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黑水虻蟲粉對仔豬腸道功能的影響

2021-01-08 源創環境

研究:黑水虻蟲粉對仔豬腸道功能的影響

義大利科學家發現,黑水虻蟲粉具有多種積極作用,他們證實:黑水虻蟲粉適合作為年幼豬的飼料原料。

由於其可持續發展的好處和顯著的營養價值,黑水虻蟲粉作為豬、家禽和水產養殖品種的飼料原料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正如都靈大學和義大利食品生產科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所證明的那樣,黑水虻蟲粉(BSFM)也可以對斷奶仔豬產生積極的腸道好處。

研究小組成員最近在《動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了題為「飲食中的黑水虻膳食對盲腸微生物群和小腸粘蛋白動力學以及斷奶仔豬免疫細胞浸潤的影響」的研究。

黑水虻蟲粉可以對大腸和小腸中的微生物群產生積極影響。

功能好

科學家研究指出,飼料成分會影響腸道菌群,而這些微生物又會影響腸道菌群,「對腸道和全身健康產生重大影響」,以及「營養加工和能量收集」。研究人員還指出,腸道菌群及其產生的產物能夠影響粘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粘蛋白是覆蓋腸道的糖蛋白,可保護腸道免於消化酶等的侵害,但在營養的消化吸收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基於這些事實,研究小組因此研究了黑水虻蟲粉對腸道菌群和粘蛋白的影響,經過測試,認為它們「對於尋找改善豬腸道健康和飼料效率的有效策略至關重要,特別是當添加新型飼料成分時。」

科學家補充說,由於仔豬「特別是在斷奶後,處於很大的環境壓力下,從而導致其免疫功能下降,進而導致腸道炎症的發展,對腸道的組織學分析也可能提供有關健康狀況的有用信息。」

該試驗包括48隻斷奶仔豬,隨機分配給三種日糧,一種是對照組日糧、一種添加5%黑水虻蟲粉、第三種是添加10%黑水虻蟲粉飼料的仔豬。

結果肯定

與飼餵對照組日糧的仔豬相比,飼餵黑水虻蟲粉日糧的仔豬腸道具有更高的中性粘蛋白百分比。科學家們指出,這些粘蛋白佔主導地位「被認為是腸道成熟度的增加,有助於複雜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他們補充說,由於幾種豬的病原體(例如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胞內勞森菌)主要定殖在迴腸的黏膜上,因此粘蛋白的生產可能特別有用,可以作為預防疾病的策略。

總體而言,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從仔豬的大腸和小腸粘蛋白動力學的角度出發,在日糧中添加黑水虻蟲粉會對豬的微生物群產生積極影響。這些發現進一步證實了在豬日糧中添加蟲粉的適宜性。」

研究小組呼籲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這項研究的結果並解決一些研究局限性;腸道採樣和分析方法都可能導致大多數非組織粘蛋白的流失。

(文章來源:黑水虻中文站)

相關焦點

  • 吃垃圾的「大胃王」-黑水虻
    鳳凰蟲是黑水虻的幼蟲,它能將吃進去的餐廚垃圾轉化為有機肥,富含蛋白質的蟲體還可被加工成禽畜魚類的飼料,實現餐廚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位於海南萬寧的黑水虻養殖基地,採用菌蟲結合技術養殖的黑水虻,對餐廚垃圾的處理效率更高。
  • 【中國科學報】小小黑水虻催生萬億級產業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黃勇平抓起一把黑水虻幼蟲食用溼垃圾後產生的蟲糞,請前來參觀的人過來聞,這些人為無異味而感到驚訝和好奇。  這一幕和三年前黃勇平剛接觸黑水虻時的情景如出一轍。但那時,並沒有人清楚黑水虻幼蟲的「工作原理」。從事昆蟲研究的黃勇平沒有僅僅停留在驚訝和好奇上,決定一探究竟。
  • 報導|中國科學報:小小黑水虻催生萬億級產業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黃勇平抓起一把黑水虻幼蟲食用溼垃圾後產生的蟲糞,請前來參觀的人過來聞,這些人為無異味而感到驚訝和好奇。 這一幕和三年前黃勇平剛接觸黑水虻時的情景如出一轍。但那時,並沒有人清楚黑水虻幼蟲的「工作原理」。從事昆蟲研究的黃勇平沒有僅僅停留在驚訝和好奇上,決定一探究竟。
  • 「蟲」不可貌相
    就這樣,從碩士到博士6年間,從試探性研究到系統性研究,黑水虻成為楊森的主攻方向。2013年,博士畢業的楊森選擇回到母校河南農業大學,成為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教師。  「在河南農業大學工作後,黑水虻研究開始了加速度!」楊森說,和當學生時不同,參加工作後,學校提供的平臺、資源更廣闊更豐富,對黑水虻的研究也迅速走上了快車道。
  • 研究表明仔豬發病死亡根本原因是營養空缺
    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我國當前仔豬死亡率高達29.82%。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仔豬發病死亡的核心前提是營養空缺,而不是此前行業一直認為的細菌、病毒等病原。  河南普尼爾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聯合四川農大、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河南農科院等8家科研機構,經5年研究獲得了上述研究成果,並研發出斷奶仔豬專用液體飼料「普生緣」。
  • 仔豬腹瀉發病率高?給你支招,讓養殖戶們少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錢!
    1.病理性腹瀉:一般由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行為胃腸炎,輪狀病毒,大腸桿菌等單獨或混合感染所引起的腹瀉;   2.生理性腹瀉:是因為仔豬生理系統發育不夠完善,消化系統和體溫調節技能不健全,對外界抵抗力差,免疫力下降,消化功能失調,引發腸道內致病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腹瀉;   3.應激性腹瀉:是由於仔豬斷奶,環境改變和飼料變化等因素造成的
  • 「華畜案例分析」斷奶仔豬拉稀比例60%降至1%,原來技巧在這裡
    斷奶仔豬腹瀉是很多養殖場比較頭疼的問題,是影響斷奶仔豬增重的重要因素。老話說腹瀉一天,停長十天,嚴重時更會導致仔豬大面積死亡。案例介紹河北邯鄲武安王老闆最近就遇到了這個棘手的問題。由於仔豬已出現不少死亡,王老闆緊急諮詢華畜獸醫專家張獸醫,詳細詢問仔豬表現症狀、養殖場日常管理措施和飼餵方式後,獸醫診斷如下:斷奶仔豬腹瀉跟其腸絨毛有著密切關係,腸絨毛只能吸收腸道內營養物質,且無法利用身體儲存的營養物質。王老闆反映說仔豬斷奶前3天採食很少,攝入的營養物質遠遠不夠,就導致仔豬腸絨毛受損,吸收功能受影響。
  • 腸道微生物體外模型研究進展
    我們現在了解到人體和動物消化道系統中生長著大量的細菌,腸道中細菌的總數量甚至高出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腸道微生物的菌群多樣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環境和宿主的遺傳背景在決定腸道菌群結構和組成方面各自起到 50% 的作用。而且由於外部環境在腸道菌群結構形成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個體之間腸道菌群結構和組成極為不同。目前的研究證明只有極少數的細菌存在於大多數人的腸道中。
  • 仔豬每天餵多少料,仔豬飼料最佳配方用量都在這裡
    如何自配仔豬飼料,不同階段的豬所需的營養也是各不相同,為了提高飼料轉化率。有利於豬的健康成長,下面來介紹仔豬的飼料自配料,供參考:仔豬飼料自配料一、仔豬飼料自配料:1.玉米60%,菜籽餅14%,豌豆13%,黃豆6%,蠶腎5%,骨粉1.4%,食鹽0.3%,維諾仔豬多維0.1%,維諾黴清多礦0.1%,維諾複合益生菌0.1%。
  • 仔豬腹瀉用慶大黴素可以嗎?其實有更好的選擇!
    仔豬腹瀉在養豬場很常見,發生腹瀉之後,養豬人就要用藥治療。藥物有很多,有些養殖戶願意用慶大黴素,於是一個問題就出現了:仔豬腹瀉用慶大黴素可以嗎?本文,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搞清楚慶大黴素是什麼。
  • 教槽料中賽金素替代金黴素吉他黴素和土黴素鈣對仔豬生產性能和...
    「綠養先蹤 第4季」活動收集、整理、發布行業內一線企業的動物替抗試驗研究成果,為行業「無抗飼料」的配製提供第一手可供參考的試驗數據支持。 試驗目的:與金黴素、吉他黴素和土黴素鈣對照,研究賽金素對仔豬生產性能和腹瀉率的影響 試驗單位:廣州英賽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替抗產品:賽金素:有效成分為30%腸溶肉豆蔻酸(廣州英賽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提供) 試驗設計:
  • 仔豬斷奶應激,經常拉稀,一招教你搞定
    仔豬斷奶後,由於母子分開、日糧轉變,加上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仔豬產生強烈的應激,出現採食量下降、生長速度慢、腹瀉等現象,給養殖場造成重大損失。華畜建議,預防仔豬斷奶應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斷奶前補飼補飼可彌補仔豬母乳攝入不足,並促進消化道發育,達到免疫耐受水平的補飼量可使仔豬對飼料抗原獲得免疫耐受,避免或減輕斷奶後的過敏反應。研究顯示,600 g是使仔豬建立免疫耐受的最低補飼量。
  • 張志剛:沉浸在腸道微生物研究中的科學痴迷者
    但不變的,是他對七彩雲南和腸道微生物組研究發自內心的熱愛。近年來,張志剛藉助宏基因組學的手段,綜合利用多學科交叉的策略,在疾病診斷的微生態理論和技術體系的構建、解析腸道微生物在動物適應性進化過程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原創性成果,並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同期分娩導致產程過長,影響到仔豬存活率怎麼辦?
    那麼仔豬呢會促使母豬的子宮頸向大腦發出信號,催產素呢,會刺激更強的子宮收縮,從而促進胎兒的娩出。那麼接下來呢我們來說一下誘導分娩所使用的激素。曾經有人試驗過皮質類固醇這個激素,就類似於前面我們說到的皮質醇。這種呢在目前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研究顯示它可以誘導分娩。
  •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研究進展
    通過這些研究,人們正逐漸了解究竟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人體的微生物群,其中宿主的遺傳基因對微生物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證明,特定的基因位點對細菌群落的構成有影響[5],而對病毒的影響有待考證。2010年,歐盟資助的「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開始進行迄今最大的腸道細菌基因研究,旨在探索人類腸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進而了解腸道細菌的物種分布,為後續研究腸道微生物與人的肝硬化、肥胖、腸炎、糖尿病等疾病的關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6]。以前的研究通常著眼於真核生物、病毒與人類疾病的關係,其實,健康人體也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真核生物。
  • 實驗動物與腸道微生態研究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黃冰研究員、廣東省動監所心血管疾病模型研究中心主任楊豐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動物實驗中心主任蘇喬、暨南大學牛海濤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黃振烈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商海濤博士及賽業生物科學家俞曉峰博士就眼科實驗動物模型研究現狀、小動物心血管疾病手術模型的構建評價和應用、人源腫瘤異種移植模型構建及應用、實驗動物與腸道微生態研究、基因修飾動物模型在環境汙染研究中的應用、無菌動物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
  • JCH:腸道微生態與肝性腦病
    HE是肝硬化失代償的併發症之一,有研究[2]發現其1年病死率可達58%,3年病死率可達77%,成為肝硬化患者預後不佳的獨立影響因素。有研究[3-4]進一步發現肝功能受損後,機體可通過腸-肝軸調節膽汁的分泌,腸道供血減少和蠕動減慢,從而導致腸黏膜的破壞和腸道菌群失衡。