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截至8月27日16點,2020年院線電影總票房正式突破50億,院線復工率已經達到了88%,共有9512家影院復工,觀影總人次達到1.4億。在《八佰》成功打頭陣的背景下,很多重量級大片《奪冠》《姜子牙》湧進國慶檔,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電影已經復甦?在即將到來的國慶檔中,倍受矚目的國漫《木蘭·橫空出世》也將上映。看似撞檔迪士尼真人動畫電影《花木蘭》的它是否會像片名一般橫空出世,成為下一部爆款的「票房黑馬」?
近日南都傳媒周刊第三期「智匯學堂」題為「中國電影復甦與IP自信」的論壇上,一眾嘉賓探討了這些話題,《木蘭·橫空出世》的策劃人劉純也信心滿滿地表示,在講故事中國自己的故事方面,「我們比迪士尼更會講故事。」
「該講屬於我們自己的木蘭故事」
《木蘭·橫空出世》的幕後創作人劉純說:「《木蘭辭》是中國人共同的教育記憶。如何在這種記憶中把握改編的尺度成了最困難的問題。《木蘭辭》中最經典的幾句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讓大家好奇身為女子的木蘭到底是怎樣在軍中生存、生活,在戰場廝殺。傳統中的孝道讓木蘭走上戰場,最後她卻又拒絕高官厚祿。她有著怎樣的精神追求?堅強、獨立,是木蘭屬於現代精神的品質。花木蘭是開放文化的代表。花木蘭的故事歡迎世界的不同解讀,而我們應該講屬於自己的木蘭故事。木蘭之後,金川公司還會推出有關「敦煌」的電影,結合從古至今「一帶一路」的傳奇故事幫助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迪士尼版只借了花木蘭符號」
趙薇版電影《花木蘭》的出品人王喆也出席了論壇。王喆對於中國的電影市場復甦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認為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是被大眾所需要的。王喆說:「電影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電影是特殊的。」只要疫情不再反覆,電影的供給跟的上,電影市場一定會重新回到2019年的繁榮局面。中國的電影市場從之前的60億票房到現在600多億票房,進步非常大,只要可以沉下心來做好電影,中國電影票房總有一天是可以趕超北美票房的。縱觀過去幾十年,北美票房並未有巨大的增長,而中國的票房總量卻在不斷上升。
關於《花木蘭》動漫,王喆表示:「我們當時選擇拍花木蘭正是因為迪士尼的花木蘭跟中國的花木蘭內核沒有什麼聯繫,只是藉助這樣的一個符號而已。我很期待國漫花木蘭,可以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表達花木蘭勇敢做自己的主題。」
花木蘭作為在正史中沒有記載,故鄉和姓氏都是未知的人物,為創作者提供了寬廣的創作空間。2015年,《大聖歸來》宣布了中國動漫的崛起。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有堪稱「爆款」的動漫登上院線,他希望這一次國漫《木蘭》也能夠迎來屬於自己的輝煌。
「影市已經走出『至暗時刻』」
作為影院放映一線的從業者,謝世明表示,我們已經走出了至暗時刻。疫情後觀眾回歸影院的心情十分迫切,復興的第一周票房每日持續走高。這其中還有不少紀念意義,許多觀眾留下票根並拍照。但是第一輪新鮮感之後,上百部的小體量影片無法支撐起整個電影行業。在壓力下,大製作《八佰》提前點映。從21號開始,日均票房破1.5億。七夕票房在限流中達成了歷史新高。《八佰》帶來了復甦。「中國電影市場和觀眾還在」。接下來的問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好影片供給院線。
談到國漫電影,謝世明表示:「在新世紀以來,國產動畫走過低幼的改編之路,09年之後,國漫慢慢崛起。例如2015年的《大聖歸來》以及隨後的《大魚海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