個,欽族族系下的民族有53個之多,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佔總人口的65%以上。聚居在緬甸與孟加拉邊境地區的孟加拉人後裔羅興亞族不在135個緬甸承認的緬甸原住民民族範圍之內。也就是緬甸歷屆政府一直認為羅興亞人是外來非法移民。
羅興亞人大概有110萬人,110萬看似數量不算多,但是在緬甸若開邦面積36780平方公裡,若開邦面積雖然不大,但擁有緬甸西部沿海地區很長的一段海岸線,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若開邦全邦2019年人口3325116人(332.5萬),其中羅興亞人就佔據了全邦人口的三分之一,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雖然貧窮,但是羅興亞人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信奉佛教的緬族和若開族等緬甸原住民族。長此下去,若開邦的主體民族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羅興亞人,因此過去幾十年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與若開族,緬族等信奉佛教的緬甸原住民族之間衝突不斷,愈演愈烈。由緬甸的國內問題逐步演變成為在國際上關注度頗高的一大國際問題。
看懂羅興亞問題,梳理清楚以下幾個問題便可以了。一、羅興亞人問題的由來。羅興亞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其實就是對生活在緬甸若開邦孟加拉人及其後裔的稱呼,主要是孟加拉族人及其後裔。歷史上孟加拉人主要集中在三個階段來到若開邦。
1、英國殖民時期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後,阿拉幹(今若開邦)被各讓給英屬印度。英國人採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將一批孟加拉穆斯林信徒帶到了阿拉幹,以99年為租期把土地租給他們耕種。這些孟加拉的穆斯林鳩佔鵲巢,把當地的阿拉幹人趕出家園。99年租期到了以後,阿拉幹的孟加拉人口從1826年的3萬增長到1925年的22萬,孟加拉人成了若開邦的一部分居民。
2、二戰時期英軍成立了一支穆斯林武裝——孟加拉V支隊,以抗擊日本。而日本組織若開邦的佛教徒與孟加拉V支隊對抗。整個二戰期間,數百個村莊被V支隊燒毀,超過10萬名佛教徒被殺害。若開邦信奉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人與信奉佛教的若開族和緬族等民族種下仇恨的種子,從此水火難容。
3、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巴基斯坦分裂,東巴基斯坦獨立建立孟加拉國,由於孟加拉國除了印度只剩緬甸這麼一個鄰國,因此大批孟加拉難民逃進了若開邦,進而蔓延到緬甸內陸。
羅興亞人在緬甸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早在該國1982年頒布的《公民法》中,羅興亞人便被剝奪了獲得公民權的資格。數十年來,不斷有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國和其他國家。2012年,若開邦羅興亞人與當地若開族之間發生了一起刑事案件,繼而引發了大規模的族裔暴力,導致近百名羅興亞人被殺害,近10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自那時以來,羅興亞人的處境每況愈下。在2017年8月的危機爆發前,已有大約30到50萬羅興亞難民居住在孟加拉國。
2017年若開邦羅興亞救世軍在若開邦北部針對緬甸軍方安全部隊發動襲擊,引發政府軍8月開始進行大規模「清剿行動,2017年8月底,緬甸西部與孟加拉國接壤的若開邦北部爆發了針對穆斯林羅興亞人的大規模暴力, 導致72萬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國,淪為難民。
二、孟加拉國為何不願意接受羅興亞人?緬甸的羅興亞人絕大部分是孟加拉國孟加拉族人及其後代,與孟加拉國人同文同種,為何孟加拉國近些年來改變態度,不願意再接受羅興亞人,給與其國民地位呢?
參考以色列對待衣索比亞黑色猶太人的做法,直接派飛機逐批把衣索比亞的猶太人接到以色列國內定居,讓人感慨不同民族,不同血緣之間命運差異的巨大。
孟加拉國不願意接受羅興亞人回歸的根本原因在於孟加拉國地少人多,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小,又長期飽受水澇颶風災害之苦,人口高度擁擠,資源十分匱乏的發展中國家,養活國內1.7億龐大人口的壓力已經非常巨大,根本騰不出多餘的空間和資源可以接納一直生活在緬甸的上百萬孟加拉人及其後裔。
緬甸羅興亞難民危機湧入的幾十萬羅興亞人早已讓家底薄,負擔重的孟加拉國政府不堪重負,叫苦不迭。
湧入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由於文化素質低下,只能給孟加拉國帶來沉重的負擔,無法帶來任何發展上的好處,來到孟加拉國後,與孟加拉國本地居民之間也產生各種矛盾衝突,給孟加拉國的治安帶來嚴重隱患,因此孟加拉國從政府層面到民間對來自緬甸的羅興亞難民也比較排斥。
另一方面孟加拉國表明不願意接受羅興亞難民的態度的一個目的是希望羅興亞問題不斷能夠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希望能夠從相關利益攸關方獲得援助,緩解孟加拉國一國面對龐大羅興亞難民的沉重財政壓力。土耳其手握龐大的敘利亞難民便以此為要挾從歐盟獲得了不少援助,如果歐盟不給予土耳其索要的援助,土耳其就威脅開放邊界讓敘利亞難民湧入歐盟,歐盟自然忌憚大量敘利亞難民湧入的嚴重後果,因此對土耳其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親自掛帥,前往了荷蘭海牙國際法庭為緬甸辯護
三、緬甸為何不願意給予羅興亞人緬甸國籍,承認其國民地位?緬甸面對國際壓力有沒有可能屈服讓步?緬甸不願給予羅興亞人國籍,承認其國民地位的根本原因在於:
1、 羅興亞人在歷史上擔當英國殖民者幫兇的角色,被緬甸原住民族和緬甸政府視作外來侵略者,因此緬甸不論政府層面還是民間都無法接受羅興亞人成為緬甸的國民,給與羅興亞人應得的國民權利和待遇。
2、 羅興亞人歷史上與緬甸其他民族,如若開族,緬族之間衝突不斷,結下的深海血仇無法化解。
3、 如果承認羅興亞人的國民地位,或者還給予其聚居地區自治權利將嚴重損害緬甸的國家尊嚴和民族尊嚴,帶來一系列嚴重的連鎖反應,緬甸國內民族眾多,民族問題十分複雜,如果在羅興亞問題上服軟讓步,那麼緬甸其他民族也會爭相提出各種要求,緬甸國內將四分五裂,亂成一鍋粥。因此原則問題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沒有任何讓步空間的。
緬甸民族眾多,民族問題異常複雜,在中國,公民的身份證只有一種,而在緬甸,公民卻被分為「三六九等」,光身份證就有六種,護照就有九種。由於種種歷史問題,在緬甸,目前緬甸仍有27%人口仍未持有任何身份證明卡!
因此,未來緬甸政府面對國際壓力,在羅興亞問題上屈服讓步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四、羅興亞人問題是如何由不受人關注的緬甸國內問題演變成為關注度很高的國際問題的?中緬油氣輸送管道起點就在若開邦的皎漂港
今年來包括西方國家的領導人都對羅興亞問題表達了越來越嚴重的關切之外,伊斯蘭世界富有國際影響力的幾個重要領導人紛紛針對羅興亞問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比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針對羅興亞問題向緬甸政府施壓,還有車臣總統小卡德羅夫也就羅興亞問題表明自己的態度。西方國家領導人,還有很多國際上著名的明星以及伊斯蘭世界的主要領導人紛紛對羅興亞問題表達關注,表明態度,因此羅興亞問題成為國際上關注度頗高的一個熱點問題。
也使羅興亞問題由緬甸國內問題演變成熱點國際問題,各方勢力介入進來,問題也變得更加複雜,更加難以解決。
1、羅興亞人問題演變成國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緬甸國內的民族問題變成了國際上的宗教問題。羅興亞人來自孟加拉國,而孟加拉國90%以上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屬於穆斯林,天下穆斯林不分國界皆是兄弟,全世界的主權國家一共有195個,其中伊斯蘭國家便有57個,全世界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口達到20億。在緬甸,緬族是主體民族,人口遠遠多於羅興亞人,但是在世界範圍內,三千多萬緬族人口在20億穆斯林跟前又變成少數派了。2019年11月11日,非洲國家伊斯蘭國家甘比亞牽頭以「種族屠殺」「種族清洗」等理由將緬甸告上國際法庭。12月10日至12月12日,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親自掛帥,前往了荷蘭海牙國際法庭為緬甸辯護。面對57個伊斯蘭合作組織國家及全世界20億穆斯林的同仇敵愾,緬甸政府是頗感羅興亞問題的棘手與巨大壓力的。
2、羅興亞人問題演變成國際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地緣政治和大國角力。緬甸設有迪拉瓦,土瓦,皎漂三個經濟特區,其中皎漂經濟特區主要與中國合作,對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皎漂是位於若開邦的一個港口城市,是中緬油氣管道的起點,而中緬油氣管道是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國際合作項目,對緬甸的經濟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緬合作建設中緬油氣輸送管道之前,羅興亞問題國際上幾乎沒什麼人關注和關心,自從中緬合作越來越緊密,西方各國及國際上便開始對羅興亞問題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興趣,各方勢力開始介入羅興亞問題。
用一個詞來形容比較貼切,那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國際上有很多勢力並不願意看到中緬關係過於親密,中緬合作能源輸送項目能夠順利實施。因此說過來說過去,原以為與我們八桿子打不著的羅興亞人問題也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