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是一個無法忽視又最具特色的品牌。主營業部並不是做手機,但卻做到僅次於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在國內市場大本營,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佔有率接近50%,以一騎絕塵的優勢領先其他廠商,成為唯一一家在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獨攬半壁江山的手機廠商。
如果不是禁令的瘋狂打壓抵制,一路野蠻增長的華為,完全有可能在全球手機市場稱霸,成為最大的贏家。但天不遂人願,一紙禁令卻導致風頭正勁的華為徹底陷入絕境。
9月23日,在華為舉行的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允許,華為願意使用高通晶片製造手機。「華為手機改用高通晶片」,這一番言論迅速引起軒然大波,各界媒體和路人眾說紛紜,大體上分為兩類說法。
一方面,華為願意採用高通晶片製造手機,有利於緩解華為在短期內晶片庫存和供應鏈斷供的難題;但另一方面,不少人並不看好華為採用高通晶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自主研發的麒麟晶片難不成要白費了?並且,一旦改用高通晶片,華為將徹底失去獨有的產品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力,淪為和其他安卓手機廠商一樣,失去晶片自主權,不得不依賴高通供貨,看人臉色、受制於人。
在部分盲目愛國主義人士以及媒體煽風點火帶節奏的情況下,華為被塑造成無所不能、幾乎神化的形象。但不可否認,如果改用高通晶片:與眾不同的華為終究活成了平庸的模樣。拋開情懷,理性分析,至少在短期內,晶片斷供的現狀幾乎不可能改變,而轉投高通陣營,也是華為活下去的唯一選擇。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晶片源頭供應鏈是華為手機業務生死攸關的命脈,也是任何一家廠商生產手機的剛需,一旦晶片供應鏈被切斷,手機生產將徹底停擺。很不幸的是,在持續施壓的禁令制裁攻勢下,華為就陷入了晶片斷供的困境。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宣布,因受美國制裁的影響,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無法生產。受禁令的限制,臺積電無法繼續向華為提供麒麟晶片的代工,華為打造產品差異化的核心優勢也不復存在,失去自主晶片後,華為採取了一系列應急措施,包括大規模採用聯發科晶片,大量採購其他第三方晶片,用於提升晶片庫存儲備緩解晶片緊缺。
不過,由於市場和消費者對聯發科的認可度有待提升,和價格昂貴的華為高端機型並不匹配,很難贏得用戶市場的認可。因此,華為雖然在近期發布了多款採用聯發科晶片的新機,但口碑、性能以及技術都不算拔尖的聯發科晶片,充其量只能充當一下臨時救場的角色,也並不會成為華為首選的晶片供應商。
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高通作為全球手機移動晶片市場的頭號霸主,最適合用於替代海思麒麟,成為華為主要的首選晶片供應商。
在安卓陣營,高通驍龍系列晶片幾乎通吃全球市場,每年的新款晶片都是所有手機廠商的首選。2020年,性能強悍、支持5G網絡的高通驍龍865晶片成為主流旗艦手機不可或缺的標配,在高端晶片領域,高通在技術、資金、性能、產品等綜合方面都具備不可撼動的優勢。
長期以來,為提升品牌溢價、衝刺高端市場,華為一直致力於打造包括晶片在內的自主生態體系,不過就目前看來,轉投高通陣營或許是華為活下去的唯一選擇。而一向追求自主,不屑於和其他廠商為伍的華為,最終卻活成了和其他友商一樣平庸的模樣,令人痛惜。
同樣的安卓系統,同樣的高通晶片,沒有差異化的華為手機還能否繼續保持人氣經久不衰,也只有在日後揭曉答案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